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問題和機遇
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從上世紀80年代后期發展至今,已有近20年的歷史,特別是近幾年的發展尤為迅速。目前,日益增多的青少年心理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面對這種形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有模式已呈現出許多問題,對這些問題的探討直接關系到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和可持續發展。
網絡集多媒體與通信技術的優點于一身,是當今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晶。作為新型的信息交流平臺,它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許多傳統媒體無可比擬的寶貴特征。運用網絡信息技術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將有利于解決目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典型性問題,促進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變革。
二、運用網絡信息技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嘗試
1、網絡平臺的建立和完善
出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幾年前我們發動一些熱心于該項事業的學生組成了學生心理健康協會。學生心理健康協會是一個由學生自主管理的組織,其中網絡部的成員由計算機應用能力較強的學生組成,他們在計算機老師的指導下,以校園網為依托建立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心理家園網站。網站設有活動中心、心理測試、走進小家、相伴學習四大欄目。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還采用BBS類互動平臺,創辦了心語軒論壇。相對心理家園網站的穩重,心語軒更多地體現了一種靈活、快捷、持續的互動交流。為更好地發揮論壇的互動作用,我們還設有許多小專題,主要有人際交往(如青春期交往、家庭交往、傾聽與訴說)、學習能力培養(如學習方法、應試技巧)、團隊建設(如團隊游戲、建立團隊)、自我認知(如趣味心理、走出校園)等,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觀點交流和問題探討的平臺。
網站的更新和維護一直是很重要的問題。心理輔導教師、心理協會會員,特別是網絡部的同學是網站更新和維護的主力軍。具體來說:(1)依據學生的心理需求和興趣點搜集或下載相關資料,經版主篩選后以專題的形式呈現出來,供大家瀏覽和學習;(2)學生成長的感悟和經驗,通過散文、圖畫、采訪等多種形式呈現出來,為更多學生提供榜樣;(3)資料篩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由管理員審核后,才可在相關欄目呈現,以保障內容的健康性和科學性。心理家園網站的建立為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近年來利用這一網絡信息技術的平臺,我們開展了如下一系列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運用網絡資源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
以心理家園網站為主要窗口,普及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及時發布學校各項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組織、開展情況及相關資料,方便大家隨時查閱。例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某頻道的心理咖啡屋欄目曾有一系列涉及中學生的心理案例及專家訪談,節目很有意義,我們認真傾聽并將相關信息編輯整理,放在心理家園網站的“相伴學習”欄目中,以便大家查閱瀏覽。又如,我們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近年來的主要活動以專題的形式進行收集整理,放到心理家園網站上,生動、豐富的歷史畫面,從學生、家長、老師的視角記錄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從起步、發展到成熟的光輝歷程。通過網站小小的視頻播放窗口,大家看到的是同學們一年一年地長大,身心健康成長,逐步走向成熟。總的來說,運用網絡資源傳播心理健康知識省時省力,為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拓展了一條新途徑,并大大提高了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和普及的效率。
3、發揮網絡互動交流優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1)開展專題討論
網絡交流具有較強的隱秘性和安全性,相對來說更能獲得真實的信息,為進一步開展心理教育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通過網絡的互動交流,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真實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積極的心理引導。例如,對于我校推行學生必須佩戴校徽的要求,有些學生存在不同的想法,甚至產生了一些抵觸情緒。于是,我們在網站上開設了“佩戴校徽,我的觀點……”小調查,了解學生面對新事物的態度,以及遇到挫折時的應對方式。隨后,心理輔導老師組織心理協會的學生針對調查結果在論壇中開設專題,討論如何正確看待這一問題以及如何進行自我調控等。通過這次網絡討論,不僅給學生提供了發表意見與合理宣泄的渠道,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網絡的互動交流,充分發揮同伴間的積極影響,并且在心理輔導老師的引導,以及心理協會成員的協助下,成功地實施了一次團體心理輔導。
