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文明交往論看伊斯蘭教在東南亞的傳播

2006-01-01 00:00:00彭樹智
人文雜志 2006年5期

內容提要 歷史上,伊斯蘭教的傳播與阿拉伯帝國的武力擴張相輔相成。然而,阿拉伯帝國的軍隊從未涉足過東南亞,伊斯蘭教卻是該地區最主要的宗教之一。約占東南亞總人口的40%、超過2億是穆斯林。文章以史為基礎,指出東南亞的伊斯蘭教既有阿拉伯、波斯、印度商人的東進傳播,又有鄭和下西洋的西進傳播。著重運用文明交往理論對伊斯蘭教在東南亞傳播的原因、載體、方式等方面進行分析,尋求文明傳播的內在規律,深化對文明交往的認識。

關鍵詞 文明交往論 伊斯蘭教 東南亞 傳播

〔中圖分類號〕B96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47-662X(2006)05-0124-05

一、問題的提出

自先知穆罕默德于公元7世紀初創立了伊斯蘭教后,很快結束了阿拉伯半島的分裂狀態。隨后,哈里發們打著伊斯蘭教的宗教旗幟進行一系列的東征西伐,從中國的西部邊境至大西洋逐漸形成了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圈。公元8—10世紀在西班牙、9—11世紀在中亞、10—13世紀在南亞,伊斯蘭得到普遍的傳播,并成為上述地區的主要宗教??梢哉f,歷史上伊斯蘭教的傳播與阿拉伯帝國的武力征服密切相聯。然而,阿拉伯帝國的武力擴張從未涉及到東南亞,可伊斯蘭教卻成為東南亞地區最主要的宗教之一,并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成為該地區民族、國家和社會發展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目前整個東南亞10個國家中穆斯林人口超過2億,約占該地區總人口的40%。其中印尼的穆斯林人口最多,約為1.82億,約占總人口的90%,位居第二的是馬來西亞,穆斯林人口約占全國人口的62%,超過1300萬。印支三國(柬埔寨、老撾和越南)的穆斯林人口相對較少。按照穆斯林占全國人口比例的高低次序排列,前三國分別是印尼、文萊和馬來西亞。世界知識年鑒(1999—2000年),北京:世知出版社,1999年。東盟國家組織官方網站http://www.useanel.org

那么伊斯蘭教是何時及怎樣進入東南亞的?這一直是學術界爭論、探討的焦點之一。有的認為伊斯蘭教在東南亞的傳播的主體是阿拉伯和波斯人,也有人認為是印度商人。金宜久: 《伊斯蘭教史》,認為首批到達南洋的商人很可能是往返于印中的阿拉伯和印度商人。第342、342頁。印度尼西亞 羅盤報,1980-9-28,認為伊斯蘭教在13世紀末由印度西部古吉拉特商人傳入。印尼歷史學家薩努爾.巴尼認為,印尼的伊斯蘭教由印度西部的胡茶辣和波斯商人首先在蘇門答臘傳入。轉引自黃心川:《當代亞太地區宗教》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457頁。 2005年為紀念鄭和首次出使西洋600年,掀起了新的“鄭和研究”浪潮,有關鄭和遠航的目的、影響、手段等再次成為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亦有學者指出鄭和下西洋與伊斯蘭教在東南亞的傳播有關。肖憲:《鄭和下西洋與伊斯蘭教傳》,載《思想戰線》,1995年底第3期。

所謂文明交往,是從唯物史觀出發,是對作為人們之間以變革生存環境或變革世界為目的,從而相互發現、認識、溝通、理解、制約、影響、滲透、改造等實踐活動的歷史范疇。傳播與傳承是文明交往的一對環節。彭樹智:《文明交往論》,陜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56-258頁。 那么什么是 “傳播”?根據彭樹智先生的觀點,與同一文明內部的縱向交往的繼承、傳遞為特征的傳承不同的是,“傳播”是人類不同文明之間的地域相鄰交往的接觸、吸納、選擇和融化的脈絡,是以空間為經線的時空演進軌跡橫向和廣度的交往形式。傳承是同一文明進步之經,傳播是不同文明發展之緯,經緯交織,形成了不同地區、不同時代人類文明的多樣統一性。彭樹智:《松榆齋百記——人類文明交往散論》,西北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55-156頁。 作為伊斯蘭文明的核心——伊斯蘭教,它的廣泛傳播,體現了人類文明交往的“普遍性”、“經常性”、“深層面性”和歷史的“伴隨性”。伊斯蘭教在東南亞的傳播正是文明交往的極好寫照。

