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蒲松齡的政治理想

2006-01-01 00:00:00沈天水
蒲松齡研究 2006年2期

摘要:蒲松齡一生留下了許多針砭時事的涉法作品和大量的論文,為我們展現了這位生活在十七世紀的作家不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小說家,同時也是一位關心政治、關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家。他通過非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在作品中寄托了美好的政治理想,同時也為我們呈現了“康乾盛世”真實的社會面貌。

關鍵詞:整肅吏治;官商勾結;冤案;正案

中圖分類號:1207.419 文獻標識碼:A

清代評論家馮鎮巒評《聊齋志異》:“此書多敘山左右及淄川縣事,紀見聞也。時亦及于他省。時代則詳近世,略及明代。先生意在作文,鏡花水月,雖不必泥于實事,然時代人物,不盡鑿空。”這一評論恰如其分地指出了《聊齋志異》中大部分篇幅雖均以談狐說鬼為主,但不可能是脫離現實生活的“天馬行空”,而是以一種超現實主義的方式對現實生活的曲折反映,是作者憑借超自然的力量來實現生活中所無法實現理想的一種方式。清人喻煜湘在給《聊齋志異》所作的序中說:“然竊觀聊齋筆墨淵古,寄托遙深。”蒲松齡在《聊齋自志》中也寫道:“才非干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蒲松齡自認為采用這種描狐畫鬼的方式來寄托自己的理想,實在是一種迫不得已、十分可悲的事!聯系到蒲松齡生活在那個大興文字獄的時代,知識分子戰戰兢兢地生活在封建思想專制的重壓之下,蒲松齡這種言不由己的苦衷,數百年之后的讀者也是能夠心領神會的。

蒲松齡生于明崇禎十三年,死于清康熙五十四年,主要生活于順治和康熙年間。康熙九年作者三十一歲那年,應同鄉好友江蘇寶應縣知縣孫蕙之邀,前往寶應縣任孫蕙的幕賓。次年三月,孫蕙調署高郵州,作者同往。七、八月間,作者辭職回到了故鄉。這一年的幕僚生活是蒲松齡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從政生涯,對他了解民生疾苦,介入政治,提供了絕好的機會。時間短促,作者雖無法借此實現自己的生平抱負,但在促使作者從一介鄉村塾師成為一名關心政治、關心民生疾苦、為民請命的代言人的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這從他《聊齋志異》中的許多作品以及他的許多其他文章,如《循良政要》、《懷刑錄·序》、《鹽法論》、《救荒急策上布政司》、《康熙四十三年記災前篇》、《禁糴說》、《淄邑流弊》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蒲松齡之子蒲箬在《清故顯考歲進士、候選儒學訓導柳泉公行述》一文中描述自己的父親“天性伉直,引嫌不避怨,不阿貴顯。即平素交情如飴,而茍其情乖骨肉,勢遍里黨,輒面折而廷爭之,甚至累幅直陳,不復恤受者之難堪,而我父意氣灑如,以為此吾所無愧良朋也者;而友亦諒我父之天真爛然,不以為迕,蓋不以情勝義,而肝鬲傾吐如此。”從蒲箬的敘述中我們看到其父心胸坦蕩、剛直不徇私情、嫉惡如仇的性格,《聊齋志異》正是作者這一性格的藝術再現。蒲松齡一生創作了大量的作品,或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他對一系列社會問題的思考,為我們深入描繪了康熙年間政治與法律的現狀。

