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技術創新理論認為,中小企業對技術創新的貢獻有限。對于中小企業,由于技術創新特別是原始性技術創新需要較高的開發成本,而技術成果的經濟收益卻因沒有較大的市場優勢而不能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因此,對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進行理論分析和障礙分析,是一個非常有意義和重要的課題,它對于我國科技政策的制定有著很強的借鑒意義。
一、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
為了說明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這里借鑒科學哲學家拉卡托斯的科學綱領性理論,將技術看成是一個類似于科學的綱領性理論。它可以分為兩個有機的層次,一個是構成技術的硬核,即技術的核心要素,另一個是構成技術的保護帶,它附著在技術硬核周圍,是各項輔助性的技術,而中小企業對技術創新的作用也就表現在對技術硬核和技術保護帶的創新上。
1、中小企業對技術硬核的創新作用。由于對技術硬核的創新屬于原始性技術創新,因此,許多技術創新理論都將中小企業排斥在這一創新模式之外,而事實上,中小企業在硬核創新中確實存在著許多困難,但考慮到下述幾個方面的原因,我們可以看到中小企業在技術硬核的創新中是不可或缺的。第一,從現代技術構成體系看,現代技術是復雜系統的簡單化構成。第二,現代技術人員的研究特點,也為中小企業的開發提供了可能。第三,小企業的風險投資優勢是大企業不可比擬的。
2、中小企業在技術保護帶創新過程中的作用。應該看到,對技術保護帶的創新,由于它并不需要一個企業具有像開發技術硬核那樣的技術儲備,同時保護帶技術一般來說,是其它的行業技術,或者更多地表現為舊技術范式中已經有的相關技術,因而對于小企業來說,它需要做的僅是如何將其耦合到技術硬核體系中去。其在創新中的具體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小企業參與各種技術保護帶的選擇,當技術硬核進入開發領域,在尋找相關輔助技術時,即保護帶技術時,小企業的優勢明顯地高于大企業。第二,小企業具有很強的自我繁殖和復制能力,為技術保護帶模式的擴散傳播提供了便利。第三,小企業為技術保護帶中的各元素之間進行整體耦合提供了促進作用。
二、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障礙
通過上述對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分析,我們發現,中小企業不論在原始創新還是在二次創新中都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許多中小企業,特別是我國的中小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時,與上述進行的理論分析存在著很大的落差,它們都存在著許多創新困難,許多企業的創新意識和信心明顯不足,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技術創新所需的融資能力明顯不足。資金短缺問題是目前制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最主要障礙。導致融資困難的原因是目前我國的風險投資政策和中小企業的信用體系尚未建立。首先,中小企業特別是一些具有很強創新能力的科技型小企業,由于其發展的時間短,死亡率要遠高于一些大企業,因而在銀行提供貸款方面并不受到銀行的青睞,而中小企業通過上市融資困難更大,因為進入股票市場通常要求企業具有一定的資本金、發展規模,這對小企業來說,很難滿足要求。其次,是中小企業的信用問題。目前在我國不少中小企業和銀行的信用關系特別差,信息明顯不對稱,致使銀行普遍擔心會出現不良資產。而同時不論是企業還是經營者個人都沒有建立具有嚴格意義的社會信用體系,因而銀行在缺乏相關信息的狀況下,是不敢冒然向小企業投資貸款的,而與此相反,在美國的許多高新技術小企業,特別是象硅谷的小企業,由于企業信息比較透明,同時在國家系統范圍內已建立嚴格的信用體系制度,有很嚴格的司法保障,因而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就十分流暢。