本文正是在上述問題提出的背景下,旨在通過運用文明交往理論對伊斯蘭教在東南亞的傳播的時間、主體、方式、方向等進行宏觀的考察,試圖探討其中文明傳播的內在聯系,深化我們對文明交往的認識。

二、東進——伊斯蘭教在東南亞的傳播

在伊斯蘭教傳入東南亞之前,早在公元5世紀佛教和印度教就傳入東南亞。我國史料記載,西漢平帝年間(公元1—5年),中國的航船到達了泰國朱振民:《當代泰國》,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 。9世紀中葉以后,唐朝與東南亞的來往日益頻繁,促進了漢文化在東南亞的傳播。伊斯蘭教約于13世紀開始于馬來半島和南洋群島產生影響。首批到達南洋的商人很可能是往返于印度和中國的阿拉伯商人和印度商人。最先傳入伊斯蘭教的地方是印尼的蘇門答臘,當時的商人經常停留于北蘇門答臘的港口,等待信風。據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史料所記,6—13世紀之間,在北蘇門答臘沿海地區已有大批阿拉伯、印度商人在此定居。金宜久:《伊斯蘭教史》,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42頁。 在沿海港口逐漸形成了穆斯林社團和穆斯林商業城邦,亞齊(1065年)就是最早的伊斯蘭城邦,直到今天亞齊仍以“麥加的前院”著稱于東南亞。

伊斯蘭教從蘇門答臘開始傳入,至印尼各島嶼的伊斯蘭教化,歷經幾個世紀的過程。自13世紀起,伊斯蘭教在蘇門答臘西北部地區已經牢固地建立起自己的統治。自此以后,通過經商、傳教、通婚、移民等方式,伊斯蘭教逐步向中部和南部內地傳播。在向內地傳播過程中,由于遭到強大的印度教王國米南卡包 的抵制,進展非常緩慢,單單在爪哇島的伊斯蘭教化就經歷了200年的時間。15世紀中葉,爪哇的居民中大多數信奉佛教,信奉伊斯蘭教的不多。隨著印度商人和波斯商人的到來、定居、通婚,伊斯蘭教開始在爪哇傳播開來。1527年,以淡目王國為核心的爪哇北部的伊斯蘭教諸國徹底消滅了滿者伯夷王朝,標志著爪哇島已全面伊斯蘭化。黃心川:《當代亞太地區宗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457頁。 作為當時印尼群島最強大的國家,從此印尼群島開始處于伊斯蘭教的影響之下。在群島東部,伊斯蘭教沿著爪哇的中部和東部的北岸,傳向班達群島、安汶島和摩鹿加群島。在群島西部,伊斯蘭教從馬六甲依次向婆羅洲西部、北部和蘇門答臘傳播,至16世紀印尼諸島全面伊斯蘭化。在菲律賓,14世紀末傳入伊斯蘭教。1450年,來自蘇門答臘巨商娶當地蘇祿女子為妻,建立蘇祿蘇丹國。1475年,阿拉伯人謝里夫·加本斯旺率眾到棉蘭老島傳教,并與當地土著結婚,建立蘇丹國。金應熙:《菲律賓史》,河南大學出版社,1990年,第45-46。

