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踐仁知天”與“截斷眾流”

2007-01-01 00:00:00周恩榮
理論月刊 2007年5期

摘要:在《心體與性體》一書中,牟宗三認(rèn)為宋#65380;明儒的“道德理性”有三層含義,即:由“踐仁知天”對應(yīng)一個圣者的生命人格而一起頓時接觸到的道德性之嚴(yán)整而純粹的意義;由第一層含義同時“充其極”,因宇宙情懷而達(dá)致其形上意義;同時即在“踐仁盡性”的工夫中,表現(xiàn)此既獨一無二又異地而皆然的道德性。他并主張,其中的第一層含義即能融攝康德《道德形而上學(xué)基礎(chǔ)》中所說的一切,亦即“踐仁知天”即具有“截斷眾流”的能力。牟宗三并沒有解決“踐仁知天”如何“截斷眾流”,本文主旨即在對此作出解答。

關(guān)鍵詞:踐仁知天; 截斷眾流; 道德理性

中圖分類號:B0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7)05-0052-04

《詩經(jīng)·維天之命》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這句詩反映了殷周之際的觀念中,以“天”取代殷商之“帝”為至上神,并以為“天”命德于人,而人亦“以德配天”,作為下民之君師的思想背景。同時,此詩亦顯明了其時周人對于人的主體性的意識:於穆不已之天命,大大地顯揚文王的純德。這種人的主體性的覺醒,彰顯了殷周時期“天”與“人”之間的緊張:於穆不已之天命,“不可度思”,人于其間時時充滿憂患,缺乏一種“天命常在我身”的終極安全感;而同時又非常自信,一旦人自己進(jìn)德修業(yè),自純其德,以輔天地之生生大德,則可以常葆天命之于我身。而所謂“周公制禮作樂”,①則是把如上的緊張,體現(xiàn)于周文之禮樂典章之中。孔子上承周文,非但吸收了周文的外在形式,更體會周文之內(nèi)在精神而損益之,兼取殷商之政“尚寬”的遺風(fēng),以矯周文禮煩政苛之傾向以及避免其掛空的可能,于是捻出一“仁”之觀念,立仁教以辟精神領(lǐng)域,從而成為儒家真正的創(chuàng)始人。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仁”的觀念雖然脫胎于殷政“尚寬”之遺風(fēng),卻又不僅是一種行政的風(fēng)格,而更加升華為一種形而上的道德意識,成為儒家學(xué)說的基礎(chǔ)。這種道德意識,在牟宗三先生看來,具有以下含義:它是孔子本人在自己個人的生活實踐中,“踐仁知天”,以其生命或人格而“達(dá)至具體清澈精誠惻怛之圓而神之境”,從而點醒的道德性的嚴(yán)整而純粹的意義。其后的《孟子》以“盡心知性知天”契悟孔子的生命智慧,《中庸》#65380;《易傳》則以“天命之性”為橋梁,把孔子的“仁”與“天道”#65380;“天命”連在一起,使得由孔子彰顯的道德性能夠“充其極”而具有形而上的意義。最后,這種道德性同時也能在“踐仁知天”的工夫中具體表現(xiàn),做出具有存在性的#65380;歷史性的#65380;獨一無二異地而皆然的道德決斷。在牟宗三賦予儒家道德性的這三層涵義中,他認(rèn)為其第一層即能涵攝康德《道德形而上學(xué)原理》中所說的一切,②簡單說來,就是單單“踐仁知天”就足以“截斷眾流”。問題是,“踐仁知天”是否真的能夠“截斷眾流”?為此,我們需要弄清楚孔子是如何“踐仁知天”的?康德又是如何“截斷眾流”的?孔子的“踐仁知天”如何能夠起到“截斷眾流”的作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目的#65380;具體實現(xiàn)#65380;最終結(jié)果等方面對孔子“踐仁知天”和康德《道德形而上學(xué)基礎(chǔ)》作出比較說明。

