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陜西省是我國教育大省,高校數目位居全國第三,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又是我國西部農業大省,正面臨如何更好地解決“三農”問題,進行經濟轉型等一系列問題,同時,陜西在我國西部開發中起重要戰略作用。目前,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啟發我們如何在職業教育新的機遇期,加強宏觀指導、總體規劃,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積極發展職業教育的平民化、大眾化,這對推動本省當前教育發展有實效意義。
[關鍵詞]平民教育,職業教育;陜西
[中圖分類號]G52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06)07—0068-03
在今年“兩會”上,溫家寶總理提出的“平民教育”思想中明確指出:“要把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要使教育成為面向平民的教育,從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倍饲霸?005年9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由總理溫家寶主持井通過的(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更是直接針對職業教育發展而言。在短短半年時間里,總理兩次專門提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足以見得在樹立科學發展觀,全面進行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我國職業教育迎來了新的戰略機遇期,被賦予新的歷史使命,足以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一、職業教育的發展狀況
(一)國外的發展狀況
作為傳統教育類型四大板塊之一的職業教育,是對受教育者施以某種職業所必需的知識、技能的訓練,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為目的,培養面向生產一線所需要的管理、技術及服務人才的教育,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共同構成完整的教育范疇。它既有普通教育的共性,又獨具特點,與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滲透、相區別,具有知識與技能并重、素質與能力齊抓、辦學規模適中、專業設置靈活、課程內容及時反映時代需求以及能迅速地、更好地適應社會等獨特優點。
早在18世紀,瑞土教育學家裴斯泰洛奇就總結出職業教育的特殊作用。他認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達到完美,而洞察力、愛和職業能力是使一個人完美的組成部分,并提出了著名的教育三部曲:腦、心、手的結合,凸現了職業教育的特殊地位,也說明在教育發展史上職業教育早已引起教育學家的關注。在西方國家,由于資本主義機器化大生產的客理發展需要,在其社會形態發展之初,就將職業教育作為教育的主要內容。經過傳統的學徒制階段、自由市場化階段和國家行政管理階段發展,職業教育現己形成各具特色的模式。世界上較為成功的典型模式有:美國以能力為基礎的CBE模式:德國校企結合的“雙元制”模式;澳大利亞新興的現代學徒TAFE模式以及英國的將通過國家職業資格證書GNVQ為保證的職業教育模式等。不僅發揮了職業教育在本國的重要作用,也為職業教育的發展開辟了與普通教育相區別的新路徑,積累了豐富的實踐資料和成功經驗。
(二)我國的發展及現狀
我國的教育由于長期受孔子儒家思想影響,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忽視自然知識的傳授,鄙視生產勞動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教育與生產勞動相分離。50年代之后,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及作用要么全盤否定,要么夸大渲染,或被“棒殺”,或被“捧殺”,幾經沉浮。特別在近幾年高校擴招的巨大壓力及自身條件受限的影響下,職業教育的發展遇到了較大困難和挑戰,顯出。“次等。之痛。
加入WTO和融人21世紀經濟全球化的國際競爭格局,我國經濟發展正在從農業國快速轉變為一個工業國,進行著大規模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全面參與國際分工。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大了我國對外人才輸出,社會經濟發展對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需求,也已從數量緊缺逐漸轉向結構緊缺,但我國勞動者素質和從業人員技術水平較低,制約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技術結構的升級。所以無論晝從人才資源的基本結構角度,還是社會發展需求角度來審視,職業教育都因其無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被推到了歷史舞臺的前沿,同時要面對國際和國內兩個人才勞動力市場的挑戰。然而山于經濟支撐能力不夠、教育結構中過于學歷化傾向產業發展與職業教育之間缺乏良性互動以及管理體制等各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職業教育發展,未能充分激發職業教育的話力。
(三)職業教育的發展動向。當代國際競爭的核心是技術與人才的競爭,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的工業化國家,都極為重視職業教育的重要作用,都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振興經濟、增強國力的戰略方針,在1999年4月召開的第二屆國際技術與職業教育大會上,首次將職業教育的概念界定為“技術和職業教育與培訓”,并明確指出:“職業與技術教育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應成為一種主流教育渠道,而不是像以前人為的那樣,只是從普通教育體系中延伸出來的一個龐大的附屬品?!耙虼?,聯合國救科文組織號召各國:要保證技術與職業培訓成為各國教育發展議程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成為各國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戰略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并以終身教育的思想審視職業教育。21世紀將是一個知識、信息、通訊的時代,是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知識經濟占主導地位的時代,這就意味著技術與職業教育受教育的對象較以前更廣,受教育的機會更大,更為重視人的發展需要,更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獲得有效參與勞動世界的能力。這一切無不彰顯著蓬勃的發展機遇推動職業教育迎來新的歷史時期,強勁的發展趨勢將職業教育引向新的輝煌。