15世紀穆斯林國家滿刺加的出現,是東南亞伊斯蘭傳播史上的一件重要的事情。約在13世紀末伊斯蘭教傳入蘇門答臘的同時,伊斯蘭教在馬來半島等地也開始傳播開來。馬六甲海峽是南亞的交通要沖,也是東西方海上貿易的必經之地。在歷史上受到多種宗教和文化的影響。東西方商人和西方殖民主義者將印度教、佛教、漢文化、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傳播到這里,使之成為多種宗教文化的集散地。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持續數世紀的印度化過程,以及隨后的伊斯蘭化過程。在馬來半島東北部丁加奴地區發掘出土的一塊不完整的法律文告石刻表明,約在14世紀下半葉,該地區已開始引進伊斯蘭教法??蛇@份法律文告未采用阿拉伯文,而是用梵文刻成,說明占統治地位的佛教正經歷著式微的變化。現存于新加坡博物館藏有1918年在馬六甲出土的一塊墓碑,其上刻有:“無答佛哪·沙(MuzaffarShah)之子,公正的蘇丹,豪放的君主蘇丹·芒速·沙之墓”。此外在其他墓碑上也發現刻有阿拉伯文的《古蘭經》章句。與上述情況一并考慮的是《瀛涯勝覽》中滿刺加國的一節,該書是鄭和下西洋的隨從馬歡所著。同鄭和一樣,馬歡也是一名穆斯林。該書關于滿刺加信伊斯蘭教有如下記載:國王、國人,皆從回回教,持齋受戒誦經。上述考古實物和史料記載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自無答佛哪·沙以后,滿刺加的伊斯蘭化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強大的滿刺加穆斯林王國興起后,加速了整個東南亞的伊斯蘭化進程。至15世紀滿刺加王朝第二代君王改宗伊斯蘭教,第五代君主正式采用蘇丹稱號。從15世紀中葉開始,伊斯蘭教在滿刺加以及隨后乃至整個馬來半島迅速展開并取得統治地位。沿海地區的封建領主利用伊斯蘭教趁機向內地擴張。1649年,亞齊蘇丹國(約1500—1873年)征服馬來半島北部,并在那里夷平許多佛教寺院。16世紀初,伊斯蘭教在加里曼丹取得立足點。與此同時,伊斯蘭教傳入西北的文萊。1521年西班牙殖民者在文萊登陸時,發現文萊已是一個穆斯林國家。經過16世紀伊斯蘭教的繼續擴張和發展,它已遍及東南亞主要島嶼,并不斷從沿海向內陸滲透,從而奠定了今日伊斯蘭教在東南亞的基本格局。

三、西進——鄭和下西洋與伊斯蘭教在東南亞的傳播

如前所述,伊斯蘭教在13世紀末開始傳入蘇門答臘島,至15世紀在馬來半島迅速傳播并在16世紀逐漸取得統治地位。但從當時的國際關系角度考察,在西方,伊斯蘭世界罹受了十字軍的長期折磨(1095—1270年),還未恢復元氣;在東方,進入公元14世紀后期,在帖木兒的率領下,中亞的蒙古鐵騎橫掃伊斯蘭世界中心的西南亞地區,所到之處,伊斯蘭文化遭到摧殘和打擊。歷經上述黑暗歲月,伊斯蘭世界失去了對海洋的控制權?!卜ā迟M爾南·布羅代爾:《文明史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06頁。 昔日繁榮的印度洋海上商船也日趨蕭條。因此,伊斯蘭教自西向東經沿海向東南亞的傳播不可估計過高。伊斯蘭教在東南亞迅速傳播的原因值得進一步研究。

