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明代佛門的義學傳承——天臺宗

2006-01-01 00:00:00任宜敏
人文雜志 2006年4期

內容提要 明代前期,由于專制統治的空前強化,特別是由于大張旗鼓地歸并全國寺院,三分天下僧人,嚴控度牒發放,限制僧伽數量,頒行《周知板冊》、《寺院名冊》、《申明佛教榜冊》、《榜示僧教條例》等一系列嚴酷程度為歷代聞所未聞之掌控佛教事務的規章制度,致使天臺宗于罹遭元末兵革蹂躪之余,復蒙雪上之霜,迅速趨于疲弊委頓。惟賴象先真清、妙峰真覺諸位禪德深心護持、著力兼弘,方使教觀之旨幸免墜墮。至萬歷年間,無盡傳燈法師重立天臺祖庭,講經著述,弘法授徒,教觀雙舉,信法兩被,即講即修,四十余年如一日;致使天臺祖道再獲中興。

關鍵詞 明代佛教 天臺宗 權實同彰 教觀并舉

〔中圖分類號〕B9461;K24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47-662X(2006)04-0129-10

天臺一宗,遠稟釋迦、遙宗龍樹,權實同彰、教觀并舉。四祖智者大師,從南岳禪師受業心觀,悟法華三昧,初旋陀羅尼,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繼而,“九旬談妙,極教網之幽深;十乘修心,備觀門之攸致。”嗣后,教緣時進,化以機興,“燈燈相續,祖祖相傳,駕賢首、慈恩而獨盛,并黃梅、少室而爭芳,心印昭于日月,傳習遍于華夷。”〔明〕?益智旭:《靈峰宗論》卷六之一《印禪人閱臺藏序》。

然十余傳后,內而逐流忘源、法門瓦裂,外而兵戈紛擾、劫火累降,致使開權顯實、解行并進的“絕待之妙”,逐漸頹敗而成“對待之粗”。

明初,賡續臺宗法脈者,多為前朝剡源覺先、桐洲懷坦、佛光法照三系有關此三系在元代的傳承脈絡,請參閱任宜敏:《元代佛門的義學傳承——天臺宗》,載《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第3期,第104-110頁。葉裔。經二三傳后,均趨衰微,疲弊至極,慧命如九鼎一絲。端賴象先真清、妙峰真覺諸位禪德,深心護持,著力兼弘,方使教觀之旨幸免墜墮;更振乏起疲,啟導晚明再度振興之途。

除覺先、懷坦、法照三系傳人外,明初于東南一隅弘傳天臺教觀的名僧,尚有九皋妙聲、日章祖禰、用藏原真、東白善啟、本源永顧諸師。其中,九皋妙聲嗣法于上天竺竹屋凈法師,日章祖禰嗣法于北禪寺天泉余澤法師(《大明高僧傳》和《釋鑒稽古略續集》二書作者則記其亦為竹屋凈法師之嗣),其余諸師,嗣承失考。

1、覺先系

明初,堪稱中流舟楫之覺先系碩德,主要有方舟友奎(嗣浮休允若法師)、獨庵自朋、太璞如繾(上二人嗣絕宗善繼法師)、原璞士璋、竺隱弘道(此二人嗣我庵本無法師)諸人。

方舟法師(?-1374年),諱友奎,浙江紹興人,俗姓朱。十四歲投云門云峰,從嗣亮法師剃染。當時,其舅父浮休允若法師正居廣孝寺。云峰至廣孝僅隔數里,友奎因此常趨座下請益,朝進暮習。又參斷江覺恩禪師,頗受器重。浮休允若法師遷住杭州后,友奎復往依止。因該通性具之旨,擢職知客。繼又師從天岸弘濟法師于會稽圓通寺,再領懺事。

元順帝妥飀帖睦爾至正二年(1342年),“內外典籍,罔不諳究”《續佛祖統紀》卷下,見《續藏》第131冊,第734頁。的方舟友奎法師出世寧波奉化。安住不久,又退回云門,名士日盈其室。帝師聞其道風,賜以“覺海弘慈廣濟法師”尊號。十六年(1356年)奉江南行宣政院檄,住天竺靈鷲寺。差不多與此同時,浮休允若法師亦由會稽圓通寺升主下竺靈山講席,宣演天臺宗旨。師徒同兼,實屬罕遇。二十年(1360年)前后,西湖諸寺悉遭兵毀。徒消產廢之余,方舟友奎法師力任興復。拓基辟門,移澗疊橋,建四華堂,筑天香室,修建東晉咸和初年(326年)飛錫來住的西域異僧慧理和尚之塔。二十七年(1367年),遷住南山。

洪武改元(1368年),朱元璋創開善世院,以覺原慧曇禪師為演梵善世利國崇教大禪師,總領釋教事。方舟友奎法師隨之奉命住持天竺大集慶寺。蒞寺后,“以宗門之重,凡寺之虛席者必進賢以主之,妄庸冒利者則力排而退之,議論之未決者即正色抗言之。不避艱險,不畏勢位,唯當于理而后已。人以為有‘僧中御史’之風焉。”②③④《續佛祖統紀》卷下,見《續藏》第131冊,第734、736、735、735頁。

2006年第4期明代佛門的義學傳承——天臺宗獨庵法師(1316-1370年),諱自朋,浙江臺州臨海人,俗姓郭。十五歲出家,從四明西壽昌寺惟大法師習學佛典。十七歲落發。圓具大戒后,走南湖延慶寺,師事我庵本無法師,爰覽部文,旁通外典。繼游上天竺講席,見東溟慧日法師,粗知要解。至正初年(1341年),應賢叟法師請,任集慶寺知客。因慕絕宗善繼法師慧行,往薦福寺參叩,入室請益,師資相契。后應賢叟法師力挽,出任南湖延慶寺座端,講唱有法,學者宗尚。賢叟法師示寂后,自朋入寶云寺,借座談經,聲名鵲起,從學者日眾。繼而,因延慶寺多次迎請,蒞主延慶法席。住三年,退居慈溪云林庵。

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初一日,獨庵自朋法師忽告弟子:“吾報緣垂盡,不出十日當去。”后數日,俯徇眾緣,分付后事。至正月初九日,書偈辭眾:“平生出處只隨緣,夢幻空華任變遷;廓示融通三觀理,夕陽依舊在西天。”②書畢,溘然而逝。弟子有必彰、元竁、元憲、簡廉等。

