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紀30年代,伯利和米恩斯即在廣泛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而產生了代理成本這一經典命題。在“弗蘭西斯訴聯合杰西銀行案”中已經較為詳盡地闡明公司董事最基本的注意義務。但在美國,對于董事履行注意義務方式最為典型的判例則莫過于“史密斯訴凡·高爾科姆(Smith Vs. Van Gorkom)案”。
在史密斯訴凡·高爾科姆案中,聯合運輸公司(Trans Union Corporation)是一家經營火車車廂租賃的上市公司,1980年8月27日以及9月5日,該公司已接近退休年齡的CEO凡·高爾科姆(Van Gorkom)兩次召集高管層開會。他在會上要求公司CFO給出該公司通過杠桿收購(LBO)出售可能達到的價格。公司的CFO認為以每股50美元售出比較容易,但以每股60美元的價格售出就比較困難。而聯合運輸公司當時的股票價格僅為每股38美元。
9月13日,凡·高爾科姆會見了一位知名的公司接管專家普立茲克(J. A. Pritzker),提議將聯合運輸公司以每股55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他,普立茲克當即表示“愿以55美元的價格收購公司”,并提出希望該公司的董事能在9月21日前,對此計劃進行表決。與此同時,凡·高爾科姆決定謀求批準這一交易,盡管董事會管理團隊中有成員反對這樣做,認為此價格過低,且缺乏足夠的評估支持。此后,董事會收到了作為緊急事項而提交的每股價格為55美元的建議,并且限定在三天之內批準;凡·高爾科姆本人亦督促批準這項交易,董事會對此表示默許。在沒有考慮到其他選擇方案的情況下,凡·高爾科姆積極地爭取股東對該項交易的批準,使得最終以每股55美元的價格成交。但在此期間,有位來自第三方的初步試探者報價,表示愿以每股60美元的價格來購買該公司,但聯合運輸公司對此并未作進一步深入調查。
特拉華州初審法院認為,公司董事會批準普立茲克的收購計劃受經營判斷準則的保護。因為根據聯合運輸公司股票的市場價值、董事會的經營能力、普立茲克所提出的遠高于當期市價的報價,以及其他要約人所報價格對收購價格的最終影響來判斷,該公司董事會就收購事宜所采取的行動并非是魯莽的或草率行事,董事會相信他們的行動是符合公司股東最佳利益的。
但特拉華州最高法院則認為,聯合運輸公司的董事會違反了其對股東的注意義務:第一,因為他們沒有掌握他們能夠合理得到的所有信息,就決定批準了普立茲克的收購計劃;第二,因為他們未能向公司股東披露所有重要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對于理性股東在決定是否批準普立茲克的收購計劃是重要的。因此,該州最高法院裁定:初審法院在適用經營判斷準則支持被告董事方面,犯了應撤銷的錯誤,判決發回初審法院重審。在重審過程中,控辯雙方達成和解,最終分別由董事投保的責任保險公司和收購者共計支付賠償金2200萬美元。
在特拉華州最高法院宣判后,社會各界輿論嘩然,大多數學者認為,該判決偏離了法院一貫采取的經營判斷準則立場,該判決事實上是法官以自己的判斷代替了董事經營判斷。針對學者們的反對意見,1992年摩爾(A.G.T.Moore)法官為該案辯解稱:“……有人說,在本案中法官以其自己的判斷代替了公司的經營判斷,這是不正確的。董事們受經營判斷準則的保護并非是一種固有的權利(a birthright),而是有前提的,即他們必須對公司盡其注意、忠實和誠信義務……在80年代那種颶風般的收購狂潮中,凡·高爾科姆判例及時地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有益的指南。它成為一個航標,使董事們在面對敵意收購所引起的固有的利益沖突中,必須為了股東的最佳利益掌舵,以繞過抵制策略這樣的暗礁險灘。俱樂部式的董事會盡管仍然不乏其例,但必須讓位于認真關心公司行動的合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