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泰國政府和社會對潛在中小企業家給予的全面支持為泰國中小企業的創建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文章結合在泰國對潛在中小企業家的實地調查數據,分別從金融、培訓、會計、信息化建設和創業教育制度五個方面分析我們可以從中得到的對我國潛在中小企業家支持措施的啟示,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潛在企業家;中小企業;創業
一、 泰國中小企業的現狀及意義
1996年開始的金融危機導致泰國許多企業倒閉或破產,大量人員失業。1997年后,泰國政府認真研究和制訂了中小企業的發展方向,更加認識到中小企業在滿足人民日常生活需要、增加就業及國民收入方面的作用,將中小企業發展作為恢復經濟的首要力量。
泰國中小企業還為國家創造了大量的增值,其2004年的生產總值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8.1%。泰國的中小企業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2004年泰國中小企業雇傭了557萬員工,占國家職工總數的60.7%,比2002年增加了11.6%,約有60%的新增就業機會來自于工業性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在收獲季節后從農業部門雇傭大量工人,鼓勵了更多的人加入勞動大軍。Wiboonchutikula,Paitoon(2002)通過研究發現當國家總體經濟增長較快時,泰國小企業在總就業市場上的就業份額傾向于收縮,在較慢的經濟增長時期,小企業就業份額看上去上升,中小企業能夠為倒閉的公司員工創造就業機會,同時為將要畢業的可能在有利時期經營大公司的企業家作好準備。因此可以把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看作是困難時期低就業率的緩沖器。在增加就業的同時,中小企業還為社會培養了技術工人。中小企業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防止農村勞動力向曼谷和周邊地區移民,保證農村地區的經濟增長,緩解曼谷及周邊地區人口過度集中帶來的壓力。中小企業比大企業使用更少的資本,可以適應形勢的需要靈活采取最適宜的業務。中小企業不僅生產制成品銷售,也為許多大企業提供原材料或半成品,發展了同大公司和其他部門的關系網絡。此外,中小企業還是出口創匯的重要力量。
因此,泰國政府非常支持國民創業,鼓勵開辦中小企業,并為其提供包括廣告、資金、設施和市場等方面的服務。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泰國的中小企業已成為經濟復蘇與增長的主要動力。根據泰國中小企業促進辦公室(SME Promotion Office)所做的調查顯示,2004年泰國全國有2006家企業,其中1995家即99.5%是中小企業。其中大多數為零售業中小企業(36.2%),其次是服務業部門(35.9%),生產部門(21.6%)和批發部門(6.3%)。
二、 泰國對潛在中小企業家的支持措施
1. 資金支持。創業離不開資金支持,在過去的四年里,泰國中小企業得到了來自政府全力的支持,尤其是在金融方面。泰國的國有銀行已向中小企業注入了大量資金,主要來自中小企業銀行(SME Bank)和其他國有金融機構的小企業總基金從2002年的2 000億銖增加到2003年的4 000億銖,2004年又上升到7 000億銖,泰國中小企業發展銀行(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Bank of Thailand)主席Chotisak Asapaviriya表示2005年有望達到8 000億銖~9 000億銖。中小企業銀行(SME Bank)計劃2005年向中小企業提供380億銖的金融資助,比2004年的330億、2003年的270億有所增加。
泰國中小企業由于沒有足夠資產擔保、沒有正規會計報表,無法從金融機構貸到周轉資本。因此,大多數中小企業不得不從私營部門貸款,支付更高的利息率。目前,泰國政府和金融機構正在著手向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資本支持。
2. 開展培訓項目。泰國工業促進廳已經開展的主要培訓項目有:工業企業家和新投資者發展計劃、提高制造業競爭力發展計劃、管理培訓計劃、技術培訓計劃、家庭手工業及手工藝職業培訓計劃。咨詢基金和培訓基金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由加拿大國際開發機構通過小工業發展項目提供的資金支持;二是每年泰國政府撥付預算。咨詢基金免息提供給區域性小工業企業,主要用于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如聘用外國專家解決問題,鑒定商機,提高產品質量,推廣會計電算化等。每家申請者每年最多可得到40萬泰銖的貸款。培訓基金主要支持小企業人力資源的發展,扶持雇員人數在200人以下、投資額在5 000萬泰銖以下的小規模工業企業。
