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原動力之一,企業文化業已成為核心競爭力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隨著信息化經濟的發展,企業文化的重要地位不斷躍升,其本質是一種動態的精神。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學者約翰·科特教授就曾預言:“企業文化在未來十年內可能成為決定企業興衰的關鍵因素”。然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及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必將加速經濟信息化與全球化的進程,使得企業的生存環境和生產經營方式漸次發生改變。那么,構建基于互聯網下的新型企業文化,就成為現代企業所面臨的重要舉措,對于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是至關重要的。
一、企業文化發展的新趨勢
(一)人本管理和雙贏趨勢
傳統的泰勒管理模式的特點是“物本管理”,即把企業看作是一架機器,而企業員工則是零部件,把人當成物來管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企業出現了“人本管理思想”,認為人不單純是創造財富的工具,而是企業最大的資本、資源和財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21世紀企業的競爭是人才和科技的競爭,是中國超越發達國家的主戰場。”然而,企業文化理論的本質特征是倡導以人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學,反對“見物不見人”的理性管理思想,主張把培育進步的企業文化和發揮人的主體作用作為企業管理的主導環節。故此,企業不能再受商業化的束縛,在建設中要加大“人本”的建設力度。這對于確立“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管理思想,開發人力資源和人力價值有著重要作用。
(二)學習型企業文化趨勢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波助瀾,企業間的競爭將是學習力的競爭,或者說企業間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實際上應該是學習能力的競爭。如果說企業文化是核心競爭力,那么,其中的關鍵就是企業的學習能力。建立學習型組織,是當今最前沿的管理理念之一。在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科學技術發展越來越快的時代,學習型文化是未來企業成功發展的保證。企業的學習能力越強,在學習中不斷實施創新,開拓新的資源和市場,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力及生存與競爭能力也就越強。譬如,世界IT產業的巨人微軟公司,近20年來的巨大成功就與其堅持不懈地弘揚學習型文化和創造學習型組織有關。微軟公司始終貫徹學習之風,不斷創新和超越自我,最終得以在市場中拓展進取,成為信息產業的巨人。
(三)創新文化趨勢
“創新是一個國家、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知識經濟時代就是創新的經濟時代。未來企業參與市場角逐,增強競爭力,求其生存與發展,就必須從發展的角度出發,實事求是地定位自身的著力點和切入口,不斷實施創新工程。許多跨國公司都把追求卓越、自主創新視為其最高價值觀。如追求卓越是IBM公司(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三大價值觀之一;GE(通用電氣公司)以“進步是我們最主要的產品”為基本理念;“不斷淘汰自己的產品”則是微軟成功的秘訣之一。另一方面,“學習型組織”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具有持久創新能力并不斷創造業績的組織,是以創新和學習為宗旨的團隊。
(四)開放型文化趨勢
目前,經濟時代一個尤為重要的特征是融合,其突出的特點是競爭中存在合作,并融合多元文化。隨著百年的發展,文化不斷蛻變,且面臨著不斷的挑戰,如何進行不同文化的創造性融合,如何通過文化的演變去協同某些制度層面、技術層面和物理層面未能解決的程序,都需要文化的整合。聯想兼并IBM的PC事業部,并取得一定績效,很大程度是文化整合的成功。知識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企業文化的融合鋪平了道路,讓身處當代的企業成為跨文化的人類群體組織。事實上,企業文化應當是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集合。因此,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文化重建的方向在于將多元的企業文化融合為一種嶄新的企業文化。.
