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新階段扶貧開發實施新一輪重點村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一五”扶貧開發的第一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新農村建設的目標,為扶貧開發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如何在新農村建設中找到找準扶貧開發工作的切入點,不僅事關扶貧開發工作本身的效益,也關系到新農村建設的整體目標的實現。
首先在指導思想上要樹立服從服務的大局意識,抓好新農村建設是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需要,是進一步全面貫徹落實黨對農村各項政策的總抓手,所有從事與農村、農業等有關工作的部門都必須服從服務于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扶貧開發工作的對象是農民,工作的落著點在農村,目標任務是貫徹落實黨對農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服從、服務于新農村建設這個大局是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前提。
其次,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要不斷適應新農村建設新的形勢與要求,扶貧開發工作盡管有二十多年歷程,從扶貧開發自身出發也積累了一些經驗,但在新的形勢下,特別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和市委市政府提出以“五新一好”為主要內容的新農村建設在贛州實踐的具體化和操作化,對扶貧開發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為此,在工作方式和方法上我們不僅要認真總結過去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始終堅持好以提高村民自我發展能力為目標,突出以群眾為主體,堅持參與式扶貧的方針前提下,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的總使要求,在扶貧項目的布局、村莊整治、產業發展等方面都要服從、服務于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和整體要求。
第三、在具體工作和要求上要認真做好以下工作:
1、要圍繞“五新一好”,制訂好“十一五”整村推進規劃。“十一五”時期我市列入扶持的重點村有571個,逐村都要做好五年的工作規劃,對重點村的扶貧規劃要在堅持以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為前提,在重點村中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統籌謀劃,在規劃中要把“三清三改”、產業發展、農村勞動力素質提高和勞務輸出作為扶貧開發的重要內容,資金和項目的安排要重點傾斜。
2、圍繞建設新村鎮,繼續實施好深山區、庫區和地質災害區移民扶貧工作,把移民集中安置點建設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示范點,今后凡是安排的移民集中安置點,都要服從于新農村建設中的村莊規劃,要高標準嚴要求,要與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3、圍繞培育新農民,進一步加大重點村貧困勞動力培訓工作,通過培訓,提高貧困勞動力務農、轉移技能,要全力完成省分配我市2005年度16650人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的任務和實施好571個重點村“一村一年培訓一名貧困戶中專生”計劃,繼續配合有關部門做好2006年度全市2160名農函大學員的招收工作。
4、圍繞村莊整治,突出“三清三改”,著力抓好重點村基礎設施建設,把通路、改廁、改水作為扶持的重點內容,要確保解決農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效的防止扶貧資金的滲漏,確保扶貧資金能足額到位。
5、圍繞培育新產業,以科技扶貧項目為示范,支持抓好重點村一村一品支柱產業的發展,要繼續向省爭取2006年科技示范縣項目資金計劃,做好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為重點村產業建設尋找好路子,同時要積極支持我市二個國家級和十二個省級扶貧龍頭企業發展扶貧產業;著力抓好扶貧貸款小額到戶試點工作。
6、圍繞建設好班子,強化重點村村級班子建設,要積極配合組織部門和當地黨委加強重點村后進班子建設,通過整頓,增強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幫助重點村建立健全有關工作機制和各種規章制度,從機制、體制上確保村級社會經濟的長足發展;要通過非政府組織參與扶貧開發項目的實施試點工作,不斷探索、總結政府職能轉換的有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