2、技術創新所需的科技人力資源明顯不足。技術創新所需的科技人力資源的不足,對中小企業在硬核技術創新中的障礙形成,影響很大。實際上,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特別是在技術硬核方面的創新,在人力支持中完全可以依靠周圍的環境,特別是可以通過來自于科研院的支持來加以彌補,但從目前的我國中小企業的實際操作中看,許多科研院所由于長期的計劃經濟,特別是它屬于事業性財政撥款單位,因此向外界輸出人力資源的積極性并不高,而依靠單純的個別技術人才的單打獨斗,又存在許多不規范操作。這就無形中造成了許多障礙。產生這些障礙背后的最本質原因還是目前在中小企業與科研單位之間沒有形成產研聯合體。由于沒有形成強有力的聯合體,使得掌握某項新技術的技術人員無法在資金和輔助人員上得到支持,從而更多地是掌握了新技術的原理,而無新技術的生產線技術。而企業則是有具體生產線的技術經驗需求,但卻由于沒有技術原理水平的支持而難以解決。其實在科研人員與中小企業之間就是隔著一層很薄的窗戶紙,但卻對企業發展和有心向企業化過渡的科研單位造成了許多障礙。
3、技術創新所需的一般生產人員的生產技能水平較低。一般人員生產技能較低,對保護帶技術的創新影響很大。對于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由于許多過去是從鄉鎮企業發展起來的,企業的管理人員、操作人員所具備的起碼的科技素質并不高。這主要表現在:(1)企業的管理者創新意識比較淡薄,有追求利潤的動力,但無引進新技術的意識,而對于引進的新技術所帶來的管理模式的變化和創新反應比較遲鈍,甚至于用家族化的經營管理制度來經營高新技術小企業。同時,這一批經營者對新技術的鑒別能力也較低,許多新技術對自己企業來說是先進的,但與周圍的競爭對手相比,并不具有優勢,有許多引進的技術甚至是即將淘汰的技術。(2)企業工人的技術基本技能不足以支撐二次技術創新,特別是技術保護帶的創新,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在于中小企業人力資源主要來自于農村和城鎮新增勞動力,文化技術素養普遍較低,更缺乏相應的新技術訓練。這樣就造成如下的結果,即企業常常是在單一的技術軌道下進行生產,工人很難在生產中提出合理化建議,新技術與輔助技術的磨合創新需要更高的成本和時間,特別是為新技術所提供的匹配技術常常無法提供到位,從而大大降低新技術的利潤收益。
4、技術創新模式的單一化。中小企業創新模式的單一化,沒有發揮上文所提到的小企業具有多種試探性和選擇性的優點。對于中小企業,選擇和鑒別適合自己創新模式特別重要。現在我國的中小企業,主要滿足了單一的模仿創新。其實,即使是模仿創新對不同的中小企業,也有不同的要求,現代的模仿創新一般都要求具備反芻式創新能力,即如20世紀60年代許多日本企業技術升級模式那樣,能夠在引進關鍵技術進入生產線后,對關鍵技術的內在結構綜合本地區的技術進行新的結構調整,進行二次組合創新,而不是整體輸入的交鑰匙工程。對于我國目前的中小企業,參與自主創新的并不多,也比較少參與同類行業的協作分工創新,同時,在對產品的市場創新模式、企業內部組織創新模式等方面注意的也不夠。
5、缺少為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成長的孵化器。缺少孵化器的培育,它使得中小企業的初期創新能力大大弱化,有許多可能是成功性的試探也會中途夭折。所謂孵化器,它是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特別是針對有新技術創新欲望的中小企業,經過嚴格的篩選,政府為這一類中小企業提供租金場所。通訊設備以及技術、法律、管理等知識咨詢服務的政府機構,同時它還為企業提供了技術創新的啟動基金,從而大大提高了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的成功率。例如美國政府在20世紀60年代為中小企業提供的技術園區內,其創新成功率就高達60%以上。而我國目前針對中小企業培育的孵化器機構還很不完善,為中小企業提供系統幫助的并不太多見。
三、對技術創新的幾點建議
1、發揮政府的政策導向作用。如在法律、信息以及放貸條件方面給予政策性傾斜。
2、要注意具有技術創新的企業家的培養。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主要的決策者是企業家。由于中小企業的企業家掌握著具體的人、財、物等各方面的支配權,因此,培養具有技術創新意識的企業家,就為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了動力源泉。
3、應注意中小企業與科研院的聯合體建設。在目前的條件下,企業應主動搭建為科研人員進行科研創新的平臺。
4、中小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的同時,應特別注意對企業的組織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應把技術創新看成是技術范式的系統創新,單純的技術創新而不考慮系統綜合創新是必然要失敗的。
5、中小企業創新后的專利保護應具有社會化的制約性。這有利于中小企業在較長時間內實現較高的利潤收益或者通過專利轉讓獲取創新經濟回報,從而激勵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熱情。
(作者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