(2)開展個別心理咨詢
在個別心理咨詢方面,我們不但有傳統的面對面咨詢,同時為適應部分學生不愿面詢的特點,開設了十一心理家園咨詢郵箱。在與同學電子郵件的交流中,能深入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而且可以召集全體心理輔導老師共同分析、思考,從關愛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發,精心措辭,與之共情,及時對來信進行回復。幾年來的實踐,我們發現通過網絡進行心理咨詢對于解決人際交往問題,尤其是青少年的異性交往問題,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目前網上心理咨詢已經成為我校個別心理輔導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電子郵件,還是論壇互動,大家不曾見面,但都能以一種積極、開放的心態來溝通心理困惑,把一些面對面不便談論的話題通過網絡的交流平臺釋放出來。有了溝通,有了理解,就有了解決問題的方向和方法。
4、利用網絡資源開設心理健康課
心理健康課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實踐表明,45分鐘的課堂教學確實能為學生搭建一個活動體驗的平臺,但也存在一些很難克服的弊端。例如,活動體驗后不能做到充分的分享和交流;課堂時間的限制不能使所有學生充分參與;即使有一些同學交流,也很難獲得更多真實的信息;信息的交流僅限于一個班級或一個組,存在明顯的局限性等。
為了避免這些弊端,我們努力發揮網絡的優勢,將網絡技術引入心理健康的常規課堂教學中。例如,就學習心理輔導問題,我們設計了三課時的內容。第一課時,學習問題征集,通過網絡小調查,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第二課時,學習技巧的探討,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就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進行同伴交流:第三課時,學習心理輔導,針對網絡小調查的結果探討有關學習的心理素質問題。在上課之前,教師需要在主題網站上分類提供有關學習心理的豐富資料,并就相關問題開展網絡小調查,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同學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快速瀏覽相關的網絡資料,同時借助網絡進行熱烈的互動交流,積極主動地發表自己的經驗或建議。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這一專題的教學活動對廣大學生學習心理問題的解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教學活動并沒有因課堂結束而停止,課后討論依然可以在網絡上繼續。我們也會不時地整理同學們的討論,將有價值的內容放到論壇的精華部分。
三、效果與反思
網絡信息技術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開辟了一種新模式,基于網絡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能夠對傳統的相關資源進行整合,具有明顯的優勢。以一次心理講座同樣的時間,學生在專題學習網站上獲取的知識要豐富得多,并且是主動地吸取,而不是被動地灌輸。網絡的知識傳播功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網絡的互動交流功能,網絡給了每個學生參與、發言的機會,并且在課后還可以繼續互動交流。一個真實jHbwLW0CeA/Fvwiyo4Baxx9cPUh6w9Y8Ac03vbGpX0I=而又虛擬的時空,記錄了學生的成長歷程。在“學習心理主題探討”活動中,心理輔導老師與同學們一起在網絡上探討大家關注的問題,我們都是平等的參與者,是一個凝聚的團隊在進步。我們共同分享學習過程的快樂,感受收獲知識的愉悅!大家的帖子里有許多值得相互借鑒的學習方法,我們不是期望找到一個最好的方法,而是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和方法。
運用網絡信息技術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我們的實踐取得了初步的成績。但與此同時,也需要我們積極應對探索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首先,要處理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模式與傳統模式的關系。網絡信息技術只是提供了一個知識傳播和互動交流的手段和平臺,它是對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補充和延伸,并不能完全相互取代,有時候還需多種方式相配合。其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體教師和學生的積極參與,如何更好地利用網絡這一平臺,把各方面的資源整合起來,把各方面人員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迫切任務。最后,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如何加強對網絡傳播信息和交流內容的監督和管理,保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和健康性,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基于網絡技術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就是通過恰如其分的“導”,最大程度地趨利避害,讓網絡成為打開學生“心鎖”的鑰匙。
(作者單位:北京市十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