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戰爭是信息化戰爭,信息化戰爭與軍事謀略是高度融合統一的;信息化戰爭促使謀略的內涵得到升華和創新;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必須更新和發展戰爭指導者的謀略思維。
【關健詞】信息化戰爭;戰爭指導者;謀略;思維
【中圖分類號】E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06)11-0063-03
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推動著戰爭形態的嬗變,伊拉克戰爭已向世人昭示信息化戰爭時代即將到來。所謂信息化戰爭,就是由信息化軍隊在陸、海、空、信息、認知等多維空間應用信息化武器裝備和謀略手段進行的,以信息和知識為主要作戰力量的戰爭。謀略對抗,則是指運用知識和信息籌劃指導戰爭達到以智勝敵之目的的軍事斗爭形式。分析一下兩者的含義,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非同尋常的現象——謀略對抗和信息化戰爭的內涵都出現了驚人的重合。信息化戰爭與以往戰爭最大的不同,就是通過發達的信息技術來搜集、處理、存儲、傳遞信息,簡言之,要贏得戰爭勝利,關鍵是駕馭信息。與信息化戰爭相一致,軍事謀略所運用的全部材料,恰恰就是知識和信息,在信息激烈對抗的背后,隱藏著敵對雙方指揮官的智慧和謀略的抗爭,每次戰爭的勝利者,無一不是以奇謀妙策贏得戰爭的主動權而取勝的。因此,信息化戰爭與軍事謀略趨向高度融合的統一,這一趨勢使傳統謀略的內涵得到升華和創新,謀略也成為取得信息化戰爭勝利的重要決定性因素。
一、信息化戰爭軍事謀略對抗內涵的新形式
信息化戰爭與軍事謀略的關系,從本質上說是人和武器的矛盾在信息化戰爭階段的特殊表現。馬克思說:“一旦技術上的進步可以用于軍事目的并且已經用于軍事目的,它們便立刻幾乎強制地,而且往往是違反指揮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戰方式上的改變甚至變革。”在戰爭物質基礎發生變化的情況下,謀略對抗的價值觀念,諸如時空觀、優劣觀、利害觀等也發生相應的變化,信息化戰爭使傳統的謀略對抗的內涵躍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一)謀略指導由傳統經驗型走向信息技術型。謀略對抗是建立在軍事信息基礎上的施計用謀的過程,從信息的傳輸角度來看,就是一個獲取、分析、計算、識別、判斷、運用信息的過程。傳統的軍事謀略主要根據指揮員的直觀感覺和經驗積累,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屬于軟性思維模式,特點是想象、模糊和不確定。而在信息化戰爭中,一方面,戰場情況錯綜復雜,瞬息萬變,信息量成倍增加,要求指揮人員必須在允許的時間內對大量的信息進行篩選、判斷、總結、升華,有針對性地施計用謀,而且要根據不斷變化的戰場態勢進行反復謀劃,這使傳統的以人為主體的謀略對抗已經不能適應現代作戰的需求,施謀用略的速度和精度迫切需要提高。另一方面,以計算機、人造衛星、光纖通信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在軍事領域的運用,以及運籌學、系統科學的建立和電子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使得作戰指揮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同時也給謀略運籌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日益智能化的指揮手段已經發展到了人機結合的自動化指揮階段,已能夠幫助指揮員思考和決策,大大地延伸和拓展了人腦的功能,使謀略運籌插上了信息技術的翅膀,傳統的謀略思想與信息化技術聯姻嫁接,使謀略從傳統意義上的謀略即“人腦的謀略”物化為“信息化謀略”。