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目前的制度和經濟背景下,強產能約束產業進行縱向并購是由自身產業特點和經濟發展環境共同影響而激化的。企業的縱向并購行為是一把“雙刃劍”,國家一方面應創造良好的政策和經濟環境支持這種企業行為,另一方面也要采取一定的法律、經濟手段進行有效的監管。
[關鍵詞]強產能約束產業 縱向并購
[中圖分類號]F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628(2006)05-0097-03
[作者簡介]劉斐(1976—),女,河南南陽人,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研究人員。研究方向:國際金融。
一、我國強產能約束產業縱向并購呈上升趨勢
從產能約束方面看,有兩種差別較大的產業:第一類產能受生產要素的約束非常強,稱為強產能約束產業,它具有在不同時期,同樣的銷售量可以面對不同的價格波動,最大可銷售量由于上游要素供給或產業鏈中某些技術原因而保持不變的特點;第二類產業產能約束非常弱,稱為彈性產能約束行業,它具有在不同時期,同樣的價格面臨不同的銷售量,最大可銷售價格不變的特點。
強產能約束產業由于上游資源的稀缺和壟斷,使下游市場進入壁壘極高,市場中消費者數量或下游企業生產能力相對固定,最大交易量固定為Q,類似產業主要是自然資源產業,如石油化學、鋼鐵、有色金屬等行業所在的產業。近幾年來,我國的強產能約束產業實施縱向并購呈現明顯上升趨勢。2002年,我國對外收購交易中,90%以上均發生在強產能約束產業中。近幾年該產業對外收購總額也維持在50%以上。中石化、中石油、中國鋁業等企業集團,成為中國強產能約束產業成功實施縱向并購戰略的典型代表。
二、我國強產能約束產業縱向并購的動因
在我國目前的制度和經濟背景下,強產能約束產業進行縱向并購的動因,它是由其產業特點和經濟發展環境共同影響而激化的。
1.強產能約束產業具有明顯的資源約束特征,縱向并購可以穩定要素價格、節約交易費用,也是企業集團實施市場圈定策略的必要條件。
強產能約束產業的企業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整個產業受到不可再生或很難再生資源的限制,具有上游資源要素的稀缺性,如石油、礦產等,需要具備一定的地質條件,在短時期內很難自然形成。同時,這種資源目前在實驗室里也沒有成熟的再生技術。資源的稀缺使整個產業對上游要素供給量及其供給價格的依賴性較強。通過縱向并購達到一體化經營可以避免因資源價格變動而引起企業整體利潤的波動,如原油價格的波動,會對整個石化產業造成很大的影響,通過上下游并購達到一體化經營則可以使石油公司自行緩沖、彌補油價漲落而引起的上下游收益波動。以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公司為例,1986年國際油價從上年的28美元/桶狂瀉到14.4美元/桶,在這種險惡形勢下,埃克森正是依靠前期縱向并購達到一體化經營的優勢渡過了困難。其上游收益由上年的49.4億美元降至30.6億美元,但下游的煉制、銷售收益卻由8.1億美元上升為19.34億美元,同時化工銷售部門收益增加22億美元。下游企業的盈利大大緩沖了上游出現的虧損,再加上其它業務增加的3.2億美元,以及房地產的收益,1986年埃克森的純利潤反而比上年增加了49億美元,達到53.6億美元。再如法國的埃爾夫石油公司,由于油價下降,1988年埃爾夫的上游收益比上年下降了16.7%即38億法郎,而下游則由虧損轉為盈利2億法郎,當年的化工收入比上一年增加了43億法郎。目前,埃克森公司、英荷殼牌集團和BP公司、雪佛龍、德士古等公司都通過縱向并購達到了一體化經營。對于強產能約束產業來說,縱向并購達到的上游資源的控制還可以使企業進行有效的市場圈定:借助對上游資源的控制,控制產業內的資源價格;通過資源控制,限制競爭對手進入該行業。這也是外資介入中國強產能約束行業首先控制上游資源的主要原因。
2.強產能約束產業產能投資巨大,縱向并購是滿足企業規模效應的首要條件。
強產能約束產業的上下游行業,設備投資一般比較大。以石油化工產業為例,化工類上市公司的固定資產比重高達35%以上,遠遠高于所有上市公司28%的平均水平。在這種情況下,上下游企業所承擔的風險有較大的差異。當市場需求擴張時,上游企業在同樣的供應能力下將獲得巨大的盈利,而下游企業或消費者將損失巨大。同理,當市場需求收縮時,上游企業在同樣的供應能力下將受損嚴重,而下游企業消費者將獲益巨大。未來需求總是存在著不確定性,因此,上下游企業就會選擇縱向并購實現一體化來規避風險。
由于技術的復雜性和專用性,強產能約束企業設備的利用不足或退出必然導致巨大的浪費和處置損失,如煉鋼、煉鋁、玻殼等生產過程不能中斷就是典型的實證。又如氧化鋁冶煉廠必須在接近全產能利用的情況下才能贏利,而且,再次啟動氧化鋁廠是非常困難和費時的,進入市場的費用也極高。據資料介紹,世界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大中型有色金屬冶煉廠96家(其中銅47家,鎳13家、鉛19家、鋅16家、錫1家),絕大部分屬于采選冶聯合企業的礦業公司中的一部分,采選冶一體化保證了企業產能的規模。
3.近幾年我國強產能約束產業產品價格的非均衡變化導致上下游行業利潤分化加速,產業內的利潤過度集中于上游行業,激化了產業內的縱向并購。
受能源和資源供應緊張、價格不斷上漲,加工制造業產品競爭激烈,價格難以同步提高的影響,自2003年以來,我國原材料、燃料和動力購進價格持續高于工業品出廠價格。其中,受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上漲,銅、鋁、鋅等有色金屬材料價格暴漲的影響,國內燃料動力和有色金屬材料價格之間的“剪刀差”導致產業內利潤過度集中于上游行業,下游加工業成本壓力加重,贏利能力下降,因此產業內向上游并購的企業行為增多。
