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操VS袁紹:跟對老板事業成功一半
三國典故:張繡認曹操做老大
張繡公司是個小公司,數次擊敗曹操,在宛城占了一點地盤。張繡知道,小公司生存不容易,隨時隨地都可能倒閉,要想生存,還得加盟大公司。
這時,曹操與袁紹正在官渡爭奪市場,都希望張繡能夠加入自己的公司,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兩家都不約而同地派出使者,希望說服張繡加入自己的公司。張繡的人事經理賈詡,把經營狀況正好的袁紹公司的招聘經理趕了回去,熱情地接待了來自曹操公司的招聘官。
張繡感覺很奇怪,過去與曹操有過幾次市場競爭,不但打敗了曹操公司,而且還滅了曹操的兒子、侄子和經理典韋。自己跟曹操有著深仇大恨,這個時候應該接待袁紹的招聘經理,設法加入袁紹公司才是,怎么……滿肚子疑惑的張繡急忙找到賈詡。
看到疑惑不解的張繡,賈詡不慌不忙地說,袁紹鼠目寸光,嫉賢妒才,現在公司發展確實好,但從長遠看起來,倒閉的可能性相當大。再說袁紹公司財大氣粗,人才又多,我們加盟進去不會受到重用。而曹操公司不一樣,雖然曹操公司現在不如袁紹公司,但從長遠來看,曹操公司肯定能夠擊敗袁紹公司;此外曹操是個真正的企業家,虛心納薦,禮賢下士,為了公司的發展,不計前嫌,現在曹操是創業之初,我們加盟進去,肯定可以得到重用。
張繡聽完賈詡的話,覺得非常有道理,就加入了曹操公司,此后曹操公司果然發展一日千里,張繡在曹操公司也得到重用,事業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就。
選擇老板很重要
賈詡認為選公司實際上是選擇老板,如果選擇袁紹做老板,雖然是風光得意,工作環境也好,待遇也高,拿出來的名片也特別好看,但袁紹并不是位好老板,一旦袁紹公司倒閉或者被迫資產轉讓,加入進去不但不能夠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反而連原先那點小小的成績都損失掉了,得不償失。選擇曹操就不一樣了,因為曹操是一個非常出色的企業家,加盟進去后,事業上肯定會有很大的擴展。
賈詡覺得,一個好的老板就像一頭獅子,即使率領的是一群羊,這群跟在獅子后面的羊,最后都會變成獅子。張繡的公司就像一只小山羊,希望變成獅子,加入曹操公司跟在曹老板后面是最合理的選擇。
選擇老板有方法
賈詡建議張繡加盟曹操公司,肯定是曹操有什么過人之處,而這些過人之處,不管是三國時代,還是現在這個時代,都是通用的。用下面幾個判斷老板的標準,一般情況下,都不會有錯,這對于我們的事業發展是很有幫助的。
善為人。一個人的思想觀、價值觀決定著他的行為取向,公司也是一樣,公司的用人之道及經營之道與企業戰略、隱形的企業文化及老板的處世之道息息相關。一個嚴于律己、善為表率的老板,才會讓手下人盡心做事情,才會讓手下形成一個默契的能夠實現任務的團隊。
善用人。老板是一個配置資源的人,并不在乎老板親自完成多少工作,老板只需要指出方向,然后利用各種人才,完成既定的目標。能夠把各種人才統合起來并形成團隊力量的老板,就是一位好老板。
善經營。一個老板肯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怎么去做,只有這樣的老板才是最理想的老板。如果老板不知道自己在忙活什么,下面的人就更不知道從何做起。
大戰略。俗話說,你的思想有多遠,你的行為就有多深。一個有著大戰略思維的老板,不管在什么時候,他的目標都是唯一的,所有的行事處事之道,明里不說,但暗里均符合整體戰略要求。這樣一個“著眼于現在,放眼于未來”的老板,肯定是所有人都希望投靠的老板。
現代職場啟示:職場上生存,不是盲目地拼實力,更多時候拼的是眼光,拼的是誰有眼力選擇一個好公司,拼的是誰有眼力選擇一個好老板,拼的是誰能夠像賈詡那樣,在紛紛攘攘的亂世中,始終能夠保持一顆睿智的心,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舞臺。
記得學習賈詡的評判標準,而不是張繡的直覺想法。不要選擇目前正紅的袁紹,應選擇一個有未來前景的曹操。選擇了一個好老板,就等于選擇了一個光明的未來。
睜開智慧的雙眼,就能夠給自己選擇一個美好的未來!