太璞法師(1320-1385年),諱如繾,浙江余姚人,俗姓張。自幼有出塵之志,十六歲入橫溪普安寺,禮覺海和尚為師。我庵本無法師蒞主延慶寺,開演教觀,如繾即往依止,獲牒為僧,從受具足戒,習臺衡諸書。至正二年(1342年)應江南行宣政院請,勉主杭州上天竺。其時,絕宗善繼法師由良渚大雄寺遷主天竺薦福寺。如繾往依后者,從受小部文,而對性具之旨疑惑未解。一日聽講《別行玄義》,遽問:“緣了既具性德善,還具性德惡否?”絕宗善繼法師答以“具”,并解釋道:“四明記云:‘只一具字,彌顯今宗。’”③如繾釋然領悟。故后號“具庵”。進閱大部諸書,曲暢旁通。六年(1346年),絕宗善繼法師移住能仁寺,抉剔經髓,敷繹祖訓,大弘天臺教觀。如繾從行,始典知客,繼領懺事。嚴奉師誡,秘藏不露;道成之后,沖然若虛。五年后,絕宗善繼法師超然退隱。如繾往演福寺依止大用必才法師。嗣后,絕宗善繼法師亦一度寓居演福寺,與大用必才賓主往來。如繾得二位宗匠鍛造,精進中更加精進。不獨深探十乘三觀之玄奧,亦且廣究三教九經七史之異同;玉氣燁燁,上射斗牛,終不可掩。二十一年(1361年)出世云門雍熙。繼應東溟慧日和尚之請,居上天竺第一座。不久,出住永壽寺。

洪武元年(1368年),學冠群英、才逸三教的太璞如繾法師被善世院選任普福寺住持。三年(1370年)秋,明太祖朱元璋召選三十余位尊宿至金陵天界寺,問以幽深茫昧鬼神之道。太璞如繾法師奏疏稱旨。四年(1371年),升主演福寺。遠近學者,“羸糧景從。”④五年(1372年),朱元璋召天下高僧畢集鐘山,建廣薦法會;法儀極盛,大駕親臨。太璞如繾法師奉旨講演法華妙旨,縱橫淹貫,聞者擊節嘆賞。繼而,奉命住持天界寺,宣講教乘要義。

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以初度為僧者罔知佛意,敕命熟讀《心經》、《金剛經》、《楞伽經》三部大乘經典;又慮其昧于字義,故特詔太璞如繾法師與季潭宗泐、竺隱弘道等碩學高僧重加箋釋。新注撰成,進呈御覽。朱元璋隨即命鏤板流布,俾天下沙門廣泛講習。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創僧錄司。太璞如繾法師奉敕出任左講經。十八年(1385年)十一月十七日泊然示寂。纀維后,舍利靈骨歸葬演福靈石塢。

一庵法師(1352-1425年),諱一如,別號“退翁”,浙江上虞人,俗姓孫。十三歲出家,后至杭州吳山寶奎寺,師事太璞如繾法師,礪志天臺教觀,雖祁寒盛暑,亦不少懈。但凡有一義未徹、一疑未釋,必孜孜探究,直臻玄妙而后已。日積月累,終得深造閫奧。洪武十八年(1385年),世出松江崇慶寺。繼遷蘇州北禪寺,緇素歸化者甚眾。二十七年(1394年),南洲溥洽法師以僧錄司右講經兼主金陵報恩寺,延請一庵一如法師為都講。當時,朝廷正傾力清理整頓佛教。南洲溥洽法師作為僧錄司官員,庶務叢脞,上下酬應;而報恩寺講席始終不輟,實多得力于一庵一如法師。二十八年(1395年),升主杭州天竺靈山寺。三十一年(1398年),遷住上天竺,一心以振宗啟后為己任。從學者益眾。

永樂初,一庵一如法師退居金陵報恩寺,以《妙法蓮華經》為如來奧旨所寓,非學者所易入,故集眾宣講。復依唐代天臺宗高僧湛然和尚所述之《法華文句記》,編葺成《法華科注》七卷。成祖朱棣閱此書后,“獎諭再三,加以厚賚。”②〔明〕汰如明河:《補續高僧傳》卷四,見《續藏》第134冊,第95頁。十二年(1414年),奉詔纂修大藏經,并“總其事”②。繼授僧錄司右覺義,尋轉右闡教,復升右善世。洪熙元年(1425年)三月,寂于海印寺。纀維舌本不壞。

原璞法師(1323-1368年),諱士璋,浙江海寧人,俗姓王。自幼茹素,喜讀佛書。稍長,遵父命入傳法寺稟受五戒。當時,翰林待制柳貫正寓居寺舍,一見之下,極為鐘愛;授以儒家群經,并親為敷繹旨要。十九歲,落發為大僧。至正二年(1342年),我庵本無法師遷主杭州上天竺觀音教寺,令譽隆洽。士璋擔簦趨謁。我庵本無法師一見,欣然器之,以天臺大小部書,依次環授。士璋志慮專一,力學無怠,常至廢寢忘食。時與道友、素有“義虎”之稱的天心瑩素磨切詰難,極于毫芒。我庵本無法師示寂后,東溟慧日和尚補處上天竺,暢演《摩訶止觀》,有仆必起,無廢不興,夙夜注心,陶冶學者。士璋受命典知客,繼領懺事。自是,聲華日聳。十三年(1353年),奉江南行宣政院命,出世棲真寺。寺與南天竺演福寺相鄰。當時,大用必才法師正主演福寺法席;其師絕宗善繼和尚亦寓居于此。士璋以學行未足,日往參扣。舉凡部味教觀之奧、偏圓本跡之微,往昔存疑而未徹者,皆蒙二位宗師條分縷析,一一開釋。得此教誨,原璞士璋法師感觸極深:“佛法教藏,渺如煙海,固非獨善所能究盡。使吾自畫而不進,其能免于孤陋之誚乎!”④〔明〕幻為如惺:《大明高僧傳》卷三,見《續藏》第134冊,第415、416頁。二十年(1360年)移住旌德教寺。雖當天下大亂、兵戈四起之季,仍專心寺事,彰善癉惡,日納凈眾,講演諸經玄疏,始終不以世難而自易厥志。

洪武改元(1368年),原璞士璋法師遷主杭州集慶教寺,提唱教乘,法化大行。不久,朱元璋詔兩浙五府名剎住持咸集南京,共甓天界,立善世院以統天下僧眾。原璞士璋法師論議慷慨,據直道而不徇流俗,“獨出方略,具有條敘。時十萬之眾咸仿法之。”④六月初,原璞士璋法師召諸弟子囑以后事。至十七日,安然坐脫。荼毗后,門人函舍利塔于杭州龍井。

