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態旅游是當代旅游的重要特征和發展趨勢。本文主要探討分析了廣西巴馬發展生態旅游的優勢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有建設性的發展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生態旅游 巴馬長壽旅游
構建和諧社會是當前全黨全國人民的一項艱巨任務,總體要求是人與自然協調可持續發展,經濟、社會、文化等多方面共贏發展。旅游業經過幾十年的飛速發展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活動,但近十幾年來,旅游環境惡化和“無煙工業冒煙”的吶喊,給人們敲響了警鐘,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問題成為全球旅游業內人士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而生態旅游(Ecotourism)正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具體體現和實現途徑,符合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方向。本文將從分析廣西巴馬發展生態旅游的資源優勢出發,指出其存在的問題,著重探討生態旅游發展思路
及對策,拋磚引玉,以期大家共同來關注并探討。
一、巴馬發展生態旅游的優勢
(一)生態環境優良,地質、地貌、水體等自然生態旅游資源豐富
巴馬地處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這里遠離塵囂,環境清幽,峰巒疊嶂,四季常青,雨熱同季,冬暖夏涼,宜物宜人,被稱為“天然氧吧”,對于渴望暫別喧囂城市生活,回歸自然,親身體驗大自然之美的世界游客來說,巴馬無疑是休閑度假療養的人間勝地。可以說大自然對巴馬情有獨鐘,賦予了它豐富神奇的地質、地貌、水體、生物等自然生態旅游資源。如有“小桂林”美譽,逶迤絢麗的盤陽河風光;有“水上蘆笛巖”之稱的百鳥巖;集天下巖洞之美于一身的百魔洞;還有“地下花園”美稱的巴馬天坑群等等。巴馬幾乎集所有自然生態資源于一身,而且在縣域內分布合理,真正是“人無我有,人有我獨”。
(二)“長壽之鄉”享譽世界,民族風情豐富獨特
巴馬是世界認定的5個長壽之鄉之一,是世界5大長壽鄉唯一長壽老人不斷增多的地方。二十幾年來,巴馬長壽現象引起了眾多國內外醫學、科研單位前來探秘考察,同時國內外多家媒體單位進行大規模報道、轉播和轉載。世界各地前來觀光探秘的游客絡繹不絕,人們對這塊“人間遺落的一片凈土”贊不絕口,良好的口碑宣傳對巴馬生態旅游推波助瀾,前景非常看好。巴馬瑤族自治縣境內居住著壯、瑤、毛南等少數民族,民族風情獨特濃郁,人文生態旅游資源毫不遜色
于其他地方,開發潛力巨大。
(三)客源市場廣闊,發展潛力大
歐美發達國家旅游業發展起步早,生態旅游日趨成熟,已扎根于普通大眾。歐美游客生態環境意識強,熱衷探尋生命本質和長壽現象,巴馬“長壽探秘旅游”無疑對他們有著極大的吸引力。所以歐美國際客源市場不可小視。另外,廣西背靠東盟這一增長強勁的經濟體,隨著東盟經濟一體化加深,廣西與東盟旅游業合作更加緊密。廣西與東盟陸路大通道的貫通,東盟各國到巴馬旅游更加快捷,巴馬就在家門口擁有了東盟客源市場這塊大蛋糕。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自助游和短線旅游不斷升溫,巴馬附近各縣市及貴州、云南等省的客源市場同樣廣闊,且增長速度非常快,在短期內可以給巴馬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四)各級政府對巴馬生態旅游大力投入與扶持
