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呼包鄂“金三角”占據著內蒙古經濟的半壁江山。本文從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等方面對“金三角”崛起的原因進行了客觀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十一五”的發展目標,指出“金三角”的未來發展思路:一是走現代工業化道路,實現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二是走循環經濟道路,實現經濟活動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 “金三角” 優勢 現代工業化循環經濟
為了縮小東西部差距,實現經濟的均衡發展,2001年黨中央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作為西部12省、市、自治區之一的內蒙古,在西部大開發的5年中取得了較輝煌的成績,其中內蒙古的“金三角”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金三角”的含義
從地理上看,“金三角”位于內蒙古中部的土默川平原和鄂爾多斯高原,特指由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三市構成的三角區域,面積23.75萬平方公里,人口606萬,是自治區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藝術的中心地帶。由于該區域創造了全區近一半的地區生產總值,集聚了區內1/2以上的工業固定資產、2/3的科技人才,成為內蒙古乃至西部經濟帶的重要增長極,故稱為“金三角”。
“金三角”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最揚眉吐氣的應是“軟黃金”———羊絨、“烏金”———煤、稀土和天然氣。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為“金三角”的崛起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是“金三角”經濟區發“光”的必要條件。
二、“金三角”的優勢分析
(一)總體經濟優勢:
2005年“金三角”地區實現GDP2051億元,占全區總量的53.65%,財政總收入達到277億元,占全區財政總收入的51.65%。2004年呼包鄂三市的人均生產總值分別為20321元、23817元和23500元,高于全區平均水平11305元,也高于全國人均GDP9732.8元。
2001年———2004年金三角各市的平均增長率均超過20%,2004年呼包鄂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超過60%。此外,一二三產業的布局日趨合理,截至2004年,呼和浩特“一二三”產業GDP比值為8.24/43.28/48.48,屬于“三二一”產業結構類型,但二三產業所占比重相差不是很大。包頭和鄂爾多斯的產業比值分別為5.12/57.49/37.39和10.66/56.77/32.57,屬于“二三一”產業結構類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說明重化工業對當地經濟起著重要作用。
綜合以上分析可知,“金三角”經濟帶占據著內蒙古經濟的半壁江山,經濟增長速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與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相比,在經濟總
量上和產業結構上仍有較大差距。
(二)區位優勢
“金三角”處于黃河中上游地區,歷史上是草原絲綢之路、中俄茶葉之路的東方起始點。目前,全國由南向北正在形成珠三角、長三角、隴?!m新和京津—呼包銀四大經濟帶?!敖鹑恰背蔀榄h渤海經濟圈特別是京津地區經濟增長的重要腹地,是溝通華北、東北和西北經濟聯系的樞紐,距北京和二連浩特口岸僅400多公里,同時毗鄰蒙古國,是我國向北開放的前沿。中科院研究所對西部開發作區域規劃時,把呼包蘭經濟帶列為一級經濟帶,并指出呼包鄂“金三角”是呼包蘭經濟帶的主要制造業基地之一,也是西部經濟的主要聚集地和“增長極”,對周邊城市和地區具有較強的輻射作用。
(三)資源優勢
“金三角”最揚眉吐氣的自然資源是羊絨、煤炭、稀土和天然氣。羊絨年產量穩定在 4500 噸左右,占全國產量的一半,世界產量的1/3;鄂爾多斯盆地煤炭探明儲量為3667.08億噸,約占全國儲量的1/3,煤層氣資源量達11萬億立方米,占全國煤層氣資源總量的1/3;白云鄂博稀土總儲量1億噸,約占世界已探明儲量的50%以上;天然氣探明儲量 7882 億立方米,其中蘇里格天然氣探明儲量已達6026億立方米,為我國最大的天然氣整裝氣田;鄂爾多斯盆地遠景天然氣蘊藏量達10.7萬億立方米,占全國總資源量的26.3%,是我國第一個探明地質儲量上萬億的大氣區。在“金三角”,還有超4億噸的西峰油田和蘊藏極為豐富的有色金屬和非金屬礦。