牟宗三認(rèn)為康德《道德形而上學(xué)基礎(chǔ)》只說明了德性命令的“截斷眾流”的性質(zhì),即其先驗性#65380;純粹性和嚴(yán)格性。亦即使道德行為摒除一切外在于道德本身的目的,遠(yuǎn)離一切感性因素和完滿觀念的影響,從而把德性命令與基于幸福原則#65380;理性的完善性概念或上帝意志而有的行動準(zhǔn)則區(qū)別開來,以保證道德行為本身的價值及其不可避免性。牟宗三認(rèn)為,康德的道德哲學(xué)包含“道德底形上學(xué)”和“道德的神學(xué)”兩部分,前者是“道德的形上推證(或形上解析)”,旨在對道德的先驗本性做出說明,同時發(fā)現(xiàn)道德的基本原理;而后者則是從道德建立神學(xué),從道德把神學(xué)撐起來。相應(yīng)地,《道德形而上學(xué)基礎(chǔ)》就是對道德作形上的解析,康德這樣做是通過對普通的道德理性知識的分析,發(fā)現(xiàn)在普通的道德理性知識的應(yīng)用中存在的“自然的辯證論”,即人一方面要敬重“出于義務(wù)而行動”的道德法則,另一方面人又會受來自愛好#65380;幸福等偏好的影響而有損道德法則的莊嚴(yán);從而產(chǎn)生一種對“道德形而上學(xué)”的要求,這就是要暫時撇開那些能夠影響人對道德法則的敬重的感性因素,而專著于先驗的#65380;純粹的道德法則。

而對于孔子的“踐仁知天”,牟宗三認(rèn)為它就是“內(nèi)圣之學(xué)”的成圣工夫。即通過“踐仁”而豁醒人的真實主體性,又通過賦予“天”以形而上的實體的意味,在強調(diào)“踐仁即可知天”的過程中,賦予人的真實主體性(即“仁”)以形而上的實體的意義。同時,通過強調(diào)“踐仁知天”中“仁”的覺與健的特性,力圖使“仁”在具體真實的生活境遇中獲得內(nèi)在的先驗性與具體的超越性的特征,從而成為道德上善惡分判的根源和標(biāo)準(zhǔn)#65380;一切個人和社會實踐所可能的條件。

因而,從目的上看,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學(xué)基礎(chǔ)》旨在通過嚴(yán)格區(qū)分道德法則和感性質(zhì)料因素,而把道德奠基于先驗的#65380;純粹的道德法則,使道德能夠普遍地適用于一切有理性的存在;孔子的“踐仁知天”則是通過對于“仁”德的踐履,使人意識到自己的真正主體性,不在于其能產(chǎn)生各種幸福的構(gòu)成,而只在于人是否完成其“義所當(dāng)為”,而此“義所當(dāng)為”正是判定道德上善惡的標(biāo)準(zhǔn)和根源,是一切個人和社會實踐所可能的條件。

從具體的實現(xiàn)途徑看,牟宗三認(rèn)為,孔子的“踐仁”,是孔子“依其具體清澈精誠惻怛的襟懷,在具體生活上,作具體渾淪的指點與啟發(fā)”,而由“踐仁”所產(chǎn)生的普遍性是“混溶于精誠惻怛之真實生命中而為具體的普遍,隨著具體生活之曲曲折折而如水銀瀉地#65380;或圓珠走盤#65380;遍潤一切而不遺的這種具體的普遍”。從而,仁具有內(nèi)在的先驗性和具體的超越性。因而,牟宗三認(rèn)為,圣人的整體人格本身就全幅是“仁道”的展現(xiàn)。

依牟宗三,孔子的“仁”有兩個最本質(zhì)的含義:即“覺”與“健”。他說:“照講者個人的了解,孔子的‘仁’具有下列兩大特質(zhì):(1)覺——不是感官知覺或感覺(Perception or Sensation),而是悱惻之感,即《論語》所言的‘不安’之感,亦即孟子所謂惻隱之心或不忍人之心。有覺,才可有四端之心,否則便可說是麻木,中國成語‘麻木不仁’便指出了仁的特性是有覺而不是麻木。……(2)健——是《易經(jīng)》‘健行不息’之健。《易經(jīng)》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所謂‘天行健’可說是‘維天之命,於穆不已’的另一種表示方式。君子看到天地的健行不息,覺悟到自己亦要效法天道的健行不息。這表示我們的生命,應(yīng)通過覺以表現(xiàn)健,或者說,要像天一樣,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性,因為天的德(本質(zhì))就是創(chuàng)造性的本身。至于‘健’字的含義,當(dāng)然不是體育方面健美之健,而是純粹精神上的創(chuàng)生不已。”這就是說,仁首先是一種對于他人危難處境的驚懼#65380;憂傷#65380;悲痛#65380;憐憫之情,既而不能忍受別人的這種處境而欲對之有所改變的積極的愿望。故牟宗三先生說:“我們可以這樣正面地描述‘仁’,說:‘仁以感通為性,以潤物為用。’”這一說法使得“仁”的含義更加廣泛:從對他人的危難處境的驚懼#65380;悲痛#65380;憐憫,擴大而至其極——與萬物為一體,從而能“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同時,仁又不僅是對他人危難處境的改變的愿望,而且也在感通的過程中表現(xiàn)其創(chuàng)造性,潤澤#65380;引發(fā)他人的生命。因而,仁代表了“真實的生命(Real life)”#65380;人的“真實的主體(Real subject)”,而這個“真實的主體”又能遙契天道,成為天命#65380;天道的一個“印證”(Verification)。

