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所推崇的制勝境界是什么?日本人的制勝境界源于劍道,根于禪宗。如果不信,可以去見識一下日本的劍圣宮本武藏以及他的武功秘籍
宮本武藏,一位1584年出生在日本岡山縣英田郡的劍師之子,29歲時曾經在巖流島與當時名滿天下的名劍佐佐木小次郎決斗,并以自制的一把四尺二寸的木刀將其劈殺,以這場著名的“島船決斗”完成了他與當時各種劍術流派比武完勝60余場不敗的輝煌歷史,榮膺全日本劍圣地位并堪稱日本第一武士。雖然他在20多歲時就以“圓明一流”自成一派,并于1605年寫成劍譜《兵道書》,但是,他依然認為自己的劍術沒有達到極致的境界,于是,從30歲開始繼續修業20年左右,終于練就成功了左使“一之太刀”、右使“二之太刀”的著名的“二天一流”劍術。更為重要的是,他在57歲時,得到熊本蕃(今熊本縣)蕃主細川的邀請,寫成了《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三十五固條》和《五輪書》,更因為武功秘籍《五輪書》出世而聞名于世,被今人譽為世界頂級兵法大師。
然而,為什么《五輪書》能夠與中國古代孫武的《孫子兵法》和近代德國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一并被世人稱之為世界三大兵書呢?這是我們初次接觸宮本武藏人與書的第一個問題。
因為“不戰而退敵”之策被世人擁為集團軍勝戰的上上策,《孫子兵法》獲得了應有的世界地位。但是,《孫子兵法》與《戰爭論》一樣,并沒有論及單獨打斗者如何以寡勝眾。由于任何形式的對抗最終無非落實到雙方心靈境界的對抗,《五輪書》正是一種日本劍道所體現的一種武士最高精神境界的直接寫照,因此,《五輪書》在世界眾多兵法中以絕對的優勢搶占了境界論兵法的最高位置。由于宮本武藏通過《五輪書》不僅傳授了他所創立的 “二天一流”著名刀法,而且更有秘傳心訣揭示了劍道的最高精神境界,因此成為了全世界進取之士與對手爭奪“心靈戰役”徹底勝利的一種珍貴的文化資源。
日本是一個講究“技藝”的民族。劍術實際上就是一種技藝。北緯島國那種追求精制的文化生態孕育了一種支撐“技藝”的東西,它就是所謂的“道”。因此,作為劍圣,宮本武藏以傳授劍術的形式闡述著更高一個層次的劍道。國內曾經出版了本尼迪克特所撰寫的日本文化研究專著《菊與刀》,但其中談論的內容卻很少涉及菊花和武士之刀,距離花道和劍道的真諦則更是相距甚遠。
在日本,劍并非就是一般人們認為的那種鋼制的快刀,而是一種用木頭制成的長刀和短匕。因此,戰爭之刀與比武之刀不僅存在著質地的區別,更有那“奪人處境”與“奪人心境”的天壤之別。縱觀日本的茶道、花道、棋道、書道、劍道甚至武士道和神道,惟有棋道和劍道是在對抗之中論藝求道。劍道因為在動態之中追求極其幽靜的道,它對修心的要求則大大高于棋道。
由于世界原本就是一個陰陽大對抗的生物機體,所以,劍道實際上就是一種境界化的世道。這就難怪20世紀日本企業的CEO們都非常推崇宮本武藏通過《五輪書》所展示的兵法思想。他們不僅將自己的企業視如作戰的軍隊,而且與松下幸之助一樣領悟了劍道的奧秘。松下幸之助的案頭就常年備讀著一本《五輪書》,他在自傳中所言“直率的心胸,使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夠保證冷靜,泰然應對”,就是宮本武藏通過《五輪書》教給人們處世的真諦。
宮本武藏創立了戰無不勝的“二天一流”刀法而垂名青史。表面上看,因為今天是以成敗論英雄的世道,因此,“二天一流”刀法所主張的那種“斬立決”的進攻性兵法得到了張揚,但實質上,人們開始揣摸世道間各類事物究竟以什么來實現對自我發展規律的控制時,才發現宮本武藏早就告訴了我們:是“節奏”控制了一切,打亂對手的節奏就是使對手崩潰的要訣。我想,這就是宮本武藏通過劍道揭示世道的核心理念。
