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是一種創造性勞動,這種創造性勞動要求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活動。然而,現實中教師開展教育科研在顯性或隱性狀態中存在著諸多心理障礙,必須加以研究與排除。
障礙之一
回避忌妒的從眾心理
當教研工作者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績時,可能會遭到有忌妒心理人的冷漠和嘲諷,甚至是詆毀。這種環境下,有成就的人憂心忡忡,極度痛苦,為了適應“社會生活”,免遭閑言碎語,就采取一種回避忌妒的從眾心理,即放棄教育領域的深層研究,趨附于某種壓力而與他人保持一致的行為。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種心理動機在于:一是為取得團體其他成員的好感的需要;二是維持人際關系的需要;三是減少暫時心理不平衡的需要。
對有從眾心理的人,我們一方面要積極引導他們自覺接受團體規范,要鼓勵他們放下包袱,大膽開拓,在吸取團體和他人的意見、建議的同時,勇于標新立異,創造性地學習和研究,另一方面,鼓勵他們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堅定執著探索的精神和不達目的不休止的決心。
障礙之二
自滿自足的驕傲心理
這種心理指人們在獲得某種成就時自命清高、自我欣賞、自我陶醉的心理反應。這種心理的表現形式有陶醉式和排外式。所謂陶醉式是指人們在教育教學研究上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績而產生的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心理。常常吹噓、夸耀自己,以標榜自己的能干與水平。對這些容易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的陶醉式的人,我們一要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當今社會是激烈競爭和飛速發展的時代,滿足現狀、自給自足的心態是有害的,要培養他們高層次的競爭意識,確立更高的目標。二要指出他們在教育科研工作中仍有許多不足,以增強他們的危機感,培養奮發心理,警示他們驕傲自滿,只會桎梏自己學術專業發展的內力。
所謂排外式就是指在學術研究的過程中高高在上,目中無人,蔑視他人的建議和觀點。這種排斥有兩種情勢,一方面在競爭中對于對方的優點,采取敵視的態度,千方百計利用和削弱對手,甚至群起而攻之;另一方面,在競爭中取得成功后,產生不恰當的優越感,陷入傲慢、蔑視敗者的怪圈,缺乏對他人的關心。對于這類教師,要加強正面引導,促使其用自己的智慧去進一步探索教改的奧秘和認識教育的未知。
障礙之三
自暴自棄的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在教育科研領域沒有做出任何成績,自愧不如別人而產生的一種心理現象。他們在沒有跨越教育科研大門情況下,不相信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甚至大罵自己“愚蠢”、“笨蛋”。
對自卑心理較為嚴重的人,我們應幫助他們一起總結經驗教訓,一起探討既定行為或長遠目標,鼓勵對方樹立自尊、自信精神。具體在兩方面引導:一要引導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要讓有自卑心理的教師認識到,價值,可以自己認定,然而更多的是為社會所認同,為公眾所認同,而且只有當個人認定的價值與社會認同的價值得到和諧的統一時,才會有真正意義的價值。二要引導他們確立自己的科研理想,在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要有周密的計劃和實現計劃的具體步驟,踏踏實實地去做。
障礙之四
只身奮戰的孤獨心理
孤獨心理是指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只身奮戰,缺少志同道合伙伴幫助的一種心理體驗。平時有科研興趣的人,社交時常被人冷落,思想和情感交流受到限制,勞動成果得不到承認,一些成果未能被同輩、長者及至團體認同接納。在孤獨心境中進行科研的人往往會出現兩種情勢,一種是在孤獨中沉默,無所作為;一種是在孤獨中奮起,如同逆境可以催人奮進一樣,它能錘煉人的性格,不少人把孤獨當作催熟的契機。
對有孤獨心理的教師,要做好兩件事,一是要用一定數量的科研任務去充實他們的研究,鼓勵他們與同仁共事者一道完成集體攻關的科研課題。二是要積極提醒孤獨者,應在搞好科研工作的同時使自己的生活絢爛多姿。
(作者單位:十堰廣播電視大學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