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勞動合同法草案被提請二次審議,草案做了多處重要修改。根據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和社會各方面的意見,草案對適用范圍、企業規章制度、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試用期、服務期、競業限制、社會保險費、經濟性裁員、集體合同、勞務派遣等社會廣泛關注的內容作了較大幅度的修改。繼2006年6月推出《拿什么保護你,我的勞動?》專題后,本刊繼續關注《勞動合同法草案》最新動向,在二次審議中修改的《勞動合同法草案》有五大看點值得關注。
養老賬戶隨人一起流動
草案規定:“國家采取措施,逐步實現勞動者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隨勞動者在全國范圍內流動?!?/p>
有關專家指出,這雖然只是一條原則性規定,但具有前瞻意義,意味著將來制定社會保險法時,要明確“社會保險實行全國統籌”。
據了解,現在社會保險實行地方統籌。比如,某人今年在大連工作,明年到北京工作,今年的社會保險費就留在了大連,如果不發給其本人,他到了北京就要另外登記,但是如果發給本人,又違反了社會保險的社會共濟原則。社會保險全國統籌,可以克服這些弊端。
嚴格規定試用期限時間
現實生活中,一些用人單位隨意延長試用期,侵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許多勞動者反映強烈,建議勞動合同法草案應當縮短試用期的期限。
根據這一意見,修改后的草案明確規定:“勞動合同期限不足1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1個月;勞動合同期限1年以上3年以下的,試用期不得超過2個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6個月。”
試用期工資不得低于合同約定工資80%
勞動合同法草案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于同崗位最低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80%。
勞務派遣,合同期限不少于兩年
草案二次審議稿規定,勞務派遣單位應當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兩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按月支付勞動報酬,在無工作期間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報酬。勞動合同到期后,應依法續簽勞動合同。
勞務派遣單位注冊資本不得少于50萬元;禁止用工單位自設勞務派遣公司搞“內部派遣”,“用工單位不得自設勞務派遣單位,向本單位或者所屬單位派遣勞動者”;在待遇問題上,規定被派遣的勞動者享有同工同酬的權利。
裁員20人以上需聽工會或職工意見
為防止用人單位隨意進行經濟性裁員,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的勞動合同法草案對經濟性裁員的程序、條件等作出了嚴格限制。
草案規定,需要裁減人員20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20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10%以上的,用人單位應當提前30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后,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方可以裁減人員。
草案規定,裁減人員時,四類勞動者被要求“優先留用”:在本單位工作時間較長的;與本單位訂立較長期限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有需要扶養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