一、整肅吏治、嚴懲矗役

在中國古代社會中,貪賄腐敗的封建官僚階層是寄生在封建社會國家機器上的一顆毒瘤,歷朝一些意欲勵精圖治的最高統治者也試圖割除這一毒瘤,但囿于根深蒂固的封建官僚制度與整個封建統治千絲萬縷的關系,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常常牽一發而動全身,割除毒瘤往往會涉及到封建統治的安危,其結果往往是無功而終。康熙即位之初也認識到封建統治的穩固除了要制定相應的法律之外,更需要龐大的封建官僚階層予以支持,“治國家者,在有治人,不患無治法爾”,“從來民生不遂,由于吏治不清”。康熙盡管認識到這一點,但要想整肅吏治談何容易。從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及正史之外的一些史料披露出來的情況可知,康熙在位期間盡管被史學家們稱為康熙盛世;但整個封建官僚機器已經是千瘡百孔,腐敗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梅女》、《夢狼》、《紅玉》、《伍秋月》、《潞令》、《向杲》、《冤獄》、《公孫夏》等小說中揭露的官吏、典史衙役不是貪暴不仁、誣良為奸,就是強搶民女、貪賄受贓、草菅人命。康熙年間的官方文告《登萊青道戒衙役諭》對當時衙門成了一個大染缸作了深刻的分析:“照得在官人役,豈盡無良?有苦讀未成,不得已而流為胥役者,有家原溫飽,籍之以撐持門戶者,有資身無策,賴此以充衣食者。初心不過如此,豈望作惡害人?無奈一人衙門,習與性殊,日復一日,心膽遂雄。……從前畏法之心,不勝其嗜利之心,此后奉公之事,皆化為害人之事矣。或經管錢糧而侵挪上下,或奉行公務而妄派苛求,遇訟事則舞文濟奸,奉拘題則串通賣法。至于捕役,收強竊月錢之利,借偵逃緝賊之名,失事則擒獲無聞,捉人則私行酷拷,且多串賊而打詐,又籍賊口以扳誣。”這篇文告可以說對康熙年間吏治的各種腐敗現象作了高度的概括。康熙在位時,始則對犯法的官吏予以寬容,以期他們改過自新;后則這種寬容變成了放縱,以致于到了法不責眾的地步。《東華錄》卷二十一記載:康熙認為“正項錢糧二[千)兩征收未完五百兩者,按分數議處,其例甚輕,若因公挪用五百兩,則處分甚重。今但責令賠償足額,其罪似乎可寬,不必深究。凡事不可深究者極多,即如州縣一分火耗,亦法所不應取。尋常交際一二[十]金,亦法所不應受,若盡以此法一概繩人,則人皆獲罪,無所措手足矣。”康熙對吏治腐敗的情況心中是十分清楚的,但已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亦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以藝術創作的形式對康熙年間吏治腐敗狀況作了深刻大膽的揭露,對衙門蠹役魚肉百姓、為非作歹的現象作了強烈的控訴。如《夢狼》是一篇寓意非常深刻的小說,白翁長子甲在南方做官,白翁夢見兒子衙署中豺狼當道,使次子詣甲規勸,“弟居數日,見其蠹役滿堂,納賄關說者,中夜不絕,流涕諫止之。甲曰:‘弟日居衡茅,故不知仕途之關竅耳。黜陟之權,在上臺不在百姓。上臺喜,便是好官;愛百姓,何術能令上臺喜也?”’甲不聽勸,官至吏部,四月解任途中遇寇復仇被殺。后有神人將其頭復置腔上,曰:“邪人不宜使正。”甲蘇醒后目只能自視其背。作者評論道:“竊嘆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為虎,而吏且將為狼,況有猛于虎者耶!夫人患不能自顧其后耳;蘇而使之自顧,鬼神之教微矣哉!”作者認為官為虎、吏為狼的原因在于“人患不能自顧其后”,只有鬼神才能教之。《伍秋月》中王鼎為救兄長和伍秋月,連殺四皂役,作者評曰:“余欲上言定律:‘凡殺公役者,罪減平人三等’。蓋此輩無有不可殺者也。故能誅鋤蠹役者,即為循良;即稍苛之,不可謂虐。”作者喊出了“凡殺公役者,罪減平人三等”的呼聲,實在是這些蠹役乘人之危,為所欲為,法律對之已無能為力,只能借助冥間的力量使之受懲罰。作者對衙門蠹役貪贓枉法,助紂為虐的現象可以說是深惡痛絕,他在《循良政要》中把制衙役作為要事之一,他認為“凡為衙役者,人人有舞文弄法之才,人人有欺官害民之志。蓋必誘官以貪,而后可取豁壑之盛;誘官以酷,而后可以濟虎狼之勢。若少加詞色,則必內賣官法,外詐良民,倚勢作威,無所不至。往往官聲之損,半由于衙蠹,良可惜也!”作者還認為這種流弊起自于仁政,“天下害民之政,多起于仁人,何以故?當年廉者創之除民害,故為仁政;后世貪者借之以罔民財,故成流弊也。”

