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業的潮起潮落在拷問我們的心理底線究竟有多么堅強。中央政府用心良苦的調控政策、地方政府精打細算的GDP策略、地產大鱷的翻云覆雨左右逢源、購房者咬緊牙關勇作房奴的果敢精神,演繹出一幕當代“浮世繪”。
多方博弈,結果已不重要。因為,多方利益的較量其結果肯定各有所得,正是在這樣不斷尋求均衡的過程中,我們的社會一步步走向規范和公正。諸多領域的此類博弈一再為我們的結論提供注腳,房地產也不會例外。
在本期文章中,趙曉博士敏銳地提出:經濟學家真正目的是研究社會福利的最大化,經濟發展因為是社會福利的重要來源才得到經濟學家的重視,但經濟發展顯然并不直接等于社會福利更不等于社會福利的全部。進而提出,有利于形成中國房地產更為全面、健康的發展,關鍵是要給予“沉默的大多數”以組織化的機會。
房地產業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勢所必然。是規范制度下的健康發展,還是失范潛規則下的弱肉強食,主動權尚在當代人手中。
需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