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代理人制度是公司治理機制的必然趨勢,而代理人問題及其合理解決也成為公司運營成敗的重要因素,文章考慮了中國特定社會構建和文化下的信任問題,運用信息經濟學效用模型分析委托人代理人之間關系,邏輯上論證委托—代理人之間關系應該考慮的因素,并且給出代理人問題解決的可能方案和合同設計。
關鍵詞:代理人;委托人;效用;合同
在我國徹底解決信任問題任重道遠,本文認為,解決職業經理人的代理問題,我們借鑒西方的代理制度理論,必須在充分思考中國現實情況和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基礎上,特別是中國歷史上已有的案例成功,如晉商票號的經營模式,從中尋求有益的啟發。長遠來說我們必須規范制度,加強社會信任的建設;短期來說,我們必須引進有效的制度約束,改變雙方的博弈集,是雙方策略為合作的納什均衡,這也因為私人信任始終是短期的,易變的,難于一般化的。因此,我們要從委托人代理人雙方效用模型著手,探求針對信任問題引發的道德風險的合同設計理論,然后結合晉商的成功經營制度,給出本文的分析結果和建議。
一、 代理人問題模型分析
下面我們考察道德風險和相關的合同設計,我們假設,代理人的偏好函數是vA(c,x),這里他的行動為x(可以認為是他的努力)收入為c。作為代理人行動選擇的結果,委托人全部收入是隨機變量y(x)(即公司利潤),他必須從中支付數量為r的收入給代理人。若委托人為風險中立,則偏好函數可以表達為vP=y(x)-r。為了討論的方便,我們假設出現兩種結果的y:y1和y2,并且y2>y1,他們分別對應支付r1和r2,取得高水平的收入既和市場環境等客觀因素有關,也和代理人的努力程度有關,期望取得高收入的概率為p(x),因為我們只考察代理人的道德風險,所以假設只和其努力程度x有關。顯然有下面兩個結果:?鄣p(x)/?鄣x>0和?鄣vA(c,x)/?鄣x<0,前者表示取得高收入的概率和代理人努力正相關,后者表示隨著努力程度加強,代理人會有自身效用損失。由此,對于代理人所選擇的行動x,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期望效用分別為:
即對于任何支付方案r=(r1,r2),代理人會選擇行為為x*(r)使得其期望效用最大化來作出反應。
1. 代理人的效用分析。當代理人和委托人都為風險中立者時,即使x不能被觀察,也存在一個支付方案使得有效合同得以實現雙方利益最大。
當代理人為風險規避型時,假設存在兩種可能的行為其中L表示代理人選擇偷懶,H表示代理人選擇努力工作。K(x)表示代理人的努力成本,如果偷懶,他的機會成本較低,為:K(L)≡K(H)-△K,其中△K是他努力成本的減少。我們假設有利結果出現時代理人收到較高工資R,對于不利結果,工資減少一個數額Z,表示為:(r1,r2)=(R-Z,R)。因此代理人接受了產出的絕對減少量,這與不理想結果相關。從(2)中,努力程度為x時代理人的期望效用可表示為:
圖1描述了風險規避型代理人在x=L和x=H的無差異曲線,為Z,R軸上。
(1)沿著縱軸(Z=0,即代理人不分擔產出的減少,有ULA(0,R)>UHA(0,R),且由(3)式我們可以得到:ULA(0,R)-UHA(0,R)=△K。
(2)由于p(H)>p(L),如果代理人選擇努力工作,那么他在結果不佳時愿意放棄部分收入,而在產出結果良好時再獲取較高收入(因為較差結果發生可能性已經變小),表示為:
對于x=H,公式右端分母較大,因此R對于Z的邊際替代率會降低:MRSH(R,Z)<MRSL(R,Z)。即x=H的效用曲線較為平緩。
對(4)重排得到:
給定風險規避者,對于所有的Z>0,都有V′(R)<V′(R-Z),故分母小于1。
得:
式(5)表現了和委托人效用曲線的關系,下文再論述。
任意兩條效用值相同的x=H和x=L曲線相交的點構成邊界曲線BB′。在BB′左邊任意一點,x=L效用曲線要比x=H的效用高,所以,BB′左邊代理人總是會選擇“偷懶”;相反,同樣道理BB′右邊代理人總是會選擇“努力工作”。所以當代理人占虧損得份額足夠大時,他愿意努力工作;當占有虧損份額較小時則相反。偏好圖再次由一系列的有折點的無差異曲線來表示,折點發生在BB′上。
2. 委托人的效用分析。繼續假設委托人是一個風險中立者:
因而在這些軸線上他的無差異曲線呈線性,其斜率等于不利結果發生的概率,如圖2所示。更進一步,若代理人承擔了產出減少的全部損失(Z=y2-y1),那么委托人對代理人的行動不關心,這就是UxP=y2-R,對于x=L,H,因此對x=L或者x=H以及任何給定的滿意水平,委托人的無差異曲線會交于垂線Z=y2-y1,如圖3所示。對于給定的Z(代理人承擔的虧損額),如果x=H,固然委托人可以在有利結果出現時通過支付較高工資以達到同樣期望的收益,因為有利結果出現的概率較高。但是,因為是代理人選擇行動,所以x=L僅與BB′左側相關;x=H僅與BB′右側相關。因此,通過G的無差異等值線的x=H有關部分就是線段GC和C′H。由此可推知委托人在無差異曲線BB′上也不連續。由(5)我們知道,除Z=0即R軸外,代理人的無差異曲線處處都委托人的無差異等值線更陡。
3. 合同設計的兩種可能結果。我們將以上分析的代理人和委托人的效用曲線圖放置于一體,那么可能出現兩種情況。第一種可能是如圖3所示,委托人在其邊界上選擇了E*=(Z*,R*),這使得代理人達到期望效用的某種保留水平的限制條件下,實現期望收益最大化。即委托人可以設計一個合同提供足夠的激勵促使代理人努力工作。然而,當努力工作的效用成本足夠高,最優合同則會使代理人采取低的努力程度。此時支付給他固定工資,這就是圖4中的點(0,R**)。
4. 財富積累對代理人行為的影響。最后我們考察一下財富積累對代理人的集合邊界的影響。因為BB′上代理人兩種行為的效用是一樣的。從(4):
因為代理人是風險規避者,因此他對收入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所以對于所有正數Z,右側值都為負。因此對于一定財富水平下,在保持努力程度不變的情況下,如果UHA-ULA=0,則意味著在較高財富水平下,UHA-ULA<0。這可以推出,對于某些合同(Z,R),如果代理人財富增加時,他會嚴格傾向于行為L。因此財富的增加導致圖1中的BB′曲線向右移動,增加了“偷懶”的可能性。
二、 模型推論
1. 為了代理人選擇“努力工作”(x=H),即發生在圖(1) BB′右下方的區域,那么必須要求對于固定的R,需要Z足夠大,也就是合同設計必須獎罰分明,讓出現有利結果的時候代理人拿到高薪,分享其工作成果,而在出現不利結果時,僅拿底薪。這樣才能促使經理人“努力工作”。當然,單純的薪酬差別會帶來經理人的抵制,和流失更好的經理人的機會成本問題。
2. 從圖5可以看出,如果我們能夠讓BB′左移的話,x=H區域增加,那么在同樣的代理人、委托人效用曲線下,就有更大的可能讓代理人“努力工作”。回到圖1,而x=H區域增加可以采取多種方式。除了雙方的效用函數形狀外,我們可以通過減小△K,這樣形成整條BB′曲線的x=H和x=L兩曲線的交點位置左移,增加了x=H區域。而減小△K,也就是努力工作和偷懶的效用差。我們可以采取改善工作環境,增加加班補貼,節日補貼,更多的工作外付出的回報,使得代理人不會因為努力工作而感到身心疲憊。
3. 從圖4圖5中我們可以看出,圖4是代理人努力工作的唯一可能,因為為了讓代理人努力工作,達到圖4所示的結果。我們考察圖1和圖2,因為我們將可能出現的兩種經營結果的y1-y2看成固定值,因此我們可以選取下面任何一種或兩種:
(1)讓委托人效用曲線圖中C和C′兩點差別足夠大,追高C的位置。前者啟發我們要讓委托人的對x=H的無差異曲線更加平緩或者對x=L的無差異曲線更加陡峭,前者表現在實際意義上就是委托人對代理人在“努力工作”的時候代理人承擔虧損額增加而給委托人帶來的效用遠大于讓代理人在有利結果時候得到相同支付,也就是說委托人必須在合同中體現出這種在觀察到代理人“努力工作”時更加企盼通過約束讓他繼續努力工作的意愿;后者表現在實際意義上就是委托人對代理人在偷懶的時候代理人承擔虧損額增加而而給委托人帶來的效用遠小于讓代理人在有利結果時候得到相同支付,也就是說委托人必須在合同中體現出這種在觀察到代理人偷懶時更加企盼通過激勵讓他改為“努力工作”的意愿,這啟發我們在觀察到代理人偷懶的時候,要尋找根源,改善待遇、增加激勵。
(2)讓代理人無差異曲線的有效部分,也就是圖4中的曲線UA=UA更加平緩,特別是BB′左邊位置的曲線。這就是說代理人x=L時對不利結果時承擔份額不那么敏感,這需要代理人職業素養的提高和對行規的認同、對定位的準確認識,對公司增強感情;從委托人來講可以給代理人解決后顧之憂,如購買家庭保險,福利措施等。
4. 代理人財富的增加會增加其偷懶的可能性。
三、 合同設計建議
1. 獎罰分明,體現區別。固定薪酬之外應該有較大的部分和經營成效相聯系,經營成效的衡定應該結合市場和公司的綜合情況而定。這樣才能激勵經理人更大可能的選擇“努力工作”。在有形的激勵之外,可以學習晉商推行的無形的約束:如采取”座位”差別制,即在年會等企業內部公共場合,讓經營業績良好的公司和經營業績不良的公司座位有區別,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因為中國社會看重“面子”,取得“圈內人士”的認可和口碑,為職業發展注入巨大的無形資本,這個激勵或者警示是有長期影響的。
