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階段,是人的情緒充分發展的時期,中學生的情緒世界,早已不再是風平浪靜的港灣,他們面對的是洶涌澎湃的大海。而中學生則像是一葉小小扁舟,在波峰與波谷之間尋找新的平衡。雖然這時他們已有了駕馭自己情緒的能力,但情緒的浪潮依然時起時落。因此,指導和幫助中學生認識自己的情緒問題,努力培養積極的情緒,調適消極情緒,是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教師在指導學生調適不良情緒時,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遺忘調控
有的學生在消極情緒產生后,老是郁積于心,耿耿于懷,放不開,丟不下。結果,只能使這種消極情感不斷蔓延且日益加重。因此,當某種事情引起你的消極情感時,最好能把這件事盡快地遺忘掉,不要老去想這件事。因為你為這件事去悲傷、難過、嘆息,已經無助問題的解決,反而會增加你思想的負擔,使你的身心受到壓抑。應當明智一點,現實一點,事情既已發生,且無可挽回,就應當果斷地丟開它,忘卻它。如果這個場所老是引起你不愉快的回想,那就應當設法避開這個場所,以免“觸景生情”,如果眼前存在著一件可以喚起悲傷記憶的物件,不妨把這個“紀念品”收藏起來,以免“觸目驚心”,如此等等。這樣,就能使自己的思想暫時地離開這些不愉快的事情,以求得對它的淡漠與遺忘,從而緩解消極情緒對自己的侵擾,避免由此所造成的身心損傷。
二、轉移調控
現代情感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發生情緒反應時,人們頭腦中往往有一個較強的興奮灶,此時如果另外建立一個或幾個新的興奮灶,便可以抵消或沖淡原來的優勢興奮灶。因此,當情緒激動起來時,為了使它不至于立即爆發,使自己有冷靜分析和考慮問題的足夠時間和機會,可以有意識地通過轉移話題或做點別的事情的方法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也可以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咬住舌頭強迫自己不講話,數數等來緩解自己的情緒緊張。在余怒未息時,可以用看電影、下棋、打球等正當而有意義的活動,使緊張的情緒松弛下來。
三、宣泄調控
情緒宣泄有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直接宣泄即直接針對引發情緒的刺激來表達情緒。當直接宣泄于己于人都不利時,可用間接宣泄使情緒得到出路。正因為這樣,當學生心中有了不平之事并引起情緒激動時,可以向老師匯報,或向周圍的同學、親友等傾訴,并接受他們的勸慰和批評、幫助。這樣,通過情緒的充分表露和從外界得到的反饋信息,可以調整引起消極情緒的認知過程和改變不合理的觀念,從而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同樣,當與同學鬧了矛盾時,要勇敢地與對方開誠布公地交換意見,以解開疙瘩,消除誤會。萬不得已,在好朋友面前大哭一場,訴說心中的委屈與痛苦,心理壓力也會減輕一些。
四、升華調控
升華是改變不為社會所接受的動機、欲望而使之符合社會規范和時代要求,它是對消極情緒的一種較高水平的宣泄,是將情緒激起的能量引導到對人、對已、對社會都有利的方向去。當人遇到不公平之事時,一味生氣、憋氣,或頹唐絕望,都是無濟于事的;作出違反法律的報復行為更是下策,因為這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正確的態度是有志氣,爭口氣,將挫折變為動力,做生活中的強者。所謂“化悲痛為力量”就是這個意思。
五、音樂調控
情感心理學家通過研究證實,音樂能通過物理和心理的兩條途徑對人發生影響。音樂的物理作用是通過音響來影響人體的生理功能。音樂通過人的聽覺器官和聽神經傳入人體中,和機體的某些組織結構發生共鳴作用。美妙的音樂通過被人體吸收,使人體的能量被激發起來,從靜態變為動態。音樂的心理作用在于,優美的音樂能促使人體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酰膽堿等物質,起到調節血液流量和神經細胞興奮的作用,另外,音樂對邊緣系統、腦干網狀組織等同情緒的神經機構能發生直接作用。由于每首樂曲的節奏、速度、音調等都不盡相同。從而可以表現出不同的情緒調控效果。
六、合理情緒療法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Aibert ELLis)在20世紀50年代創立的“合理情緒療法”,能有效地調節中學生的不良情緒。合理情緒療法認為,情緒并不是由某一誘發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經歷這一事件的個體對這一事件的解釋所引起的。這一理論稱為情緒困擾的ABC理論。ABC理論認為,人們的信念體系對事物產生的不合理的、不現實的信念是導致人們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因此人們要消除心理障礙,就要用合理的、理性的思維去思考自己的問題。運用合理情緒療法進行情緒的自我調節,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有這樣一個女同學,曾經有一段時間,她為自己長得胖而感到自卑,總覺得走在有人的地方就覺得渾身上下不舒服,好像別人的眼光也怪怪的。她逐漸開始逃避在公共場合出現的機會。可是越逃避,就越是自卑,不斷惡性循環,直到有一天她覺得自己已經無處可逃。于是她開始深刻反省。她對著鏡子把自己公正客觀地觀察了一番,發現了自己的不少優點:第一,雖然自己胖,但由于天生一副大骨架,個子高了,自然就減少了橫比例,添了一份大方;第二,自己的臉長得還是挺端正的,仔細修飾一下,自我感覺還是不錯的;第三,退一步說,這樣反而可以促使自己多讀些書,培養內在修養。把這3點反復強化,她終于接受了一個流行觀點:屬于自己的是獨特的,也是妙的。她說有了這些想法,就可以坦率大方地做自己該做的事,她發現自己的心情變了,世界的景色也變了,看什么都覺得明媚,充滿了動感和活力。
以上6種心理調節的方法,可幫助和指導中學生更好地進行情緒的自我調節,培養積極的情緒,消除消極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