竺隱法師(1315-1392年),諱弘道,別號“存翁”,姑蘇吳江澄源里人,俗姓沈。自幼聰慧,“讀書日記數千言。”《續佛祖統紀》卷下,見《續藏》第131冊,第732頁。后遵父命,出家青鎮密印寺。十九歲落發,進受具足戒。隨后,從西湖雷峰魯山文法師習學天臺諸部,“一聞即了,靡不淹貫。”⑦⑧《續佛祖統紀》卷下,見《續藏》第131冊,第733頁。至正二年(1342年),我庵本無法師勉從江南行宣政院請,來住上天竺,弘道聞訊往依,一見若有宿契。我庵本無法師考問:“吾宗部味教觀權實之旨,為曾聞耶?”弘道點頭。我庵本無法師進問:“即文字而求之耶?離文字而求之耶?”弘道答曰:“不即不離。”⑦我庵本無法師器之,命掌記室。不久,即“聲動湖山。”⑧我庵本無法師示寂后,弘道趨絕宗善繼法師輪下,與太璞如繾等人一同修學,研窮考核,道業益精。繼受云外自慶法師之請,至杭州圓覺寺任首座,表儀四眾。當時,云外自慶法師因發現天臺《教苑清規》舊刻本已漫漶不明,懼其行將廢墜,故取所藏本重加詮次,正其舛誤,補其闕軼,復參乎禪律之異同,增修復刻,以匡持教門。弘道于中多加更定,居功頗高。十九年(1359年),天巖普曜法師自車溪廣福寺退隱,舉弘道自代。

洪武初年(1368年),竺隱弘道法師應郡守堅請,勉副其意,出住慈感寺。不久即纁然退隱,筑“無為舍”于說源,造千手千眼大悲觀音菩薩像,晝夜禮誦。三年(1370年),朱元璋詔天下僧道問鬼神事。竺隱弘道法師與其列。繼而,應請住持天竺靈山寺,重建光明懺堂,懺悔之法由此復行。十年(1377年),奉旨與季潭宗泐禪師、太璞如繾法師一起,箋注《心經》、《金剛經》、《楞伽經》三經。十五年(1382年),被選任杭州僧綱司都綱,并遷住上天竺,興建善事,緇白景從。翌年,擢為僧錄司左善世,一任九年,慈恕清慎,宗教賴有依怙。二十四年(1391年)春,以年老請辭,朱元璋許之。翌年秋,應夢觀法師之請,蒞天禧寺為后學講演教義。九月三十日,講至“三輩往生觀”時,忽忽辭眾,泊然而逝。荼毗得舍利無數。嗣法弟子有慈感道立、演福凈盟、崇壽凈珠、靈山如皀。

2、懷坦系

明初,承祧紹興桐洲懷坦和尚正脈的碩德,除啟宗大佑遙嗣玉岡蒙潤和尚外,荊山良玉、仲齡大山、靜庵元鎮三人,均為玉岡蒙潤和尚再傳弟子、大用必才法師之嗣。

荊山法師(1326-1394年),諱良玉,杭州錢塘人,俗姓葛。自幼穎悟過人,志慕佛乘。十五歲即能背誦《妙法蓮華經》。十七歲投廣福寺出家,從智圓法師剃染。嘗修觀音懺二期,誓弘天臺祖道。圓具大戒后,往演福寺依止大用必才法師,習諸小部四書,粗通大義。繼充侍司,不到三年,天臺教觀靡不諳究。復受命掌僧事一年。后還廣福寺,刻千手千眼大悲觀世音菩薩像,修長懺千日。至正十八年(1358年),良玉遵師尊大用必才和尚之囑,出任演福寺首座。二十年(1360年),出世安溪長慶寺。越三載,退居別室,專修法華三昧。嗣后,應眾堅請,復住長慶寺。惟以講經、修懺為務。

洪武十一年(1378年),荊山良玉法師應諸山公選,遷住西湖永壽寺。十八年(1385年)升住大普福寺。翌年,應夢觀法師之請,出任金陵天禧講寺首座。操行端確,舉止齋肅,表率萬眾。二十年(1387年),因工部侍郎黃立恭殷請,改住天禧西院。四方學子,麇集座下。復職掌都講,為學者矜式。二十四年(1391年)奉僧錄司命,移住杭州下竺靈山寺。重建大雄寶殿,施者坌集。二十七年(1394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集眾稱念佛號,書偈而逝。

仲齡法師(1331-1402年),諱大山,別號“止堂”,浙江臨海梅澳人,俗姓陳。自幼隨母親念誦《心經》,聰慧過人。十三歲,遵父命出家于杭州演福寺。當時,演福寺法席極盛,為南北諸剎之冠。住持大用必才法師見大山氣質出眾,度為弟子。不期年,即能背誦《妙法蓮華經》、《金光明經》、《金剛經》等經典。繼而,專志習學天臺教觀。每逢大用必才法師升座提唱,即詳為記錄,頗得師尊青睞:“此子伶俐,將來必期有成,慎勿怠于學。”②《續佛祖統紀》卷下,見《續藏》第131冊,第736頁。后又精究大小諸部,旁及儒道典籍。十八歲受具足戒,充任侍者。不久,轉升維那。至正十九年(1359年)三月,大用必才法師示寂前遺囑大山:“我去后,汝可領眾,以傳持末運。”②東溟慧日法師來吊,聞大用必才遺言,即請大山任首座:“汝師之命,毋卻!”④⑤⑥《續佛祖統紀》卷下,見《續藏》第131冊,第737頁。翌年,奉江南行宣政院命,出世棲真寺。

洪武六年(1373年),仲齡大山法師升住大普福寺。越三載,遷主演福寺。此后十三年間,“巨細事務,以身自任。”④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詔立講經所,命通曉佛法者為眾演講。仲齡大山法師應選,常入城講經。二十二年(1389年)奉僧錄司命,移住上天竺,兼領杭州僧綱司都綱職。蒞寺后,革古鼎新,增修后殿兩廈,建普門,造善財亭,移水月樓,甃方丈東西階級,重建佛光塔宇,增設大悲觀音菩薩像及十六應真,刊智者大師《四教儀》正文板,并指要詳解瑜伽水陸儀文,“掌教十五年,道俗向信,宗門賴之。”⑤

惠帝朱允?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仲齡大山法師忽對眾人道:“我必辭官解制后歸去。”隨即,力辭僧綱司都綱職。至七月十七日,復與諸弟子告別:“我行矣!汝等亟稱佛名,切勿悲泣,亂我正念。”⑥言訖,無疾而化。荼毗舍利如菽。

靜庵法師(1306-1368年),諱元鎮,上海松江高昌里人,俗姓楊。其父樂善好施,人稱“楊佛子”。⑧⑨⑩《續佛祖統紀》卷下,見《續藏》第131冊,第738頁。元鎮自幼茹素,九歲投安國寺出家。圓具大戒后,至延慶寺從春洲澤法師習天臺性具之學,才華初露。繼走當湖德藏寺,求進業于大用必才法師。師資相契,“教觀戶牖,如鑰斯啟。”⑧不久,即聲譽鵲起,遵師命分座代講,“眾皆悅之。”⑨后出世鳳山時思庵。住三年,謝歸家山。繼以淞、湖二郡僧困征徭,杖策進京,直言上疏。元帝即日“詔蠲其役。”⑩復謁帝師,后者褒贈“佛智妙辨法師”之號。南還后,奉江南行宣政院命主杭州興福寺法席。講貫三載,學徒四集。繼而,退歸安國寺,別筑“凈住精舍”,自號“凈住子”,專意凈業,以為終老之計。洪武改元(1368年),應諸山公選,不得已出住杭州天竺大普福寺。四月二十日,疾作示寂。世壽六十三,僧臘五十四。荼毗舌根、牙齒、數珠不壞,舍利粲然。得法弟子一初守仁、一元紹宗,并稱二甘露門。

