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打基礎之年,扶貧開發工作面臨著新形勢和新要求。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又對扶貧開發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首要任務是消除貧困。幫助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發展生產,改變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這就要求我們正確處理扶貧開發工作與新農村建設的關系。
一、新農村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扶貧開發則是建設新農村的重點和難點
黨中央提出新農村建設,改善群眾的生活生產條件,作為扶貧部門如何融入到新農村建設當中,值得深思。一是村干部對省新農村建設補助資金來源很惘然。起初宣傳發動時,講每個省級示范點由省財政補助10萬元,從目前看,省決定重點村的10萬元資金由“十一五”扶貧資金中解決,不是重點村的資金現在還沒著落,從而影響示范點工作的開展。二是無形中造成村級干部與群眾的矛盾。由于上級規定示范點必須保證10萬元資金,作為重點村來講,違背當初村委會的規劃,起初宣傳發動的10萬元省財政撥付資金,后來確定在“十一五”扶貧資金解決,干部群眾不但沒有爭取到資金,反而打亂本村扶貧開發的部署。三是重點村干部群眾認為新農村建設與扶貧開發不相適應。新農村建設是在基礎較好的自然村開展,才有效果,如放在沒有基礎的自然村是不可達到標準,原因是本村絕大多數群眾處于貧困狀態,而扶貧開發是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問題,與新農村建設不同一個范疇。四是扶貧開發重點村本輪資金大概在50萬元左右,作為大的行政村來說,資金本身就不多,現在搞新農村建設,一個自然村要10萬元,那么剩下的安排約40萬元,這樣一來造成組與組之間不平衡,村干部工作很難開展。
二、當前扶貧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
為了加強扶貧資金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我們采取了一系列的資金管理辦法,如實行項目票決制、公示制、責任制、參與制、報賬制等,雖減少了違紀違規現象的發生,但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矛盾也很突出。一是扶貧規劃和實際資金投入存在較大差距,扶貧資金層層克扣現象還很突出,導致五年扶貧結束,尚欠一身債務。二是申報項目有的重點村沒有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缺乏群眾的主動參與,達不到項目實施的效果。三是扶貧資金到位晚,項目實施進程受到一定的影響,一般情況下,扶貧資金是在10月份才到縣,致使工程無法按時開工,已經開工的也增加了工程的成本。四是上級對扶貧資金分配不公,導致縣級將主要精力放在爭取資金上,而不是放在項目實施上,縣級沒有一點扶貧資金機動權,縣扶貧辦甚至連辦公經費也無法解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扶貧工作的正常開展。五是扶貧資金管理程序復雜,局限于報賬,然而漏洞也是在報賬中產生。
三、新農村建設應創新扶貧模式
消除貧困是建設新農村的前提和基礎,如果貧困地區被排斥在新農村建設之外或發展嚴重滯后,勢必造成貧富、城鄉、區域差距進一步擴大的后果,這與中央開展新農村建設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一是要加大整合財政扶貧資金的力度。目前扶貧資金“婆家多”,發改委管以工代賑扶貧資金,財政部門管財政扶貧資金,農業銀行管信貸扶貧資金,民政部門管救助扶貧資金,而扶貧部門管扶貧資金及有關方面的協調,這樣導致財政扶貧資金多頭管理,難以使扶貧效益實現最大化。二是資金及時到位,減少中間環節,使扶貧資金變為“及時雨”。三是建立規范統一的財政扶貧資金傳遞機制,中央財政將扶貧資金直接匯入縣級扶貧資金專戶,確保封閉運行。四是完善財政扶貧項目管理體制,簡化項目申報、審批手續,建立扶貧項目公示制度。五是加強監督檢查工作力度,防止弄虛作假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