2. 代理人減小因為“努力工作”而帶來的負效用。可以采取改善工作條件,增加加班工資和節日補貼,增加人文關懷和適當的理解關愛。委托人應該和代理人建立良好的個人關系,建立“特殊信任”,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在特別講究“人情”的中國文化中,這不但會減小代理人“努力工作”所帶來的負效用,同時有效傳遞信息,減少信息不對稱,幫助職業經理人以公司的長期利益出發,制定公司經營戰略。這點在晉商的成功中體現得很明顯。我們模型推論當代理人財富增加時,其“偷懶”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解決此問題,我們也需要采取這個方式來增強雙方的信任。
3. 對待“高努力成本”的代理人,應該給予固定工資,同時在適當時候果斷更換代理人。因為激發他“努力工作”須付出很大的激勵成本,從代理人自身來說,也說明了他職業素質不高。
4. 增強代理人的職業素質和道德。張維迎(2001)指出:“職業經理人的職業道德對企業的擴張十分重要。如果沒有職業道德,對所有者缺乏忠誠,就不會有資本家信任他們,那企業只能是一個家族企業”。同時有很多學者研究外國經驗后都認為美國MBA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培養了一批有良好職業素質的職業經理人,他們又很好的職業操守和意識,個人定位準確。因此企業可以采取派送職工進行學習,引進專家進行培訓,有意識的灌輸職業道德和職業行為。
5. 為代理人解決后顧之憂。可以采取為代理人購買家庭保險,給予更多的生活關懷,解決代理人后顧之憂,專心的投入工作中。
6. 觀察到代理人“努力工作”時,應該繼續給予約束,促使他繼續努力工作。從我們的模型分析來看,這時候采取激勵則會效果相反。在約束上可以采用滾動式期權,提高目標,虛擬期權等方法,將原來的激勵分解,轉化為約束。如將代理人收入分成固定收入,補助,保險醫療費用,聯系經營成果的獎金,若干年不等的分期執行期權或者虛擬期權,事先將每年參考經營成果商量執行價格的方式寫進合同。約束體現在期權執行價格的滾動上,如第一年簽訂執行價格為10元的期權,第二年簽訂執行價格為12元的期權,如此約束代理人以更高的目標努力;當觀察到代理人偷懶時,應該采取激勵的方法,對癥下藥,增加對代理人的支付和無形關懷,如對其家庭,提升其地位等,讓代理人轉變工作態度,更加積極工作,事實上,代理人偷懶可能是因為對公司制度或者合同不滿,帶著情緒工作,那么增加代理人的效用,就增加了他努力工作的可能。而采取相反方法的結果適得其反。
參考文獻:
1.儲小平.職業經理與家族企業的成長.管理世界,2003,(6).
2.李新春.經理人市場失靈與家族企業治理.管理世界,2003,(4).
3.李新春.信任忠誠與家族企業困境.管理世界,2002,(6).
4.雷丁(G.Redding).海外華人企業家的管理思想—文化背景與風格.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3.
5.張維迎.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如何建立信任.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9).
6.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7.(美)杰克.赫什萊佛,約翰G.賴利.不確定性與信息分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0471018、70518001);高等學校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資金(200267)。
作者簡介:李仲飛,博士,中山大學金融工程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黃立圖,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碩士生;劉貝,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碩士生。
收稿日期:2006-07-16。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