一初法師(?-1396年),諱守仁,別號“夢觀”,浙江富陽人,俗姓聞。自幼機穎出眾,曾師從元末文豪楊維楨,有及世之才。后投富陽永安山妙智寺出家,與朱元璋有過一段時期交往。嗣后,住靈隱寺。雖有志行道,但時當元季危亂,郁郁不自得,遂“肆力于詩,并有聲于時。”②〔明〕汰如明河:《補續高僧傳》卷二十五,見《續藏》第134冊,第368頁。其詩清簡有遠致。又擅長書法,筆力遒勁。洪武十五年(1382年),一初守仁法師出任僧錄司右講經。十九年(1386年),奉朱元璋敕命,住持金陵天禧講寺。后擢為僧錄司右善世。二十九年(1396年),因聞南粵貢翡翠有感賦詩一首:“見說炎州進翠衣,網羅一日遍東西。羽毛亦足為身累,那得秋林靜處飛!”朱元璋見詩,勃然大怒:“汝不欲仕我,謂我法網密耶!”②隨即逮捕,處死。

一元法師(1338-1397年),諱紹宗,別號“遂初”,上海松江人,俗姓陳。十三歲投安國寺出家,從慧征法師落發、受具足戒。繼至鳳山時思庵,依止靜庵元鎮法師,習學臺宗諸書。越三年,職掌延慶寺懺司。靜庵元鎮法師遷住杭州興福寺后,紹宗再趨輪下,從究大小部諸書,研覃深味,知解日臻。繼應湖山碩德公舉,出世越州顯慶寺。次遷安溪長慶寺,增修殿宇,廣植松竹。雖當元末,兵事擾攘,但始終講誦不輟。

洪武十九年(1386年),戒行精嚴、道義敦厚的一元紹宗法師應僧錄司之選,遷住湖州慈感寺,大展玄風,緇素向化。復受一初守仁法師延請,赴天禧講寺,任首座。持規整肅,接眾嚴厲;舉凡升堂入室、進退舉止,均要求合乎古代叢林規矩。一眾傾伏,時人爭譽。其后,奉僧錄司命,住持松江普照寺,重開山為講剎。二十六年(1393年)秋,襟慶弘遠、三業精進的一元紹宗法師以高僧奉召赴京,旋又奉命于廬山“卒孝子官致謝于天眼固仙。”④《續佛祖統紀》卷下,見《續藏》第131冊,第739頁。以不可思議之道力,感得靈異屢現,萬眾矚目。朱元璋大喜:“高僧之德,感于神明,故有如是之驗。”④遂特降旨補僧錄司左講經,賜金縷袈裟。二十八年(1395年),升右善世。當時,天禧講寺新造儀軌,一應法事皆有程式,唯有懺儀未備。一元紹宗法師有志于凈土法門,遂于西院辟堂,立西方三圣像,并諸天侍衛神像,以紗廚嚴奉。復與同志十人修彌陀懺十晝夜。京城緇素見未曾有,以為懺法之興自一元紹宗法師而始。三十年(1397年)正月初五日示寂。嗣法弟子有能仁智纃、竹林志翔等。

啟宗法師(1334-1407年),諱大佑,別號“蘧庵”,江蘇吳縣人,俗姓吳。父母長期持齋茹素,極有善譽。大佑十二歲出家,穎慧天縱,內外經書,“一覽即通其義。”《續佛祖統紀》卷下,見《續藏》第131冊,第728頁。初依古庭善學禪師學賢首教,次從九皋妙聲法師習天臺止觀,后于弘教寺天泉余澤法師會中,充懺首之職。一日,閱玉岡蒙潤和尚《天臺四教儀集注》,至“隨喜品”注文:“一空一切空,三觀悉彰破相之用;一假一切假,三觀悉彰立法之功;一中一切中,三觀悉是絕待之體”,恍然省悟。自是,天臺一宗綱格諸書,自能豁然貫通。后出世甫里白蓮寺,遙稟玉岡蒙潤和尚。洪武四年(1371年),啟宗大佑法師以高僧召至京城。翌年,預蔣山廣薦法會。十年(1377年),升住蘇州北禪寺,開講《心經》、《金剛經》和《楞伽經》三經,提挈奧義。學子悅從,檀越四來。于是建大雄寶殿。繼應嘉定緇素堅請,開山圓通寺。不久,即蔚成講剎之首。后歸隱西山,筑“真如”精舍,修習念佛三昧,晝夜不輟。二十六年(1393年),授僧錄司右善世。二十九年(1396年)升左善世;考試天下僧徒,扶樹之績甚多。因此受賜“袈裟、衣衾、鞋履,鈔貫有差。”《續佛祖統紀》卷下,見《續藏》第131冊,第729頁。

建文元年(1399年),啟宗大佑法師告老辭職還姑蘇。永樂三年(1405年)夏,成祖朱棣復詔其進京,命纂修佛典。啟宗大佑法師于是總括般若要義。稿成,即示微疾。五年(1407年)正月初二日,趺坐而逝。纀維得舍利無數。有《凈土指歸集》二卷、《阿彌陀經略解》一卷、《金剛經校勘》一卷、《天臺授受祖圖》一卷、《法華撮要圖》一卷、《凈土解行二圖》一卷、《凈土真如禮文》一卷、《凈土九蓮燈科》一卷、《華嚴燈科》一卷等著作行世。得法弟子有慧澈、德完二人。

3、法照系

法照系元末明初宗碩東溟慧日法師,弟子眾多,門葉繁茂,稱嗣法者有思齊、行樞、允鑒、允忠、良謹、普智、文會、元臔、景梵、妙修等十人。然揆諸史籍,多僅存姓名而無事跡;至今仍有傳可考者,僅無礙普智一人。

無礙法師(?-1408年),諱普智,別號“一枝叟”,浙江余杭臨平人,俗姓褚。早年投杭州龍井寺出家,繼依東溟慧日和尚習天臺性具之學。擅長講說演繹,一生“歷四大道場,門風大振。”〔明〕幻為如惺:《大明高僧傳》卷三,見《續藏》第134冊,第418頁。晚年住松江延慶寺。講經之外,專修凈業,寒暑不輟。永樂六年(1408年)正月初二日示微疾,隨即集眾端坐,面西念佛而逝。著有《阿彌陀經集注》一卷。

