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
2006年4月10日,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消息稱,今年中國勞動力供給增量將達到峰值,勞動力資源增量達1700多萬人,勞動力供大于求的數量將達到1400萬人。與前兩次就業高峰相比,形成第三次高峰的人群更集中在青年人,包括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職業技術人員和轉業軍人等,其解決方式也比前兩次更加多樣化。
據中國社科院和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顯示,“十一五”期間每年城鎮新增勞動力在500萬到550萬之間。如果農村每年的城市化水平提高1%,就要轉移1000萬勞動力,加上往年失業的人口,“十一五”期間可能有四五千萬勞動力需要就業。因此,“十一五”的頭兩年是勞動年齡人口增長最快的兩年,也是就業壓力最大的兩年。
另據新華社報道,2006年中國失業率大約在4.6%以內,中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將達900萬人。農民工和大學生是中國近五年內的兩大就業團體,在謀求就業機會問題上,前者顯然比后者表現出更強的適應能力。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從2003年的83%下降到2005年的72.6%。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他們的就業是一個涉及全局的重大問題,不僅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響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在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到基層就業將是一部分大學生不愿面對,但又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鼓勵大學生下基層成為一項基本政策
當前,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一方面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另一方面廣大基層特別是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和艱苦行業以及廣大農村還存在人才匱乏的狀況。為積極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200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
該項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1)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就業觀;(2)完善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就業的優惠政策;(3)積極鼓勵、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基層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4)大力支持各類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單位聘用高校畢業生;(5)探索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制度;(6)逐步實行省級以上黨政機關從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高校畢業生中考錄公務員的辦法;(7)加大選調應屆優秀高校畢業生到基層鍛煉的工作力度;(8)實施高校畢業生到農村服務計劃;(9)大力推廣高校畢業生進村、進社區工作;(10)加大財政支持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力度;(11)為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適當增加周轉編制;(12)實行面向基層就業的定向招生制度;(13)認真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工作;(14)面向基層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15)加強對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工作的領導。
隨后,中組部、人事部、教育部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各級組織、人事和教育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精神。各地也出臺了一些鼓勵大學生下基層的政策。
大學生下了基層后可能的出路
“下了基層就沒有了發展機會”,這是很多大學生對下基層問題存在的主要顧慮,懼怕條件艱苦往往倒在其次。
的確,大學生下了基層后,面臨的發展機會較少,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特別是在一朝分配定終身、城鄉差別較大的年代,下基層也就基本決定了大多數人一生很難有太大的作為。不過,今后將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向基層,這既是大學生數量增加的結果,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今天“人才強國”的大環境下,大學生下基層后又面臨哪些發展機會呢?
首先,到縣、鄉兩級當干部,將有越來越多的機會到省、市任職。中國社會科學院人事局潘晨光副局長同筆者曾在2003年第5期《中國人口科學》上提出要破格使用縣委書記、縣長人才隊伍建設。2005年,兩會上,又有政協委員提出類似建議,其后就有地方開始嘗試實行這一措施。2006年初,中共中央組織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縣(市、區、旗)黨政正職隊伍建設的意見》,文件指出:“要實施有效的激勵。把優秀的縣委書記和縣長作為市(地、州、盟)黨政領導班子和?。▍^、市)直部門領導干部的重要來源。特別優秀的,可破格提拔或越級提拔。對較長時間在縣委書記、縣長崗位上工作,表現比較優秀的,可以在工資待遇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p>
現在一些地方,已經開始試行把一些優秀縣級甚至鄉鎮級領導直接提拔到省里或市里任廳、局、處級干部。因此,今后在基層任職的大學生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機會,只要有能力,在基層鍛煉幾年,可能是今后發展的很好資歷。
其次,流動到其它地區或崗位。到基層就業同樣也是在尋找發展機會。隨著聘用制、人才市場的日益成熟,隨著戶籍制度、檔案制度改革的日益深化,人才流動的頻率越來越大,流動的障礙越來越小,到基層就業,也就不再預示著一個人“一生就這么著了”。如果在基層工作一段時間后感覺不適合,再次尋找其它就業機會也不需要付出太大的成本。因此,應把到基層就業看作是個人職業生涯中普通的一部分,同“北漂”在北京尋找發展機會一樣。合則留,不合則去,如果你把到基層就業看作是一段經歷,就如同在大城市的一個小企業中工作兩年一樣,在心態上就不會那么難以接受了。
第三,繼續深造??佳幸彩堑交鶎庸ぷ鞔髮W生的一個重要發展途徑。目前,許多地方對到基層工作的大學生實行考研加分政策,這也為他們的職業發展提供了更多選擇。
不過,也應看到,大學生到基層后,有好的發展前程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可能會長期在基層做一個普通職員,在當前城鄉差別較大、基層條件較差的環境下,這的確讓一些當事人沮喪(近些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分別是農村居民的5倍左右,也有調查認為是10多倍,再加上文化差別、社會保障和醫療福利方面的差異、勞動條件的差異等因素,導致大中專學生大都不愿回鄉,不愿意下基層)。不過,這種狀況也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因為,社會分配差距太大將直接導致社會矛盾加大,甚至社會出現動蕩。當前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減少城鄉差距太大問題。因此,用發展的眼光來看,隨著城鄉差距越來越小,到基層就業將逐步不再是那么困難的抉擇。
如果你在大中城市沒有特別好的選擇,而在基層又有一個好的機會,不妨認真考慮比較一下,因為在基層工作的發展機會往往也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