由國際勞工組織技術和資金援助的SIYB(SYB—創辦企業培訓;IYB—改善企業培訓)培訓項目,在泰國經過近三年的運作已有明顯效果。SIYB培訓不但挖掘出一些未來企業的小老板具有的創業潛能,促進了就業,同時也創造了就業崗位,活躍了經濟,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3. 鼓勵制作正規會計報表。由于中小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大多數不公開發行證券或不必向公眾提供財務報告;業主從事管理工作,只有少數雇員,規模較小;其經營活動與公眾利益不是密切相關,財務狀況不直接影響公眾的利益,所以傳統觀點認為,中小企業不需要像大企業那樣有正規的會計報表。中小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家族企業,業主自身對會計業務不熟悉,聘請會計師又增加企業成本。因此,泰國許多中小企業沒有正規的會計報表,不能向外部提供充分可信的信息,資信較低,使得銀行承受著很大的信貸風險,不利于中小型企業籌資,同時也使企業內部會計管理混亂,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
本文作者于2004年12月至2005年1月利用調查問卷對泰國Nakhon Ratchasima省的潛在中小企業家進行了有目的性的隨機抽樣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116個被調查的潛在企業家中,有62.9%的人認為經營和管理中小企業需要懂得如何制作正規會計報表。可見泰國政府的宣傳與鼓勵政策和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實際挑戰,使得中小企業管理中的傳統觀念正在發生改變,人們對正規會計報表在企業管理中
的作用更加關注,現代企業管理創新和規范正日益深入人心。
4. 促進企業管理中的軟件應用。軟件在企業管理中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上表中有66.4%的被調查者認為經營和管理中小企業需要懂得如何把軟件用于企業管理可見一斑。
泰國政府、金融機構和電話、電信運營商正大力支持中小企業把軟件應用于企業管理。為此,Datamat,CAT Telecom和泰國中小企業發展銀行(SME Development Bank of Thailand)為中小企業建立起了軟件租賃的服務。通過應用程序服務提供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模型提供的軟件包括會計、人力資源管理以及針對垂直工業的軟件,其目的就是鼓勵中小企業使用軟件改進他們的經營過程和能力。
泰國軟件工業促進局(The software Industry Promotion Agency,Sipa)正著手通過鼓勵中小企業更多地使用軟件和供應鏈網絡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該局有一個針對200個中小企業的2 000萬銖的預算,第一年資助每個企業約100 000銖,中小企業促進辦公室和中小企業銀行也將參與到該項目中來,已經有專門的軟件產品來支持制造、旅游、食品和零售這四組中小企業。Sipa將為合格的中小企業提供預期總成本的一半,約100 000銖,包括咨詢成本和軟件費用。
另外,泰國IBM與三個電信和信息技術供應商聯合,正在積極利用快速增長的中小企業解決方案市場。在政府鼓勵中小企業經營者使用電子商務的政策支持下,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正在采用電子商務和自動信息解決方案來取得企業經營中明確的責任和更高的效率。目前,泰國的中小企業解決方案市場估計年均增長
30%。
5. 推動高校創業教育。2004年泰國新的國家商業計劃競賽就是推動高校創業教育發展的一項舉措,該競賽旨在提高研究生計劃能力并鼓勵他們創業,所有在泰國學習的研究生都可以參加比賽。競賽裁判委員會期望看到現存的創新或新技術與每個列入決選名單的商業計劃實際地綜合起來。中小企業促進辦公室(SME Promotion Office)將幫助得勝隊通過風險資本基金確保金融安全,并且提供持續的營銷、管理、產品發展和包裝咨詢,得勝者還將得到100 000銖和女王授予的獎品。
三、 啟示與建議