二、企業文化的“五力”分析
自20世紀80年代,文化建設風起云涌,20多年過去了,我國企業文化磁性的強度影響其發展新趨勢。究其緣由,需要對企業文化進行“五力”分析。
(一)傳播力
所謂傳播力,在企業文化中是指能被每位普通員工和廣大消費者所熟知,并發揮效果以致于日常經營和工作行為是一致的。考究跨國公司企業文化,其本質無很大的差異,文化理念實際也大同小異,較難評論某個企業是因為某一理念和文化渲染、催化而成功,然而重要的是成功企業文化已滲透到每個員工和廣大的客戶血液里,進一步影響他們的行動。譬如,近幾年,蒙牛乳業之所以能夠出現如此多奇跡,借2003年“神五”發射成功,其品牌力迅速進入全國人民的視野;2004年酸酸乳的銷售額接近10億,2005年達27達億,憑“超女”再次擴大影響力,以上表明其企業文化傳播的力度之大,滲透力之強。即成功企業文化就是被員工和客戶所熟知并付諸于行動。
(二)表現力
文化的價值理念、傳播力度雖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文化的接受力。并非每個文化的價值觀及遠景都能夠被人們所接納,究其原因我們忽視了文化承載主體。企業文化不是決策者設計的文化,而是被消費者和員工所接受的文化,其主體是員工和客戶。可是某些設計者忽視文化的不對稱性,把文化建成高深的理論,而企業文化的實質恰恰在于普通。假如職工文化程度層次不齊,我們傳播此文化價值理念,考察其效果,結論必定不盡如人意。也就是文化表現力不生動,表現力生動核心問題是讓其主體接受。
(三)積淀力
文化是一種過程,是一種習慣,而非領導者價值理念的張揚,它很大程度上是企業文化形成過程,需要數年的積淀,才能形成良好氛圍。然而很多企業的文化都是斷代史,未能經營幾年,文化就消失了,根本無法回溯和延續。
(四)互動力
企業文化本身就是漸次傳遞的過程,而前進的原動力來源于員工和消費者不斷的反饋。文化形成并非領導人的靈光一現,而且應該吸收文化承載主體所要獲得的文化價值,然后將其傳播下去,形成互動的過程。
(五)創新力
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成為企業的靈魂,企業文化不斷新生,以信息技術為手段,鼓勵員工學習、創新和協作,發揮員工的自主性和創造性,著力塑造企業的速度意識和創新意識,從而增加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三、企業文化網絡化平臺的構建
隨著互聯網的終端越來越普及,企業文化網絡化亟待解決。通過對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五力”分析,核心問題在于構建信息化平臺。可通過如下方案解決:

此模型的核心實際是基于用戶的需求,企業文化用戶是企業產品的消費者、內部員工。方案目的在于溝通企業文化的發起者和接受者,用實線表示企業文化的傳播力和表現力,解決了“五力”模型的兩個關鍵環節,同時也是網絡化平臺的核心。通過加粗虛線說明接受者經過二次醞釀,然后再重新反饋給企業的高層設計者,圖中虛環表示企業文化的創新,新的價值觀再通過網絡化平臺向下傳播,體現了“五力”模型中的互動力,形成一個循環互動過程。
這個模型的關鍵是應用了互聯網技術來實現。互聯網能夠打破所有中間信息不對稱。在此解決方案里面,企業的文化傳播、價值觀傳播是不需要任何中間層的,可以直接達到普通的員工和廣大的消費者和客戶。反過來員工也可以利用網絡化平臺圖中雙層箭頭表示直接到達高層設計者。企業的管理雖然不能越級,但是信息可以越級。
另一方面,企業文化建設中員工可以利用一些高科技物理載體,圖中橫向雙層箭頭表示下載企業文化信息,企業各級尤其是員工以及客戶以后不論作任何事情,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了解企業的動態,影響到日常經營和工作生活,形成自身的文化觀,并能隨時反饋自己的觀念和思想,進而來創新企業文化,這就是文化建設的基礎性工作。
總之,企業文化是一種品質,企業文化是員工對于企業目標、價值觀以及行為溝通的信仰,實際上也是員工處事的態度和經歷的標準。其熏陶形成的經營團隊對于企業戰略定位、管理方式、長期激勵和考核等必有共同的認識,那也就是企業長期發展所具有的潛移默化的一種文化。構架網絡化的企業文化,把企業文化變成一種執行力,有效為企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