蒲松齡在寶應縣等地有過近一年的從政實踐,因此對封建衙門中蠹役貪贓枉法的丑惡現象有著深切的體會,但是對于這一封建官僚制度所造成的積弊連最高統治者都無能為力,蒲松齡也只能以小說的形式對此進行揭露,大力呼吁整肅吏治。對此揭露最為深刻的是小說《席方平》,故事寫席方子為父赴陰曹伸冤,因為羊姓內外賄通,城隍以所告無據,置之不理。席方平冥行百里,來到郡司復訴,郡司仍批城隍復案。席方平向冥王訴郡邑之酷貪,冥王因為接受了郡邑的賄囑,不容置詞,就命用刑。席方子喊道:“受笞允當,誰教我無錢耶!”席方平在陰間受盡了火床、鋸體之苦,忽悟陰曹之暗昧尤甚陽間。席方平最終找到上帝殿下九王,在灌口二郎的主持下為父親伸了冤仇。此冤案跨越陰陽兩界,官官相護,賄囑公行,卻是陰陽一體。清人高珩評論道:“且江河日下,人鬼頗同,不則幽冥之中,反是圣賢道場,日日唐虞三代,有是理乎?”蒲松齡雖然敘述了一則幽冥伸冤的故事,十分明顯作者是用陰間影射陽間的司法腐敗,他最后在判詞中公開了自己心目中清官的標準:“雖則職居下列,而盡瘁者不辭折腰;即或勢逼大僚,而有志者亦應強項。”為父母官應鞠躬盡瘁,面對權貴勢僚應做像董宣一樣的強項令,這是蒲松齡心目中吏治的理想標準。

蒲松齡《續黃粱》是為續唐人小說《枕中記》而創作的,沈既濟創作的《枕中記》是一枕黃粱美夢,而《續黃粱》則是一枕黃粱惡夢,是作者為戒巨貪與作威作福者而作,為世人作一龜鑒。《續黃粱》中曾孝廉一蒙圣眷,馬上“朝廷名器,居為奇貨,量缺肥瘠,為價重輕。因而公卿將士,盡奔走于門下,估計夤緣,儼如負販”。“平民膏腴,任肆蠶食;良家女子,強委禽妝。診氣冤氛,暗無天日!奴仆一到,則守、令承顏;書函一投,則司、院枉法。”這正是現實生活中貪官污吏丑惡嘴臉的真實寫照。曾孝廉最后遭龍圖學士包拯彈劾,被判充軍云南,途中遇盜被斬首后,復于地下遭油煎、上刀山、灌金鐵等酷刑后,轉世投身為乞丐女,十四歲鬻與顧秀才為妾。秀才遭賊劫殺后,她被疑因奸殺夫,竟以酷刑定罪,依律凌遲。蒲松齡為貪官污吏們描繪了一場由天堂到地獄的惡夢,表達了作者欲借助輪回報應的力量來整肅吏治、警戒蠹役的良好愿望。

