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良玉強調要促進農民就業創業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在第七屆全國“創業之星”經驗交流表彰大會上強調,促進農民就業創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是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的一項戰略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工作。要深刻認識促進農民就業創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大力營造有利于農民就業創業的政策和制度環境,著力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回良玉指出,促進農民就業創業,關鍵是要營造有利的政策和制度環境,形成尊重農民勞動、尊重農民創業的濃厚氛圍,充分調動農民就業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根本在于培養造就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文化科技素質,增強農民的就業創業能力。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務必把農民教育培訓作為培養新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一件大事來抓。(王輯)
我國扶貧工作面臨三大挑戰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王國良近日表示,盡管我國扶貧工作已經取得明顯成效,但目前仍面臨著三大挑戰。
按照我國政府的貧困標準,我國絕對貧困人口已經從1978年的2.5億下降到2005年的2365萬,貧困發生率從30.7%下降到2.5%。我國是全球唯一提前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使貧困人口減半目標的國家。
盡管我國減貧成效顯著,但仍面臨著嚴峻的形勢。一是貧困人口絕對數量依然龐大,到2005年末,全國絕對貧困人口還有2365萬,初步解決溫飽但還不穩定的農村低收入人口為4067萬。這些貧困人口分布在生產生活條件極差的地區,市場經濟發育程度低,人力資源嚴重不足,收入來源匱乏,極易返貧,是我國扶貧工作面臨的最大挑戰。二是扶貧成本增加,脫貧速度放緩。上世紀80年代,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年均減少1350萬,到90年代年均減少530萬,而在2002年至2005年期間,年均減少人數僅為140萬。三是貧困群體的弱勢地位更加突出,收入與社會事業方面的差距持續拉大。在過去的13年中,貧困人口收入上限與一般農民的收入差距從1:2.45擴大到了1:4.76。貧困地區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社會服務水平提高幅度長期低于發達地區。(盧林仁)
王世元副部長在贛南調研
6月11日一12日,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王世元率領該部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在江西省副省長熊盛文、省政府副秘書長趙澤華、國土資源廳廳長劉積福、地礦局長王小烈、贛州市長王昭攸、副市長葉義忠、市長助理宋伯慶等的先后陪同下在贛州調研并深入到寧都縣東山壩鎮災毀土地復墾項目區,了解項目的進展情況,檢查指導土地開發整理工作。
(贛南扶貧中心)
吉安市召開全市扶貧辦主任研討會
5月23日至24日,吉安市扶貧辦主任研討會在吉安賓館召開。會議組織學習了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堅在全國扶貧辦主任會議上的講話和江西省2006年扶貧工作要點,就全市2006年度和“十一五”的扶貧開發工作進行了研討,會議結束時章青山主任就學習劉堅主任在全國扶貧辦主任會議上的講話談了學習體會。一是進一步明確了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定位。二是扶貧開發工作要實行激勵獎懲機制,要獎優罰劣,完善扶貧資金的分配方式,要加強檢查驗收工作,促進扶貧工作的開展;三是要正確認識產業化扶貧的意義,要在培植扶貧產業上下功夫;四是要把勞動力轉移培訓作為扶貧開發工作的主業抓緊抓好,抓出成效;五是要正確處理扶貧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系,扶貧開發要服從和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局。章青山主任還對全市今年的扶貧開發工作作了具體部署,明確了今年扶貧開發工作要抓好的工作重點和難點,要做好整村推進、產業化扶貧、勞動力轉移培訓、移民扶貧、沼氣、“戶戶通”、定點扶貧和社會扶貧、調研和宣傳、村干部培訓及示范基地建設的工作。
(吉安市扶貧辦綜合科)
湖北省實施“千村書記扶貧培訓工程”