牟宗三以程顥的觀點為根據(jù)來支持其對“仁”的這種理解。程顥說:“醫(yī)術(shù)以手足痿痹為不仁,此言最善名狀。”所謂“手足痿痹”就是“無覺”,無覺即不仁,謝良佐則明確地“以覺訓(xùn)仁”。雖然,《論語》中并無明確之證。但是,牟宗三通過解釋,撥開語言名詞的迷霧,直指“仁”的本質(zhì):《論語》中孔子隨機地說“仁”,都是指點為仁之方,都是就近取譬,指點人各自啟迪自己的真實生命;而這些“為仁之方”,如“己立立人#65380;己達(dá)達(dá)人”#65380;“忠恕之道”等,都能反映“覺”與“健”的特質(zhì)。如:“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論語·陽貨》)在這里,若人安于悖禮的行為,對于常人不忍心做的事情處之泰然,便是“無覺”,便是“不仁”。相反,若能夠反思到自己的“不安”,并由此而意識到那些能使自己“安”的,這就是“覺”了;更進(jìn)一步,若能夠“推己及人”,知道自己想要有一定地位#65380;有所作為,從而使他人也能夠占據(jù)一定地位#65380;能夠有所作為,甚至推而廣之,能夠“博施濟眾”,天地萬物都與自己息息相關(guān),“健”也就有了。因而,《論語》中的“仁”,以這兩個特質(zhì)來概括是恰當(dāng)?shù)摹?/p>

孔子的許多具體行為#65380;他對歷史現(xiàn)實人物的臧否,可以視為“踐仁”。其中“用行舍藏”#65380;“無可無不可”的進(jìn)退出處,“子為政,焉用殺”#65380;“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65380;“必先正名無所茍”的為政方略,憂心于“德不修,學(xué)不講,聞善不徙,不善不改”#65380;“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65380;并教以“文行忠信”的教育理念,“叩其兩端而竭”#65380;“必由斯道”的對待知識的態(tài)度,以及“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修身自持等,都是孔子以其“具體清澈精誠惻怛的襟懷”以及“覺”與“健”的仁德,本著其真誠的#65380;憂傷于人之艱難處境的道德情懷,于特殊的#65380;個別的場合審察清明,而做出的獨一無二異地皆然的道德決斷。這些具體言行,表面上似乎并沒有什么是非如此不可的,而實際上其所作的每一行為決斷,又是任何一個具有“真實主體性”的人在當(dāng)時的具體情境中都必定如此的。因而,“踐仁”實際上也是一種普遍必然性的行動,只不過這種普遍必然性是與具體的生活緊密相聯(lián)的,從而是一種具體的普遍性。同時,這種具體的普遍性,也同樣是“斬斷一切外在的牽連而為定然的#65380;無條件的”普遍性#65380;必然性,從而也可以說是先驗的。

“踐仁”只是內(nèi)圣之學(xué)的踐履歸宿之一,另外還有“知天”,合起來就是“踐仁以知天,即成圣”。不過,照常識看,“仁”與“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通過踐仁而知天或踐仁以期知天①如何可能,是一個關(guān)鍵的疑問。牟宗三認(rèn)為,孔子是通過“超越的遙契”來解決這個問題的。《論語》中的三句話表現(xiàn)了此“超越的遙契”: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xué)而上達(dá),知我者其天乎?