二、治亂世之盜不必限于成法

在封建社會中每遇天災人禍,往往盜賊蜂起,甚至地方官府也害怕盜賊,只有良民百姓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蒲松齡在他的作品中對此作了詳盡的描繪。他在《康熙四十三年記災前篇》中寫道:“盜又益多,漸至十余人,或至四五十人為族,縱火燒村舍,殺人行淫,罔不至,微獨不敢報,亦不敢傷。蓋為盜官不知,人命官知之;盜殺人官不問,人殺盜懼官問;盜犯無死法,人命犯無生法也。”官府欺善怕惡,欺民怕盜,這還有什么封建秩序可言!法律的尊嚴已受到了徹底的踐踏。蒲松齡在小說《盜戶》中對這一怪誕的現象作了辛辣的嘲諷:“順治間,滕、嶧之區,十人而七盜,官不敢捕。后受撫,邑宰別之為‘盜戶’。凡值與良民爭,則曲意左袒之,蓋恐其復叛也。后訟者輒冒稱盜戶,而怨家則力攻其偽;每兩造具陳,曲直且置不辨,而先以盜之真偽,反復相苦,煩有司稽籍焉。”對這種黑白顛倒,以爭冒“盜戶”為榮的現象,作者評論道:“今有明火劫人者,官不以為盜而以為奸;逾墻行淫者,每不自認奸而自認盜:世局又一變矣。設今日官署有狐,亦必大呼曰‘吾盜’無疑也。”明火劫人者,官府不敢以之為盜,逾墻行淫者卻自甘冒認為盜,法律對良民百姓起不到任何保護作用,對殺人越貨的盜賊已不具有震懾作用,這表明法律在制裁破壞社會秩序的盜賊上已成了徒有其表的具文。因此蒲松齡把“弭大盜”作為《循良政要》中的頭等大事,強調對盜賊決不能姑息遷就,要嚴懲不貸。“今被盜之家,即燎拷致死,亦吞聲飲泣而不敢報。即或捉一盜而送諸官,盜必招至千百為群,脅官以不敢深問之勢;官不恨盜,而返與被盜者為仇。盜窺知此隱,遂效尤益多,而殺淫益橫。如唐公為益都宰時,甚諱言此物,遂益為群盜所趨,名曰‘趕唐家集’,其效可睹矣。”盜賊往往與官府中蠹役相勾結,所以治盜須與治吏相結合,“治小盜:其法在嚴飭應捕。蓋官依此輩為緝盜之人,而不知此輩即架盜為射利之階。凡鉆穴、刺橐、偷驢、盜牛之盜,皆依附于應捕。不發覺,則應捕坐分其贓;萬一被擒,應捕則故怒撻之,縶其項而去,揚言送官,實將懈其縛而使之遁。故凡集場之間,若應捕不來,則失物者必少;若應捕群來,則是日被盜者紛紛矣。”所以治盜必須嚴責緝盜之人,“有失物而盜不得者,則按限比應捕。能使應捕守法,則地方不敢匿盜;地方守法,則窩主不敢招盜。”蒲松齡把治盜與治吏結合起來,吏清才能盜息,實為切中了治盜的要害。

在蒲松齡看來,一旦遇到了災荒,頭等大事不是救荒而是治盜,“盜息則良民安,良民安則所患者獨有饑耳”所以蒲松齡在故鄉淄川遭遇了空前的災荒后上布政司救荒對策中的第一條即是治盜,“古有荒政十二,除盜賊即其一也。今日所最急無過于此。……被害之家,皆忍痛含冤,莫敢聲報。間有認貌指名以報官者,非為捕役之所賣放,即薄懲松系而不盡其法。于是官以姑息為仁,而賊民日多;官以諱盜為智,而良民日少矣。夫百千之戶口,半盡于兇年;而僅存之良民,忍聽其復死于賊盜乎?今必申飭州、縣,使受害者敢報,兼使司盜者不敢不拿。治荒年之盜,不必限以成法,亦不必責以報上,而令隨捉隨審,隨審隨處。古云:‘亂世用重典’,則處之宜嚴。”他認為非常時期,時值亂世,治盜不必限于成法,要因時制宜,“若一寬縱,則盜益無所畏忌,迨賊勢養成,勢必至于用兵,則誅益眾而殺益慘矣。惟立法嚴,則既為盜者可以喪其膽,而未為盜者可以消其萌。”荒年治盜要先于治荒,盜息才能救災民于水深火熱之中,治盜必須嚴應捕之責,嚴懲捕盜勾結,加重對盜賊的立法。這一系列思想突出地表現了蒲松齡作為一名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對社會對人民的高度的責任感,他不顧自己人微言輕,對各種丑惡的社會現象予以猛烈的抨擊,大聲疾呼,以期引起當政者的重視。盡管他這一微弱的聲音早已被官盜沆瀣一氣的社會風氣所淹沒,但仍不失其浩然正氣。