湖北省80%以上的貧困人口集中在重點貧困村,為確保完成全省整村推進扶貧開發任務,省政府扶貧辦、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堅持“整村推進搞培訓,培訓先培關鍵人”,確定對2006年實施整村推進的1103個貧困村黨支部書記進行培訓,實施全省“千村書記扶貧培訓工程”。該培訓工程選定全省八片重點老區、貧困地區實施,于今年4月開始,5月下旬結束,歷時2個月。全省被列入這次培訓的有2006年整村推進重點貧困村的全體黨支部書記以及市縣扶貧辦的部分骨干,培訓規模達1200人,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湖北省扶貧辦洪紹華)
定南縣讓村民掌握項目決策權
一是項目選擇的決策權。一個村選什么項目,上報什么項目,由村民說了算。二是項目施工單位選擇的決策權。選擇什么樣的施工隊,選擇哪一個施工隊,是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敏感區”,該縣把這個“敏感區”的處置權交給各個村的村民,還權于民。三是項目驗收的決策權。項目完工后,工程做得好不好,質量如何,能不能申請驗收,必須得到多數村民代表同意后,方可向縣扶貧辦提出申請,否則縣扶貧辦拒絕對項目進行驗收。
(定南縣扶貧辦 林紅敏)
永新縣扎實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
為扎實開展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永新縣扶貧辦根據當前農村的具體實情,采取長期班與短期班相結合的靈活辦班方式,著力培訓肯學習、能轉移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真正做到培訓一人、轉移一人、脫貧一戶。為使這項工作取得成效,永新縣扶貧辦突出采取了三項措施:一是嚴把學員關。二是認真組織培訓。精心制定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確保培訓質量;三是保證學員能轉移出去??h扶貧辦已經與縣工業園區、縣電力公司和南昌市泰豐輪胎廠等多家用工單位達成用工協議,所有經過培訓合格后的學員都可以實現就業。
到目前為止,全縣已完成勞動力轉移培訓500人,所有經過培訓后的學員大部分都進入了企業實現就業,轉移率達90%以上。(永新縣扶貧辦)
永豐五級聯動建小康
6月底,永豐縣石馬鎮梅田坪上自然村機器聲轟鳴,熱鬧非凡,好幾個建筑隊的老板圍著村民們打轉,縣、鄉干部現場指導著28棟老民房的拆除,指點著新村的規劃設計……
坪上村的火熱場面是永豐縣扶貧促進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縮影。坪上村是新農村建設省級試點村,該村原來村莊規劃“小亂散”、居住環境“臟亂差”,自從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以來,村民們的思想觀念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也想過上城里人的生活。他們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自發將28戶土木舊房拆除,按照規劃興建新村。
在新農村建設中,永豐縣結合本地實際,實行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切實做到群眾意愿不違背,建設規劃不草率,補助資金不含糊,除了重點抓好省級試點村的建設外,縣、鄉還自主增加了269個自然村為示范村,并給予適當的資金補助。(萬良明 張君蘭)
南豐縣著力實施勞務扶貧培訓工程
日前,筆者從南豐縣職業技術培訓學校了解到,該縣又一批農民工勞務培訓即將結業。這已是南豐縣自去年以來舉辦的第7期勞務扶貧培訓班。
南豐縣實施勞務扶貧培訓工程,得到了該縣廣大農民工的歡迎。學到技術的農民,不僅就業的信心足了,而且就業的門路更寬了。據了解,南豐縣6期勞務扶貧培訓共實現轉移就業613人,轉移就業率達90%。現在廣東東莞一家電子廠工作的紫霄鎮農民工方曉惠,由于沒有技術多次找工作都沒有找到,后來參加縣里的勞務培訓后,學到了電子技術,經推薦到東莞一家電子廠工作,很快被錄用,每月收入從原來打工的600多元提高到1000余元,在改變她本人的生活狀況的同時,也緩解了她全家經濟的困難。她深有感觸地說:“勞務培訓,真正為我們系上了增收致富的金鑰匙?!?/p>
(南豐縣委宣傳部 朱樹群)
宜豐縣規范新農村建設試點資金管理
為用好、用活新農村建設試點自然村扶貧資金,規范資金運作方式,確保資金到位,提升示范點建設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推進我縣新農村建設深入持久、有效地開展,我縣按照農民自籌資金為主,政府適當扶助為輔的原則,采取按規劃設計要求,由試點自然村申報建設項目,籌措好配套建設資金,經縣、鄉、村工作組和理事會審核后,按實際相關項目給予扶助。補助以補助實物70%、現金30%的形式發放,以用于基地建設及公益事業為原則,設立專帳專戶、??顚S?,加強對資金、實物的管理,提高扶助資金和實物的使用效益。(宜豐縣扶貧辦 熊曉勤)
青原區產業化扶貧有聲有色
一是特色產業得到廣泛開辟。抓了東固鄉黃沙、靈豐的白鵝品種改良和擴大養殖規模;抓了富灘鎮三友村蜜桔基地生產,全村達到戶均1畝果園以上。二是培植新產業得到迅速啟動。與福建柘榮新優食用菌種植場聯營白磨菇生產達成協議,在重點村富田鎮王田村試點,成功后再推廣、擴大。三是實用技術培訓廣泛開展。5月27日區扶貧辦分別在東固靈豐、黃沙舉辦白鵝養殖技術培訓班,5月28日在富灘三友舉辦蜜桔栽培技術培訓班,聘請專家授課,專業大戶、養殖大戶200多人參加了學習。 (青原區扶貧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