[2]
曹丕VS曹植:認準繼承人。誰才是真正的王者
三國典故:曹操雞肋殺楊修
劉備按照天下三分圖的公司發展戰略,很快地組建了荊州公司、益州公司,下一步就是成立漢中公司。很快的,劉備把曹操在漢中的市場份額也搶了過來,負責漢中市場的經理夏侯淵還被劉備砍了頭。
暴怒之下的曹老板親自出馬,要搶回漢中市場,很多經理都跟著曹老大到了漢中,其中檔案部經理楊修也跟了來。曾老板出師不利,進了別人嘴里的骨頭,想再搶回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當保衛科的人來詢問晚上安全口令時,焦頭爛額的曹老板隨口說了句“雞肋”作為夜間口令。聽到口令的楊修向來認為自己聰明,覺得明白了曹操的心意,曹操會放棄漢中市場回許都,于是讓手下人收拾收拾準備回去。自然有人向曹老大打報告,曹老大一生氣,新仇舊恨加起來,就把楊修給殺了,說是擾亂軍心。
楊修是怎么死的?
曹老大一向喜歡楊修,要不然,也不會讓楊修擔任檔案部經理,此外楊修跟曹植的關系相當密切,怎么會為這么小的事情把楊修給殺了呢?其實是楊修自己的問題“雞肋”只不過是個堂而皇之的借口而已。要說楊修為什么會死,應該從曹操的兒子曹丕,曹植的繼承權說起。
自曹沖死了之后,曹操一邊傷心一邊為繼承人的事情煩惱。曹操的公司發展大了,人員也增多了,家大業大,跟其他老板一樣,曹操也開始煩惱公司下一步的發展。公司總歸是要交給下一代人接班的,長生不老的事情只是個神話,曹操也不例外。公司應該交給誰?曹丕還是曹植?
曹丕,曹植背后做了N多小動作,就是希望能夠搶到繼承人的位置。曹老板怎么會不知道兩個兒子做的那些齷齪事呢,只是曹操實在沒有想好,應該讓誰做公司的下一任繼承人,所以我們的曹老大始終在那里裝啞巴。老曹本能地喜歡曹植,覺得曹植文采比較好,為人寬厚老實。曹丕政治才能突出,但為人過于陰沉狡詐。為了爭奪公司繼承人的位置,兩個人的幕僚可沒有少操心,為曹植操心最多的就是經理楊修。楊修跟曹植的關系實際上等同于師徒關系。當曹操終于在心里確認曹丕為下一任繼承人的時候,跟曹植有關的人肯定要倒霉了,首當其沖的自然就是曹植的老師楊修。只是我們的楊修,還沒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就稀里糊涂地去了另一個世界。
事實上,即使沒有雞肋的事情發生,曹操也會殺掉楊修。楊修跟錯人了,死只是個早晚的問題。
績優股尋找的方法
希望在公司里生存,自身實力固然重要,但別忘了誰是將來的老大,如果站錯了隊伍,肯定會被清除出局。楊修死得很冤嗎?不冤,因為他站錯了隊伍。選擇績優股,為自己謀取一個完美的未來事業,是一個職場人時刻需要注意的事情。
認清公司發展矛盾。公司的發展是根據外部市場的變化以及公司內部的發展來擬訂的,什么時候會用什么人做繼承人,名義上并沒有公布出來,但選擇規則事實存在。認清公司的核心發展矛盾,也就是認清公司發展方向。一般情況下,公司為了下一步的發展,在繼承人選擇方面,往往優先選擇能夠解決公司主要矛盾的人。認清了公司發展的矛盾,會讓你從很多瑣碎的事情中脫離出來,以一顆清平的心,去看待整個公司的發展脈絡,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很好地把握自己的事業方向了。
認清繼承人特點。一般情況下,不存在唯一選項,往往是對錯選擇題,甚至是多項選擇題。認清楚每個選項的優點,缺點,尤其是每個選項的長板,至關重要。
老大喜歡什么樣的人,并不是優選次序,優選次序的第一位是公司的發展矛盾是什么,優選次序的第二位是選項中誰能夠解決問題。跟著能夠解決問題的選項,一般情況下都不會錯。
現代職場啟示:楊修死了,是因為曹老大覺得他如果不死,繼續輔佐曹植,將來會給曹丕帶來極大的麻煩。殺掉楊修,曹植周邊的人都意識到了危險,會慢慢地消散,自然就事先解除了曹丕將來最大的難題。
現代職場里,很多人都喜歡跟著一位強勢的領導人,覺得一方面可以學到東西,另一方面發展肯定會好,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如果你跟隨的領導是位內部管理高手,但公司當前的核心矛盾是銷售量始終上不去,公司以后選擇什么樣的人當領導?結果不言自喻。
職場生存,跟領導時,也要看看公司的發展,別一味覺得誰能力高就跟誰。對于公司來說,重要的不僅是能力,而是公司現在和以后需要什么樣的領導。跟對了領導,你才有被重用的可能;跟錯了,那你得跟楊修好好溝通溝通心得體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