三、平抑統一鹽價,販私者將自止

自兩漢以來,鹽鐵官營始終是基本的國策之一,所收鹽稅也一直是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因而歷朝都嚴禁販賣私鹽。清朝亦不例外。但清朝初期鹽法規定貧難軍民,負販易食者不論。雍正在位時,“命給貧民循環號籌,聽于四十斤內負販度日。至乾隆初元,戶部題準六十歲以上、十五歲以下及少壯有殘疾、婦女老而無依者,許于本縣報明,給印烙腰牌木籌,日赴場買鹽一次。”康、雍、乾三朝許多年老無靠的貧民經官府認可,依靠販賣私鹽度日。至乾隆后期,因貧民過多,同時因為奸民藉口貧苦,結黨販私,才嚴禁任何人販賣私鹽。初期鹽法規定允許貧難軍民依靠販私度日,但在執行過程中,一些蠹役利用這一法律上的漏洞,大肆雇傭貧民販私走私。“積年巨囤,另翻機軸,往往串通各衙巡快,借倚腰牌,巧為護符,利誘鄉民,百十成群,代為挑運。一遇盤詰,則借口捉獲私鹽,是緝奸者反作奸,而知法者更骶法。官鹽壅滯,蠹國疾民,莫此為甚。”這一則康熙年間的官府文告透露出官商勾結、大肆販私走私、中飽私囊已是十分普遍的現象。《聊齋志異》中《王十》一文,作者以陰界影射陽界,對官商勾結以查私之名虐害貧民的做法予以了深刻的揭露。文中貧民王十負鹽為鬼卒所獲,閻羅聽小鬼報告捉住一名私販,大怒曰:“私鹽者,上漏國稅,下蠹民生者也。若世之暴官奸商所指為私鹽者,皆天下之良民。貧人揭錙銖之本,求升斗之息,何為私哉!”罰二鬼市鹽四斗,連王十所負鹽,代運至家。作者對這一故事評論道:“鹽之一道,朝廷之所謂私,乃不從乎公者也;官與商之所謂私,乃不從乎其私者也。”一針見血地把朝廷所謂的私鹽與官商所謂的私鹽區分了開來,官商借朝廷禁私來謀取私利,這是官商禁私的實質。“近日齊、魯新規,土商隨在設肆,各限疆域。不惟此邑之民,不得去之彼邑;即此肆之民,不得去之彼肆。而肆中則潛設餌以釣他邑之民:其售于他邑,則廉其直;而售諸土人,則倍其價以昂之。而又設邏于道,使境內之人,皆不得逃吾綱。其有境內冒他邑以來者,法不宥。彼此互相釣,而越肆假冒之愚民益多。一被邏獲,則先以刀杖殘其脛股,而后送諸官;官則桎梏之,是名‘私鹽’。嗚呼!冤哉!漏數萬之稅非私,而負升斗之鹽則私之;本境售諸他境非私,而本境買諸本境則私之,冤矣!律中‘鹽法’最嚴,而獨于貧難軍民,背負易食者,不之禁;今則一切不禁,而專殺此貧難軍民!”鹽法禁私,由于官商勾結,其執行的結果成了專殺貧難軍民、官商謀取私利的擋箭牌。因此作者憤慨地指出:“然則為貧民計,莫若為盜及私鑄耳:盜者白晝劫人,而官若聾;鑄者爐火亙天,而官若瞽;即異日淘河,尚不至如負販者所得無幾,而官刑立至也。”這里蒲松齡正話反說,這正是作者對這種以法謀私、善惡不分、黑白顛倒的社會現象發出的強烈控訴。

