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代漢語異形詞研究》是一本異形詞問題的專著,其創新點主要在于引入符號學原理,又輔以詞匯學、歷史比較語言學、文化語言學、心理語言學等諸多領域的理論和方法,歷時與共時相結合,闡發了關于異形詞的一系列問題,在異形詞研究方面開辟一片新的天地。
關鍵詞 現代漢語異形詞 符號學 方法 規范
異形詞問題不僅長期困擾著語言學專家,對人們的日常語文生活影響也非常大,所以國家于2001年公布了《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國家語委“十五”規劃把異形詞整理和規范列入研究課題。異形詞的整理和規范作為國家語言規劃的一個部分,得到了眾多學者的關注。但是,異形詞形式的多樣性和辨析的復雜性以及學術界對異形詞認識的分歧,都使得這項工作異常艱難。最近,李行健和余志鴻兩位教授的研究成果——《現代漢語異形詞研究》(以下簡稱《異形詞》)已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書中材料詳盡,分析透徹,論述深刻,頗有獨到見解,為現代漢語異形詞研究確立了新的理念,并開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該書共分為六章:第一章“導論”,引入了符號學觀點;第二章“異形詞的概念及其性質”,進行理論性闡述;第三章“異形詞的成因和歷史情況”,全面考察了異形詞的各種形成因素;第四章“異形詞的整理與規范”,詳盡分析了異形詞的應對策略;第五章“異形詞辨析的若干問題”,針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既有論辯又有實證;第六章“結語——異形詞整理述評”,綜合各家意見之后,科學地評價《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深化異形詞研究及其相關問題,展示了一個全新的規劃。每章分若干小節,章節間各部分有機地聯系一體,相輔相成,充分顯示了學術上的嚴謹性。《異形詞》是一本目前論述異形詞較為全面的專書,其研究對象是異形詞,而其研究目的就是為了規范,我們可以遁著這兩個方面來探討《異形詞》的特點:
首先,該書的研究方法具有獨創性。
《異形詞》將符號學原理運用于異形詞研究,并貫穿始終,將符號學和異形詞結合起來研究是前人所沒有觸及的角度。用文字的符號性質解釋異形詞存在的必然性;從符號學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符號的操作規則出發,對現存異形詞所出現的場景進行歸類和分析;從能指和所指的基本特征對異形詞分類處理……無處不體現作者深厚的學識和運用新方法考察異形詞游刃有余的功力。
光異形詞的定義,專家們就存在著許多歧異的意見。究竟何種類型的詞才是異形詞?異形詞跟與之相近易混的現象如何區別開來?異形詞這種詞匯現象本身存在著哪些類別?很明顯,對異形詞從性質上給予界定,明確其特點和所指的范圍,是問題的關鍵。[1]有些學者對于異形詞的處理不是局限化就是泛化,他們僅僅立足于文字層面,認為“同音同義而異形的詞語可以叫做異體詞”[2],也有人認為“異形詞”是“指漢語中具有不同文字形式的詞”[3]。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異形詞呢?《異形詞》以周有光的定義為基礎展開論述:“一個詞有幾種不同的寫法,詞音和詞義相同而詞形不同,可以任意使用,不分軒輊,叫做異形詞。”[4]又引入了符號學中的能指和所指:異形詞的能指是“詞形不同”,即“有幾種不同的寫法”;所指完全相同,即“詞音和詞義相同”、“可以任意(替換)使用”。在這里,詞義相同包括語法意義、語用意義也相同。值得稱道的是該書第一章對異形詞的概念及其性質進行嚴格界定,對異形詞音、義、形三方面的分析非常精當:所謂“音同”的“音”是指詞語的心理音響,所謂“義同”的“義”是指異形詞意義的交叉點,所謂“形異”的“形”是指書面詞語的能指形式(不同于口語的能指形式)。可以說這是目前對異形詞本質比較深刻的認識。異形詞之間是否必須同音?是否必須等義?理據是否必須一致?詞形是否必須取舍?對這些處理異形詞中的疑難問題,該書第三章以嚴密的論證毫不回避地作了回答。這是從語言文字的符號功能性質上,嚴格把握異形詞。
其次,研究思路具有多維性。
該書指出:“異形詞是一個歷史現象,是詞語的歷史形式投射到共時平面上的反映。”[5]“雖然異形詞的形成是歷時現象,但異形詞的存在又必須是共時現象。”[6]《異形詞》運用符號學、詞匯學、歷史比較語言學、文化語言學、心理語言學等諸多領域的理論和方法,適當地引進各個學科的新成果,充分注意到解決異形詞的錯綜復雜性,在關注異形詞與語言內部結構的關系時,尤其重視與社會語文生態、使用者文化心理等方面的深層關系。因為異形詞存在著與各類語言現象的多維聯系:“有符號學上能指與所指、語言與文字關系的問題,有語言學理論上的基礎概念問題,有詞匯學上涉及語義切分的問題,有文字學上音、形與義的關系問題,有語言應用領域的具體操作問題,有辭書學上義項確定和詞語注釋問題,有音韻學上歷史音變問題,有漢語史研究中詞匯的歷史演變問題,有社會語言學上關于新詞新語產生的問題,有語言接觸理論中有關外來詞語的引進和吸收問題。”[7]這些方面以及其中蘊涵的方法都很好地運用在《異形詞》一書中。“我們只有在理論上把握異形詞,才能在實踐中檢驗它,從而有可能進一步在語言文字應用中規范它。”[8]該書總結和回顧了現代漢語異形詞研究歷史,吸納以往各家的成功經驗和研究方法,通過審視和剖析這些傳統方法,逐步引申出自己的觀點。吸納與創新兼具,步步引導,嚴謹求實。學術界對異形詞的認識存在各種模糊觀點,如有人把異序同義詞混同異形詞、把“同物異名”當作異形詞、將多形詞定義為異形詞等,作者大膽地進行評析,從而得出鑒別異形詞的重要標準就是異形詞內部是否同素同構的結論。