將機器的優勢與人的長處結合起來,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起來,在將各種要素量化的基礎上,通過建構數學模型,對各種情況進行模擬,得出量化的結果,再對各種結果比較,確定最優方案。還可對所選方案進行模擬推演,檢驗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這就使謀略由傳統單純人腦的運籌,變為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為輔助的快速決策,這樣,不僅可以大大縮短運籌謀劃所需的時間,而且可以明顯提高謀略運用的質量和實效性,使之更符合實際。
著眼于信息化武器裝備的特點,拓展擴張信息技術的優勢,使信息技術的效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這是軍事謀略運用手段的出發點,也是提高部隊戰斗力的一個新的增長點。信息技術條件下作戰,“謀略差”主要在于“信息技術差”,謀略的制定、修改和實施依賴于信息收集系統、信息處理系統、決策系統、協調系統的先進程度,而這些系統先進與否則依賴于信息化武器裝備。因此,軍事謀略運用,必須注重謀求以信息技術手段相輔助。以信息技術手段先機制敵,以信息技術手段出奇制勝,這是提高謀略運籌的最佳效應及把握信息化戰爭主動權的最佳途徑。比如,傳統的“擒賊擒王”謀略,常常是使用特種作戰部隊和人員,以“奇襲”的方式來進行。但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實施的“斬首行動”,靠的是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精確制導武器。由于謀略緊緊地擁抱信息技術,這樣就使“擒賊先擒王”之計有了新的形式和內容。事實證明,來自于信息系統的謀略,快速性、準確性、可操作性程度更高,更具科學化。
(二)謀略對抗的著眼點由殲敵力量走向體系癱瘓。在農業時代,兵員數量是軍事力量的標志,殲敵有生力量是作戰目的;工業時代,兵員數量和機械化程度是軍事力量的標志,殲敵機械化兵團是設定的目標。即傳統戰爭謀略之要是消滅敵人,即通過打擊造成敵人員、武器裝備的損失,并積累到較大的數量值,造成敵人抵抗的瓦解。
在信息時代,由于信息技術向武器裝備的廣泛滲透,作戰人員知識化,武器裝備信息化、智能化,作戰力量的編成合成化、模塊化,戰場信息化、網絡化等特征凸顯,軍事力量雖然仍表現為一定數質量的兵力兵器,但作戰效能的發揮卻更多地表現為兵力兵器在信息的嚴格控制和精確引導下釋放出來的能量。軍隊作戰效能的高低取決于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和決策速度,信息是軍事力量的重要標志。進攻一方的重點首先不是消滅有生力量,而是打擊對方作戰力量體系的重心、關鍵點和聯接點,癱瘓對方信息中樞,以摧毀對方的抵抗意志。人癱瘓,因于腦血栓,腦出血;在一個“人一機”完美結合的信息化戰爭體系中,軍隊、國家癱瘓,最直接的是信息中樞系統受到破壞。因此,破壞敵信息系統中樞,摧毀敵人的戰爭意志成為信息化戰爭用謀的焦點。
海灣戰爭的第一天,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就發射151枚巡航導彈和出動近千架飛機實施攻擊,使伊拉克防空體系和指揮控制中心首先陷入癱瘓。在這場戰爭中,美軍還是要求空中戰役要摧毀戰區內伊軍裝甲車和火炮的50%以上。而到了伊拉克戰爭,美軍就已經不再對伊軍的摧毀程度做量化要求,伊軍部隊的消耗和摧毀已不再是其首先考慮的重點。它把戰爭力量的使用重點放在了打擊敵作戰力量體系的重心和關節點,摧毀體系的“大腦”和“神經”,最終導致整個作戰力量體系癱瘓。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為求迅速求得癱瘓效果,始終把首選目標鎖定為以薩達姆為首的伊領導層,先后兩次揮動“戰斧”,對薩達姆實施“斬首”行動。2003年3月19日,美軍方已經通知媒體不會在當日開戰,但獲知薩達姆去向的情報后,不顧戰區內兵力尚未完全部署到位,便在幾小時內做出以“斬首”襲擊提前打響戰爭的決定。4月7日,當又一次獲得薩達姆行蹤的情報后,美軍立即命令已升空的1架B-1轟炸機實施第二次“斬首”行動。在美軍的目標清單中,薩達姆及其親信是敵方作戰力量體系的“重心”的“重心”。癱瘓和摧毀敵作戰力量體系及戰爭意志,已成為信息化戰爭條件下實現謀略目的的基本途徑。