15世紀的前30年,即1405—1433年間,在海上絲綢之路出現了中國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偉大壯舉——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以前,伊斯蘭教在南洋才剛開始傳播,信奉者很少?!灿ⅰ矰·霍爾: 《東南亞史》,商務印書館,1982年,第258頁。 出身回族世家、自幼受伊斯蘭文化熏陶的鄭和及其穆斯林隨從,在其船隊所到之處,不僅密切了明朝與東南亞諸國的經貿和外交關系,同時客觀上對宏揚和傳播伊斯蘭教起到了促進作用。爪哇在13世紀末出現了伊斯蘭教,但影響較小,進展緩慢。近年來,印尼學者根據爪哇島的三保太保公廟內的中文資料,其中有鄭和第一次下西洋來到爪哇以后,爪哇各地的清真寺便紛紛建立起來的大量資料。依據這些資料,印尼學者認為,爪哇的伊斯蘭教是由中國傳入,而且主要是通過鄭和下西洋傳入的。〔印尼〕茫雅拉查· 翁昂. ·巴林桶岸: 《端古勞》,雅加達好望角出版社,1964年,轉引自鄭一鈞、蔣鐵民:《鄭和下西洋時伊斯蘭文化的傳播對海上絲綢之路的貢獻》,《青島海洋大學學報》1997年第2期。 印尼權威學者哈姆說:“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伊斯蘭教的發展,是與中國一名穆斯林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位穆斯林就是鄭和將軍?!薄灿∧帷场稌r代周刊》,雅加達,1985-9-14。 鄭和在爪哇的活動對爪哇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爪哇逐漸從佛教占統治地位過渡到了伊斯蘭占統治地位。公元16世紀初信奉伊斯蘭教的淡目王國消滅了佛教王國滿者伯夷,后來其勢力逐漸擴大到井里汶、雅加達和萬丹等地,使伊斯蘭教的勢力擴展到整個爪哇島。至今爪哇民間仍流傳著一些鄭和在這里傳教的傳說。據一些東南亞學者考證,爪哇淡目王國的創立者羅登·巴達是中國僑民所生。如此,爪哇淡目王國與中國的關系,已遠遠超過一般的友好往來和通商貿易的關系,隨著伊斯蘭教在該國占據統治地位而更具有現實影響力。

鄭和一行人在南洋留下深刻印記的第二個地方是馬六甲,中國史書稱之為滿剌加。在鄭和下西洋之前,滿剌加尚未正式立國,沒有國王,只有酋長掌管,并受暹羅國(今泰國)的控制與欺凌,每年向暹羅納貢。當時滿剌加也有伊斯蘭教的傳入,由于受“崇信釋教,國人為僧為尼姑者極多”馬歡:《瀛涯勝覽》(罹羅國傳),上海:中華書局,1955年。 的暹羅國控制,滿剌加伊斯蘭教處于弱勢地位。1409年鄭和第二次航行時來到暹羅和滿剌加,一方面對暹羅提出警告,一方面為滿剌加酋長拜里迷蘇剌舉行命名封王儀式,使后者成為滿剌加國第一任國王,并接受明朝政府賜予的“雙臺銀印,冠帶袍服”,之后暹羅莫敢侵擾。不僅如此,鄭和還為之建造了具有伊斯蘭風格的宮室及從事伊斯蘭宗教活動的居所。或許是出于對鄭和及明朝的感激,滿剌加國王拜里迷蘇剌改信伊斯蘭教,成為了一名穆斯林,改稱號為伊斯坎達爾·沙王賡武: 《東南亞與華人》,北京:友誼出版公司,1986年,第94-104頁。 ,并自上而下推廣伊斯蘭教,從而為伊斯蘭教在滿剌加的傳播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滿剌加的伊斯蘭文化已基本完成。馬歡看到的自然是“國王、國人皆從回回教門”,正反映了滿剌加在鄭和船隊的幫助下從暹羅的控制中得到獨立后,伊斯蘭教在這個南洋國家興盛起來的情景。滿剌加的伊斯蘭化具有特殊的意義,強大的滿剌加穆斯林王國興起后,加速了整個東南亞的伊斯蘭化。

四、分析與結論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文明交往的過程。文明交往的基礎,是人類的生產實踐活動。交往不僅是物質交往,還包括人與人之間的感性和精神變換活動。世紀末至16世紀初的伊斯蘭教在東南亞的傳播,不但植根于人類社會生存的最基本的商貿實踐往來,同時也包含人類隨著科技的進步對生產力的促進而帶來的對世界抑制不住的認識渴望。以伊斯蘭教為核心的伊斯蘭文明作為世界歷史中的璀璨奪目的瑰寶,在它的輻射下,處于華夏文明、印度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交往中,東南亞的文明逐漸走出地域,走向世界,由野蠻狀態向文明化上升。在文化交流的理論范式上,西方民族學研究中的兩大學派進化論學派、傳播論學派分別提出不同的理論觀點,前者強調原始文化從簡單向復雜的進化發展(如摩爾根對印第安人文化的研究),后者則側重從先進民族向落后民族的文化傳播。筆者認為不能單調地將上述兩種觀點截然區分,上述兩種理論方式存在于任何地區、民族的發展,即使是先進文化的發展是如此,處于相對落后狀態的地區、民族文化更是如此。這里,筆者運用文明交往理論就伊斯蘭教在東南亞的傳播因素、載體、方式、方向作一簡單梳理。