巴馬地處桂西北大石山區,發展農業受到先天限制,所以唯有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旅游業才是巴馬經濟騰飛的最好出路,從自治區到巴馬縣、各鄉鎮政府都十分重視巴馬生態旅游的發展。自治區政府已把巴馬長壽旅游列為廣西10大旅游精品來培植,2003年自治區還組織部署了振奮人心的東巴鳳基礎設施大會戰,極大改善了巴馬全縣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礎設施落后的面貌。大大提高巴馬生態旅游的可進入程度。巴馬縣政府更是把發展旅游業作為重要工作來抓,發動多方力量共同打造非常具有品牌效應的“巴馬長壽旅游”。
二、巴馬發展生態旅游存在的問題
(一)旅游開發尚未形成規模,不少生態旅游規劃開發項目缺乏論證和管理
巴馬生態旅游起步較晚,特別是由于資金、專業人才等方面的匱乏,景區景點的規劃開發較為粗放,流于普通的大眾觀光旅游形式,缺少深層次挖掘,不能讓游客享受到高質量的生態旅游,除了長壽探秘和自然生態旅游資源開發較多外,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還尚未涉及到。重開發、輕保護是時下很多地方在開發規劃中所犯的嚴重錯誤,導致生態環境惡化,制約了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巴馬這樣的錯誤也不少。
(二)交通、住宿等基礎設施薄弱,接待能力有限
在東巴鳳基礎設施大會戰后,巴馬交通面貌有所改觀,村與村之間通了四級砂路,縣城到各鄉鎮也鋪了柏油路,但僅有323一條國道(二級)穿過巴馬。這對要發展成為一個旅游強縣的巴馬來說,交通無疑是一個必須突破的瓶頸。住宿設施更差,目前全縣無一座星級酒店,分布在縣城各處小旅館總床位數不到100個,景區連簡易的招待所也沒有,游客只能投宿農家。
(三)生態旅游宣傳教育力度不夠,居民生態意識薄弱,參與生態旅游程度不高
生態旅游是一種保護環境和維護當地居民正常生活承擔義務的旅行,如果缺少當地居民的參與將是不可想像的,嚴重的會導致環境惡化,居民強烈反對。這不是發展生態旅游的初衷。此外,由于人力資源缺乏,財政撥款不足,巴馬沒有能夠在全縣范圍內開展足夠的生態旅游宣傳教育工作,不少居民對保護生態環境意識比較淡薄。
三、巴馬發展生態旅游的思路及對策
(一)系統規劃,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造長壽旅游精品
生態旅游規劃和開發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政府以及各開發商要用科學的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在規劃開發中盡可能做到使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的統籌協調。全縣各區應突出一個生態旅游拳頭產品,避免重復雷同,而且還要深挖產品的生態、文化等內涵,讓旅游者真正得到身心解放,親自了解當地文化和生態環境,并能與當地居民一起自覺地維護人間這片凈土。要嚴格貫徹“開發服從于保護,在保護前提下進行開發”這一原則,時時刻刻都不能放松對各景區景點環境容量的監控,要投入大量資金建立生態環境檢測系統,確保巴馬生態旅游健康有序合理發展。在未來幾年,巴馬要完成兩項重要工作。一是爭取舉辦“國際長壽旅游節”,讓“國際長壽旅游節”永遠落戶巴馬,“國際長壽旅游節”可以集地質、氣候、環境科學勘探、醫藥衛生交流、生態旅游、學術探討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大型活動,每年舉行一次,到時吸引眾多的海外學者、商家以及生態旅游者,“國際長壽旅游節”無疑是提高巴馬國際知名度的一副妙方。二是申報獨一無二的國家級長壽地質公園,通過開發向世人展示神秘獨特的巴馬長壽地理環境,更能滿足旅游者探新求異的旅游體驗,同時對保護巴馬長壽生態環境也是一個保障和促進。所以巴馬一定要下大力氣規劃和開發好這兩個長壽旅游產品。
(二)加強生態旅游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各項建設要符合生態化要求