呼包鄂可憑借各自的資源優勢,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實現“金三角”的互補協調發展。鄂爾多斯神府東勝煤田產的煤質優、品種多,具有“三低一高”(低灰、低磷、低硫、高發熱量)的特點,屬于特低硫環保煤,成為呼包煤炭供應的“總后勤部長”。以“鹿王”和“鄂爾多斯”為代表的羊絨產業已發展為“金三角”的支柱產業;包頭稀土高新技術區以稀土為龍頭,現已成為國家級重點開發區;首府呼和浩特在打造“中國乳都”的同時,憑借集聚的人力資源優勢為包鄂輸送了優秀的人才和技術,是“金三角”崛起的根本動力。
(四)產業優勢
1.“中國乳都”———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實行“奶業興市”的發展戰略,擁有“伊利”“蒙?!眱纱笕闃I名牌,是全國產奶量最大的地級市和最大的乳業生產基地,于2005年8月28日正式被中國乳品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乳都”。2004年,全市奶牛存欄量突破50萬頭,年產鮮奶159萬噸,全市人均鮮奶占有量為615公斤,乳品工業總產值達115億元,成為中國養殖奶牛、鮮奶產量和人均鮮奶占有量、乳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最多的城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005元,其中來自奶業的收入是1565元,占收入總數的39%。除奶業外,呼和浩特已形成電力、電子信息、生物制藥、冶金化工幾大主導產業,在建的總裝機480 萬千瓦的大唐托克托電廠2006 年全部投產后將成為亞洲最大的火力發電廠。此外,會展產業和旅游產業也成為近幾年呼和浩特經濟增長的新亮點,每年一度的昭君文化節和每年兩次的藥交會是“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成功典范。
2.“草原鋼城”———包頭
位于“金三角”西端的“鹿城”包頭2004年地區生產總值達608.3億元,其中 488.8 億元由鋼鐵、鋁業、裝備制造、稀土等集群化產業實現。包頭正在建設我國中西部有重要地位的鋼鐵、鋁業、裝備制造、電力、煤化工、稀土六大產業集群,并以包鋼和包鋁兩個生態工業園區為示范,推廣生態工業模式,發展循環經濟。
稀土產業既是稀土高新區的主導產業,也是“金三角”乃至全國的特色產業,近兩年,隨著美國ECO公司、法國羅地亞公司以及日本的清美、三德、昭和電工等跨國集團的進駐,稀土產業的集聚效應明顯增加。2003年稀土高新區工業總產值增速為62.2%,銷售收入增速為59%,稀土功能材料的比重由高新區擴建時期的1%上升到20%,深加工產品的比重由20%上升到43%,跳躍式的增長態勢為外商的進一步投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3.“羊煤”故鄉———鄂爾多斯
“金三角”南端的鄂爾多斯自20世紀90年代實施“大煤炭、大電力、大化工、大能耗”四大資源轉換戰略后,已連續9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速度,創造了“鄂爾多斯奇跡”,2005年稅收收入實現88.9億元,總量和增幅躍居全區第一位。目前,鄂爾多斯以煤炭、電力、煤化工和精細化工、天然氣化工和羊絨產業為支柱產業,建成棋盤井工業園區和蒙西高新技術工業園區,培育出以鄂爾多斯、伊化、伊煤、億利四大集團為代表的知名企業。其中,鄂爾多斯集團擁有成員企業7家,總資產70億元,年銷售收入30億元,是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跨國度的四跨企業,品牌價值達41億元。
鄂爾多斯在努力將自己打造成為國家能源重化工業基地的同時,沙產業和旅游產業也日趨規模,如全國旅游“四十佳”的成吉思汗陵園每年都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前去觀光旅游,極大地推動了當地餐飲、住宿等服務業的發展。
從上述分析可知,雖然呼包鄂的資源稟賦和主導產業各有千秋,但其發展思路基本相同:即利用區位優勢,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將優勢資源品牌化、產業化,形成集聚經濟優勢,從而帶動整個經濟區的發展。
三、“金三角”的未來發展思路
呼包鄂憑借其優勢,通過互補協調發展,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并迅速成長為西部大開發中重要的城市增長極和產業增長極?!笆晃濉逼陂g,內蒙古發展和改革委員委會制定了“五個率先突破”與“一個率先達到”的發展目標,即在發展優勢集群、發展循環經濟、發展第三產業、以工補農、構建和諧社會五方面率先取得突破,達到全國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因此,為了保持持續競爭力,在“十一五”中再創輝煌,“金三角”在未來發展中應遵循以下兩條發展思路:
(一)走現代工業化道路,實現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金三角”在內蒙古地區可謂是“一支獨秀”,但和發展較成熟的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帶相比,呼包鄂三市的經濟總量還比較小,全國GDP超過1000億元的市共有44個,內蒙古一個也沒有。從產業基礎看,“金三角”的核心產業是煤炭、電力、鋼鐵等重化工業,且個別產業仍處于產業鏈的低級階段,極易陷入“煤電GDP發展怪圈”。即:煤炭過?!l展電力→電力過?!l展高耗能的重化工業→重化工業密集→電能緊缺→需要更多電廠→需要更多煤炭→煤炭緊張→加大煤炭投入→煤炭過剩。所以依據現代產業發展觀:一個城市或地區要想保持持續的競爭力,應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實現二三產業的平衡發展。
生產性服務業是圍繞企業進行的保障性服務,它通常包括:金融業、保險業、現代物流業、技術研究開發、法律服務、會計服務、廣告服務、管理咨詢、教育培訓、電訊與信息技術服務、房地產業、工程設計與維修等。由于生產性服務業可以降低制造業的交易成本,為制造業提供急需的智力服務和勞動力,因此,“金三角”在未來發展中應加大對生產性服務業的投入,使服務業市場化、產業化,同工業協調發展,走現代工業化道路。
(二)走循環經濟道路,實現經濟活動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循環經濟就是在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指導下,按照清潔生產的方式,對能源及其廢棄物實行綜合利用的生產活動過程。與傳統經濟“資源———產品———污染排放”所構成的物質單向流動不同,循環經濟要求把經濟活動組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其特征是自然資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廢棄物的低排放,從而根本上消解長期以來發展與環境之間的尖銳沖突,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轉向。
循環經濟有四種模式,但目前適用于“金三角”的主要有兩種:一是杜邦模式,亦成為企業內部的循環經濟模式,即通過組織廠內各工藝之間的物料循環,延長生產鏈條,減少生產過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盡量減少廢棄物和有毒物質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資源,提高產品的耐用性等。二是工業園區模式,即按照工業生態學的原理,通過企業間的物質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產業間的代謝和共生耦合關系,使一家工廠的廢氣、廢水、廢渣、廢熱或副產品成為另一家工廠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業生態園區。
如今,鄂爾多斯已開始積極探索循環經濟之路,市政府明確提出循環發展戰略:在資源開發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在資源消耗環節,大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廢棄物產生環節,大力開展綜合利用;在再生資源生產環節,大力回收和循環利用;在社會消費環節,大力提倡綠色消費。根據此戰略,全市最大的煤炭產業初步形成綜合利用的三個閉路循環:一是原煤———洗煤———水煤漿———熱電———高載能———新型建材;二是原煤———洗選———煉焦———焦油加工———精細化工;三是原煤———直接或者間接液化———各類油品及化工產品。
雖然循環經濟在“金三角”仍處于應用的啟蒙階段,但它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是實現經濟活動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保證。在“金三角”的未來發展中,循環經濟的作用將日益凸顯。
[參考文獻]
[1]胡宇辰.產業集群支持體系[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
[2]畢世杰,馬春文.發展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郝誠之.從資源富集帶到經濟隆起帶[J].北方經濟,2002,(2).
[4]楊臣華,郝彥菲.鄂爾多斯經濟熱的冷思考[J].北方經濟,2003,(2).
[5]陳耀東,中國乳都———呼和浩特[J].中國城市經濟,2006,(1).
[6]中國循環經濟網www.chinax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