4、弘傳天臺祖道的其他僧伽

明代中葉,就天臺宗而言,已可謂“時教不行,觀道不明”,其傳授源流,幾近無考。正如翰林院編修馮夢禎于萬歷十二年(1584年)所記:“宋時天臺之教盛行,無論僧徒,即號為士大夫者,類能言之。……今相去僅四五百年,而海內緇流無能舉天臺一字一言者,況士夫乎!”〔明〕 馮夢禎:《有門頌略解序》,見〔明〕無盡傳燈:《幽溪別志》卷六。

就在一心三觀法門九鼎一絲、泯泯無傳之際,以象先真清、妙峰真覺為代表的數位禪德,深心護持,振乏起疲,著力兼弘,終于逐步導向晚明再度振興之途。

象先禪師(1537-1593年),諱真清,湖南湘潭人,俗姓羅。自幼威儀嚴肅,不妄言笑,“日誦經史數千言,終身不忘一字。”〔明〕幻為如惺:《大明高僧傳》卷四,見《續藏》第134冊,第424頁。十九歲出家,從南岳伏虎巖寶珠和尚剃染、受具足戒,遵師命一心參究“無”字話,寒暑不輟。二十五歲,侍寶珠和尚游金陵,探禹穴,因舟撞岸,豁然悟入。寶珠和尚助喜付囑:“幸子大事已明,善宜保護。”⑤⑥⑦〔明〕幻為如惺:《大明高僧傳》卷四,見《續藏》第134冊,第425頁。師尊示寂后,真清訪鹽官古跡,居覺皇寺。繼應善講《大乘起信論》而著稱的佛慧寺月溪法師率眾延請,提唱臨濟宗旨:“圓宗無象,滿教難思。我若有宗可講,非但法堂前草深一丈,即真空亦為緣慮之場。汝若有法可聽,豈特頭上安頭,實際卻為聲名之境。三世諸佛、歷代祖師,不過以楔出楔,隨迷遣迷。是故,會旨者山岳易移,乖宗者錙銖難入。況起信之旨,大徹宗乘,何須更煩忉怛!”⑤嗣后,象先真清禪師南游天臺,憑吊古跡,因欽慕元代高僧無見先睹和尚之道風,于其塔前誅茅棲居,精修三載。繼偕荊山法師至毗陵永慶寺,互以楞嚴大旨切磋。后者感佩之至:“某所講經雖精微于佛語,聞師所論,誠出卷于塵中!”⑥已而,復歸天臺,居平田寺。繼遷華頂天柱峰,修大小彌陀懺六年。同時,敷演十乘,力闡三觀。四方學子攀蘿來歸,至無所容。

象先真清禪師律身莊簡,持戒精嚴,自出家之日起,即努力學佛威儀細行,日勤五悔,密持《梵網經·心地品》及《十六觀經》,以為常課;故對不守毗尼、撥無因果、壞失如來軌范者,常直言彈斥,決不少借:“大乘八萬,小乘三千,實整六和之模范,出三界之梯航也。今世之高流,輕蔑律儀,惟恃見解,遂令后學不遵佛制,輒犯規繩。本自無愆,誤造深罪。饒他才過七步,辯若懸河,不免識墮鐵城,終未解脫!”⑦

萬歷十五年(1587年)八月,象先真清禪師以行解相應、宗說兩徹而蒙朝廷降旨褒崇,受賜金紋紫方袍。十月,應請于永明禪室闡演四明法智尊者之《妙宗鈔》。翌年,居士陸光祖延請主芙蓉法席。象先真清禪師婉拒不赴,罄盡衣缽,贖歸被豪貴強占準備用作墓地之慈云寺故址——此寺曾是永明延壽禪師落發之所、德韶國師匡徒說法之地,亦是螺溪義寂大師請復臺教及高麗僧諦觀來華禮足之境。不久,象先真清禪師應請相繼于本一院、桐川及嘉興龍淵說法。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初七日,象先真清禪師遺囑弟子,將于二十九日西歸:“吾凈土緣熟,圣境冥現。此人間世,固不久矣。”〔明〕幻為如惺:《大明高僧傳》卷四,見《續藏》第134冊,第426頁。隨即絕食,惟飲檀香水,日日說無生法,拳拳誨諭眾人發憤進修。至正月二十九日,泊然而逝停龕五日,“顏色紅潤如生,手足溫軟,怡容可掬。”荼毗后,靈骨舍利呈紅、白、綠三色,“紅者如桃,白者如玉,綠者潤似瑯竿,猶香氣郁郁。”〔明〕幻為如惺:《大明高僧傳》卷四,見《續藏》第134冊,第426頁。

幻為法師,諱如惺,生卒年及家世失考,為象先真清禪師入室法子。師尊示寂后,如惺奉靈骨舍利建塔于慈云寺西螺螄山右。其后,相繼住持天臺山慈云寺和嘉興楞嚴寺,頗以“僧史始于漢明,傳燈遠溯七佛,皆終于宋”以及有明一代“僧史、傳燈諸書,尚寥寥無聞”③〔明〕幻為如惺:《大明高僧傳·敘》,見《續藏》第134冊,第395頁。為憾事。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校刻岱宗心泰和尚所纂之《佛法金湯編》入《嘉興大藏經》。后又輯明代護法者以補其缺。其間,于史志文集中,逢有南宋以來諸名僧之碑傳,即隨喜錄出;計得二百余人,分為“譯經”、“解義”、“習禪”三科,于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夏以《大明高僧傳》(共八卷)之題名刊行。此書既是“備后之修史者采摭”,又為使天下沙門“非惟不作獅子身中蟲,而甚有見賢思齊,默契乎言表。”③

妙峰法師(1537-1589年),諱真覺,因拈香嗣月亭明得(別號“千松”)法師,故又號“百松”,江蘇昆山人,俗姓王。出家前已有妻室。二十一歲時,偶隨僧游杭州,頓萌出塵之意,遂于鍋子山落發。居月余,往蘇州竹堂寺,從虛白禪師受具足戒。繼至崇明壽安寺閉關,讀《楞嚴經》。出關后再至竹堂寺,與虛白禪師論議,“其鋒已不可當矣!”⑤〔明〕馮夢禎:《百松祖師塔銘》,見〔明〕無盡傳燈:《幽溪別志》卷十二。虛白禪師識為大器,指示其往湖州謁月亭明得法師,從學《妙法蓮華經》。后閱大藏,得四明尊者《妙宗鈔》,宛如夙契,遂潛心天臺一家教觀,深悟一心三觀之旨。自是,講貫一依性具宗乘。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穎慧天縱的妙峰真覺法師于杭州鍋子山開演《妙法蓮華經》。翌年,受天臺之請,并長住天臺,直至圓寂。相繼開演《楞嚴經》、《妙法蓮華經》、《妙宗鈔》、《法華玄義》等經疏。橫掃邪教,不惑眾咻,專精天臺,力弘一實;判楞嚴為方等實相,申明性具理具之宗,重興天臺三觀十乘之學。二十六年間,“歲無虛席,遠近向風。”⑤

