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們國家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來,“和諧”一詞幾乎隨處可見可聞,為其作注者也很多。比如,前一段時間,在一家權威媒體聽到某嘉賓解“和諧”日,“和”,口邊有禾,即人人都有吃的,強調的是物質文明:“諧”,從言從皆,義即人人都有話語權,強調的是政治和精神文明(以上為某嘉賓談話要旨,非原話)。諸如此類解說,乍看似乎甚為達旨,但深究起來,是非常值得商榷的,至少應是較為膚淺和不全面不準確的。
那么,“和諧”一詞的本義及要旨到底又是什么呢?全面深入理解“和諧”一詞,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又有什么重要意義呢?
所謂“和”(音h e),《新華字典》(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在解為“相安、協調:平息爭端”之義時,皆寫作“穌”(音h e)?!秾W生實用古漢語詞典》(人民日報出版社2002年6月版)的“和”(h e)字條注其相應的繁體字亦寫為“龢”。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下簡稱《說文》)中的“和”,只讀h e,義即“相應也”,表示相和應的意思。顯然音、義皆不合今之“和諧”之“和”。而《說文》亦有“龢”(h e)字,義即“調也。從龠,禾聲。”《說文解字今釋》(下簡稱《今釋》。湯可敬撰,岳麓書社出版發行)釋曰,“龢,(音樂)和諧。從龠,禾聲?!?注:原文多繁體字,引時簡化)。綜上分析,今之“和諧”之“和”理解為古之“龢”字,應更為準確。
再說“諧”(音x i e)。今之現代漢語字(詞)典或古漢語字(詞)典寫“諧”或作“諧”(音x i e),但其義皆相近,即“和諧協調、配合得當”之義。而《說文》既有“諧”,又有“龤”(xie)字。許慎解“諧”曰“詥”(音he),從言,皆聲;解“詥”曰“諧”,從言,合聲。《今釋》一書皆釋為“和諧”之義,強調的是言語相合也。再看看“龤”字。《說文》曰,“龤,樂和諧也。從龠,皆聲?!薄督襻尅丰屧唬褒?,樂聲和諧。從龠,皆聲?!薄短茣虻洹芬舱f,“八音克龤”,即“八種樂器的聲音能夠和諧”。a4bdcd238e94cfce9068cb5824984895548dc4760afa7708cd864f7de7ad2cdf從義和音相比較看,“諧(諧)”義當是今之“和諧”一詞的題中之意,但遠沒有“龤”字更加精當全面。特別是徐灝在《段注箋》中說,“龠,以和眾聲也,故龢艏字皆從龠也”。從這句話也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龢龤”兩字搭配聯用早已有之??梢?,“和諧”之“諧”理解為“龤”字應更加精準。
正如徐灝說,“龠,以和眾聲也,故龢熊字皆從龠也”。因此,搞清楚“龠”字的來龍去脈對準確深入理解“龢龤”一詞就尤為關鍵。
龠,音(y u e),會意字?!墩f文》日,“龠,樂之竹管,三孔,以和眾聲也。從品俞;命,理也?!薄督襻尅丰屧?,“龠,樂器中編竹而成的管樂,多孔,是用來調諧眾樂之聲的主樂器。由品字、侖字會意。侖是(樂曲)有條理的意思。”(注:盡管朱駿聲之《通訓定聲》、郭沫若之《甲骨文字研究》對“龠”字解釋略有不同,但謂其與音樂或樂器有關是一致的)。從以上對“龠”字的構字及解釋看,用“龠”字作為“龢龤”一詞的形部(龢、龤兩字皆為形聲字。禾、皆為各自聲部),表明“龢龤”一詞本義應是像音樂一樣協調而富有韻律,其涵義應包含以下三層意思:一是合規律性,二是合秩序性,三是合協調性。合規律性是通過音樂內在的極富規律性或韻律性、同時又極易被感覺之特質來作比和體現的;合秩序性是從“龠”字構字的本意特別是侖字的會意法(即聚集匯編竹簡需要秩序、條理)看得非常清楚:合協調性,表示了兩重意思,第一,“眾樂”之聲可以協調,第二,這種協調需要服從“主樂器”。
分析推斷今之“和諧”一詞應為古之“龢龤”一詞意義有二,一是去偽,二是存真。去偽,即是消除對“和諧”一詞理解或解釋中的淺嘗輒止、以偏概全甚至是誤釋訛傳現象。存真,即是從“和諧”一詞的本義,可以顯見“和諧社會”的應然狀態;其三層內涵又深刻透視出“和諧社會”的使然途徑和要求,即強調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強調穩定壓倒一切和改革是前進的動力,本質上就是在強調發展應遵循人與自然自身以及相互間的規律性;構成事物各元素的秩序性和社會倫理性;組織協調好構成社會的各元素,最大程度發揮其“構功能”。因此,搞清楚“和諧”一詞的本義和要旨,對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