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建設是市場經濟和企業自生發展的堅定基石,是企業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有力保障。不同的企業對企業文化的含義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位,因此,企業文化有其形成的共性,也包含著企業自身的個性。
究其企業文化產生的源頭,我認為從企業產生的第一天起,企業文化也就自然而然融入到企業的發展與創新之中。我局組建于1954年,從新中國戰火洗禮創建出的這只能征善戰的隊伍,經歷了50年的風風雨雨,為新中國的水電建設事業立下了不朽的豐碑。50年的光輝歷程包容著企業文化的發展與變化,形成了獨特的企業文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在計劃經濟時期企業辦社會,建立了自己的學校、醫院、印刷廠、服務公司、農場等輔助產業,盡管大而全的生產模式有很多的弊病,但在當時為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進而將滿懷的工作熱情投身到火熱的工作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老一輩建設者的辛勤勞作為企業文化建設培育了肥沃的土壤,盡管當時沒有企業文化這個概念,不知如何去建設自己有特色的企業文化,但他們用獨特的方式領導著企業文化發展的前進方向。
在市場經濟下,企業文化這個名詞更具有活力和人性化。企業文化的含義更加符合市場規則,更加具有個性化、人性化。因此企業文化不能說是舶來品,而是根植于我們這塊沃土。根據我局的發展和變化,我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全體成員認同和遵守并為社會和市場所接受的價值觀念、企業精神、行為規范、道德標準、管理方式、規章制度等的總和,其核心是價值觀和企業精神。由于我局步入市場相對滯后,對企業文化的深層次的研究也才剛剛開始。在此淺談一下企業文化的作用、企業家在其中的價值以及如何作好我局企業文化,供各位領導參考。
一、企業文化對我局發展所起的作用
我認為企業文化對我局發展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它的凝聚作用,激勵作用,約束作用,導向作用,規范作用上。
(一)增強企業職工的向心凝聚力
當個人價值觀與企業價值觀融為一體時,企業成員才會感到自己不僅是在為企業工作,也是在為自己工作。這種職工與企業的和諧一致,能夠激發起職工強烈的歸屬感和自豪感,使職工的士氣保持長盛不衰。1991年,全局以承建的國家“八五”重點工程寶珠寺水電站拼搶大江截流這一重大階段性目標為契機,組織了一系列具有企業文化特點的活動,在廣泛征集、討論的基礎上,提煉確定了五局企業精神,審定頒布發了局徽、局歌,并將局徽制作成宣傳畫和搶截流吉祥物一道在全局特別是工區廣為張貼。這次企業文化活動,由于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初期,在一定程度上留有計劃經濟的影子,但它利用電站工程大江截流在局內外產生的影響和受到的關注,有組織、有目的的向社會展示了五局人的精神和面貌,受到前去視察工作的中央、省、市領導、新聞媒體和參加截流慶典的八方來賓的廣泛稱贊,進一步讓局黨政領導和廣大職工充分認識到了企業文化對塑造、展示企業形象的重要作用,為我局企業文化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增強了全局職工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我局開始步入市場經濟的軌道,以十三陵、西昌大涼山、嘉陵江等為代表的優質工程,以良好的企業形象,走上了全面參與市場競爭自謀生存發展的征程,如今成為面向全國十幾個省、市、自治區,年產值達20多億的國家大型施工企業。
由此看出,企業文化為企業職工提供統一的行為規范與準則,建立企業價值觀基礎上的行為模式,從而把職工的行為吸引到實現企業目標的軌道上來,使職工感到企業目標的實現也意味著個人利益需求的實現,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勵職工為實現企業的崇高目標而勤奮工作,積極進取。
(二)對個體與群體產生激勵作用
激勵機制發展到今天,已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各級主管來說,如果你不能使職工為你更好的工作,那你可以找人取代他;但如果你不能讓大多數員工更好地工作,那你自己就必須主動讓別人替代。激勵的方式多種多樣,對個人激勵的手段與方法有提供晉升機會,將具有真才實學的年青人提拔和安排到重要的崗位上,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把青年技術骨干、學科帶頭人、崗位能手進行選拔,形成梯形的科技隊伍等等。我局正是通過這些方法,吸納了大批優秀學生,賦予個人更多的責任與權力,在企業內部創造一種相互尊重、平等、民主的氣氛,激發職工追求出色工作的愿望和在出色的企業中工作的需求。因而現代企業愈來愈把注意力集中于對人力資本的投入,使之成為企業資本投入的重要部分,讓職工真正明白企業和自己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只有企業興旺發達,企業才能為員工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為職工的發展提供更大的舞臺和發展空間,職工才能安居樂業。只有職工安居樂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企業的價值才能實現,從而企業才能興旺發達,紅紅火火。