萬歷十七年(1589年)五月初九日,妙峰真覺法師正念如城,悠然辭世。弟子無盡傳燈塔靈骨于高明寺旁。有《法華披荊鉞》一卷、《三千有門頌注》一卷、《夢譚記》一卷及《楞嚴百問》等著作行世。

馮夢禎在《百松祖師塔銘》中寫道:妙峰真覺法師“梵相奇古,身不逾中人,而言論風采如大火輪,不可攖觸。于時,江南有二法師,師與東禪月亭得師。師出東禪之門。東禪不專賢首,而師獨精天臺,遂有同異。然其妙辯縱橫,凌厲千眾,俱東南無畏光明幢也。”

無盡傳燈法師亦云:“天臺一家,所以遙宗龍樹、遠稟釋迦者,正以不跡之美,教觀俱善故也。……我百松先師妙峰尊者,生知天挺,不由師授,而獨契四明心宗于《妙宗鈔》,所謂在則人,亡則書,亦猶北齊之祖龍樹。諸師則見而知之,北齊與吾師則聞而知之。吾心本具,名為不傳;心心相授,名之為傳。是為傳此不傳之妙。”〔明〕無盡傳燈:《幽溪別志》卷六《幽溪道場宗乘考》。

由此可見,妙峰真覺法師雖然出自月亭明得和尚之門,但就涅?妙心、三諦三觀而言,卻不像自北齊慧文而至四明知禮那樣,有金口祖承之傳法軌跡可考。其與四明尊者的關系,類于東土天臺宗始祖北齊慧文和尚遙稟龍樹故事,屬“聞而知之”。但其所傳之心印,則與本跡相齊、金口祖承之付囑無異;故被尊為繼四明尊者之后的天臺宗第十八祖。

守庵法師(?-1606年),諱性專,江蘇昆山人,俗姓張。早年出家,遍訪善知識。從妙峰真覺法師圓具大戒后,預聽法華講席。后辭師入臺山峰頂,行頭陀行。二六時中,惟誦《妙法蓮華經》,行深禪定。一日,定中見西方極樂世界寶池,“成琉璃色,廣厚無際。”⑧⑨〔清〕周克復:《歷朝法華經持驗記》卷下,見《續藏》第134冊,第946頁。遂下山稟告師尊。妙峰真覺法師誡曰:“此觀行初成之相。不生取著,是善境界;若受若說,即入群邪!”⑧性專因此深秘不言,發憤進修。后住天臺石城寺(今新昌大佛寺)。石城寺內有始雕于南齊武帝蕭賾永明四年(486年)、高約十四米之彌勒菩薩像。因主持雕造者歷僧護、僧淑、僧皊三世而成,故世稱“三世佛像”。嘉靖年間,遭兵燹,像金剝落。守庵性專法師為之重新上金,并建與大佛像相稱之石殿,“感佛放光,夜明如旦。”⑨

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秋,守庵性專法師延請無盡傳燈法師講《阿彌陀經》。有人請易《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守庵性專法師不然:“吾聞彌陀與彌勒,一身一智慧,力無畏亦然。余將俾海眾同悟本性彌陀,即本性彌陀,先游蓮華凈土,然后預龍華勝會也。”〔清〕周克復:《歷朝法華經持驗記》卷下,見《續藏》第134冊,第946-947頁。三十四年(1606年)仲冬,守庵性專法師預知時至,沐浴更衣,命眾椎鐘誦經,趺坐念佛而化。

法華和尚(?-1613年),諱傳記,鄞水人。為妙峰真覺法師高弟,性好獨居,晦跡杭州西溪三十余年,日以念誦《妙法蓮華經》為業,課及九千七百余部。萬歷十四年(1586年),傳記應請修法華三昧長懺。前后三期,九歷寒暑,奮志忘疲,屢感瑞應,然默而不言。晚年,復于西溪道上肩水負薪,行諸佛事。有人因此質疑:“和尚猶作此有為功德?”傳記厲聲道:“無為豈在有為外乎!”〔清〕周克復:《歷朝法華經持驗記》卷下,見《續藏》第134冊,第947頁。四十一年(1613年)七月,法華傳記和尚辭諸弟子,念佛三千聲,復唱“妙法蓮華經”題四遍,面西合掌而逝,異香滿室。

仁安法師,諱廣莫,生卒年及家世失考。出家后初游月亭明得法師之門,執經問難。復偕密藏道開禪師結制大云,習禪那行。密藏道開禪師勉其還從教入。于是,棄禪習教,歷諸講席。萬歷十三年(1585年),妙峰真覺法師蒞虎林福田寺,開講《妙法蓮華經》。翌年,復于靈峰山寺敷演《法華玄義》。廣莫一一負笈往聽,于輪下洞契會三歸一之旨。十五年(1587年),月亭明得法師駐錫嘉興東禪寺,講演《楞嚴經》。廣莫馳回預聽。不久,即義辨日發,三藏殊文,百家異學,開卷知歸。一日,喟然道:“文字般若,俱從禪那行中流出。顧我器量,不能直截情根,為彼二障所困,其以法華為越生死海之津梁,登涅?岸之梯磴乎!”〔清〕周克復:《歷朝法華經持驗記》卷下,見《續藏》第134冊,第948頁。遂專志于法華三昧。二十年(1592年),廣莫走云棲,禮蓮池大師,獲授凈土法門。自是,三心圓發,志弘大法。后不知所終。有《誦法華感應》一卷行世。

戒山法師(1562-1624年),諱傳如,武原(今浙江海鹽)人,俗姓顧。童真出家,禮杭州昭慶寺鏡湖上人為師,賜名“興如”,意為能興佛道。繼從妙峰真覺法師學天臺教觀,所習經書,過目成誦。妙峰真覺法師以大器相期,易名傳如:“三千界如是傳佛心,鐙以此準,子其勉之。”⑤⑥喻謙:《新續高僧傳》卷六,見藍吉富主編:《大藏經補編》第27冊,第79頁。后走?峰,禮阿育王寺佛陀舍利,連拜十四日,感舍利“放百寶光,光中涌現無數佛菩薩。”⑤此前礙胸之疑,至是豁然蕩盡。回天臺后,傳如以所見所感請益師尊,妙峰真覺法師開釋道:“此普現色身三昧,是方便境。須修法華懺法,方不住此位。”⑥圓具大戒后,傳如應西溪安樂院之請,修法華懺法六載,默證師言。自是,口若懸河,辯者莫當。