為提高巴馬生態旅游的可進入性及節省旅游者的交通占用時間,必須讓高速公路修進巴馬。住宿設施方面,在巴馬縣城要投資興建一批不同檔次,體現濃郁民族風格的星級酒店,來滿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在縣城以外的生態旅游景區景點,可以修建類似于瑤寨木樓的生態小旅館,不管是高檔酒店還是生態小旅館,各種設備、日常用具、用水用電等都應體現生態化、節能化。在各村屯居民點,政府出資出技術,農民出力大量興建節能沼氣池,減少村民對山林的破壞,同時與退耕還林的環保措施結合起來,使巴馬生態環境免遭人為破壞之虞。
(三)精心培育生態旅游市場,加大促銷宣傳力度
生態旅游需要培養一支高素質、責任心強的生態旅游群體,但首先應使當地居民理解和支持,最終使當地居民從生態旅游中受益,并成為生態旅游的傳播者、教育者和保護者,從而做好生態旅游市場的東道主。為此巴馬應當制作精美的生態旅游宣傳教育冊分發給廣大居民,制作通俗易懂的政策宣傳標語或以當地居民喜愛的唱山歌形式進行生態旅游的普及與宣傳教育。目前進入巴馬進行長壽探秘旅游的大多是一些高素質的專家、學者和歐美發達國家熱衷于冒險、環保意識強的旅游者,巴馬應該通過對這些人的良好接待,讓他們享受高質量的長壽體驗達到口碑宣傳效果,因為普通大眾往往很信任和肯定這些人的旅游體驗,同時也要借助國內外媒體記者朋友的筆和攝像頭為巴馬制作長壽專題,推動巴馬生態旅游促銷宣傳效果。在對東南亞市場方面,巴馬可以搶灘每年在首府南寧舉辦的東盟博覽會,通過對長壽探秘旅游和其他生態旅游產品的精心策劃和包裝,一定可以在東盟博覽會上吸引眾多旅游經營商和生態旅游者。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巴馬要制作精美的包含在線預訂等功能齊全的大型旅游網站,以加強距離較遠的歐美市場的營銷力度。
(四)生態旅游投資多元化,嚴格規范旅游開發商,讓當地居民廣泛參與生態旅游的規劃、管理和服務
巴馬生態旅游開發最缺的是資金和人才,所以要通過出臺稅收優惠和經營管理模式創新等方面的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吸收來自全球的資金,但并不是無條件的,開發商要嚴格貫徹生態旅游開發的基本原則,不能只顧經濟效益而不懂生態環境保護。政府要嚴格審查這些開發商的開發保護能力并實施監督引導。
巴馬除了扶持培育本地的旅游經營商,使他們成為巴馬生態旅游傳播和教育的中堅力量,還要引進競爭機制,通過公開招標遴選一批有實力的符合生態旅游的經營商,給予他們專營某些景區景點接待工作,并做好考核監督等配套工作,實行優勝劣汰,一票否決制。許多經驗表明,讓當地居民參與生態旅游區的規劃、管理和服務,會直接或間接引起他們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激發他們參與環保的積極性,減輕對資源需求而破壞環境的壓力。對居民參與管理和服務的培訓,可以通過巴馬現有教育資源和開辦夜校等方式培養造就一大批生態旅游人才。
(五)與科研機構合作,開發生態節能產品,尋求生態旅游合作伙伴,共謀可持續發展
巴馬作為生態旅游目的地,尋求與相關科研機構的合作是一項必須的工作,研究開發生產包括小排放量節能交通工具、生態旅游鞋、綠色環保、生態節水系統、污水處理系統等等。有了科研扶持,巴馬生態旅游更加名副其實,深孚眾望。另外巴馬生態旅游剛剛起步,尋求一個在發展生態旅游方面有經驗的合作伙伴也是必不可少的,江西婺源是一個非常值得推薦的合作伙伴,巴馬可以與婺源開展政府間、企業間以及人力資源等多方位的合作與交流,分享經驗和信息,共謀兩地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做中國生態旅游的模范和表率。
(六)巴馬生態旅游的健康有序需要法制作保障
通過各種環境法規來規范約束生態旅游開發者和旅游者的行為是很必要的,使開發不至于盲目,生態環境不至于受到嚴重破壞。所以要把生態旅游的規劃、管理和自然保護等納入法制軌道,用相應的法律法規來保障巴馬生態旅游健康、穩定、有序、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建萍.生態旅游理論與實踐[M].中國旅游出版社, 2001.
[2]廣西巴馬縣政府網站.(www.bama.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