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三年的發展,江蘇鹽城技師學院已經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技師學院。在全社會高度重視職教、支持職教的大背景下,江蘇鹽城技師學院注重“四化”聯動,走出了一條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創新之路,實現了跨越發展。
整合資源,推進高技能人才培養規?;?/p>
2003 年底,鹽城市委、市政府決定,鹽城高級技校、鹽城工業學校、鹽城物資中專三校合并,組建鹽城技師學院。
重組后,學院黨委充分發揮中專、中技的各自特點,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優勢互補。確立“以人為本,特色定位,服務誠信,需求第一”的辦學理念,堅持“調整促提升,務實求發展,攜手創輝煌”的辦學方針,通過改革創新,在相互融合中促進發展。
首先,對人事制度進行改革調整。全院42 名科級干部均通過公開競爭產生,實現三校人才的優化組合,干部隊伍實現了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其次,對分配政策進行改革調整。針對原三校的資金供給渠道不同、工資結構的差異、事企人員性質的區別,制定“統一基數, 同崗同酬,上下浮動, 績效掛鉤”的分配政策,所有教職工實行統一工資結構比例,統一津貼補助待遇,充分調動了全體教職工的工作熱情。第三,對辦學資源進行改革調整。實行統一的資產管理,對原三校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對教學、生活等各類設施進行重新組合,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效能。
第四,對專業設置進行改革調整。發揮三校之長,放大原技校機電類專業、保留原工?;I、原物校輕紡專業,對計算機等相關相近專業進行歸類合并,實行分類管理,分類發展。新設8 個教學系部,40 多個專業。第五,對管理體制進行改革調整。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從學院規模和發展方向入手,全面推行高校管理模式,實行院系二級管理體制,堅持“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統分結合、該統則統”的管理模式,明確教學部門為責任主體。
通過一系列改革調整,理順了關系,穩定了人心。
2005 年學院招生規模為全國同行之首,“十一五”期間的辦學規模將保持在20000 人左右,職教資源的整合加速了學院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規?;?。
堅持特色,推進高技能人才結構多元化
“特色定位,需求第一”是鹽城技師學院長期以來堅持的辦學理念,以技能為核心,以能力為標準是學院的辦學宗旨。根據市場需求,學院早在1996 年就開設高級部培養高級工,進行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實踐。2001 年嘗試由高級工直接培養技師。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學院培養高技能人才結構也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一是招收高中生直接培養高技能人才,經兩年半學制培養成高級工,三年半學制培養成技師。二是“中升高”培養高技能人才,中級部學生在完成校內理論與實習任務后直接升入高級部。三是招收大?!盎貭t”生培養高技能人才。這類生源主要是畢業不久,崗位適應能力不強的大專生,重點是強化實際操作能力。四是充分利用辦學資源,將對口單招“落榜生”培養成高技能人才。五是在現有職工中培訓高技能人才,對在職的中級工、高級工分別進行高級工、技師的脫產或函授教育,經過半年到一年的培訓可獲得高級工或技師職業資格證書。春節前學院就為江動集團專門開設了技師班,50 名學員一次性通過考核,還為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培訓技師、高級工70 多人。
貼近需求,推進高技能人才就業市場化
近幾年來,鹽城技師學院培養的高級工、技師供不應求,就業由“送上門”轉為“找上門”。學院考慮的不再是能不能就業,到什么地方就業,而是就業的層次、待遇、環境等質量問題。在就業的過程中始終堅持需求第一,即社會需求什么樣的人才,學院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
首先,實行“定單”就業。目前,學院與上海滬東重機、英業達集團、中集集團、南京二機床、無錫晶石模具公司、浙江珠光集團、廣東恒邦化工、鹽城悅達起亞、中大集團等近300 家大中型企業實行了定單式就業。就業前對高級部生源實行“三一律”:沒有定單的一律不提供畢業生,月薪低于1500 元的一律不提供畢業生,稅收低于1000萬元的企業一律不提供畢業生。
其次,實行“對口”就業。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在高級部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學院先后為上海遠洋集團開設“海員班”,為中大集團開設“中大班”,學院與企業互為實訓和培訓基礎。
第三,實行“跟蹤”就業。為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就業質量,學院分別在上海、南京、蘇州等地設立辦事處,對就業后的高級部生源進行跟蹤管理。
第四,實行“現場”就業。針對學院高級部生源供不應求的現狀,學院每年春季在校內舉行就業現場洽談會。企業與學生以及家長面對面雙向選擇,不僅減少了辦學成本,還集中展示了學院的辦學業績,使用工企業高興而來,放心而去。
第五,實行“年薪”就業。根據充足的高技能人才資源,學院堅持市場運作,在分配機制上進行了“全員年薪制”的嘗試。學院對負責高技能人才就業指導的就業指導處,實行“全員年薪制”,充分體現了市場辦學、自主辦學的指導思想,增強了教職工的市場意識、競爭意識。
爭創第一,推進高技能人才品牌化目標
如果說規?;寝k學的起點,品牌化才是鹽城技師學院發展的真正目的,“爭全省第一,創全國一流”是學院“十一五”期間的努力目標。
鹽城技師學院主要從四個方面爭創第一,叫響品牌。一是教學質量爭創第一。2004 ~ 2005 年,學院囊括了江蘇省機械、數控、電氣專業若干個第一,獲全國3 個第一,數控專業獲得全國4 個一等獎,還榮獲了全國首屆青年“振興杯”維修電工第二名、數控車床第四名、團體第五名,榮獲全國東部地區職業技能大賽模具專業金獎。充分證明了學院的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先進性。
二是從師資隊伍上爭創第一。學院現有“雙師型”“一體化”師資占教師總數的50% 以上?!半p師型”師資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培養。對具有本科學歷的專業理論教師實行技能強化訓練,對技能實習指導教師進行專業理論函授學習,充實“一體化”教師;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具有本科或大專學歷,在企業從事專業生產3 年以上的中青年工程技術人員;聘請企業在職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在彌補教學資源不足的同時,實現教學內容與企業生產實際的銜接;注重培養青年教師,凡新上崗的專業教師先到企業實習技能,然后走上課堂。學院還出臺了首席教師( 技師)、學科帶頭人、“雙師”型教師津貼補助辦法及在職教師讀研進修激勵措施,有力地促進了教師隊伍向優質高效方向發展。
三是從加大投入上爭創第一。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設備設施,需要一流的學習生活環境?!笆晃濉逼陂g,學院將把數控專業做成精品專業,電氣、汽車、機械做成亮點專業。2005 年學院投資7500 萬元建成南校區,2006 年著手改造老校區,計劃用三年時間投入1 個多億,全面改善校園校貌。
四是從綜合素質上爭創第一。一方面強化基礎性教育。2004 年秋季開學,學院在高級部全面推行“五證制”,學生獲得畢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的同時,必須通過職業英語、計算機、普通話的等級考核。另一方面,學院積極實施大專教育,近幾年學院主動與省內高校合作,讓學生參加同專業的成人高考,取得大專文憑,僅2005 年就有2831 名學生分別參加鹽城工學院、鹽城師范學院、南京信息技術學院、南京機械職大等院校的成人高考,有2407人被錄取。學院還先后與天津工程師范學院、南京理工大學合作,有2000 多名畢業生獲得了大?;虮究茖W歷。鹽城技師學院也成功走出了“大專+ 技師”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