在永和鎮開展扶貧開發與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相結合試點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對老區人民的深切關懷和大力支持。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對此作了重要批示。各級領導對永和試點工作給予了高度關注和悉心指導。省扶貧辦張志豪主任多次親臨永和進行調研和宣傳發動,對試點工作的意義、目標,以及如何把試點工作“永和化”、創出永和特色、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作了詳盡的闡述。全鎮黨員干部和群眾深受鼓舞和啟發。12月26日,市委書記弘強到永和鎮調研扶貧開發與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試點工作進展情況。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吳治云隨同調研。弘強在調研中強調,試點工作要與弘揚井岡山精神緊密結合,與推動當前和今后的工作緊密結合,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中檢驗成效。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永和試點工作。一是加強領導,凝聚合力。12月3日,國務院扶貧辦劉堅主任派員到永和傳達回副總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后,縣委連夜召開常委會,專題研究貫徹精神的意見。成立了吉安縣永和鎮扶貧開發與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學習教育活動相結合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縣委書記張和平任組長,縣長鄧近有任第一副組長,下設辦公室,辦公室6名干部分別從縣委組織部、宣傳部、扶貧辦等單位抽調;從21個縣直單位和永和鎮機關選派42名科級后備干部組成21個督導組駐村幫助工作,并對督導組進行了崗前動員和培訓,要求與原單位工作脫鉤,吃住在村。同時積極爭取上級扶貧部門的大力支持,國務院、省、市扶貧辦的有關領導就在永和鎮開展試點工作進行了調研,聽取了鎮村干部群眾的意見,并與縣委就有關問題進行了商量,從而形成了共同抓好試點工作的合力。二是制定方案,明確目標。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主題,精心策劃,制定了指導思想明確、任務目標細化、主要措施得力的試點工作方案。方案要求,通過開展扶貧開發與先進性教育活動相結合的試點工作,著力加強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服務貧困群眾的能力,充分調動農村黨員干部在貫徹執行扶貧開發方針政策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參與扶貧開發的主體意識,使永和鎮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農民收入明顯增長、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明顯增強、村風民風明顯改善,成為開展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示范鎮。
為貫徹落實回副總理重要批示精神,在國務院、省、市扶貧辦的精心指導下,我鎮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迅速在全鎮21個行政村全面展開了試點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們的主要工作是:
一、舉行了一場大討論。試點工作伊始,在縣委的指導下,我鎮就組織全鎮村干部、農村致富能手、農民企業家等120多人,開展了一場以“自己的家業自己創、自己的家園自己建”為主題的大討論座談會。12月15日,我鎮召開了試點工作動員大會。動員大會后,在駐村督導組的指導下,各村組相繼召開了動員會和黨員干部群眾討論會,全鎮近7000戶農民積極參與了“自己的家業自己創、自己的家園自己建”大討論,大大激發了群眾參與試點工作的積極性。同時,通過廣播電視、公開欄、標語、簡報等形式,廣泛宣傳試點工作的目的、意義和具體要求,為試點工作營造了濃厚氛圍。
二、組織了兩個大調查。一是試點工作開始時,開展了黨員和黨組織情況摸底調查。集中開展了“黨組織找黨員、黨員找黨組織、黨員找黨員”工作,11名黨員重新找到了組織。同時采取多種措施,進一步加強與52名外出務工黨員的聯系,落實流動黨員的學習地點和方式方法,保證先進性教育的覆蓋面,力爭使每一個黨員都能參加先進性教育活動。二是在全鎮7000戶中開展扶貧開發“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大調查,重點摸清干部群眾對基礎設施、服務體系、社會事業、精神文明、民主政治、基層組織等六大建設的需求和可參與的程度,了解農民想干什么,會干什么,黨組織能為群眾做什么,黨員能幫群眾做什么,為全面推進試點的各項工作打下基礎。
三、開展了四項專題學習教育。在認真組織黨員學習必讀教材的同時,開展了革命傳統、扶貧開發方針政策、創業典型事跡、反邪教警示四項專題學習教育活動。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按照試點工作方案的要求,注重靈活的學習方式,創新學習方法。一是開展集中學。請市先進性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領導為黨支部書記上課,講授農村黨支部書記應當具備的素質和條件;請抗美援朝老英雄、扶貧辦領導、葡萄種植專業戶、政法部門領導分別開展專題學習教育。二是開展引導學。各村黨支部結合本村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的實際,為村黨員上一堂課。各督導組成員結合本單位的專業上一堂課,同時對干部黨員、無職黨員進行分類輔導學,對年老黨員進行上門宣講學,對外出務工黨員進行聯系學。三是開展遠程學。利用遠程教育網絡平臺,全鎮在五個教育點開展了遠程教學,觀看創業典型宣傳片、科技知識教育片。四是開展交流學。邀請省內獲得全國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先進村的黨支部書記前來傳經送寶,與21個村支部書記座談交流。五是開展現場學。組織全鎮21個黨支部書記、鎮駐村干部和督導組成員前往興國參觀學習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六是開展實踐學。全鎮300多名有能力的黨員每人聯系一戶困難戶開展“l+1”結對幫扶活動,幫助解決至少一個問題或做至少一件實事好事,在幫扶活動中具體體現黨員的先進性。
四、邊學邊做,促進工作。開展扶貧開發與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相結合試點,既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與扶貧開發相結合試點活動的鞏固提高,又是新階段把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落實到“整村推進扶貧開發、構建和諧文明新村”具體工作中去的重大實踐。正在開展的一系列試點活動,使全鎮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廣大黨員在學中增強了群眾觀念和創新意識,在干中提高了實干精神和工作本領,極大地振奮了我鎮干部群眾搞好扶貧開發、“爭創一流鄉鎮”的信心,促進了我鎮各項工作。2005年度,我鎮經濟和社會發展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鎮域經濟加快發展,農村面貌不斷改善。財政收入比上年增長24%。農民人均收入增加400元,達到2202元。全鎮新修水利項目42個,完成戶戶通自來水32宗1710戶,建沼氣池322座。籌資400萬元新建進村公路22公里,對贛江防洪堤進行了除險加固。以新農村建設為突破口,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一是鞏固提高錦源、小湖、尚書三個生態示范村成果,提高其帶動輻射能力,完善配套功能。二是以規劃為基礎,100%完成了全鎮自然村現狀測繪,率先在全縣完成了47個自然村的規劃編制工作。三是以點帶面,穩步推進新村建設和老村改造。在實施新農村建設中,我們始終堅持“以村莊規劃為基礎,以五通一氣為重點,以三清三改為配套”,因地制宜,穩步推進,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地位作用,使廣大群眾切身感受到新農村建設所帶來的實惠,不斷激發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熱情和創造性。西坑村群眾不等不靠,充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自籌資金修環村水泥路,開展亮化、美化、綠化。行山村自籌資金20萬元,硬化了新村巷道,接通了自來水。瑤背村在短短四個月內,墊付資金修通了進村水泥路4公里,硬化了巷道,整治了周邊環境,解決了群眾抗旱難問題,實施了通水、建沼氣,現在的瑤背是怨言少了,干勁足了。2005年度,我鎮被市愛衛辦命名為“吉安市衛生鎮”,錦源、小湖、尚書被命名為“吉安市衛生村”。錦源村獲得中央文明委頒發的“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稱號,尚書村獲得國務院扶貧辦頒發的“全國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先進村”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