1. 政府和金融機構應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政府和金融機構應安排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中小企業創業、技術創新、專業化協作與發展以及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和發展中小企業投資公司,中小企業投資公司通過投資持有中小企業的股份,把非正式的、自發的民間資本集中起來,再將其轉變為正式的“金融中介”融資的過程。通過新建一些中小銀行和完善現有某些銀行的功能來構建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組織體系,其中首要的是發展地方性銀行,地方性銀行的機構網點主要分布在中小企業密集的地級市和縣級市,與中小企業聯系緊密,能夠洞察中小企業的金融需求,信貸交易成本低。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制,成立相關機構,促使銀行信貸向中小企業傾斜。銀行及金融機構在改進金融服務、改善信貸管理、擴展服務領域、開發適應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產品、調整信貸結構上做文章,采取多種形式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形成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支持體系。
2. 社會應開展創業和企業管理培訓。我國目前中小企業數量眾多,其中很多企業規模較小,所以培訓覆蓋面不夠寬,收取的費用也常常是想參加培訓的人們無力承擔的。因此,建議使創業培訓機構進一步社會化。培訓載體可以由被確定的來自社會各行業、部門的培訓機構根據自身的培訓能力和師資、設備條件自愿加入,主要來自企業、行業培訓機構,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社會培訓中心和部分大學。創業培訓實行市場加補貼的方式,采取收費制,建立一種負激勵機制,以換取學員對培訓的重視,促進其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對貧困地區和家庭經濟困難的學員,可適當減免學費。政府對創業培訓收費不作具體規定,由培訓機構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和學員自身條件確定。
此外,目前我國培訓機構提供的培訓項目缺乏針對性,學員在參加培訓項目之前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能力。培訓內容還不夠準確,而且在如何實施這些技能上不夠詳細,對與每項管理能力可能導致的結果沒有能夠提供足夠的證據,從而在引導學員們使用這些能力上缺乏說服力。由此,建議培訓機構在培訓前通過某種途徑了解參與者的需求,使學員能夠選擇更有深度、更有針對性的培訓項目,培訓機構針對其需求(如能力核對表)進行培訓。培訓機構應采用案例教學,具體地講解在組織中應采取哪些行為,提供關于以前實施了這些管理能力的管理者在實踐中成敗的反饋,使培訓項目的內容更加有效。另外,建立創業培訓后跟蹤服務系統:對開辦企業有問題的人員進行深入輔導;將培訓學員與成功的企業家組織在一起進行交流;對中小企業主采取網絡或電話咨詢方式,請專家進行答疑;由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勞動保障事務所和企業、政府有關部門及培訓機構人員組成咨詢機構,形成一個咨詢網絡,負責向學員進行有償或無償咨詢服務,以解決他們在創辦企業中出現的政策和技術等問題。
3. 引導中小企業制作正規會計報表。資金實力弱,籌資能力差,導致創新能力和發展能力不足,是多數中小企業創建和發展中遇到的嚴重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通過會計規范和會計指導,在中小企業普遍建立起簡便有效的會計核算和監督系統,向社會,特別是信用部門提供真實可信的信息,從而逐步提高中小企業的資信水平,以全新的形象出現在金融市場上。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會計基礎工作薄弱,十分需要政府對其會計工作加以指導,但實務中恰恰缺少這樣的指導。
因此,中小企業管理部門應向中小企業宣傳制作正規會計報表對規范企業經營管理、促進企業長期發展的重要性,使中小企業者主動制作正規的會計報表。同時,依據國際中小企業會計指南,全面規范和指導中小企業會計實務,使得中小企業會計報表簡單、易懂,便于使用;能夠提供管理信息;盡可能地標準化;足夠靈活,以便能夠適應企業的成長;兼顧納稅目的;適應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相關管理部門對中小企業會計報表的制作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并公布調查結果,使公眾參與到監督活動中來。
4. 政府應大力支持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企業信息化建設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有效方法,然而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并不樂觀。在中小企業中,民營企業占了強大份額。據國家統計局近期的課題調查反映:有20.3%的民營企業沒有計算機,而其中大部分有計算機的企業其計算機主要作用在于打字和報表處理;僅有7.9%的企業做過電子商務,還有40%的企業尚不知道電子商務為何物;而對專業信息機構、互聯網、廣告等現代信息渠道的實際利用率,分別為10%、9%和7%,高達63%的企業未建立自己的網站。目前實施了整體信息化解決方案的民營企業只占總數的不到10%,而在這10%的基礎上又只有不到10%的企業信息化建設獲得了成功。
