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先后有《牛津現代高級英漢雙解詞典》(下簡稱“第三版”)和《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下簡稱“第四版”)兩部英漢雙解本。在這兩版詞典中,dragon條的插圖有較大不同,并且釋文的處理也不一樣。第三版dragon條插圖所展現的龍,長身、利角、粗須、巨爪,吐著火舌,甩著長長的尾巴,昂首挺胸,似在騰云駕霧,又似在暢游湖海;而在第四版中,dragon條插圖展現的是一條體形略顯臃腫,拖著較粗帶刺的尾巴,還長著兩個巨大翅膀的龍,它呈站立姿態,張著巨大的腳爪,使人感到畏懼。無論是形態還是神態,兩幅插圖中的龍都明顯不同。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有各自關于龍的理解和傳說。總的來說,大體上可分為東方龍和西方龍兩種。但不管是在東方還是西方,龍都是人們基于現實而現象出來的具有神力的動物,誰也沒有見過它。東、西方的龍盡管在形態上最初可能都與蛇以及早期的爬行類動物有關,可是由于人們所賦予它的意義不同,在經過長期的演變之后,西方龍的形象在形態、神態方面自然與東方龍不一樣。因此,第三版的插圖基本上可以判定是東方龍的形象,而第四版中的配圖則更貼近西方人對龍的認識。
再來對比一下第三版和第四版中dragon條的釋文處理。在第三版中,dragon條的釋文為“fabulous creature like a crocodile or snake,often with wings and claws,able to breathe out fire,often guarding a treasure;(colloq)fierce person龍(神話中似鱷魚或蛇的一種動物,常生有翅及爪,能吐火,常守護一寶藏);(口)兇狠的人”。在第四版中,dragon條的釋文則有了較大的改動:“1 imaginary animal with wings and claws,able to breathe out fire 龍illus見插圖。2(fig derog比喻,貶)fierce person,esp a woman兇惡的人;(尤指)悍婦:The woman in charge of the accounts department is an absolute dragon!會計科那個女科長是個十足的母夜叉!”在第四版的釋文中,指示意義與引申意義分條列出,條理更加清楚;標明了詞義色彩并且給以例證,使讀者對該詞的應用有了更準確、更深刻的理解。
[P2]無論是插圖還是釋文,第四版中的改動都更確切地反映了dragon的特征。我們知道,由于語言文化的差異,兩種語言之間難有絕對對等的詞語,dragon只是眾多例子中的一個。因此詞典學家茲古斯塔認為,詞典編纂者畢竟不能插進百科全書條目式的大塊文章,來詳細討論另一種文化。雙語詞典的重要任務就是為“原語”找到盡可能完整地傳達其確切含義的對應詞。[1]有時因為原語詞與譯語詞在語法范疇、詞義色彩及詞義范圍等方面有諸多不同,編纂者就要采取多種譯義方式。
但是,雙解詞典作為雙語詞典中的一種,又有其自身的特點。它既不完全等同于雙語詞典,也不完全等同于相應的單語詞典加上其譯文。朱原在《雙解詞典引論》中指出,“這類詞典最能體現雙解的優勢,即集兩種單解(原語及譯語)之長而避一種單解之短”,并且建議編雙解詞典最好要“編譯”,不要“翻譯”。[2]盡管第四版較第三版更準確地反映了dragon的特征,但作為英漢雙解詞典的詞條仍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第四版中的該條義項1只以一個字“龍”作為該詞釋文的中文翻譯,緊接著便請讀者“見插圖”。這樣處理似有不妥。
首先,這樣處理并沒有對該詞的英語釋文作恰當翻譯,更談不上編譯。其次,因為英漢雙解詞典的讀者大部分是學習英語的中國人,他們對“龍”的固有認識與西方人完全不同,只以一“龍”字作譯,并加上一幅與讀者腦海中的龍在形象上大相徑庭的插圖,難免引起讀者的困惑。詞典的任務不僅僅是反映語言本身的意義,也應盡可能地反映語言的文化特征。對“dragon”與“龍”的聯系和區別作出一定的解釋是有意義的,特別是在中外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日益興盛的今天。
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將第四版中dragon條的插圖及釋文作如下修訂:同時列出第三版與第四版中的兩幅插圖,并注明它們分別是東方龍和西方龍的代表形象;釋文的第一個義項采用第三版的方案,再增加括注,說明東、西方的龍在形象與內涵意義上有所不同。
隨著世界各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加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外語。
不僅中國人學習英語,外國人也學習漢語,因此英漢雙解詞典不僅可以供中國英語學習者使用,也可以供外國的漢語學習者使用。如果在英漢雙解詞典中對諸如dragon這樣的文化特色詞作兼顧東、西方讀者需要的處理,使之更加形象、更加準確,豈不是對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也是一種貢獻?
附注
[1]茲古斯塔詞典學概論林書武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404
[2]朱原雙解詞典引論辭書研究,1993(3)
參考文獻
1.黃建華詞典論修訂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
2.李明,周敬華雙語詞典編纂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3.劉志雄,楊靜榮龍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4.芶錫泉談英漢雙解詞典編纂現代外語,1995(3)
5。江桂英雙語學習詞典中的文化語境辭書研究,1995(3)
(西安交通大學外語部陜西710049)
(責任編輯陸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