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逛書店,看到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新印的《李宗仁回憶錄》,雖然已買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早些年出版的此書,還是拿到手上翻了起來。我首先看到的就是李敖的《推薦〈李宗仁回憶錄〉》,這是一篇寫于1988年的舊文。不知道是不是現如今李敖行情大漲,唐德剛先生連在內地出書也要挾李敖之名而自重?其實不必。這邊喜好唐德剛的大有人在,至少不會輸于李敖;況且以文章而論,前者也要勝過后者,李敖不就自承“他(唐德剛)的白話文在某一方面也比我好”嗎?〔1〕李敖向來瞧不起人,這從他的大話“要找我佩服的人,我就照鏡子”就看得出來。但他對唐德剛卻推崇備至:“他除精通中西歷史外,還兼及寫小說、劇本、寫詩,才氣之高,舉國罕見。”〔2〕又說:“承他不棄,在我冤獄之時,遠道前來探監。”〔3〕話雖漂亮,還容我輩補充一二。林清玄在《我所認識的李敖》一文中說:“李敖第二次坐監已經兩個月了,可是沒有見過一個訪客,連寫《胡適雜憶》年高德劭的唐德剛先生遠從美國到土城去看他,他都不見。”〔4〕當然,李敖后來寫回憶錄對此也不諱言,也說得更詳細:“我在‘二進宮’六個月里,除了見了‘汝清’、武慰先這些漂亮的小女生外,朋友們我都沒見,唐德剛、張坤山、陳曉林、李昂、許以祺等等都枉來土城看守所。”〔5〕可見在李敖眼里“漂亮的小女生”比朋友重要得多了。唐德剛畢竟年長李敖十幾歲,對此并不為意。
其實,唐德剛對李敖只是愛其才而已,如他贊賞李敖的《胡適評傳》“寫得很扎實,也是有關胡適的家庭和幼年時期最好的一本傳記,極有參考價值”〔6〕。在他眼里李敖可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他在1984年的香港《百姓》上發表了一篇《十載功勛才一半——為鄧小平半途結賬》,其中說:
再看我的小友李敖。這小子終日在罵“混賬國民黨”,罵得名滿全島,稿費如潮,施施然“總統候選人”焉!
“敖之呀!”一次我告訴李敖,“你是國民黨民主櫥窗內的模特兒啊!”但是李敖不以為然,他認定那是他不怕死的結果。
敖之,小麻雀也。就把你陳文成一下,看你怎樣?小蔣先生不聞不問者,非不能也,大可不必也。不理你,你小子能撒出丈二長的溺!〔7〕
就像李敖在他的私人信件里稱唐德剛是胡適的“假猶大”、“雜牌猶大”〔8〕一樣,唐德剛對李敖也有微詞:“就因為看中身后之名,所以胡適之對那些足以為他傳身后之名的‘文人’,尤其是那些和他有同樣‘考據癖’的文人真是禮遇備至。他回臺灣之后,連那個大學剛畢業的小李敖他也要去惹一下。結果胡公羽化之后,李敖反叫他一聲‘小嫖客’,這也該是胡氏生前所未曾逆料的罷!”〔9〕
總之,唐德剛與李敖之間,彼此欣賞,但又有所保留;雖為“忘年之交”,卻也不拘泥于禮俗。唐德剛作文喜跑野馬,李敖則全篇“資料扣得緊”(李敖自語),一正一反,大有野狐禪之趣。他們的成名都與胡適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在一些老人眼中都是對胡適“大不敬”的狂徒。兩人有關胡適的著作,都是研究胡適繞不過去的開山之作。談胡適,不能不提唐德剛與李敖。
注釋:
〔1〕龔鵬程:《李敖·胡茵夢與青年朋友談——歷史·文學與電影》,《李敖文集·世論新語》,時代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第155頁。
〔2〕〔3〕《推薦〈李宗仁回憶錄〉》,《李敖大全集》第28冊,中國友誼出版社公司2000年版,第456、456頁。
〔4〕《林清玄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第345頁。
〔5〕《李敖回憶錄》,中國友誼出版社公司1998年版,第319頁。
〔6〕《胡適口述自傳》,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9頁。
〔7〕轉引自李敖《別把國民黨的無知,當成國民黨的寬大》,《李敖文集·國民黨研究》,時代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第197~198頁。
〔8〕《豹死留了什么皮——致陳宏正》,《李敖大全集》第18冊,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148頁。
〔9〕《胡適雜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