對群體激勵的方法,如為企業職工提供統一的價值觀念,樹立企業崇高的目標,形成具有戰斗力的團隊精神等,滿足職工在出色的企業工作的愿望。在企業文化中的價值追求和崇高目標影響下形成的一套完整的行為規范與準則,企業通過先進人物、典禮儀式及文化網絡等因素的強化,為企業職工實現價值追求提供了機會,為個體行為的積極性產生更持久、更廣泛的影響。在現有的條件下開展職工喜聞樂見的各類文娛活動,也是激勵群體向心力的一種手段;在五局報刊上,開設有崗位明星、青春方陣、先鋒頌、介紹重點工程、文藝副刊等欄目,這些欄目的內容正是戰斗在第一線的職工最熟悉的人和事,激發愛崗敬業,治水獻電的信心和決心。
(三)對企業及職工有規范與約束的作用
在具有強烈文化氛圍的企業中,企業價值觀引導和約束人們的行為,使之符合企業整體的價值標準。用什么來規范與約束員工呢?就得依靠制度。優秀的企業文化不能完全依賴自然形成,需要專門力量對企業已存在的文化現象進行甄別、歸納、總結提練,使其得到大多數職工的認同。企業文化建設必須靠制度來保證。通過健全制度、完善機制,使企業文化建設走上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軌道,形成經濟文化一體化運作模式。
企業文化建設要與企業制度建設相輔相成,要用制度培養合格員工。制度建設中要貫穿企業的文化,企業文化建設要促進企業制度建設。由人管人變為制度管人,做到人人按照規章制度、工藝規程行事,做到“有情的領導,無情的管理,絕情的制度”。企業制度對于維護企業生產秩序、規范員工行為協調人際關系,具有導向性、規范性和約束力。企業管理制度是企業為求得最大效益,在生產管理實踐活動中制定的各種帶有強制性義務,并能保障一定權利的各項規定或條例,包括企業的人事制度、生產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一切規章制度。它作為職工行為規范的模式,能使職工個人的活動得以合理進行,同時又成為維護職工共同利益的一種強制手段。因此,優秀企業文化的管理制度必須是科學、完善、實用的管理方式的體現。
(四)協調企業與社會的關系
企業作為社會有機體中的細胞,它的生存與發展一方面依賴社會向它提供的必要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企業也要承擔它對社會應付的責任。企業文化中崇高社會目標的規定,企業文化網絡的建立等為企業如何協調與社會的關系,提供了現實的選擇。我局自1999年將機關遷到成都以來,無形當中增添了生機和活力,信息暢通,與社會更緊密聯系,確認了企業的價值走向,對經營模式和產業結構進行了很大的改革。一方面注重外部形象的改變,另一方面強化市場意識,依靠自身的文化底蘊,以優質工程為依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因此企業與社會是密不可分,社會吸引著企業,企業推動著社會的富足與發展。
二、企業領導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價值
企業文化從某種角度上講,也可以稱之為企業家的文化,有什么樣的企業家,就有什么樣的文化,這個定義已得到廣泛的認同和肯定。所以,企業領導的認知程度至關重要,因為他們擔負著倡導、設計、培育企業文化的重任。現代企業中,員工的素質是企業文化創新的來源和動力,而由于企業家在企業活動中的地位,企業家的素質又是企業文化創新的關鍵。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說過:“一個企業的成功,固然取決于機制和政策等條件,企業家的作用舉足輕重。每一個成功的企業都有一個成功的企業家。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家的素質和才能往往決定著企業的興衰成敗。”海爾總裁張瑞敏他認為自己的角色:“第一是設計師,在企業發展中如何使組織結構適應企業發展;第二是牧師,不斷地布道,使員工接受企業文化,把員工自身價值的體現和企業目標的實現結合起來。”
企業家的文化素質并不是指學歷,也絕不是知識的代名詞,他是企業家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價值觀念、知識技能的綜合,而最為本質的是人文精神。企業文化主要是企業家倡導的,企業家的知趣情操、精神狀態、思維方式和目標追求,通過人格力量和權利作用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中,對員工的發展和心理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決定著企業文化的建設方向。卓越的企業文化是卓越的企業家的人格化。作為企業文化的第一設計者,企業家的素質、決策力將越來越重要。現代企業制度的效率能否發揮的一個重要條件,是能否在企業中形成積極進取的企業文化。而企業家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起著創造者、培育者、倡導者、組織者、指導者、示范者、激勵者的角色。企業家要使自己具備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文化素質和正確的經營思想,然后才能在企業員工中加以倡導和推行。在倡導和推行新觀念和行為方式時,企業家不能單純憑自己作為企業領導者所擁有的法定權和強制權,主要地要靠自身的影響力,靠自己所具備的人格力量,知識專長,經營能力,優良作風,領導藝術以及對新的企業文化的身體力行,躬身垂范,去持久地影響和帶動員工,使員工看到這種新觀念和行為方式能給企業帶來發展,給員工個人帶來更大的利益。
