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學生自我表達,與人交流的需要”,“在教學中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那學生就必須有生活的真情實感。我把這種寫真話、實話、心里話的作文稱為“綠色作文”。綠色作文應該是純天然的,反映現實生活的,體現在:源于做人,歸于做人,以人為本。
1.積累是寫作的前提。
[案例]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的《秋天的雨》的時候,記得書中有一個詞語是“五彩繽紛”:上課時我讓學生說說“五彩繽紛”是什么意思。一個學生說:“五彩繽紛就是說有很多種顏色。”另一位學生站起來說:“像這樣的詞語還有很多,如絢麗多彩、五顏六色、五光十色、色彩斑斕。”這樣一來“五彩繽紛”這個詞語不用我多說,學生已經理解得很到位了。課后我問學生,你們怎么知道那么多知識.學生說這些都是在課外書上看來的。這次教學讓我感到,只要有大量的知識積累,寫作時就有話可寫,有詞可用了,也不必為寫作而煩惱了。在平時我就加強了對學生知識積累的指導。
[分析]語文學習是慢功,特別是寫作,更需要一點一滴地積累,一步一步扎實地打好基礎;需要筆耕不輟地日積片累地歷練;需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決不能一蹴而就,立竿見影。寫作只有在反復地歷練過程中,才能達到由量到質的飛躍,達到熟能生巧,水到渠成。歷練的過程就是積累的過程;積累本身就是一種歷練。寫作所必備的一些條件,諸如語言文字、寫作材料、文化知識以及思想認識的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寫作水平必然會發生由量變到質變的提升。
2.方法是寫作的竅門。
[案例]在一次評議學生周記的時候,我發現平時寫作水平不高的小梅寫了一篇很不錯的文章。她寫的是《我喜歡的小兔子》,其中一節是這樣的:我喜歡的小動物是小白兔。它全身長滿了雪白的絨毛,像雪一樣潔白。小白兔頭上長著一對又長又尖的耳朵,一雙透紅靈活的眼睛,一條短短的尾巴,十分惹人喜愛。在周記評議的時候,我和同學們都給了滿分,并獎勵了她。她很高興。當時我就問她,“你能不能把你寫作的竅門告訴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分享。”她說:“這是我讀了《翠鳥》這篇文章后,抓住小白兔的特點進行模仿的。”我再次表揚了她,說:“很好,寫作可以從模仿開始。”還建議學生,當覺得寫作很難入手時,可以像她一樣,進行仿寫。
[分析]這件事讓我知道,寫作是有一定規律可尋的,關鍵在于掌握一些寫作的竅門。在平時教學中,我把寫作的方法指導貫穿在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中,讓學生在無形之中掌握了寫作的方法。現在的新教材都是根據季節的變化、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編排的。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時,這一單元是以祖國壯美河山為主題的。在學習課文的時候,讓學生了解按時間順序介紹景物的方法。在這個星期的課外閱讀中,讓學生讀有關祖國風景的文章,特別是按時間順序介紹的,并在閱讀文章的同時,進一步鞏固按時間順序寫作的方法。在這個星期的周記中,讓學生根據平時生活中觀察到的,結合所學的寫作知識進行仿寫。這樣學生就不會感到無話可寫,尤從人手了。
3.多元評價是寫作的動力。
[案例]記得我班有一位學困生小平,語言表達能力很差。在三年級上學期開學初的作文中,他寫道:一個暑假過去了,終于開學了。我很高興,來到學校,見到了好多的同學、老師。
[分斬]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句話,對他來說已經是自己的心里話,很不容易。當時在他的文章上,我們班的學習委員周某簽上了自己的姓名。我就請她說說你為什么覺得他的文章寫得好?她說:“沈某以前不會寫文章,一句話也沒有,現在他能寫幾句話了,我覺得他進步很大,我就表揚他,希望他有更大的進步。”聽了她的話,我很感動。是的,對于學困生,我們就應該慢慢來,應以鼓勵為主。只有讓學困生有了寫作的信心,才能真正提高寫作水平。這就是多元化的評價給我帶來的啟示。作文評價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好的評價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作文評價時我采用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師生互動評價的方法,這既鼓勵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又讓學生在評議中增強了寫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