五十而知天命。

畏天命。

此處“下學(xué)”即是踐仁,而非追求專門知識的“學(xué)”,前者有德性修養(yǎng)的意味,即把知識消化于生命,轉(zhuǎn)化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轉(zhuǎn)智為德,后者不帶有德性修養(yǎng)的性質(zhì),其目的是成為專家;“上達(dá)”即“上達(dá)天德”,是“下學(xué)”的最終目的:具體說即在經(jīng)驗知識的基礎(chǔ)上通過“內(nèi)心的覺悟”,在不斷的踐仁中,使生命更精純,思想更精微,人生境界更高明,從而與天相知,進(jìn)而引生對天命的敬畏。于是,長期踐仁乃可最終知天(遙契天道)。牟宗三認(rèn)為,孔子不僅未曾明確說仁就是天,反暫時撇開了客觀面的“帝”#65380;“天”#65380;“天命”,而把《詩經(jīng)》#65380;《尚書》中的這些概念當(dāng)作背景歷史意識,在強調(diào)人之能契接“天”的主觀根據(jù)——“仁”中,更加重更真切于人對天的契接與崇敬。如此一方面豁醒了人的真實主體性,一方面解放了王者政權(quán)得失意識中的天,而賦予其一種“形而上的實體”(Metaphysical reality)的意味。這種背景下的“天”,雖不與“仁”合一或為一,卻可由于“仁心感通之無限而趨于絕對普遍性”#65380;“仁與天有其‘內(nèi)容意義’之相同處”最后可以合而一之。由是,“踐仁知天”連為一體而使得主觀與客觀合一,具有內(nèi)在的先驗性與具體的超越性,從而其所作的道德決斷都是存在的#65380;歷史性的#65380;獨一無二異地皆然的。

不可否認(rèn),牟宗三在此的說明并不很清楚。但是,我們可以借用康德的思路來使其清楚:踐仁知天即從普通的道德理性的認(rèn)知開始,借助于“義務(wù)”的概念和反思的活動,認(rèn)識到德性法則實際上來自我們的純粹理性的實踐應(yīng)用,這種德性法則甚至超越的主宰者也不能反對,而我們對這法則同樣抱持一種敬畏(或敬重)的態(tài)度。從而,“踐仁知天”就是從經(jīng)驗的積累開始,通過人發(fā)揮其健動的生命精神,使“內(nèi)心覺悟”而認(rèn)識到人的“真實主體性”具有具體的普遍必然性,并最終與創(chuàng)生的“天道”相契。在這里,人是一個具體渾淪的人,并沒有什么感性與理性#65380;理智與本能的區(qū)分。“仁”不僅是人們在道德上善惡的評判根源和標(biāo)準(zhǔn),一切實踐的可能性條件,更是作為人的德性,人的健動的生命精神。人正是在此健動的生命精神的作用下,在與他人的生存境遇的交互感通的過程中,領(lǐng)悟并契接形上的實體性的天命,成全自己的圣賢人格。這一過程是順著人的生命精神而來的,因而是自然而然的。

反觀康德,牟宗三認(rèn)為他是通過智思與強力,就特定的現(xiàn)象與概念,如知識#65380;自然#65380;道德等,予以反省,而一步一步地分析,完成其“截斷眾流”的工作的。“截斷眾流”原本是云門禪系的修禪心法之一。依提出“截斷眾流”句的德山緣密所頌“堆山積岳來,一一盡塵埃;更擬論玄妙,冰消瓦解摧”,可知“截斷眾流”的原本意思是:無論參禪者帶來多少難題,都將其視為塵埃;而如果學(xué)人還要進(jìn)一步論玄說妙,糾纏于枝蔓葛藤之中,就要立刻將之摧斷,亦即針對學(xué)禪之人易陷于情識義理#65380;語言文字之迷障,而即刻打斷其固定思維方式,使其返本窮源而見道的做法。

牟宗三在《心體與性體》中,用“截斷眾流”來說明康德《道德形而上學(xué)基礎(chǔ)》中的思想,“康德將屬于他律性的一切道德原則,或是屬于經(jīng)驗的,由幸福原則而引出者,或是屬于理性的,由圓滿原則而引出者,盡皆剔出,而唯自‘意志之自律’以觀道德法則,這在顯露‘道德性當(dāng)身之體’上說(這是關(guān)于道德理性的第一義),可謂充其極矣。這也是‘截斷眾流’句也。”可見,“截斷眾流”在這里的意思是:為保證自身的純粹性與超越性,道德理性必須把自己與所有經(jīng)驗性的道德原則,或雖屬于理性卻由圓滿原則所引出的道德原則嚴(yán)格區(qū)別開來。這種“區(qū)別”就是“截斷眾流”,道德理性在此“截斷”的“眾流”,即所有經(jīng)驗性的道德原則和雖屬于理性卻由圓滿原則所引出的道德原則。