從2005年全國39個工業行業利潤情況可以看出,上游行業因價格控制能力較強,在市場供應總體偏緊的情況下,經營效益明顯好于下游行業。在利潤增長超過50%的5個行業中,有4個屬于上游采掘行業。其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利潤同比增長116.52%,居工業行業之首。非金屬礦采選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利潤同比增長速度也都達到了74%以上,分列第2~4位,是成長性最好的行業。而與之對應的是,在利潤增速下降的7個行業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都是非金屬礦采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下游的第一道行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利潤的下降也與上游原材料特別是原油價格的波動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
三、強產能約束產業縱向并購動因作用機理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強產能約束產業縱向并購后,通過對原材料價格和供給的控制,保證了自身整體利益的最大化。
我們可以假定一家壟斷的上游廠商1按照不變的邊際成本C生產N產量,不考慮交易成本,它將按照價格K,把N要素出售給下游企業廠商2。下游廠商2使用要素n按照生產函數Y=f(n)生產y產量。這種產品然后在反需求函數為P(y)的市場上出售。為了便于分析,我們只考慮線性的簡單關系,即考慮線性反需求函數P(y)=a-by的情況。
首先考慮企業沒有經過并購上游企業形成一體化的情形。為了簡化,我們可以設想生產函數就是Y=N,使得對于每單位的N的投入,壟斷廠商都能有1單位的Y的產出。我們還假定除了必須支付給上游壟斷廠商的單位價格K以外,下游壟斷廠商不再有其它生產成本。為了認識市場的運行,我們從下游廠商的行為分析入手,下游廠商2利潤最大化的條件即是:
maxp(y)y-ky=(a-by)y-ky(1.1)
令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我們有a-2by=k,它暗含著
y=(a-k)/2b,(1.2)
因為廠商每單位Y的產出都需求1單位N的投入,所以這個表達式也決定了要素需求函數:
n=(a-k)/2b(1.3)
這個函數說明了要素K和下游廠商2要素需求量之間的關系。
我們再看上游廠商1的市場行為。假定市場信息充分,廠商1理解這個過程并能推定在它確定的不同價格K下,所能售出的不同量N,即N=(a-k)/2b。上游廠商1要選擇使之利潤最大化的N水平。通過N=(a-k)/2b我們可以將K作為N的函數解出,得到:K=a-2bn,同這個要素需求函數相關聯的邊際收益是:MR=a-4bn
令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可以得到a-4bn=c,即:
n=(a-c)/4b
因為生產函數是Y=N,所以這也就是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總量:
Y=(a-C)/4b(1.4)
我們再來考慮如果下游廠商2并購了上游廠商1的情況,新的廠商就面臨的產品反需求函數P=a-by和每生產單位不變的邊際成本c,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即:
a-2bn=c
它隱含的使利潤最大化的產量是:
Y=(a-c)/2b(1.5)
通過(1.5)與(1.4)對比,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通過縱向并購達到的一體化運行,不但可以使廠商2獲得足夠的生產要素,而且市場供給量將會增加,供給量是非一體化產量的2倍。
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在非一體化的廠商行為中,上游廠商依靠自然壟斷會把自己的K提高到它的邊際成本以上,然后,下游廠商再把K的價格提高到這個已經加價的成本之上,產生了雙重加成定價,不僅從社會的角度看這個價格太高,而且從使總壟斷利潤最大化的角度看這個價格也太高。但如果是一體化的廠商,不但產量增加而且價格也會下降,利潤會上升,因此,對于產能投資巨大,產能閑置或開工不足所帶來的損失非常大的強產能約束產業來說,為了規避需求的不穩定,上下游都會考慮采用縱向一體化的形式來規避風險。
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強產能約束行業上下游之間的一體化,雖然會使企業的利潤增加,要素供給穩定,競爭力增強,但一體化也會對市場結構產生重大影響,更重要的是能夠達到提高競爭對手成本,甚至進行壟斷的目的。這種效應的產生來自兩種可能:一種是控制了上游資源的上下一體化的企業,通過對要素資源價格和供給的控制,控制競爭對手的成本,達到壟斷。另一種則是自身一體化后,導致其他非一體化供應商聯合,提高要素價格,間接提高了競爭對手要素成本,獲得壟斷。如,假設某下游生產商兼并了上游一個原材料供應商,則該生產商獲得了一定的排他權,被一體化供應商的產量以PO的價格內部化了。假定市場結構發生了變化,由于未被一體化的自由供應商的數目減少,誘使剩下的供應商合謀,實施壟斷性行為,按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定價,從而使原材料價格由P0上升。由此可以看出,這種縱向并購行為增加了并購方的市場力量,通過實行一體化,促進原本是競爭關系的供給商之間的相互合作,提高了要素供應價格,使得排它權獲得者達到提高自身競爭對手成本、排擠競爭對手的目的,獲得原本不會有的壟斷力量。
四、結論
強產能約束產業由于自身的產業特點和經濟發展環境的影響,具有自發地進行縱向并購的動機,但企業的縱向并購行為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推動企業節約交易成本、穩定要素供給、提高效率的同時,也存在著自發的和不可避免的壟斷趨勢,因此,國家對企業縱向并購行為,一方面要創造良好的政策和經濟環境進行支持,另一方面也要采取一定的法律、政策手段進行有效的監管。
(收稿日期:2006-09-14 責任編輯: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