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戒山傳如法師晉京,奏請開久禁之昭慶寺戒壇,并請《永樂北藏》。期間,與紫柏尊者過從甚密,頗為相契。三十一年(1603年)十一月十二日,引起舉朝鼎沸之“妖書案”陡發——此日晨,自朝房至勛戚大臣門前,各發現匿名書一帙,名曰《續憂危?議》。封面題名為“國本攸關”四字,第一頁第一行則是“續憂危?議”五字。書托“鄭福成”為問答,寓“鄭貴妃與福王所謀必成”之意。全書立意刻毒,造語妄誕,詞旨取巧。大意為:神宗朱翊鈞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十五日冊封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同時封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為福王,實出于不得已,他日必改封福王。依據有兩個,其一,“大率母愛者子抱,鄭貴妃之專權,回天轉日何難哉!”其二,在朝在野人才濟濟,皇上偏偏任用朱賡為大學士,“‘賡’者‘更’也,所以寓他日‘更易’之意也。”書中還羅列了戎政尚書王世揚、保定巡撫孫瑋、三邊總督李汶、少卿張養志、錦衣都督王之楨、千戶王名世以及王承恩、陳汝忠、鄭國賢等文臣武將之姓名,以為日后幫助鄭貴妃和朱賡改立福王之外援。提督東廠司禮秉筆太監陳矩獲此書后,即刻報呈神宗朱翊鈞,大學士朱賡亦迅速入奏。神宗朱翊鈞怒不可遏,敕令陳矩及錦衣衛“大索,必得造妖書者。”頓時,“大獄猝發,緝校交錯都下,以風影捕系,所株連甚眾。”(參閱〔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補遺》卷三及所附《續憂危?議》;《明史》卷一百一十四《后妃傳》二;《明史》卷三百零五《宦官傳》二)奸邪小人乘機陷害紫柏大師,不憚殺阿羅漢、造彌天積劫之業,陰指其“交結士夫,干預公事,造作妖書”。紫柏大師遂于十二月初一日蒙冤下獄。在獄中,以衰老殘軀,備受笞楚,雖然從容應對、不激不撓,但附權獻諂、專權結黨者必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紫柏大師獲悉后決意歸去:“世法如此,久住何為!”〔明〕憨山德清:《憨山大師夢游全集》卷二十七《徑山達觀可禪師塔銘》,見《續藏》第127冊,第594頁。至十二月十七日,從容說偈,端坐而逝。

“妖書案”發之日,戒山傳如法師已經南歸。然因其曾與紫柏大師過從甚密,追捕令隨至。戒山傳如法師聞訊,脫下僧服,自詣衙門。縣令不解:“何來自罹苦趣?”戒山傳如法師慨然道:“解京游方也,坐獄住靜也,受刑苦行也,就死舍身也。除此四法,何處更有安心法門!”喻謙:《新續高僧傳》卷六,見藍吉富主編:《大藏經補編》第27冊,第79頁。遂就解進京,與紫柏尊者同就獄。刑部主政魯史,竭力為之剖護,最后終蒙開釋出獄。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因經廠王太監之助,戒山傳如法師請得《永樂北藏》,并蒙賜建閣金幣。隨即南還,營建齋堂寮舍,登壇講演經論,宿愿畢遂。天啟三年(1623年),戒山傳如法師遷住塘棲大善寺。翌年,還杭州真寂院,繼示微疾,為眾講《金剛經》及《觀無量壽經》所說之“十六觀”畢,寂然而逝。門人塔全身于瓶窯駱園,后遷塘棲臥牛石側。有《法華抒海》、《楞嚴歇》、《楞嚴截流》、《老子箁》、《莊子參》等著作行世。

無盡法師(1554-1628年),諱傳燈,別號“有門”,浙江衢州龍游人,俗姓葉。父親橘泉,以行醫為生。母親張氏,一生尚佛修齋。傳燈受母親訓導,自幼熟讀《龍舒凈土文》,志慕出世法。年二十,父親客卒廣東番禺,傳燈千里扶柩而歸。自是,矢志出塵,朝禮普陀山,然因母恩不可割而未遂心愿。二十六歲病劇,遂遵母命出家,從進賢映庵禪師剃染。后者授以《永嘉集》,并囑曰:“茍能一門深入,則門門具足。”④〔明〕蔣鳴圭:《有門大師塔銘》,見〔明〕無盡傳燈:《幽溪別志》卷十二。永嘉玄覺禪師出家后,博貫三藏,精通天臺止觀圓妙法門,從臺教悟入,后詣曹溪,印證于六祖慧能大師。傳燈由此認定禪教一致,遂專志研習天臺止觀,聽講《楞嚴經》、《楞伽經》諸經。又參禮臺山性見、遍融真圓、大千宣理等善知識。后從妙峰真覺法師學天臺教法,聽講《妙法蓮華經》,恍有神會;次聽《楞嚴經》,中夜入室,問楞嚴大定之旨,妙峰真覺法師瞪目周視,傳燈頓時契入眼根圓通,得授金云紫縷袈裟。繼于萬年寺閱藏,又于余杭瓶窯天臺教院聽講《妙宗鈔》。歸石城后,圓具大戒,六時讀誦《妙法蓮華經》,過午不食,長坐不臥。

萬歷十四年(1586年)春,無盡傳燈法師入天臺山,應請居幽溪古道場,辟幽溪講堂,鑄三尊鐵佛像,刻旃檀香像,募修寺宇,建大殿、禪堂、山門、兩廡,印造藏經,贖還寺產,重立天臺祖庭。講經著述,弘法授徒,因緣際會,遂成叢林。且即講即修,建楞嚴壇,屢修法華、大悲、光明、彌陀、楞嚴等懺法,每歲行四種三昧,“懺法重興,實自大師始,寓內至今宗之。”④復多次赴江浙各府之請,講經說法,領眾行道,年有重席,歲無虛筵。三十二年(1604年)秋,應守庵性專法師之請,于天臺石城寺大佛前登座豎義,感天樂瑞相,闔眾齊聞“石室中奏天樂,鏗鏘類絲竹,非人間所有。講畢乃寂。”〔清〕周克復:《歷朝法華經持驗記》卷下,見《續藏》第134冊,第947頁。天啟四年(1624年),仿東晉慧遠大師匡廬結社之風,且身先四眾,六時禪誦,勇猛精進。五年(1625年)冬,應請赴延慶寺講《妙宗鈔》。歸山后,謝講不復出。著述之外,隨時趺坐,常冥禪觀。崇禎元年(1628年)五月二十一日,無盡傳燈法師預知時至,手書“妙法蓮華經”五字,復高唱經題二遍,忽斂手足,泊然而寂,如入禪定。