與以往的經濟形態相比,21世紀知識經濟的繁榮并不直接取決于資源、資本和硬件條件,而是直接依賴于知識或有效信息的積累和利用。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將取決于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和創造新知識的能力,更取決于在這方面人才培養的競爭。黨和政府正是認識到這一點,提出了“平民教育”思想,明確了將發展職業教育置于要位。
二、職業教育在陜西發展的態勢分析
陜西省地處祖國中西部,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悠久的文化歷史,既是物產豐富的農業大省,也有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數量眾多的各類院校,發掘利用本省教育資源解決自身問題不失為雙贏之舉。如何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充分利用我省有效教育資源呢哦們認為,在我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切實可行,勢在必行。
(一)必要性
1.陜西省是教育大省,有充分的教育資源可挖掘。在興辦職業教育上有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能將這些教育資源科學整合、合理利用,以培養緊缺的技能型人才為主旨,著力提高本地區勞動者素質,既可以形成與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共同發展的局面.避免因高校集中而造成的專業重疊、人才擁擠局面,調整人才培養架構,也可以解決西部經濟結構調整和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中出現的瓶頸問題,為社會培養多層次人才,緩解就業壓力。
2.陜西省是農業大省,農業人口占較大比例,職業教育可以促進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轉移和農民脫貧致富,提高進城農民工的職業技能,調整經濟結構,把本省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我國目前出現了農村勞動力向城市和非農業產業轉移的高潮,使就業形勢持續保持著緊張狀態,對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目前全國已有1.4億農民進墟務工,還有1.5億農民需要轉移,其中相當一部分集中在西部,他們迫切需要接受職業教育與培訓。職業教育在反哺農業、支持農村經濟發展與轉型的進程中,將發揮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關鍵作用。
3.陜西省是西部大省,在國家西部開發中起重要作用。社會的發展最終是人的發展,是教育的發展。如果能將教育資源與本省的旅游資源、農業資源及其他行業資源相結合,大力提高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勞動者素質和職業能力,就能更好地全面促進全省經濟迅速發展,同時帶動西部開發。
(二)可行性
國外職業教育的發展正在營建著新環境,國內職業教育發展又有政策支持,同時還有大量先進經驗可借鑒,這一切為大力發展陜西職業教育提供新的契機。陜西的職業教育發展正是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初見端倪。
1.積極建構、形成體系。陜西省委、省政府把發揮職業教育功能作為從根本上提升農業技術含量、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關鍵,大力構建職業教育為縣域經濟發展服務的網絡體系,強力推進職業教育強縣富民工程、職業敦育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工程(簡稱“一網兩工程”),其—網連接了各類業教育機構,是學歷教育、職業培訓、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勞動力轉移培訓等有機結合;“兩工程”強化了農村職業教育對農村現有勞動力和富余勞動力培訓中的兩個薄弱環節,使職業教育特別是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找到了突破口,力求達到引進一個項目,培訓一批人才,形成—個產業,富?!桨傩盏男Ч?/p>
2.資源豐厚、建立基地。陜西省的教育資源不僅表現在高校數目位居全國第三這一眾所周知的事實上,職業教育的規模和數量也相當可觀。目前,全省共有各類中等職業學校596所,在校生45.1萬人,占高中階段在校生的40.2%,已基本形成了初、中、高相互銜接并與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溝通、協調發展的多元化職業教育發展體系。截至2005年2月底,全省共建成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32所,在校生68436人,其中,普通中專14所,在校生40969人,職業高中18所,在校生27壩人;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5所,其中,普通中專7所,職業高中18所。同時,省內共有38所學校被教育部等六部門確定為國家級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為全省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發揮示范和帶頭作用。到2007年,全省將重點建設好30個左右國家級和省級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示范基地,每個基地年培養培訓規模將達到2000人以上(基中學歷教育人數不少于800人),全省共培養培訓20萬名中高級技術人才,基本滿足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需要。
3,注入資金、扶持得力。陜西省注重建立以政府為主體、多元化投入的職業教育投資體制。從1991年開始,確立了每年700萬元的職教???,2003年增加到lOOO萬元,2004年增加到2000萬元,2005年增加到3000萬元;計劃連續5年每年拿出lOOO萬元用于職業教育為縣域經濟發展服務科勞動力轉移培訓,還從省扶貧資金中每年拿出2000萬元,連續五年對農村貧困戶子女進行免費培訓。從2005年起又從新增財力中每年再拿出lOOO萬元,用于加強職業教育基地建設和資助勞務輸出培訓的“五大品牌”。有投入就有收獲。僅2005年一年,陜西省就有299萬人走出三秦大地,到全國各地謀職、打工,創經濟收入90億元。這是陜西省重視職業教育的結果,也走在全國前列,已引起教育部高度重視。