〈一〉 伊斯蘭教在東南亞傳播的因素。伊斯蘭教為什么能夠在東南亞地區得以傳播,并落腳生根?考察伊斯蘭教在東南亞的傳播因素,既是處于明顯先進優勢的伊斯蘭文明、華夏文明的外來傳播,也是東南亞地區自身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這里有著極為復雜的主客觀、內外因等因素。首先,經濟在物質交往中始終發揮基礎性作用。伴隨著阿拉伯帝國的發展與興盛,一向擅長經商的阿拉伯的商人的蹤跡遍及帝國的四周。阿拉伯商人早在穆罕默德時代前就已活躍在亞洲各地區之間的貿易中,他們的商業網遠及東南亞各島嶼,其至向中國沿海。在蘇丹建國后,皈依伊斯蘭教的印度人,循著海上的絲綢貿易路線來到東南亞。鄭和船隊的下西洋,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與海上絲路沿岸國家建立友好外交,從而促進經貿關系。因此,無論是東進的阿拉伯、印度商人,還是西進的鄭和船隊,他們到達東亞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獲取經濟利益。為了商貿的便利與長久,外來穆斯林商人在東南亞當地建造清真寺,并與當地女子通婚,逐漸形成穆斯林社團,伊斯蘭教得以傳播。作為受播者的東南亞諸國,以接受伊斯蘭教的橋頭堡——滿剌加國為例,其主要經濟收入就是收取海上貿易之利。為此必須吸引穆斯林商人,具體而言就是采取保護伊斯蘭的姿態,從而導致了該地區的伊斯蘭化。其次,政治因素。在伊斯蘭教傳入東南亞之前,該地區要么“崇信鬼教”(原始宗教),要么處于印度教的影響之下,整個東南亞處于分裂或信奉佛教的暹羅國的控制之下。為了擺脫暹羅國和滿者伯夷的統治,爭取獨立,伊斯蘭教不自覺地充當了“在大多數國家里,成為當地人團結起來反抗信佛教的暹羅繼續加強統治的一面旗幟”,J.C.Van Leur,“Indonisian Trade and Society”Essays in Asian Social and Economy History(C),Zhe Hague,1955,P146. 促進了伊斯蘭教在東南亞的傳播。淡目王國反抗滿者伯夷、滿剌加擺脫暹羅王國的統治無不利用伊斯蘭教作為團結、鼓舞當地民眾的思想大旗。進入16世紀以后,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早期的西方殖民主義者西班牙、葡萄牙及荷蘭相繼進入東南亞。荷蘭在印尼的統治達350年之久,印尼人民從未停止過反殖斗爭。這些斗爭大都是在伊斯蘭教的旗幟下進行的,伊斯蘭教成為起義領袖動員群眾最有效的手段,反過來又加速了伊斯蘭教的傳播。