牟宗三指出,康德“截斷眾流”的具體途徑是“曲曲折折強探力索的艱苦建構(gòu)”,是從“道德性”的概念自身,分解(或分析)出“純?nèi)簧埔馑闰灥刈月傻貥?gòu)成的那個‘圓滿道德之理念’”。那么,康德是怎樣地從“道德性”的概念本身,曲曲折折強探力索地建構(gòu)出純粹善良意志所先驗地自律的構(gòu)成的德性法則的呢?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學(xué)基礎(chǔ)》中指出,從世界上(甚至世界之外)唯一的無條件善的意志出發(fā),經(jīng)由“義務(wù)”的概念,所凸現(xiàn)出來的“出于義務(wù)”的行動,構(gòu)成了道德性概念自身。并由“出于義務(wù)而行動”引出了普通道德理性知識中的德性命令,即“除非我能夠同時愿意我的準(zhǔn)則成為一個普遍法則,否則我不應(yīng)行動”。康德認(rèn)為,這個命令不需要特別的智力,就能夠確知,因而,它構(gòu)成了普通的道德理性知識。但是,康德發(fā)現(xiàn),在普通的道德理性知識的應(yīng)用中,很容易受到誘惑而喪失其純粹性而產(chǎn)生“自然辯證論”。因而,它需要進(jìn)一步,從自己的范圍走出來,進(jìn)入實踐哲學(xué)的領(lǐng)域,以便通過嚴(yán)格區(qū)別于植根于需要和愛好之中的準(zhǔn)則,而獲得關(guān)于其來源與真正使命的明晰的知識。于是,從普通的道德理性知識,便進(jìn)入到“道德形而上學(xué)”的領(lǐng)域。康德強調(diào),德性命令必須是先驗的#65380;純粹的,不能沾染任何經(jīng)驗的成分。因為,“通過經(jīng)驗決不可能確定無誤地判定在個別情況下,一種在其他方面合乎責(zé)任的行為,其準(zhǔn)則是否完全以道德理由為依據(jù),以責(zé)任觀念為基礎(chǔ)”,從而,任何規(guī)范一旦沾染上經(jīng)驗的成分,哪怕是極小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個念頭,就將變成一個實用的規(guī)則,而不能稱之為德性命令。于是,德性命令或真正的最高原理只能以純粹理性為基礎(chǔ),甚至作為至善的上帝的概念,也都只能來自理性先天地制定的道德完滿性的理想。那些從感性經(jīng)驗(或人性的特殊屬性#65380;或從人所處的偶然處境)中引申出來的#65380;隸屬于作為達(dá)到另外目的的手段的技術(shù)原則或幸福原則,如技藝的規(guī)則,機智的規(guī)勸等,全都是分析的命令,不能作為道德原則;同樣,那些雖然屬于理性,卻來自完善性的原則,無論它們是以作為我們意志可能的結(jié)果的理性的“完善性”概念為基礎(chǔ),還是以作為我們意志的決定因素的獨立存在的完善性概念(即神的意志)為基礎(chǔ),也不能充當(dāng)?shù)赖略瓌t的根據(jù)。因為前者(理性的“完善性”概念)不可避免地會暗中把有待說明的道德當(dāng)作前提,從而陷入循環(huán)論證;而后者(神的意志)只構(gòu)成了那結(jié)合著權(quán)力與報復(fù)等可怕表象的榮譽欲和統(tǒng)治欲的本質(zhì)屬性,因而由之建立的“德行體系”都必定與道德相反。

然而,德性命令來自何處呢?康德認(rèn)為,它就來自“定言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這個概念自身。定言命令是區(qū)別于假言命令(即前文所說的技藝的規(guī)則,機智的規(guī)勸)的。其內(nèi)容僅僅包含法則,以及符合該法則的準(zhǔn)則的必然性,亦即“除了行動準(zhǔn)則所應(yīng)符合的那個一般法則之外”,定言命令再也容納不下任何東西。由此,就有了定言命令的一般表達(dá)式:“只能按照你同時也愿意它成為普遍的法則的那個準(zhǔn)則去行動。”