蒲松齡在另一篇《鹽法論》專題論文中指出:“夫此貧民畏法而不敢盜,知恥而不屑娼,竭數百之資,以謀旦夕之活,真天下之良民。世盡此人,夜不閉戶可矣,而乃慘酷處之耶?”他并提出自己的建議:“但定以官價,使鬻本境無異于他境,則他境之鹽至此無利,而私販將自止。且他境之為叢驅雀者,亦將自至。從此捕役皆可不用,一年省數百千,亦可以充國課。而邑民不受貴鹽之害,貧民不罹殘殺之慘,孰有善于此者?”平抑統一鹽價,使私販者無利可圖,私販者將自止,既可為百姓解除鹽貴之苦,又可為國家節省開支,這確實是兩全其美的好方法。但在官商壟斷鹽源、操縱鹽價的時代,這也只能是一種良好的愿望罷了。

四、以智斷案,不刑一人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行政與司法不分,為官的清廉首先表現為執法公正,但中國古代的審判制度重口供而輕證據,只要被告認罪即可定案,因而在刑訊逼供之下制造了大量冤假錯案。《聊齋志異》中共有七篇案獄故事,其中《冤獄》、《詩讞》、《胭脂》三篇是冤案,《于中丞》、《折獄》、《太原獄》、《新鄭訟》四篇是正案。分析三起冤案,造成冤案的共同原因是執法官在審判時只相信“棰楚之下,何求不得?”只要被告招認,不論是否可信,即據此定案。《冤獄》篇中,縣令懷疑鄰婦與朱生有私,“榜掠之,五毒參至,婦不能堪,誣伏。”又訊朱生,朱生明知鄰婦“所言皆妄”,為了不給鄰婦加上不節之名,承認殺其夫是他一人所為。為取血衣不可得,又掠之,朱生死而復蘇,于是告母曰:“予我衣,死也;即不予,亦死也:均之死,故遲也不如其速也。”其母人室,自割其臂染衣付之。后因兇手在鬼使神差之下當眾承認自己是殺人者,此案才真相大白。作者評論此案說:“訟獄乃居官之首務,培陰騭,滅天理,皆在于此,不可不慎也。躁急污暴,固乖天和;淹滯因循,亦傷民命。一人興訟,則數農違時;一案既成,則十家蕩產:豈故之細哉!……攝牒者人手未盈,不令消見官之票;承刑者潤筆不飽,不肯懸聽審之牌。朦蔽因循,動經歲月,不及登長吏之庭,而皮骨已將盡矣!”蒲松齡以切身的體會痛快淋漓地揭露了封建司法審判中黑暗腐敗的一幕,尤其對執法者草菅人命、中飽私囊、造成無數冤魂提出了強烈的控訴。《胭脂》一案中鄂生被橫加拷掠,不堪痛苦,于是誣服。后雖經吳南岱為之平反,但抓獲的嫌犯宿介不任凌藉,只能自承殺人,豈知此案是案中有案,經施愚山移案再審,才抓到了真正的兇手。作者評論道:“人皆服哲人之折獄明,而不知良工之用心苦矣。世之居民上者,棋局消日,納被放衙,下情民艱,更不肯一勞方寸。至鼓動衙開,巍然高坐,彼嘵嘵者直以桎梏靜之,何怪覆盆之下多沉冤哉!”蒲松齡指出覆盆之下多沉冤是因為“彼嘵曉者直以桎梏靜之”,執法者只相信人是賤蟲,不打不招,把刑訊逼供奉為折獄破案最靈驗的法寶,才釀成了這幾起驚天冤案。