無盡傳燈法師住山四十三年,先后應講席七十余期。其中最多者為《楞嚴經》,前后共講十六期。這既與其由楞嚴悟入天臺的修學經歷有關:“燈獲瞻秘誥(即《楞嚴經》),聽學有年,譬入海而算沙,徒顛眩而自困。既而,掩卷思義,置解尋經,兼讀臺宗,乃有余地,非唯悟《楞嚴》為《法華》之要綱,抑以見智者愜如來之本心,談藏性則冥符性具之宗,說止觀則暗合大定之旨,乃至懸判地位,預防陰魔,一切名言,靡不殫契。”〔明〕無盡傳燈:《幽溪別志》卷十四《楞嚴玄義序》。亦表明其畢生以《楞嚴經》為基礎,參同止觀法門、會通圓覺了義,圓融諸宗、統攝宗教之努力。因為在無盡傳燈法師看來,《楞嚴經》無法不具、無教不收,既是明心見性之妙門,亦為成佛作祖之秘典。因此,《有門大師塔銘》概括其一生是以“楞嚴為宗,天臺教觀為幾杖,觀音悲智為事行。”而其精究楞嚴旨要的著作,亦有四大部之多,即《楞嚴經玄義》四卷、《楞嚴經圓通疏》十卷、《楞嚴經圓通疏前茅》二卷、《楞嚴海印三昧儀》一卷。

無盡傳燈法師著述態度極為嚴謹,每下筆必披戒衲。除“楞嚴四書”外,主要著作尚有《法華經玄義輯略》一卷、《天臺山方外志》三十卷、《性善惡論》六卷、《阿彌陀經略解圓中鈔》二卷、《維摩經無我疏》十二卷、《天臺傳佛心印記注》二卷、《永嘉禪宗集注》二卷、《凈土生無生論》一卷、《凈土法語》一卷、《觀經圖頌》一卷、《幽溪別志》十六卷等。

無盡傳燈法師教觀雙舉、信法兩被,四十余年如一日肆力弘傳臺宗的努力,大大改變了天臺宗長期以來的疲弊頹勢。在其倡導影響下,一時,習臺衡之學者甚眾。幽溪高明寺更聚集了幻由正路、午亭正時、璧如正鎬、照宗正寂、休遠正復、振宗正勝等一大批解行并佳之臺宗高僧。后人因此尊無盡傳燈法師為濁界醫王、人天正眼和中興天臺之道的功臣。

入清后,守一空成重編《宗教律諸家演派》,其中有關于妙峰真覺大師演派六十四字,指妙峰真覺為重興天臺教觀第一世,無盡傳燈為第二世,?益智旭為第三世。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益智旭大師與無盡傳燈法師之間,雖無師承關系,但二人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出濃重之共性參閱董平:《天臺宗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85-386頁。。天啟三年(1623年)春,?益大師曾面謁無盡傳燈法師,然因當時正墮禪病,故只是禮節性的拜會而已,并未從其領受教觀法禮。崇禎元年(1628年),無盡傳燈法師示寂。?益大師聞訃,對五年前當面錯過一事,頗有追悔之痛:“方悔向日當面錯過。”〔明〕益智旭:《靈峰宗論》卷五之二《復松溪法主》。隨后,刺血撰寫《然香供無盡師伯文》,以示哀悼詳見〔明〕益智旭:《靈峰宗論》卷八之三。。此文表明,早在“擬注梵網,作四鬮問佛”前,?益大師就已對臺衡教觀心向往之,并尊其為佛法命運之所系:“臺教存,佛法存;臺教亡,佛法亡。”后來,在《印禪人閱臺藏序》一文中,他又對臺衡教觀的這種定位作了詳盡闡發〔明〕益智旭:《靈峰宗論》卷六之一。。

?益大師之所以歸心臺教、究心三大五小,實因為其“極教網之幽深”,“備觀門之攸致”,“永無說食數寶之愆,高超暗證無聞之禍。”他甚至于認為,“求其教觀雙美,解行合一,舍天臺誰歸哉!”〔明〕益智旭:《靈峰宗論》卷九之四《恒生法主血書法華經贊》。然而,近世臺宗行人逐流忘源,堅豎戶牖,鼓舞于是非之場,馳逐于對待之轍,致使無所不簡、無所不收的開權顯實之本旨漸失,權實同彰、教觀并舉之精髓蛻變:“天臺接龍樹聞知之傳,闡鷲峰開顯之妙,權實同彰,教觀并舉,如三代禮樂,超卓萬古,非漢唐雜霸雜夷之治,能仿佛萬一也。后世逐流忘源,漸成繁蕪;而矯枉過正者,又復束置高閣,適令諸侯之惡其害己者,益無忌憚,公然以疏抗經,祖抗佛。噫!可悲甚矣!……蓋臺宗發源法華。法華開權顯實,則無所不簡,無所不收。今之弘臺宗者,既不能遍收禪、律、法相,又何以成絕待之妙?既獨負一臺宗為勝,又豈不成對待之粗?是故臺既拒禪宗、法相于山外,禪亦拒臺于單傳直指之外矣!”〔明〕益智旭:《靈峰宗論》卷二之五《示巨方》。因此,感法道陵夷、鑒禪林百病,思所以救療的?益大師,雖“私淑臺宗”,但卻“不敢冒認法派”,不肯為臺家兒孫。

?益大師雖不以天臺一宗學者自居,但他要求徹底摒除因逐流忘源而在諸宗之間堅豎深筑的一切門戶藩籬,倡導戒定慧三學一源,力主禪教律同體同源,強調教觀齊運、解行雙彰、以心印教、以教印心,要求回歸于佛陀興慈運悲、垂教設化、應病與藥、破執度生之本懷以及誓匡諸宗紕謬而起佛法衰微的愿行,使得他比一般天臺學者的視域要寬廣、宏大得多。因此,以《法華經會義》、《法華經玄義節要》、《法華經綸貫》、《教觀綱宗》、《教觀綱宗釋義》、《大乘止觀釋要》諸書為集中代表的臺教著述,對天臺教義的澄明和發揮,亦就極為獨到。

作者單位:浙江省社會科學院

責任編輯:張蓬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com| 婷五月综合|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多人乱p欧美在线观看| 99精品欧美一区|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91|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在线无码九区|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97se综合| 亚洲一级毛片| 亚洲婷婷六月| 99re视频在线| 色135综合网|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国产欧美高清|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18| 国产91精选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91美女视频在线|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麻豆国产精品|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88| 九九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无码'专区第一页| 五月激情综合网|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91探花在线观看国产最新|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国产另类视频|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污视频日本| 五月婷婷导航|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亚洲成肉网|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AV色爱天堂网|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色九九视频| 天天摸夜夜操|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伊人天堂|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免费在线色|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99精品国产电影| a天堂视频| 国产不卡网| 久久人体视频| 伊人色天堂| 国产精品制服|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