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福澤諭吉是日本近代以來深遠的啟蒙思想家。他在民主政治資源匱乏的日本社會反復提倡個人自由、平等、獨立,對日本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型產生了巨大的推進作用;其立足于自由主義價值取向的民主思想不僅在明治維新時期、即使是在今天也不失其深刻性和實用性。
【關鍵詞】日本;福澤諭吉;民主思想
【中圖分類號】D731.3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06)11-0110-02
產生于西方發達國家的民主政治已經成為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成果和一種普世的價值觀念。但是,“由于國情的不同,各國人民爭取和發展民主的道路是不同的。”為什么中國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比日本走的更為艱辛和漫長?為什么美國以宗教情結所推行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伊拉克屢遭挫折而在日本則阻力較小。這里,我們必須注意到一定的行為總是要受到一定價值觀的支配。
根據文化傳播理論,在接受外來文化的過程中,本地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沖突是難免的;在沖突中的融合是外來文化傳播得以實現的重要條件。對于民主思想資源先天不足的后發國家來說,在吸收西方民主思想的過程中,除了其社會固有的制度、文化等歷史因素外,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認同和選擇西方的民主思想。即在何種程度上和范圍內接受西方民主政治的核心價值,這是關系到其現代化能否成功的一個深層次因素。因為,一定的行為總是要受到一定的價值觀念的支配,西方民主思想所具有的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不會自動地進入后發國家社會的各個層面并轉換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意識,它需要經歷一個從傳統價值體系到現代價值體系的認同轉換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沒有主體的價值判斷及其相應的行為,任何客體都不會自動對主體產生價值意義;主體對客體的認識、判斷是主客體的交融,必定成為指導主體實踐的一些基本原則,也是形成某種價值體系的關鍵。所以,關注日本政治民主化的歷史進程,探討日本在面臨經濟增長與政治民主化共時性困境、這一后發國家共有的難題時,是如何選擇西方民主政治的,將有助于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在此,本文僅以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的民主思想及其影響為中心作以初步的探討。
一、提倡個人獨立自主的民主思想
日本近代啟蒙時代,自由、平等、民主這些西方社會最普遍的價值觀得到了廣泛的宣傳,其中尤以福澤諭吉所強調的個人獨立和自由,對日本社會思想的影響最為深遠。
享有日本的伏爾泰之美譽的福澤諭吉(1835-1901),作為明治啟蒙思想的代言人,其志向是“富國強兵”,為日本謀求民族國家的獨立。他認定個人在社會、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比較準確地把握了西方民主理論的核心價值,“并且認真探討現實法律保障的個人自由;同時主要以歐洲文化的‘個人’觀為中心展開啟蒙活動。”
倡導個人自由可以說是福澤諭吉啟蒙思想的精髓。他認為,在現實中,自由不是空洞的理論,虛無飄渺,它就是公民應享有的實實在在的基本權利:生命、財政、平等、安全、尊嚴等。福澤諭吉明確指出,“所謂基本權利,就是人人重視其生命,維護其財產和珍惜名譽。”而“政治的目的在于使國民的最大多數得到最大的幸福。”基于此,福澤諭吉確立了民族國家與個體國民之間的關系,注重國民的基本權利和自曲發展,把個體的獨立自由作為民族國家獨立的前提和國家文明的標志,認為“一身獨立。一家獨立。天下國家亦獨立”,指出“獨立即自己支配自己的身體,無依賴他人之心。”他還強調“‘獨立自尊’的根本意義恰恰在于主張個人的自主性”,甚至認為“一國的暴政未必只是暴君酷吏所為,事實上又是由于人民無知而招致的災殃。”所以福澤諭吉特別注重培養有資格、有能力同政府權力抗衡的獨立的個體。他的啟蒙名育“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以及“人并非天生高貴或低賤,貧窮或富有。事情僅僅是那些在學習研究中刻苦的人將成為高貴和富有者,而無知者則變成低賤和貧窮的人”等等,不僅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最富有感召力的社會變革口號,甚至還成為當時政府的意識形態,對明治政府的政治改革和民主思想的傳播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二、立足于經濟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民主思想