企業家的特質、個人魅力、工作風格和經營哲學等均對企業文化建設產生重大影響。企業的高層主管往往是企業文化、企業風氣的創立者,他們的價值觀直接影響著企業發展方向。企業的經營決策方式和決策行為主要來自企業家,企業家是企業經營的主角。
我國企業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轉換企業經營機制,使企業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市場競爭主體,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及其運行的有效性程度,取決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
三、做好我局企業文化的手段和方法
我認為,最主要的手段就是交流和溝通。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良好交流和溝通,是我們做好企業文化工作的方法之一。
企業文化的工作,是要在經營性、制度性和管理性渠道之外,建立更多各種各樣有效的企業內部溝通的渠道和截體,使企業職工達成精神層面的充分交流,能把心里話和內心情感盡量多的表達出來。大家相互了解多了,自然能調整好自己的位置,行為的位置和心態的位置,職工與職工、職工與企業之間也自然會產生感情。
要注意的,一是渠道和載體要豐富、要有效,二是傳達各方信息要準確,減少偏差。渠道方面,可以是刊物、電視、網絡、座談、論壇、比賽、游戲、文藝、展示會等等,每個人都可以想出更好的辦法來豐富這些溝通渠道和載體,這些事情能把人們從固有工作的軌道中解脫出來,消除常規工作的緊張與拘束,使人在工作之余,能將精神重新振奮起來,有調節和充電的功用,而且還含有一種建設性的或創造性的元素。
信息傳達方面,責任很重大,從上往下傳信息,根據企業情況,正確倡導什么、傳播什么,從下往上傳信息,員工的信息到底是什么意思,以偏概全、以點帶面都是不行。企業方面可以提出企業理想、企業觀念、企業道德等等,并有效地得到理解和貫徹,職工方面可以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并能得到合理的解答和較為滿意的回應。
1、要建立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選拔機制,不斷改進完善競爭上崗的方法和程序。通過實行“三公開”,即公開競爭崗位、公開競聘條件、公開應聘對象,進一步加大競爭的透明度。使每一個崗位都能錄用到最優秀的人才,使每一個人才都能找到自己最適合的崗位。
2、要建立民主、科學、規范、有序的推薦機制,在人才選拔時一定要做到不經過組織考察培養的不討論、多數人不贊成的不通過。另外,要組織實施民主推薦、部分崗位定向推薦、任前公示制度等工作。
3、要建立優勝劣汰、能上能下的擇優機制。逐步建立并不斷完善考核評價體系,一是要建立完善考核類型體系,包括業績考核、知識能力考核、素質考核的年度考核,對新聘任人員的試用期考核,對后備人才培養情況的跟蹤考核,對擔任技術業務職務人員的專家評審考核。二是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標體系,對不同的考核方法確立不同的考核指標,對同一種方法的不同層次考核對象確立不同的考核指標。三是要建立完善考核操作體系,使“能上能下”逐步在實際工作中得到落實。
4、要建立崗位成才、實踐成才的激勵機制。加大技術工人的崗位培訓,在主體崗位的技術工人中采取一系列激勵措施,進一步激勵職工鉆研技術,提高生產一線職工,特別是關鍵技術崗位職工的專業水平。挖掘和培養出一批復合型、多專業工種的崗位能手和技術帶頭人。
5、要建立效率優先、兼顧人平的分配機制。要堅持走市場化方向,按照“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調整和完善內部分配結構,形成分配多元化格局。同時健全分配多元化管理制度,完善分級、分類管理,積極推行與部門特點相適應、與市場化方式相接軌的分配模式。
當然,企業文化也不是永恒不變的,它是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的。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與企業同時并存的一種客觀存在,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群體意識和行為規范,是企業寶貴的、潛在的無形資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經營觀念、品牌形象、企業形象、企業聲譽等的母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至關重要因此,企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