〈二〉 伊斯蘭教在東南亞傳播的載體。社會歷史上的所有現實的人,都是交往的主體。文明交往的是主體的人的多向實踐過程,因而交往的客體不僅包括人,還包括自然客體,但歸根究底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在伊斯蘭文明向東南亞的傳播的過程中,傳播的主體和客體都在不同程度上扮演了傳播的載體。首先,來自阿拉伯、印度以及中國的穆斯林商人是最重要的傳播主體?;诮洕娴淖非螅滤沽稚倘嗽诮浬痰耐瑫r,產生了重要的宗教影響。地處東西方貿易十字路口的滿剌加國王商人,為了獲取海上貿易之利,就有必要吸引外來穆斯林商人,為此主動接近穆斯林教,不久就導致國家伊斯蘭化。其次,來自阿拉伯和印度及隨后在本地出現的伊斯蘭傳教士和學者在當地的活動,提高和擴大了伊斯蘭的地區和影響,他們到處興建清真寺和學校,教授當地人念誦《古蘭經》。正如1416年馬歡在《瀛涯勝覽》中記述了他在瓜哇的見聞,談到該地有三種人:一是流落此地的西番各國的穆斯林商人;二是自廣州、漳州、泉州等地來此者,其中許多“從回回教”;三是當地的土著人,寵信鬼教。再次,移民。關于南洋華人穆斯林,新加坡學者陳育松說:“在鄭和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一個勢力范圍,宗教與貿易交織在一起進行……這時期的中國移民,在上述冒險事業中都是先驅者,他們既是穆斯林,同時又在重要的貿易中心建立各種伊斯蘭社區,然后以此為基地開始了對當地居民進行改宗伊斯蘭教工作”肖憲:《鄭和下西洋與伊斯蘭教在東南亞的傳播》,載《思想戰線》1995年第3期。 。最后,鄭和一行下西洋對伊斯蘭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不但鄭和本人是位虔誠的穆斯林,其主要隨從馬歡、郭崇禮、費信、哈三、蒲和日等大都是回族。他們在下西洋途中,在崇揚伊斯蘭文化的基礎上,以伊斯蘭教為紐帶,與當地居民溝通感情。鄭和在第四次遠行之后,專程從陜西請來了“通譯國語、可佐信使”的宗教顧問哈三,起到了與伊斯蘭國家或地區溝通感情,消除宗教隔閡的作用,使下西洋的使命得以順利完成。馬廣繼:《穆斯林在鄭和下西洋中的作用》,載《回族研究》2005年第2期。

〈三〉伊斯蘭教在東南亞傳播的方式。文明交往因社會歷史狀況錯綜復雜而在形式上表現為多種多樣。大致而言,和平與暴力是兩種基本交往方式。在東南亞伊斯蘭文化的傳播中,大量的和平交往是主要的形式。無論是與中東、南亞的聯系,還是與中國的聯系,民間的旅游、教派、學派以及移民、通婚構成了和平交往的主要內容。上述和平交往的方式使伊斯蘭教在東南亞的傳播具有和風細雨式的、潛移默化的特色。暴力(武力)交往形式在該地區伊斯蘭教的傳播中也屢見不鮮。無論是淡目王國、滿剌加國在擺脫滿者伯夷、罹羅國的統治,還是各自獨立后鞏固國家政權,它們都采取武力的方式解決的,伊斯蘭文化也伴隨著征服而出現,當然,“這并不一定意味著那樣的戰爭主要是為了傳播伊斯蘭教而進行的;這些斗爭的根源也許更普遍的是王朝的、戰略的和經濟的。”〔英〕 M·加. ·李克萊弗斯:《印尼史》,商務印書館,1993年。 與和平交往不同,暴力交往是一種急風暴雨式的殘酷交往形式,它具有和平交往所不具備的沖擊力,結果使宗教的傳播過程加快了。

考察伊斯蘭教在東南亞的傳播因素、載體、方式、方向,使我們注意到東南亞伊斯蘭教擁有自身獨特而鮮明的特點。一是東南亞伊斯蘭教來源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體現出文明交往 的多向式、互動性;二是東南亞伊斯蘭教具有變通性、寬容性,這一點特別表現在對待婦女的態度上。在中東伊斯蘭教要女穆斯林“帷?!?,但在東南亞,這一習俗放寬許多。由于《古蘭經》規定“真主面前人人平等”,因而在東南亞,形成了穆斯林與非穆斯林和諧相處、多元文化融合共存的景象。

作者單位: 蒲瑤, 西北工業大學人文學院西北大學中東所 彭樹智,西北大學中東所

責任編輯:心 遠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99热这里只有精品5|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在线精品欧美日韩|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在线国产91|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啪在线91| 国产精品性|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色偷偷综合网|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丝袜亚洲综合|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韩国福利一区| 91网址在线播放| 欧美中文一区| 美女毛片在线|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国产第一色| 欧美有码在线|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婷婷伊人五月|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伊人福利视频|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五月天天天色| 天天躁狠狠躁|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2021亚洲精品不卡a|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天堂成人在线|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超碰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在线无码私拍|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成人欧美|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一级毛片| 欧美成人二区| 成人福利在线看| hezyo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色亚洲成人|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色呦呦手机在线精品|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区|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色天天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