福澤諭吉宣揚天賦人權說、社會契約論、民主民權等西方啟蒙思想,注重“個人自主性”的養成,其深刻性不僅在于他認同自由主義信仰在日本社會整體性“文明開化”中的首要價值,更為重要的是,他還敏銳地認識到言論自由和個體經濟獨立是保證每一個人的自由民主權利和形成獨立人格精神氣質的起碼條件,主張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來樹立個體的獨立自由。他說:“同一個獨立有著物質方面與精神方面的區別,得以齊備二者之人始可謂全人生大節”。這無疑是吸收了西方自由主義學說的精髓,并給日本德川時代以來形成的現代經濟倫理找到了新的支撐點。因為,經濟自由是西方古典自由主義立足的基點,現代西方著名自由主義思想家們仍然反復強調“經濟自由也是達到政治自由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手段。”哈耶克甚至認為自由一詞“實則源出于亞當·斯密在下述段落中對該詞的使用:‘自由出口和自由進口的自由制度’以及‘根據平等,對自由和正義這種自由的計劃,允許每個人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
關于言論自由,馬克思有精辟的見解:“沒有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是泡影。”一個社會,如果不允許發表不同意見,不能夠堅持一已之見,那不僅僅是剝奪了個體的自由,也喪失了民主政治最基本的前提條件,使整個社會無從發展進步。因為。“思想、言論、出版三者,為精神之生命;三大自由為精神生命之保護物,世界文化進步即在于此。”
福澤諭吉以“在野批評家”的勇氣為社會廣開言論自由大造聲勢,把當時先進的科技手段,如蒸氣船、電信、印刷、郵政看作“推動社會人心變化的利器。”他大膽地表示:“自古以來一切文明的進步,最初無一不是從所謂異端邪說開始的。”在《勸學篇》中,他提出了“輕信易受欺騙,懷疑可致真理”的著名論斷。為缺乏民主自由傳統的日本社會導人了文明開化所必需的自由理念,營造了一個多元開放、相對寬松的環境;為日本立憲政治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思想基礎。因為,立憲本質上是自由主義的,正如薩托利所言:“無論過去和現在,立憲制度事實上就是自由主義制度。可以說,自由主義政治就是憲政。”
三、限權政府與集權政府的統一
要培養獨立自主的精神,維護國民個人的基本權利就必須反對泯滅人性和愚弄民智的專制體制,對政府權力進行有效地限制。對此,福澤諭吉是從“天賦人權”、“人民主權”的理論出發,用“權力偏重”這一概念深刻地揭示出日本社會落后的政治根源。他說:“不論宗教、學術、商業、工業等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他們高高在上統治著人民,治亂興衰,文明進退,完全屬于這群統治者。至于被統治者從來不關心這些問題,只是冷眼旁觀而已。”他看來正是這種“權力偏重”造成了日本社會沒有獨立平等的意識、沒有人民只有政府的狀態;其實質就是社會的不平等,不平等就談不上獨立自主與民主自由,就必然會產生專制體制;而專制體制的社會則必然是落后的。
福澤諭吉雖然堅持維護民主民權,要求限制政府權力,但他同時又主張政府集權,認為自由主義的政府決不是軟弱的政府,強調政府權力集中才能保證其職能的實現。福澤諭吉指出:“即便是立憲政體之政黨政府,只要身在現政府,就必須以自家主義決定施政方針,不容其他插嘴;政府如一色同味之政府,若遇有色異味者,不論其主義是非正邪,決不讓其干擾。”至于政府內部的運作,他主張嚴格的等級秩序,特別強調說:“無論何人既已立于政府地位,就須依照長官次官順序相列,按其順次立其權限。所立權限,絲毫不可逾越。”
福澤諭吉堅持限制政府權力與強化政府權力相統一的原則,主要源于他對政治本質的認識及對政府職能的界定。他認為:“在人的性質舉動仍善惡相混之社會里,要保護此人權,光憑人們個別的力量難以實現。于是便設立政府,以保護一國的人權,這就叫政治。政治是保護人權的權宜之計。”所以,政府在他的眼里不過是“必要的有害物”,“只在于消極的妨害,而不在于積極的興利。”福澤諭吉還特別警覺少數人的專權,指出:“大凡立政府委以少數人與全權之時,必誤用其權力,不知不覺間導致腐敗,甚至陷入可怕之形勢。”“不論治世或亂世,只要權力有所偏重,文明就不能進步。”這對于改造日本當時“有政府無國民”的政治現狀、引導國民追求自由民主、推動社會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四、福澤諭吉民主思想的意義
啟蒙思想的意義在于揚棄禁錮人們思想及思維方式的傳統權威和習慣,解放思想,轉變價值觀念,確立一種獨立、自由、理性的思維方式。對于民主思想資源匱乏的后發國家來說,在引入西方民主思想時,除了其社會固有的制度、文化等歷史因素外,一個頗為關鍵的問題是啟蒙思想家如何認識和把握西方民主思想,即在新舊交替的歷史進程中,如何互釋和轉換外來思想,使其真正發揮啟蒙思想巨大影響力。
以福澤諭吉為代表的日本明治時期的啟蒙學者,對西方民主思想認識和選擇說明“各國的民主是由內部生成的,而不是由外力強加的。”民主化是一個社會理性選擇的結果,它只能在其理想與價值準則允許它存在的范圍內存在和發揮作用。發展中國家,在現代化過程中既要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創新,也要認同和接受人類在現代化中所形成的一些價值共識。這些基本的價值體系不僅僅是西方社會發展的歷史經驗,也是整個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和諧共處的普適性價值準則。如果非西方國家對構成現代化的核心價值體系的自由民主思想持拒絕、抵觸的心態,或者只想獲取現代化的經濟利益而排斥現代化的其他因素,是難以真正成就現代化事業的,即便是在經濟上有所長進,但在解決社會再分配的公正、政治權力的腐敗、生態環境的保護等問題時,往往會力不從心,甚至會激化社會矛盾,使現代化受挫。
福澤諭吉作為日本劃時代的啟蒙思想家。最大的貢獻莫過于賴肖爾所指出的:“日本近代化過程中直接面臨的最大課題,是發現能夠與政治制度、經濟和社會的變化同步發展的那種價值體系。正是福澤諭吉成為最先并且是最明確地提出這種價值體系的先覺者。”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4年重大研究項目“世界近現代史上的政治民主化問題”。項目批準號:04JJD770001]
【責任編輯:崔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