康德通過強探力索地分析與義務(wù)相關(guān)的德性概念和現(xiàn)象,完成其“截斷眾流”的任務(wù)。較之孔子在具體的生活實踐中,通過“踐仁”而意識到人的健動的生命精神或“真正主體性”,并斬斷一切外在的牽連(如宮室之美#65380;妻妾之奉#65380;所識窮乏者得我,甚至生死)而彰顯人的德性生命的尊嚴(yán),確實有很大的不同。

就最終的結(jié)果看,孔子的“踐仁知天”最終是把“仁”提升為一個道德行為的終極權(quán)威,一個形而上的創(chuàng)生實體,而同時把形而上的天命實體內(nèi)化為良知的呼聲。兩者的合而為一,使儒家的道德理性具有內(nèi)在的先驗性與具體的超越性,且其所作的道德決斷都是存在的#65380;歷史的#65380;獨一無二異地皆然的決斷;而康德的“截斷眾流”則通過實踐理性的純粹的自動性為意志提供普遍的道德法則,這種道德法則具有普遍必然性,也同樣地成為衡量一切行動是否具有道德價值的標(biāo)準(zhǔn),以及道德行動的動力。兩者雖具體途徑不同,卻達(dá)致了類似的結(jié)果。

如果我們不考慮其間的不同,而僅從它們的出發(fā)點和最終結(jié)果來看,孔子的“踐仁知天”與康德的“截斷眾流”是極為相似的:從其出發(fā)點看,二者都旨在確立道德行為的善惡的根源和標(biāo)準(zhǔn),使一行為具有道德價值;而從其結(jié)果看,二者通過不同的方式保證了使一行為有意義的標(biāo)準(zhǔn)的普遍必然性。孔子是通過把人看作是一具體渾淪的真實生命,而強調(diào)仁作為一健動的生命精神,并能與形而上的天命相合,而突出“仁”的內(nèi)在的先驗性和具體的超越性。而“仁”的“排斥”(或不顧)幸福與否,而僅視義之當(dāng)為與否的一面,以及“盡性”所表示的“仁體”#65380;“性體”遠(yuǎn)在現(xiàn)實自然生命之上,有超越種種的利害關(guān)系的內(nèi)涵,也顯示了“仁”對感性因素的超越;康德則在理性與情感#65380;理智與本能二分的格局下,通過理性的自覺而遠(yuǎn)離感性的影響,強調(diào)純粹理性的普遍必然性。從而,我們確實可以在某種意義上認(rèn)為孔子的“踐仁知天”能夠“截斷眾流”。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固然可以承認(rèn)“踐仁知天”能夠“截斷眾流”,但是,也應(yīng)該重視其間存在的巨大差異。這種差異一方面可以助益我們認(rèn)識中西方在價值追求和思維方式上的不同,另一方面也是我們通過對話,融合西方文化的視域,在詮釋中創(chuàng)新中國文化的契機。牟宗三正是因此而認(rèn)為孔子的“踐仁知天”同時能夠充其極,而具有形而上的性質(zhì),并能夠在具體的生命實踐中作出獨一無二#65380;異地皆然的道德決斷。不過,這一點已經(jīng)超出了本文的范圍了。

參考文獻(xiàn):

[1]牟宗三.心體與性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牟宗三.中國哲學(xué)的特質(zh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4]程顥,程頤.二程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4.

[5]Immanuel Kant.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M].Translated by Mary J.

責(zé)任編輯 柏振忠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天堂网视频|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www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自拍中文字幕| 婷婷综合色|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 av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资源|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91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夜夜操天天摸|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大香伊人久久| 99久久精品国产自免费|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区| 国产激情国语对白普通话|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日本免费精品|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成人免费|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干中文字幕|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视频| 日韩资源站| 狠狠操夜夜爽|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免费在线一区|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2022精品国偷自产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人妻21p大胆|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性视频久久| 日本成人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30p| 综合亚洲网|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欧美日韩免费|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日韩天堂视频| 草逼视频国产|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在线毛片免费|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999| 美女被操91视频|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伊人|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尤物国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