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圖書發行市場的逐步放開,由新華書店一統天下的銷售渠道,逐漸向民營發行、郵政系統發行、外商分銷等多種銷售渠道轉變。出版社為了擴大圖書銷售、減少圖書庫存,下大力氣加強銷售渠道的建設,致使應收賬款不斷增加。另外,圖書市場競爭的加劇,各個出版社為了提高市場占有率,不得不采取給經銷商延期付款的優惠政策。收款周期的延長,相應地加大了應收賬款,也給資金回收帶來了更大的風險。
出版社應收賬款中的五大問題
1.對經銷商進行信用管理的缺失
在激烈的圖書發行市場中,出版社往往會為了提高圖書市場占有率,加大銷售網點的建設,積極同各類經銷商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銷售人員為了完成銷售目標,大多對經銷商采取代銷、賒銷模式,這就使得經銷商的信用狀況和資信程度得不到及時的評定和審核,給未來的圖書銷售回款帶來潛在的風險,容易造成應收賬款的增加。
2.只注重銷售環節,忽視應收賬款管理
眼下大部分出版社重視銷售指標,關心圖書銷售碼洋,過于強調利潤指標,而忽視對應收賬款的管理。致使應收賬款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造成許多死賬、呆賬。資金周轉不暢,成為制約出版社發展的瓶頸問題。
3.應收賬款管理的責任不清
很多出版社認為應收賬款的管理是財務部門的工作,將應收賬款的增長歸咎于財務工作的不力。其實不然,應收賬款的管理涉及出版社的多個職能部門。每個部門的責任不清晰,容易造成推諉、扯皮現象。
4.對應收賬款的財務監督不夠
財務管理上的應收賬款管理,屬于事后控制。很多出版社財務沒有建立相應的應收賬款管理制度,沒有對應收賬款進行輔助管理,會計監督工作不到位。
5.沒有相應的獎懲制度
出版社在考核銷售部門業績的時候,沒有將書款及時回收作為指標考核。往往將銷售人員的個人利益與銷售碼洋掛鉤,而鮮見將應收賬款回收率作為一項硬指標進行考核。
加強出版社應收賬款管理的途徑
1.建立經銷商的信用管理制度
(1)首先建立詳細的經銷商信息資料庫,資料庫的內容包含經銷商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資信狀況及個人信息等。
(2)根據“5C”系統(品質、能力、資本、擔保品、行情),評估經銷商的信用狀況。
(3)根據經銷商的信用狀況,確定不同的應收賬款額度和信用期限。
(4)對經銷商實行動態管理,定期整理經銷商的欠款明細和庫存情況,及時了解經銷商的經營狀況,根據回款情況,及時調整經銷商的信用情況。
2.樹立正確的管理目標
出版社管理者片面追求銷售碼洋指標的思想不可取。應收賬款的管理是營運資金管理的重要環節,資金運營不暢,直接影響出版社的效益。出版社管理者要從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思想中走出來,把資金的安全性作為重要的管理指標。
3.明確責任,加強內部管理
(1)明確各責任人的責任,對應收賬款實行終身負責制和第一責任人制。銷售人員是應收賬款的第一責任人,對應收賬款要從頭到尾負責到底,以保證應收賬款的及時回收,減少壞帳損失。
(2)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責任,應收賬款的管理要求出版社內部各部門統一認識,共同協作。
4.加強財務監督管理職能
雖然財務部門對應收賬款的管理更多時候屬于事后控制,但財務部門應意識到代銷和賒銷方式是目前出版社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知名度的有效方式,因而財務部門應加大對應收賬款的全面管理。
首先,要建立應收賬款的臺賬管理制度,日常做好應收賬款的明細記錄,加強應收賬款的賬齡分析,及時進行會計核算。
其次,建立應收賬款清查報告制度。出版社應定期將應收賬款進行清查,財務部門要及時將應收賬款清查明細表反饋給銷售部門,監督銷售部門同經銷商核對賬目,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避免長時間不對賬,問題越積越多,造成雙方往來賬目混亂,發生呆賬、死賬現象。
最后,財務部門應協同銷售部門和計算機管理部門做好應收賬款信息庫的建設工作。利用網絡技術,實現資源共享,加強對經銷商的動態管理。
5.建立應收賬款管理的獎懲制度
出版社在制定營銷政策時,要將應收賬款的管理納入考核體系。制定合理的獎懲制度,按收回應收賬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績效工資;完不成應收賬款收款任務的,也按照適當的比例扣罰當事人的績效工資,使應收賬款的管理落到實處,保證應收賬款處在合理、安全的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