(三)對策探析
陜西省的職業教育依托自身優勢,已初步形成了以中等職業教育為主體的初、中、高三級職業學校教育和各類職業培訓共同發展的多元化職業教育體系,并帶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然而,對照全國2010目標和陜西省應有位置,可以看出目前陜西省職業教育的總體布局仍存在一些有待改進提高的地方。如職業教育發展不平衡現象,重城市、輕農村;重企業職工的就業培訓、輕農民職業培訓和農業技術培訓;學校專業結構的分布也不能很好與區域經濟發展相偶合;層次結構欠合理,不能滿足現代國際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對高層次、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等等。
面對現狀,更要加強宏觀指導、總體規劃,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積極發展推進職業教育在陜西的平民化、大眾化,繼續充分發揮陜西職業教育的優勢。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陜西省職業教育的持續、快速發展問題。
1.更新觀念,探索規律,形成教育階梯。陜西省是農業大省,農業人口占很大比重,要繼續把開辦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模式,滿足農民工的不同層次需求當成本省職業教育的重點,實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服務三農,促進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和農業人口素質的提高。在職業教育發展進程中,根據全省經濟發展目標、教育資潭現狀和職業教育現有基礎,以職業終身教育為理念,宏觀制定我省職業教育發展總框架??偪蚣軕w全日制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社會職業技能培訓等;耍將職業院校在校學生、企業職工、待崗人員、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勞動動力全部納入職業教育的服務對象范圍:要包含工業企業、服務業、農業等各項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項目內容;要根據本省經濟特點和資源狀況,合理布局職業院校和相應專業:要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才需求情況架構中職、??聘呗?、本科高職層次結構,確定各層次院校的數量、規模、招生的恰當比例。
2.整合資源,校企結合,探索獨特辦學途徑。陜西省教育資源豐富,但是資源分散、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金融部門關于促進職業教育發展借貸方面的相關措施尚不夠健全,財政部門也沒有促進民辦職業教育發展的財務管理方面的相關措施,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職業教育向更大的規模發展。應該充分發掘和利用我省各類院校雄厚的師資力量,提高職業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最大可能地融匯學校、企業和社會各方面力量,堅持校企結合,產學合作,社會參與,并借鑒西方先進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積極引導,鼓勵各種形式的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在資金投入上可以采取直接投資或合資,也可以采取訂單培養等各種方式體現多樣性和多元性,可以采取公辦的、民辦的,也可以公民集體或個人獨辦;在教育形式上可以采取長期的或短期的,職前的或職后的等等,以更多形式靈活辦學。
3.堅持改革,勇于創新,打造陜西的“拳頭”項目。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問,以創新為動力,積極深化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實現陜西省職業教育的三個轉變,即從計劃培養轉向市場驅動,從政府直接管理轉向宏觀引導,從以升學為導向轉向以就業為導向。要根據地方經濟建設對實用型人才的需求及時進行調整,適時開辦相應的新專業,形成自己的專業優勢,發展本省的“拳頭項目”,促進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目前,陜北的家政培訓,眉縣勞務輸出,柞水縣的山區典型,橫山縣的“職教強縣富民工程”等等都搞得很有特色,“米脂家政”“藍田廚師”“秦巴茶藝”“渭北技工”和“楊陵農科”等五大品牌都是陜西省的拳頭項目。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上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優”的人才培養格局,不斷創新和突破,力爭更強、更優。
4.健全制度,規范管理,完善資格認證體系。為了確認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建議陜西省在頒發各種證書的同時應成立一個機構來規范職業教育的管理。職業教育管理體制要形成在國務院領導下,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新體制;完善學歷證書、培訓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技術等級證書及“綠色證書”制度。這個機構同時要促使職業學校以質量建設為核心,切實加大教學經費的投入,強化教學管理,激勵教師精心教學,健全教學質量監督與保障體系。此外,還應該建立一個統一的全國性的資格證書體系來保證各類職業資格相互之間的認可,完善學術資格與職業資格之間的轉換,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和學位證書并舉的制度,增強兩者之間互補的靈活性和滲透性,實行“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雙證書’制。
陜西省的職業教育發展充分利用本省的教育資源,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突出地方特色,在發展自身模式的同時又能與其他教育形式共同構架完整的教育體系,使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逐漸占據穩定地位。我們期待以推動職業教育完善全省教育發展,以全省教育發展促進陜西經濟發展,以陜西經濟發展推動西部大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