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軍裝,站著隊列,喊著口號,唱著軍歌,早晨五點鐘起床集體跑步,晚上九點鐘坐在一起分組討論——這是軍營生活嗎?不,這是企業的員工在進行軍事化培訓。這種場景對很多員工并不陌生。那么,軍事化培訓到底魅力何在?在實施這種培訓時需要注意哪些環節?
軍事化培訓:充滿魅力
非軍事人員的軍事化培訓,其歷史可謂“由來尚矣”。早在我國春秋時期,齊桓公就曾組織平民在農閑時進行軍事訓練。這個傳統在漫長的歷史時期綿亙不絕,直到今天仍保持不衰。比如,直到今天,我國很多中學和高校在新生入學后安排的第一項內容就是軍訓。
如果說幾千年來這種傳統絕大多數是出于國防目的,其內容也僅限于軍事科目,那么,近些年來在企業中盛行的軍事化培訓,卻迥然不同于過去。“軍事”這樣一個過去的核心內容,已經變為一種外在形式,軍事標準已非最重要的考核指標。在軍中服役多年的企業員工張壯,參加了一次為期一個月的軍事化培訓。他說:如果真的按軍隊的標準,很多人會拿不到公司的培訓合格證書,因為他們直到最后一天也沒有完全掌握走正步的要領。
但是,為什么普普通通的企業培訓,在引入軍事化訓練的要素之后,就得到培訓講師、企業管理者和HR工作者的認可和青睞呢?
首先,區別于企業常規培訓,軍事化培訓更有利于員工之間的溝通,增強企業的凝聚力。企業員工平時各司其職,在工作中的交往一般僅限于事務往來,彼此之間缺乏了解。在企業的常規培訓中,如果沒有特殊要求,員工也只愿意與熟悉的人打交道。而軍事化培訓往往會打破員工原有的小圈子,依據人的性別、身高,將他們組成新的隊列,這就給了員工一個彼此熟悉的機會。不要小看了“立正”、“稍息”、“向右看齊”這些簡單的操練,也不要認為齊步走、喊口號、唱軍歌這些集體活動無足輕重。雖然在理論上說,參加軍訓的員工彼此之間是不可能有很多交談機會的,但是,通過幾天甚至幾十天的“艱苦訓練”,那些曾經“共同戰斗”的“戰友”之間,能不變得互相熟悉和親切嗎?劉賀是一家大型貿易公司的審計部經理,他說:審計部和財務部很久以來一直是一對“冤家”,財務部經理張奇在配合他的工作時,似乎總是不夠積極。但一次軍事化培訓改變了這個局面:劉賀和張奇被分到了一個小組、一個隊列中。雖然當時兩人沒有太多的機會交談,但是,一個星期的培訓結束之后,兩個人在公司見面時都有了微笑,工作中溝通、配合也有了默契。
軍事化培訓的第二個魅力是有助于培訓效率的提高。在常規培訓中,遲到、早退、上課時收發短信、打手機、交頭接耳、竊竊私語,都是學員們屢教不改的“傳統惡習”。培訓教師會受此影響降低授課的質量,培訓組織者也會大幅度地增加工作量。而軍事化培訓則可以治愈這些培訓中的“痼疾”。比如,在一次軍事化培訓中,班主任要求所有的學員都列隊進入課堂,如果有誰遲到,遲到者所在的小組就不能坐下,只能站在課堂上,直等到遲到者到來。事實證明,通過這類讓學員們集體活動、彼此監督的一系列“措施”,培訓期間的紀律得到了良好的保障。
軍事化培訓還可以增強常規培訓所沒有的趣味性。不要認為培訓一旦采用軍事化方式,就要求所有人板起面孔,任何時候都不茍言笑。不要忘了,“團結、緊張、嚴肅”之后,還有一個“活潑”的要求!脫掉令人“審美疲勞”的職業裝,換上英姿颯爽的迷彩服,大家自然有一種新鮮感。更重要的是,隨著培訓的展開,軍隊中諸如拉歌比賽、分組對抗之類的優良傳統,也會被參訓學員們自然而然地接受。從事化妝品研發的張小姐說,三年前她參加了一個軍事化培訓,給她留下難忘印象的是,一個月圓之夜,他們幾十個培訓學員被分成三個小組,舉行拉歌比賽,要求是每一首歌曲中都必需帶一個“月”字。“最后,比賽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大家簡直瘋了——真沒想到我們每個人居然會唱那么多關于月亮的歌曲!就連平常靦腆害羞的同事也亮開嗓門大聲唱了起來。有個同事天生唱歌走調,平時也不怎么說笑,可那天為了他所在的小組取勝,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一時間走調的歌聲滿天飛,大家笑得腸子都疼了!那天晚上,別提多開心了!”