(三)謀略對抗的范圍從自然空間延伸到人工空間。任何戰爭都是在一定的空間中進行的。受科技發展水平的制約,傳統的作戰行動局限于二維或三維空間之中,傳統的謀略對抗只能立足于作戰行動能夠達到的范圍,圍繞“遠近、險易、廣狹”和“陰陽、寒暑”等自然空間中進行,局限在一定的地域、海域和空域之間,主要以視覺、聽覺、嗅覺和感覺感知戰場信息。信息技術的發展并被大量應用于軍事領域,使軍隊的作戰行動遠遠超出了傳統的三維空間,在自然空間的基礎上,又創造了更為廣闊的電磁空間、計算機網絡空間等人工空間。這些新空間為謀略運籌創造了全新的環境。提供了全新的站立點,誰更多地占有這些空間的戰略資源,誰就更有把握控制信息化戰場的制高點。
—是電磁空間。作戰雙方將全程進行電子偵察與反偵察、電子干擾與反干擾摧毀與反摧毀,在電磁空間展開激烈的謀略博弈。
二是計算機網絡空間。由計算機、互聯網和軟件構成,是傳輸信息的高速公路。作戰雙方謀略對抗必將針對網絡節點多、結構脆弱、計算機程序運行的機械性等弱點設計用謀,圍繞保護己方網絡、癱瘓對方網絡爭奪制網絡權。
三是心理空間。雖然傳統謀略早已涉及到心理領域,但現代戰爭條件下,攻心手段花樣繁多,攻心對象急劇增多,攻心距離顯著增大,攻心效果明顯增加。為爭奪制心理權,雙方將不可避免地展開更加激烈的謀略交鋒。
謀略對抗的空間大大拓展,要求戰爭指導者不僅要謀劃軍事手段的運用,而且要謀劃政治、經濟、外交等手段的運用;不僅要謀劃對本國綜合國力的運用,而且要謀劃對可能爭取的國際援助的運用;不僅要謀劃在陸、海、空、天戰場激烈較量,而且要謀劃在電磁頻域和心理思維空間的激烈斗爭。以伊拉克戰爭為例,美伊雙方的外交活動范圍就涉及到聯合國、阿拉伯世界、西方乃至世界的主要國家。美國不僅在陸地、天空和海上與伊軍展開全面較量,而且運用先進的航天技術和電子技術掌握了電磁頻域和心理宣傳空間的控制權。謀略對抗空間的拓展,要求戰爭指導者進行謀略運籌時必須樹立大空間意識。突破以往狹小空間的局限,擴大視野,開闊思路,謀劃在大立體空間制勝敵人的謀略。
(四)謀略對抗的內容由謀人擴展到謀信息化武器裝備。古往今來軍事謀略的籌劃,大都是圍繞如何用兵造勢、出奇制勝,如何巧施奇謀詭計引誘欺騙敵人而展開的,其重點是在“人”上作文章。雖然其中也有新式武器的謀略內容,但由于軍事技術發展緩慢,軍事技術對戰爭勝負所起的作用不突出,這方面的謀略內容始終未占大的比例。在信息技術條件下,由于信息技術對戰爭進程和戰爭勝利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軍事謀略籌劃的內容不僅繼續在謀“人”上作文章,而且向如何謀劃運用先進的信息化武器裝備方面發展。著眼于信息化武器裝備的特點,謀求信息化武器裝備運用的最佳效益,以獲取信息化戰爭的勝利。已經成為謀略運用的基本目的。在這里,信息化武器裝備既成為謀略的對象,又變為謀略的手段。在伊拉克戰爭中,美、伊雙方圍繞高新技術裝備方面的謀略對抗就十分激烈。例如,在造勢謀略方面。美軍創造的綜合運用信息化武器裝備進行電子欺騙、干擾造勢,使用信息化武器裝備的精確打擊造勢,而伊軍則用病毒攻擊、可能有化學武器等造勢。謀略籌劃內容的豐富和發展,要求戰爭指導者在進行謀略運籌時必須樹立謀略創新觀念,既要善于繼承和發揚軍事謀略的優良傳統,又要敢于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創造新的謀略,努力促進謀略內容的發展和更新。
二、提高更新戰爭指導者的謀略對抗創新思維意識
