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想起小時候一家人圍坐在媽媽的熱炕頭上吃飯、取暖、拉家常、招呼客人的情景,我的心中便充滿了無限的眷戀與溫馨。
小時候,家里有八口人,只有五間土木結構的瓦房。這五間房中,北邊一間是廚房、南邊一間是廂房、中間三間為廳房,三間廳房中一盤土炕就占了整整一間房子。土炕在媽媽的精心侍弄下,一年四季干凈整潔、熱熱乎乎。廳房是一家人起居活動的主要場所,而土炕則是一家人的活動中心。尤其是每年進入冬季之后,一家人在家里的時間好像大部分都是在媽媽的熱炕頭上度過的。
媽媽的熱炕頭,猶如現在的沙發,每當來客人了,無論親疏遠近,媽媽總是忙不迭地鋪褥子,請客人“上炕喝茶”。待客人盤腿坐穩后,媽媽便把銅制的“水煙瓶”刷洗干凈,遞給客人讓其抽煙,給明光锃亮的銅火盆里添上幾塊木炭,再用火盆旁的銅火箸撥撥火,然后在火盆邊沿烤上幾塊切成一指厚的包谷面饃饃,再在青瑩瑩的火苗旁煨上一個一寸多高的陶制小茶罐煮罐罐茶。在安頓客人先抽煙、喝茶吃饃饃后,她就去廚房里給客人正式準備飯食去了。在去廚房做飯前,媽媽便把我們姊妹幾個集中起來暫時安置在炕板板上或炕旮旯里,叫我們乖乖地待著,不要搗亂,不要欺負客人。這時的我們便會在客人抽水煙時發出水回旋的咕嘟嘟、咕嘟嘟有節拍的伴奏聲中,靜靜地瞅著客人品嘗著又苦又澀的濃茶,咀嚼著黃而不焦的饃片,贊賞茶的清香、饃片的香脆,神情專注地聽著客人說一些似懂非懂的關于收成與生計類的家常話,同時也更焦急地巴望著媽媽把給客人做的臊子面趕快端進來,因為平時我們是吃不上這種好飯的?,F在想起來,那仿佛是一場和諧的演奏,讓全家人都其樂融融。
媽媽的熱炕頭,到了夜晚,只要把銅火盆抬在地上,它就恢復本能,擔負起了真正的使命。一個四方四正的熱炕,每天晚上媽媽安頓我們都“蹬角子睡”,十幾只腳都朝著熱炕旮旯里伸,以便多容納幾個人。由于被子少而單薄,每個人的衣服脫下來都由媽媽一一蓋在各自蓋不著被子的地方,而媽媽則將她的衣服堵住窗子縫隙以防漏風。媽媽燒炕的技術很高,不燙不涼,整個晚上炕的四個角落都是熱的。不管你睡在熱炕的任一地方都不會受涼。一家人睡在保持恒溫的土炕上,將一天勞作帶來的疲勞,全然化解了。
媽媽的熱炕頭,還是我們全家人的餐廳。在父親快下班、我們快放學的時候,媽媽便把埋在火盆灰里的火球刨出來,續上幾塊木炭,炕中央的火盆旁再擱上一個方形的小餐桌(炕桌),擺上媽媽用甘藍根、蘿卜等腌制的各種酸菜和咸菜。父親回家后總是坐在小餐桌前,用一條小被蓋住雙腳,我們則圍著火盆坐在父親的兩旁??湛盏幕鹦模吒叩幕鹧?,熱熱的炕頭,將我們凍麻木的雙腳雙手和凍疼的臉蛋慢慢地暖熱了。這時媽媽便給我們盛上一碗熱乎乎的包谷面糊糊,教我們一面暖手,一面慢慢地吸著喝,說喝急了,這稠糊糊會燙心的!再給我們端上一盆包谷面疙瘩子。忙完這一切,媽媽才坐上炕來,給我們喝完了粥的碗里再舀上疙瘩子。待我們吃完飯后她才吃,每頓都是剩多少她就吃多少,一般很少吃飽過。但媽媽從來都不說她沒有吃飽的話。我們一家人擠在這個熱炕上,圍著火盆和餐桌,暖著、烤著、吃著、說著、笑著……把一天中干好的事、干錯的事、要干的事、快樂的事、難腸的事以及每個人的種種見聞,都痛快淋漓地傾訴、交流出來。在這個炕上,大家無拘無束地夸著干好的事,笑著快樂的事,罵著干錯的事,哭著冤枉的事,人人樂在其中。至今想來,這個熱炕頭是如今難得的歡樂融洽的場所,是心與心暢快交流的園地。