其三,該書在異形詞的動態規范上開拓了新天地。
之前的專家學者有的揭示異形詞存在的現狀,有的提出規范異形詞的原則,也有從詞語書面形式提出的原則,但都是在各個不同層次上展開的討論。因此有的根本沒有觸及問題的本質。語言是非常生動的社會現象,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整理異形詞必須全面考慮、統籌兼顧。既立足于現實,又尊重歷史;既充分注意語言的系統性,又承認發展演變中的特殊情況。“所謂動態規范,就是首先應該承認異形詞還會源源不斷產生,還會生機勃勃地涌入我們的眼底,同時要敢于為之高興,因為新型異形詞的發生,正是社會大眾以自己的創造精神在創造語言世界,表明現實世界的物質刺激已不足以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高尚追求,所以大家努力從語言的文字形式上、從更高層次去體驗享受;這樣,我們一方面整理前人漫不經心地留下的歧異紛紜的異形詞,從中離析出優秀的語詞,使之分化,使之專能,使之貼近民眾;另一方面密切關注在社會語言生活發展的敏銳眼光下,如何用加工過的語言——文字形式——去準確地捕捉世界。”[9]這是一種語言發展觀指引下的結論,是多么生動的表述!
有人或許會認為人為地規范異形詞是沒有必要的,其實不然。異形詞作為詞匯系統中的一分子,自然毫無例外地要受到有序運動和變化的制約,也必須是有規則的、規范的。一切已有的、新生成的詞語,都要在系統內得到檢驗和進行自我調整。歷史上異形詞也就在這種調整中實現規范,只是這個規范過程是自發的,時間比較漫長,因而不適應當今社會高速發展的節奏。為了讓詞語的發展跟上信息時代的步伐,對自發規范的漢語詞匯進行科學的人工干預顯然是必要的。國家語文政策所倡導的語言文字應用規范,其意義就在于使語言文字在歷史演變中的自發規范轉化為語言文字使用者自覺的規范行為。至于有一些人認為詞匯是不能被規范的,那是他們沒有意識到系統有序性動態變化的基本特征。為此,我們對規范異形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有清醒的認識。
然而異形詞的規范并不如我們想象中的那么簡單。首先應該明確異形詞并不是詞匯學中具體所指的某類詞,而是書面形式上具有同值關系的一組詞語。這種同值關系可能因種種原因或呈現或消失。在詞語變化的歷史長河中,曾是非同值關系的一組詞可能隨著意義差異的消磨而相混,互通互用而成為異形詞;反之,曾是同值關系的一組異形詞,經過語用分化可能產生意義差異而成為不同的詞。對異形詞進行規范的根本任務,就是要辨析這種同值關系的真偽性,改變因這種關系的模糊而造成的同一詞不同形的現象。
該書遵循了語言文字符號的運作規律,從異形詞的本質特征出發,對《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提出的異形詞整理“通用性、理據性和系統性”三原則作了進一步闡述和分析,并進一步概括為:(1)語言規范性原則,語言規范性原則應是首要原則。(2)社會規約性原則,尊重社會對語言形式的選擇正是對語言社會性的承認,是對書面語規范的科學態度。(3)文化認同性原則。這種“認同”表現在:一是重視書面語詞文化傳習上的理據性,二是重視文字形式選用汰劣取優上的傳統性,三是重視漢語言文字系統內部的一致性即“同語素”。這三個原則在異形詞的整理規范上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作者也指出,在具體操作時,可能會出現一些矛盾,但是正是因為有問題才需要解決,更有必要引導大眾,使現代漢語詞匯發展進入自覺規范的進程。
該書在最后部分“附錄”中收錄了1962年至2004年關于現代漢語異形詞研究的論文目錄,近400篇論文和著作展現了異形詞研究的歷史,也反映了該課題的重大意義。
《異形詞》一書在確立對異形詞的評價體系上是成功的。從詞匯學角度看,它是一部異形詞研究的杰出著作。而另一方面,該書既有理論意義,其中推出的理論和方法同樣適用于其他詞匯類型的研究;也有實踐意義,以異形詞的規范為例得出的詞語規范的基本原理,頗有一石二鳥之用。《異形詞》一書的問世撥開了異形詞的朦朧面紗,將為語文現代化開啟新的門徑,既有學術價值又有實用價值。
附注
[1]周薦異形詞的性質、特點和類別南開學報,1993(5)
[2]高更生談異體詞整理中國語文,1966(1)
[3]漢語拼音小報,1999-04-21
[4]周有光《現代漢語異形詞規范詞典》代序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
[5][6][7][8][9]李行健,余志鴻現代漢語異形詞研究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29,18,43,42,27
(上海大學文學院200436)
(責任編輯葉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