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只有德才修養都很成熟的謀略思維主體才能制定和實施高瞻遠矚、深謀遠慮的謀略。信息化戰爭更加突出謀略對抗,使傳統的謀略指導的內涵得到發展和升華,這就給戰爭指導者的謀略思維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培養、鍛煉和強化戰爭指導者信息化戰爭條件下的謀略新思維意識,是打開未來信息化戰爭矛盾之鎖的內在基礎和智力手段,也是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的重要前提。
(一)更新謀略對抗觀念。觀念不斷超越創新是運籌與信息化戰爭相適應的軍事謀略的重要前提。戰爭有規律可循,謀略無現成答案。信息化戰爭是全新的戰爭,戰爭指揮者首先要沖破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勢、習慣做法、權威說法等,不墨守陳規、不拘泥于老一套。古今中外膾炙人口的成功戰例無不是創造性思維的成果,把握指揮信息化戰爭主動權更需要創造性謀略。強調觀念更新,就是要以科學的發展觀發展和創新謀略思想,就是要強化謀略思維與現代科技前沿、交叉科學相結合,同現代信息技術相“并軌”,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發展軍事謀略的方法和手段,創造適應信息化戰爭的新手段和新方略,從而不斷拓展軍事謀略的使用范圍,提高軍事謀略的使用價值。
(二)更新謀略對抗知識
軍事謀略是由“智”而謀的高層次思維活動,謀略運籌本身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活動,而這種創新思維來自于知識的采集和運用,新知識構建謀略新思維。傳統的“人腦的謀略”,已變為“信息化的謀略”。因此,戰爭指導者必須走出“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的傳統謀略方式和思維定勢,加強信息化條件下與謀略相關的多學科知識的學習,熟悉當今世界軍事技術的發展趨勢和現狀。熟悉信息技術、控制技術及各種信息化武器裝備的性能和使用威力、使用范圍,具備很強的軍事信息素養和信息化條件下戰略戰術思想,只有這樣,才能科學把握指導軍事謀略斗爭實踐的理論根據和方法論。正確制定和實施軍事謀略方案。冶鑄敏銳的思維觸角,提高謀略藝術水平,產生克敵制勝的軍事謀略。
(三)提高謀略對抗思維水平
戰爭指導者的思維素質如何,對其謀略能力的深刻性、廣泛性有著直接的制約作用。提高謀略思維水平,就是要針對未來的信息化戰爭的特點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要有知微見著的洞察力和透過現象抓其實質的本領,要善于把握聯系時間和空間。要使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研究歷史與研究未來相結合,善于多角度進行辯證思考,在善于突破思維定勢中創新謀略。
(四)更新謀略對抗訓練
實踐是思維的來源和基礎。運用軍事謀略的能力主要是認識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這種能力,不僅需要前人的間接經驗(知識)作基礎,更需要戰略指導者的直接經驗(實踐)來獲得,而直接經驗的獲得就是訓練。農業時代,乃至工業時代的戰爭,戰爭指導者是在信息缺乏的情況下,單靠人腦分析判斷戰場情勢,施謀定策的。信息時代的戰爭,戰爭指導者是在信息泛濫的情況下,靠人機結合,分析判斷戰場情勢,施謀定策的。因此,要強化信息化條件下的謀略訓練,即加強信息化條件下的“人一機”結合的作戰模擬、輔助決策、方案評估等方面的謀略訓練,將謀略思維成果在訓練中進行推演、檢驗、校正。惟其如此,才能不斷提高戰爭指導者的現代戰爭謀略素養和謀略藝術水平。
【責任編輯:陳合營】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參考文獻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