媽媽的熱炕頭,還是我們姊妹幾個的俱樂部。我們姊妹多,媽媽要為大家一針一線做衣服、納鞋底,每天做飯,還要喂豬、養雞等等。有時忙不過來,無法照顧小弟妹,她就把我們放在炕上“禁閉”起來,讓弟弟妹妹們赤著腳丫子在熱炕上活蹦亂跳地玩耍。因為土炕高于地面八九十公分,他們下不來,偶爾失足跌下去,會摔得鼻青臉腫的,所以只好“心安理得”地在炕上玩了。媽媽把我們放在炕上后,便可以放心地做飯洗衣去了,我們也就可以毫無顧忌地在炕上折騰了。但每遇到姊妹們把窗戶紙捅破,那就要挨媽媽一頓罵。特別是當我們“瘋”得把炕跳塌時,那個恐怖的情景不亞于世界大戰爆發。除跳塌炕的孩子要挨媽媽的一頓打以外,其余跟著跳的孩子也要接受訓斥。有一次,弟弟在炕中間一跳將一塊土坯踏成兩截,塌陷下去了一個大窟窿,氣得媽媽順手拿起笤帚從老遠的地方打了過來,打淌了弟弟的鼻血。媽媽急忙撕破自己的棉襖,揪了些棉花塞住了弟弟流血的鼻孔,又責罵我們為啥不乖乖地坐在炕上!媽媽心疼地又把弟弟抱在懷里,一面擦臉上的鼻血,一面叮嚀我們以后不要再在炕中間跳,并且及時在塌陷下去的地方墊上一塊木板板。晚上燒炕的時候,濃濃的烏煙便一股勁地從塌陷的地方朝上冒,頓時整個屋子就彌漫起了嗆人的煙味,滾滾的濃煙使全家人咳嗽不止。我們親口嘗到了自己種下的“苦果”,雖然一個個嗆得喘不過氣來,但都不敢吱聲。第二天,媽媽趕緊找人修補塌炕,并把我們繼續“禁閉”起來。每經歷一次類似的教訓,我們也因此要規矩好些日子。
媽媽的熱炕頭,還是我們家的診療所。那時候,家家生活困難,吃的是粗茶淡飯,少鹽缺油,以湯灌腸。每頓的菜湯我們總要喝兩三碗,肚子像個大鍋底,不是脹就是疼。這時媽媽會讓我們飯后趴在炕上暖一暖。暖著暖著,不大一會兒,放幾個屁,撒一泡尿,就沒事了。每當我們感冒發燒時,媽媽就熬上一碗蔥胡子湯,并叫我們捂上兩條被子睡在熱炕上蒙汗,待從骨子里發出大汗時,媽媽照著穴位從頭到腳給我們掐一遍,再在前胸后背噼噼啪啪敲打幾巴掌,一時間便感到全身通活了,高燒退了,感冒好了。正因如此,一家人很少去醫院看病買藥。再說老人們多年勞苦成疾,腿酸腰疼,盤著腿在炕上暖一暖,伸著腰在炕上躺一躺,照樣下地干活,很少聽說過風濕一類的疾病。
媽媽的熱炕頭,還是她的針線坊。我們一家人的衣服都是媽媽利用冬閑坐在熱炕頭上,一針一線縫制出來的。在熱炕頭上,針線簍總是伴隨在媽媽的身旁,待她做完地下的活上炕后手里總是不離針線。媽媽會用五彩繽紛的絲線給我們在衣服上、枕頭上、書包上、布鞋上繡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花花世界。
媽媽的熱炕頭,還是我們溫習功課做作業的書房。一張五六十公分見方的小炕桌上,放著一盞用墨水瓶制做的煤油燈,我們幾個孩子在那撲閃撲閃的微弱昏黃的燈光下,趴在只能放每個人的一個本子、一只小手的桌邊寫字,呼吸時連鼻孔出的氣,都會把燈盞吹滅。媽媽在旁邊一面做針線,一面督促我們做作業。雖然她不識字,但她能看出來哪一個孩子做得認真,哪一個孩子敷衍了事。對做得好的她就及時表揚,對不專心愛打盹的,她總是及時提醒。媽媽還經常給我們講“頭懸梁、錐刺股”一類古人勤奮學習的故事,以提高我們的學習興趣。
媽媽的熱炕頭,也是教育我們立身做人的課堂。在炕頭上媽媽細心地觀察著我們每個人的一舉一動,并及時糾正各種不良習慣。我們的所作所為都在媽媽銳利的視線之中。吃飯時媽媽教給我們正確的姿勢,再三告誡不能用筷子敲碗邊,吃面條時不能發出“吸”聲,不能吧嗒吧嗒咂嘴。走路時,從下炕的動作開始做起,要求我們走路要輕,腳步要正,頭要抬起,腰要挺直,不能邁八字步。記得我小時候,走路時腳丫子有點向外撇,媽媽便在炕沿邊放了一根竹棍,只要看見我腳后跟一對,就在炕沿上猛敲幾下……硬是在媽媽不倦的幫助下,我改正了“八字步”的毛病。我們姊妹幾個,雖沒成大器,但都沒有什么壞毛病,細細一想,這都是媽媽在她的熱炕頭上對我們潤物細無聲般言傳身教的結果。