加快實現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不僅是企業內部的管理需要、企業競爭的需要,也是企業外部環境要求所致。企業的客戶或者配套的上下游的廠商已經開始具備越來越強大的信息化手段,要與之進行交易,沒有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可能就要被排除在外;國家的電子政務越來越發達,這就需要中小企業用戶要與之同步。因此,政府應加強宣傳力度,使中小企業業主和經營者充分認識到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同時采取具體措施支持企業信息化建設。
電子商務是由信息革命帶動的經濟革命,它對財務管理乃至企業管理的影響是創新性的。電子商務的客觀要求以及網絡財務軟件所具有的特點決定了企業在全方位開展電子商務之前,首先應該實現財務管理網絡化。由于實力有限,在開展網絡財務管理和網絡企業管理之初,中小企業可以向網絡服務商租用軟件的使用權和服務器空間,而不必直接購買軟件以及昂貴的專用設備,也不必高薪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這就為企業節省了大量費用。專業網絡服務商可以幫助企業建立網站,提供虛擬主機租用、網頁設計等服務,為眾多用戶維護財務等各種數據庫。企業只需支付少量員工培訓費、數據的存檔費、保密費、維護費。這樣,中小企業完全不必面面俱到,只需要按照電子商務的客觀要求集中精力搞好內部管理,為前方提供強有力的后方援助。
5. 建立創業教育制度,大力推動企業家精神教育。高等院校在企業家精神教育和企業咨詢扶持體系中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未來企業家的培養需要高校教育制度的創新。高校應該提供創業課程,向個體提供把握機會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員更具洞察力和自信心。企業家精神教育要在機會識別、整合資源以應對風險、創建企業方面給學員以具體的指導,同時要在新創建企業管理方面提供學員必要的知識,如商業計劃的編寫、資本開發、成本與收益核算、營銷、現金流分析和會計等。把以創業、創新為核心的企業家精神與突出專業化、規范化的專業管理結合起來。教學內容應側重于設計整合性的課程,運用案例教學方法,可以聯合講授不同職能性課程的教師同時組織學員開展案例討論,邀請企業家為學員舉辦講座以至獨立授課,鼓勵教授開展企業管理咨詢。除了課程設置以外,還應對教師進行創業知識理論培訓和創業管理實踐培訓;構建校企合作課程運行模式,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如活動課、參觀訪問、與成功或失敗的企業者座談、模擬創業等,增加大學生運作企業的實踐機會;拓寬創業教育信息渠道,大學應該加強通訊投資和經濟信息加工與傳播體系建設,采用先進的網絡技術、電信技術,大力培養大學生高效、快速地獲取信息的能力。
參考文獻:
1.Soonruth Bunyamanee.Smartening up Their Act.http://www.Bangkokpost.net/midyear 2005/
smallbusiness.html,2005.
2.Wichit Chantanusornsiri.SICGC to Offer Guarantees on Small Loans.Bangkok Post,2004-05-11.
3.Parista Yuthamanop.Kbank Set to Increase SME Lending.Bangkok Post,2004-06-05.
4.Sasiwimon Smittipana.對泰國中小企業管理者必備管理能力的研究.管理學報,2004,(9):156-161.
5.苑德軍.強化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一).科技創業,2005,(4):58.
注:本研究得到了泰國Suranare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Dr.Donkwa教授的資助,在此表示感謝。
作者簡介:洪名勇,河海大學博士生、貴州大學教授、貴州省省管專家、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Kwunkamol Donkwa,博士,蘇蘭那利科技大學管理技術學院院長、經濟學副教授;于貝拉,貴州大學管理學院2003級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