從武功的形式上看,宮本武藏所創“二天一流”劍法所用兵器是左手一把長的重劍、右手一把輕盈的短匕,這就是所謂的“二天”,它們的真實含義卻是指太陽與月亮——即一陽一陰,預示著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對立統一性。因此,盡管人們都認為宮本武藏將以重劍打擊對手而以短匕護身,實際的情形卻恰恰相反。這正是宮本武藏所向無敵的訣竅所在。高舉著重重的長劍以不動之身收藏著自己不動的心,以不變應萬變,就能夠得心應手地控制外部千變萬化的節奏,這就是所謂的“一流”。因此,曾經將宮本武藏捆綁于千年古杉,囚于天守閣中,進行“身不動源于心不動”開悟的京都文藝復興重要人物臨濟宗禪師澤庵宗彭,也就理所當然地被認為是宮本武藏的導師了。宮本武藏本人晚年潛心于禪宗的心靈修煉,應當就是上述“身、心皆不動”這種劍道理念的核心。對此,宮本武藏稱之為“世界之理”。
宮本武藏身處的日本,處于日本第三代幕府——江戶幕府統治的“鐮倉時代”。這個時代群雄爭霸,戰禍四起,因此盛行兩種武士俠客,一種是“殺木拉”(samurai),其特征是“如仆人那樣侍奉”,另一類則是“搏士”(bushi),其特征是“帶武器的貴族”。日本平民階層偏喜于“殺木拉”,武士們則隨著日本從戰亂進入和平而尋主求仕,他們對象征力量與權貴的“搏士”趨之若鶩。對此,宮本武藏的態度又是什么呢?《五輪書》并沒有直接表達上述態度。但是,貫穿全書的精神卻是“殺木拉”精神,它就是一種禪的精神。
請看:侍奉的“侍”字就是人靜立于禪寺。劍道的基本基本功就是“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而且,這個動必須以靜作為發動的前提。所以,以靜處面敵,以平常心見道,這就是劍道區別并高于武士道之處。作為全日本劍圣,宮本武藏直到接近其生命終點時才真正悟出了劍道的真諦。他并非像禪師那樣給予人們頓悟的契機卻不予任何闡釋,而是讓讀者能夠在閱讀與體會《五輪書》所描述的整個過程中獲得漸修漸悟的效果。
就宮本武藏所設計的那條武士漸修之道而言,它基本上是沿著佛教世界觀中“土、水、火、風、空”五大基本元素所展開的。因為這“五大”一直伴隨著人的生命輪回,所以,人類處世的哲學及其基本精神為“五輪”所承載和運行。宮本武藏以土論兵法原則,旨在“在大地上畫出筆直的道路”;以水論“二天一流”劍道,旨在“以一貫之,自然能夠萬事皆通”;以火論勝戰之策,旨在“把每個時間點都視為關鍵時刻,讓心靈永不松懈”;以風論各種兵法流派,旨在讓“世人總是自然將兵法理解為劍術”;最后以空論劍道的最高境界,旨在推廣“因為兵法之道就是自然之道,把身體獻于自然,就可以自然而然地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這種深刻的兵法理念。
盡管“二天一流”劍法說的主要是搏擊的技能,我們還是能夠察覺出宮本武藏所暗藏的禪機,這就是:技法擊人不如心法擊人,無住禪法更是劍法的精髓。于是,表面上看似指導進攻方法與策略的武功秘籍,實際上從根本處深刻地暗示了進取之士們如何守住自己的心,達到“無念無相擊”的超一流劍術。正如一篇評論所寫的那樣“空之卷,即萬里一空”的意思,道出了劍道家無空的心境。宮本武藏按現實的觀點解釋空,將空斷言為不迷之心,人世間的大道為萬物皆空。試想,無念者怎么會被對手牽動走?無相者又怎會被對手察覺出自己的意圖呢?無住者又怎不千變萬化呢?
如今,盡管世人已經選擇了許多特別的視角,比如商戰型、共事型、博奕型、治理型等等來重新關注宮本武藏的劍道,但是,“空”的至上境界及其無窮力量卻尚未被進取之士所重視。因此,諸位方家如果能夠領悟出宮本武藏那種“劍道即世道,無劍勝有劍”的劍道精髓,則可“以心照刀,其德自現”,以平靜的心守住“強而不猛”的劍道,必能將對手的諸多兵法變得“雖猛而不強”,順而化解之。這也許就是宮本武藏“二天一流”劍道的實用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