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堅持大范圍配置資源,招商引資工作取得十分顯著的成效,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在工作中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視。主要是個別地區出現了急于求成,不顧產業導向,盲目引進項目,產生嚴重污染環境和未能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等問題;有的給予過分的財政資金資助等項優待,干擾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秩序,影響了本地區的根本利益。針對上述狀況,必須切實落實科學發展觀,糾正出現的問題,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進一步發展招商引資的大好形勢,實現自治區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
首先,在指導思想上要進一步明確,招商引資要不斷拓寬領域,擴大規模,提高質量和水平。一是要深入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意見》。這個《意見》是指導全區今后一個時期招商引資工作的綱領性文件。二是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各地在認識和考核招商引資工作的政績時,要堅持實踐檢驗、群眾檢驗和歷史檢驗相統一的標準,既要看到引進資金的總量,又要看到引進項目的水平、帶來的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既要看到引進項目對本地區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又要看到這種發展是否符合地方的長遠利益,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決不可圖一時政績,為招商而招商,忽視招商引資的質量,實行過分的優惠政策,給當地今后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其次,要在招商引資具體工作中體現科學發展觀。一是要堅持規劃招商理念,做好項目的策劃和選擇工作。各地在策劃項目或審查引進項目時,要從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在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產業基礎,發展特色產業上作文章。引進項目要符合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國家產業政策、國家宏觀調控要求、有關專業法規和產業合理布局的要求,同時要滿足環境容量、水資源、土地資源等約束條件的要求。
二是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質量。積極吸納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特別鼓勵外資企業將研發中心和先進制造環節轉移到我區,加強區內產業配套,延長產業鏈。推動自治區骨干企業與外資企業開展高水平合作,加快技術消化吸收,不斷提高我區企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支持外資企業投資勞動密集型產業,擴大人員就業。鼓勵外資企業投資發展現代農牧業、環保產業。引導外資企業發展高水平的現代服務業。
三是引進項目的布局要體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要求。在呼包鄂(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霍白勝(霍林河—白音華—勝利)、呼倫貝爾和蒙西(棋盤井—烏斯太—西來峰)等能源重化工業基地內,各地區策劃和引進的能源重化工業項目要統籌考慮,使之在基地內合理布局,充分體現產業集群和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旅游景區內項目的安排要在景區統一規劃內進行,不得破壞自然景觀。礦產資源開發項目,要在礦區整體開發計劃內進行。
四是努力提高各類開發區的招商引資質量?,F有各類開發區要按照已經批準的規劃開展招商引資。入區項目的確定,要請有關部門從產業政策、科技含量、輻射帶動作用、企業效益和對地方財政貢獻、環境影響、資源消耗、就業機會等方面進行把握。積極吸引科技含量高和產業層次高的項目。以產業鏈為紐帶,以配套促集聚,著力培育和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堅決把低水平、高污染、高消耗的項目擋在門外。
五是建立項目跟蹤檢查機制,及時掌握項目實施情況。對于配置了大量資源的煤化工等深加工項目,要定期檢查項目實施進度,加強監督管理;對于不按時深度加工,經過再三督促仍不具備開工條件的企業,要報請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收回資源的使用權。堅決遏制以開發為名非法開采、濫采亂挖、濫砍盜伐、破壞生態、嚴重污染環境等違法行為的發生。
六是投入更大的力量加強投資環境建設,尤其注意不斷優化投資軟環境,吸引投資者并為他們穩定經營和擴張發展創造條件。認真執行自治區已出臺的各項優惠政策規定,加強執法檢查,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除此之外,地方不應再隨意實行“財政返還”、“財政資助”等不利于公平競爭、影響長遠發展和根本利益的優惠政策。杜絕不計成本的招商引資。
第三,進一步改進招商引資工作機制。一是各地分解招商引資任務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各地區的功能定位、資源狀況、區位情況、現有產業基礎、發展環境及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等因素,予以區別對待,不能強行攤派。繼續鼓勵全社會參與招商引資。二是不斷完善招商引資專項考核制度。對責任部門和地區的考核,逐步改變目前單純考核引進資金到位情況的做法,實行招商引資數量和質量的綜合考核,建立科學的考核體系。進一步嚴格招商引資的統計制度,要做到準確無誤,杜絕弄虛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