直到我上了大學和參加工作以后,每次回家時,媽媽就坐在熱炕頭上,睜大一雙期盼的眼睛,從窗戶里望著我回家來。一進屋,我的第一個動作就是“脫鞋上炕”。媽媽掀起早已暖熱的被窩,將我的雙腿焐在了被子下面最熱的地方,然后再給我一塊烤得焦黃、散發著香甜味的包谷面饃饃,再遞上一盅濃濃的罐罐茶。我親昵地坐在媽媽的膝蓋旁,媽媽便不停地把被子往我腿上蓋,我也會不停地把被子往她身上拉。媽媽對女兒的疼愛,女兒對媽媽的孝順,就在這么一個被子角角一拉一蓋中傳遞、交融著。我與媽媽緊挨著坐在熱乎乎的炕頭上,一縷暖流從腳跟直涌到頭頂,讓我感覺到這就是世界上最溫馨的所在。
童年時,媽媽的熱炕頭給我留下了難忘而甜美的記憶。在時尚日新的今天,樓房替代了平房,“席夢思”替代了土炕,電褥子替代了燒炕,電爐子替代了銅火盆,現代生活方式也迫使媽媽改變了坐炕的習慣。去年,我和妹妹、妹夫相約一道去老家看望年過七旬的媽媽。他們早我兩天去了老家。我回到老家的那天,北風呼呼地吹著,天氣格外地冷。一進屋見媽媽正佝僂著身子、彎著因病而變形的雙腿,和四姨站在搖頭式的電暖氣前正在說話,整個房間里除了那個發紅的電熱器外,滿屋子的空氣都是涼颼颼的。我在屋子里轉了兩圈,也覺得沒地方可以落座。媽媽便把我帶進了客廳,兩個妹夫早已坐在沙發上等我。當我一坐到烏黑發亮的皮沙發上時,一股冰涼的感覺及我與媽媽、妹夫相隔一米遠面對面坐在沙發上客人式的情景,使我突然回想起了兒時一家人擠在那個腿都沒處放的熱炕頭上嬉笑打鬧的情景,真是別有滋味在心頭。媽媽長年腿疼,導致膝關節變形,臏骨移位,坐在沙發上后兩只手一直擱在膝蓋上,不停地摩搓。為了給媽媽治腿病,弟弟帶著媽媽到西安找了不少名醫,花了不少錢,但沒見有什么明顯的效果。我想,如果還有那個熱炕頭,媽媽坐在熱乎乎的被窩里,佝僂的身子、彎曲的雙腿可能就會直起來;如果還有那個熱炕頭,媽媽會盤腿一坐,蓋上一條小棉被,就不會時時用雙手捂著膝蓋;如果還有那個熱炕頭,我們回家后圍著媽媽坐在熱炕上,一條被子你給我蓋,我給他蓋,就會在融入溫暖親情的氛圍中,充分體現媽媽的慈愛,姊妹的關愛,盡情地享受天倫之樂;如果還有那個熱炕頭,我們回家后擠在一個熱炕上,一家人就不會有坐沙發時那樣客套和疏離的感覺,一家人就沒有那么遠的距離。
熱炕頭啊,媽媽的熱炕頭!在現代化的年代里,人們追求高科技,講究新時尚。今天人們用現代化的取暖設備取代了你,也因你的被取代而同時減少了媽媽在寒冷的冬夜三更在河灘里掃樹葉的辛苦,減少了媽媽在酷熱的三伏天蹲在麥地里拔麥茬子的勞苦,但同時也減少了在那個北風吹雪花飄的嚴冬里,一家人擠在熱炕頭上享受那種心貼著心的溫暖與親情了。
熱炕頭啊,媽媽的熱炕頭!你記載著我童年的美好,記載著媽媽對兒女的慈愛,記載著媽媽一生的勞苦與艱辛。你曾經給了我們童年時無限的歡樂與溫暖,你曾經給了我們現代人無法享受的愛戀與親情。在日新月異的新時代,不管什么樣的現代化取暖設備,我總覺得遠不如童年時代融入了家的溫馨和媽媽慈愛的熱炕頭。我懷念那清貧年代的溫馨,留戀凝聚著溫暖和親情的熱炕頭。
媽媽的熱炕頭,是讓人留戀的熱炕頭。
責任編輯 張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