軍事化培訓的四大禁忌
然而,世界上沒有一種培訓方式是萬能的,軍事化培訓也是如此。筆者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總結出幾種軍事化培訓的“禁忌”,在此拋磚引玉,希望對企業HR工作者有所幫助。
一忌不分對象,盲目采用軍事化培訓方式。明確培訓目的,分析學員需求,是所有培訓應當邁出的第一步。如果對此認識模糊,培訓就會走入誤區。前不久,一家企業召集了八十多名員工,來到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進行軍事化培訓。培訓伊始,老總就讓大家暢所欲言,為公司的發展開動腦筋、獻計獻策,甚至可以對目前存在的問題直言不諱。但是,參加培訓的員工卻對老總的倡議沒有積極響應,提出的想法都是不痛不癢。他們私下里普遍認為,這次培訓根本沒有制造出可以自由發言的寬松氣氛,誰又能把心里話講出來呢?其實,這位老總犯了一個目標不明的錯誤。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培訓的目標是活躍思想、“腦筋激蕩”,千萬不要采用軍事化形式,因為這種培訓看重紀律,要求同一,更傾向于宣傳導向,卻不利于創造發明和思想碰撞。
二忌高壓政策、疲勞戰術。出于培訓效果和成本的考慮,不少企業在軍事化培訓中,制定了一些不通人情、違反科學規律的培訓制度和日程。比如,2006年,我的一個朋友從北京飛到上海,參加一個總公司舉辦的半軍事化培訓。這次培訓為期兩個月,可不到三天他就回了北京,原因是在培訓開始前的例行“溝通談話”中,他對公司的一些現行政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表示了不滿。很顯然,他是被當成一個潛在的“問題學員”而被“遣返回鄉”的。很多企業出于成本考慮把課程排得過滿,學員們直到深夜還在課堂上研討問題或準備次日要提交的“作業”,結果幾天下來大家的頭腦越來越昏,白天一邊聽課一邊因為嗑睡而“頻頻點頭”。如果軍事化培訓讓大家感到的是束縛、壓力、專制,那么,它就走向了自己目的的反面——表面看隊列整齊,紀律嚴明,實際上大家要么被迫偽裝,變成一個個“不違如愚”的“乖學生”,要么疲勞過度,無法有效地接受培訓內容。
三忌擾民之舉。軍事化培訓自有其特殊性,一般來說,地點的選擇不容忽視。有些企業選擇在市區甚至繁華地段作為這種培訓的場所,是很不妥當的。有一家企業舉辦了一個半軍事化培訓,其課堂設在一家賓館內,但這家賓館并沒有提供可以進行軍事訓練的場地,于是每天早上五點半,一百多名學員就跑步穿過居民區,然后再跑到空曠的大街上。第三天早上,培訓主管宣布,晨跑項目取消——因為學員們跑步時要嘹亮地喊出“一二三四”以調整步伐,此外,有時還要高唱“司歌”(公司的主題歌),喊聲和歌聲攪擾了附近居民晨間的清夢,就連培訓所在的賓館也受不了這群穿迷彩服的歌者了。
四忌將軍容風紀等項目視為走過場的形式。雖然軍事化培訓并不以完成軍事科目為核心目的,但是,既然在培訓中引入了軍事內容,就應對其加以充分的重視。如果企業將軍事項目列入培訓考核的標準,學員們就會更加重視這方面的訓練,而不是得過且過。從另外一個意義說,這也是對受邀而來的軍隊教官勞動成果的充分尊重。
總之,軍事化培訓是一種很有效的培訓方式,只要充分掌握其特點,發揮其優勢,它就會成為HR工作者手中的一柄利器!
(作者單位:中油東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