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扶貧開發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與之相適應,我國的減貧工作也應該有相應的變化和調整。我國的扶貧開發工作要有新的調整,主要應該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擴大范圍。從80年代中期開始,政府主導的大規模的扶貧開發工作,瞄準對象是農村的貧困人口,主要是解決溫飽問題,即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大家都認為我們的貧困線標準太低,只是滿足或解決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的生存和繁衍問題,這是最低的標準。就這部分人而言,其中一部分是喪失勞動能力的,要通過民政救濟來解決。還有大量處于絕對貧困狀態的人口,有勞動能力,只是由于自然條件等各種原因造成了貧困,這一部分人就不能用救濟的辦法來解決,因此國家確定了扶貧開發的方針,就是幫助他們改善生產、生活的條件,使他們擺脫貧困,解決溫飽。
據統計,現在這部分人還剩2600萬,占農村人口的2.8%,數量很大,但是比例很低。即使2600萬還沒有解決溫飽的人口當中,真正衣不避體、食不裹腹、生存問題都解決不了的也沒有多少。如果我們還是把扶貧工作的對象只是鎖定在絕對貧困人口上,那就過時了,所以說要擴大范圍。過去絕對貧困人口在地理分布上相對集中,基本上成片狀的分布,因此我們采取了扶貧開發重點縣的方式來進行,這種方式本身就把重點縣以外的貧困人口排斥在外了。現在我們面臨的更大的問題是如何解決農村中低收入群體的問題,這一部分的比例很大。我們現在一方面要繼續做好農村的救濟工作,完成解決少數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但是要逐步把重點轉向低收入人口。
這從我們構建和諧社會來說,也是非常必要的,它的本質就是要由解決溫飽向縮小差距過渡,就是要縮小低收入人群與高收入人群的差距。低收入人群在農村有,在城市也有,城市的低收入人群中也有一部分人是沒有勞動能力的,或者是暫時失業的,他們也是要靠社會救濟,要靠完善社會保障來解決。但是其中也有相當部分的人是有勞動能力的,不能夠完全依靠社保來解決,政府必須去幫助他們重新就業。所以除了在城市加強社會保障以外,還必須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這就要對他們開展培訓,幫助他們提高技能,為他們就業創造便利條件。這些都是政府的工作,也是扶貧工作內容。如果農村是搞扶貧和救濟相結合,對城市低收入人群,則是搞扶貧與社保相結合,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和諧。因此,我覺得現在的扶貧工作范圍有必要逐步向農村的低收入人群中有勞動能力的那一部分人轉移。城市的扶貧應該向城市低收入人群,特別是失業人群轉移。農村在搞好救濟的同時,要通過加強扶貧來幫助低收入人群,城市要在搞好社會保障系統的同時通過扶貧解決低收入人群的問題,這就是所謂的擴大范圍。
第二,增加投入。按現在的扶貧對象,扶貧資金嚴重不足,救濟資金也是嚴重不足。按現有的目標資金都不夠,要擴大范圍就更不夠,所以大幅度增加扶貧資金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沒有扶貧資金的增加,擴大范圍就是一句空話。大家主張提高貧困線標準,我也贊成,但是我更贊成擴大范圍、無論是提高標準還是擴大范用,都有一個前提,就是要增加投入,增加扶貧資金。
第三,健全機構。我國的扶貧開發機構從中央來說,一直是國務院設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按照我們國家政府組織的慣例,領導小組是議事機構,領導小組辦公室就是議事機構的辦事機構。如果說過去是人們解決溫飽問題,扶貧的瞄準點局限于絕對貧困人口,這種機構的狀況還勉強可以運行的話,今后擴大扶貧的范圍,我認為這種構架是很難適應的。沒有一個政府的職能機構直接掌握資金來辦這件事情,現在扶貧資金有三大塊,財政資金,信貸資金,以工代賑,為適應新形勢下扶貧開發工作的要求,就必須有職能機構,政府要有一個職能部門來管這件事情,比如說成立一個扶貧開發署,我看還是很有必要的。
新形勢扶貧要求有這三個轉變,擴大范圍、增加投入、健全機構。實現這三個轉變可能一下子還做不到,只能逐步來,有許多問題要研究,今天的研討會只是一個開始。不僅要做深入的研究,提出思路和可行性,還要研究具體的方法、具體的方案,在社會上形成共識,還要說服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