蒲松齡創作的另四篇正案與前三篇冤案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可見蒲松齡在敘述這四篇正案時是寄托著自己的政治理想。在《折獄》篇中費棉祉注意到周成出示銀袱上刺的萬字文與死者身上裹銀布袱上的萬字文相同,系出一人之手,質問周成,周成卻一口否認認識死者,費祎祉據此斷定周成即是兇手,周成最后果伏其罪。作者對此評論道:“世之折獄者,非悠悠置之,則縲系數十人而狼藉之耳。堂上肉鼓吹,喧闐旁午,遂嘴蹙曰:‘我勞心民事也。’云板三敲,則聲色并進,難決之詞,不復置念;專待升堂時,禍桑樹以烹老龜耳。嗚呼!民情何由得哉!余每曰:‘智者不必仁,而仁者則必智;蓋用心苦則機關出也。”隨在留心’之言,可以教天下之宰民社者矣。”蒲松齡在此強調“得民情”,也就是要得到案情的真相,必須“隨在留心”,非是嚴刑拷掠所能代替的。明朝法學家丘溶也說過:“論罪者必原情,原情二字,實古今讞獄之要道也。”《太原獄》中的孫柳下借鑒元雜劇《灰欄記》中包拯“律意雖遠,人情可推”的破案之法,讓姑婦自用磚石刀錐擊殺奸夫,來辨別誰是淫婦。《新鄭訟》中石宗玉故置訴訟兩造于不問,讓某甲的鄰人情急之中說出某甲的銀兩是搶劫張某所得,使此案不審自明。上述這些正案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事結,并未妄刑一人。”把正案與冤案放在一起進行一番對照,蒲松齡主張審案要隨在留心、不濫施刑罰、以情推理的思想已是十分明顯的了。清末學者魏息園認為:“所與人主共審判之權者,賢不肖兩人耳。不肖者不與民相遁,則與民相爭,爭之不勝,則借刑以威之。而賢者或又不學無術,無以神明于古人聽訟之法,以浚吾心之靈明而察萬物之情狀,大率拘形泥象,懸揣臆斷,左右之賄屬既足亂其見聞,文法之拘攣又足生其計較,三木之下,何求不獲?一經奏讞,遂成鐵案。是以孝子忠臣、義夫節婦駢首就戮于市曹,速死含笑而不悔。久之,本官雖心知其冤而亦戚首蹙顏,痛心飲恨而無如何。然則刑法者非人主治民之具,而官府杜民之具也。”這一句“刑法者非人主治民之具,而官府杜民之具也”一針見血指出了濫施刑罰的實質是官府杜民之口,因此蒲松齡對《胭脂》一案的第一句評語就是:“聽訟之不可以不慎也!”蒲松齡通過他創作的一系列案獄故事為封建司法官吏樹立了如何折獄的榜樣,同時也寄托了他力倡的以智斷案、不刑一人的美好理想。

蒲松齡創作的大量涉法作品和其他論文展現了他有關政治、法律方面許多美好的理想,這些理想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他只能在虛構的幽冥世界中抒發自己的孤憤并借助超自然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美好理想。盡管他無力改變現實,也無法改變整個社會的歷史進程,但他在作品中閃現的思想光芒無疑是封建社會末期夜空中劃過的一道耀眼的驚天霹靂。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合色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在线播放|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欧美视频二区|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婷婷在线网站|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人妻无码AⅤ中文字|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又污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在线精品欧美日韩|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产小视频| 无码人妻免费|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久久| 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夜夜爽www|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a毛片免费观看| 青草视频久久|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曰AV在线无码|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色偷偷一区|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久草视频精品| 欧美在线网|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成人韩免费网站|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日韩专区|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国产农村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洲色就色| 国产美女91视频| 99re经典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国产综合亚洲欧洲区精品无码| 99福利视频导航| 在线精品自拍|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伊人久久婷婷|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国语少妇高潮|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欧美一区精品|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网站免费看| 视频一区亚洲|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国产三级成人|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美女被操91视频|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色婷婷啪啪| 成人夜夜嗨|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