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人本法律觀解析

2007-01-01 00:00:00羅麗華
理論月刊 2007年5期

摘要:人本法律觀中的“人”具有社會性#65380;實踐性和主體性,人本法律觀中的“本”主要是本質之意,即人本法律觀回答的是“法的本質”問題。人本法律觀的論證特色鮮明,體現(xiàn)為觀點的體系化#65380;內容的立體化#65380;視角的多元化。人本法律觀的價值目標定位為三個逐步深化的層面:維護個人權利是淺層的價值目標,尊重人的尊嚴是中層價值目標,實現(xiàn)人類幸福是終極價值目標。

關鍵詞:人本法律觀; 論證特色; 價值目標

中圖分類號:B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7)05-0106-04

人本法律觀作為一種新的法律理念,得到法學界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和承認。近兩年來,學界圍繞人本法律觀發(fā)表了一系列文章,(注:① 據筆者考察,“人本法律觀”最早在《金陵法律評論》2004年秋季卷《“以人為本”的法哲學解讀——“以人為本”四人談》中提及,第一次明確提出“人本法律觀”是武漢大學李龍教授在《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4年第6期發(fā)表的《人本法律觀簡論》一文,2005年李龍教授又分別在《中國法學》#65380;《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65380;《社會科學戰(zhàn)線》等刊物發(fā)表《人本法學教育觀論要——高境界法律人才培養(yǎng)目標模式》#65380;《用科學的發(fā)展觀統(tǒng)領中國法學的全局——再論人本法律觀》#65380;《論人本法律觀的基本理念》等文章,2006年法理學界對“人本法律觀”及相關問題的研究更為關注,并將“以人為本與法律觀的變革”作為2007年全國法理年會的議題之一確定下來,“人本法律觀”得到了法學界越來越普遍的關注與承認。)特別是2006年出版的《人本法律觀研究》一書,對人本法律觀的理論框架進行了建構,標志著人本法律觀理論體系的初步完成。但綜觀目前對人本法律觀的研究,筆者認為在其語義#65380;意義等方面的研究較薄弱,特撰此文對人本法律觀作些微觀的解釋和分析。

一、人本法律觀的語義分析

人本法律觀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在法律領域的體現(xiàn)與運用,是發(fā)展的馬克思主義指導的法學理論體系。人本法律觀通過確立人是法律之源#65380;人是法律的主體#65380;人是法律的目的#65380;人是法律的關鍵等原則來揭示并突出“人是法律之本”這一重要原理。人本法律觀中的“人”和“本”有著特殊的語義。

(一) 對人本法律觀中“人”的理解

古今中外研究“人”的資料可以說是汗牛充棟,不論是哲學#65380;心理學#65380;社會學#65380;政治學#65380;經濟學#65380;歷史學#65380;語言學等人文社會科學,還是地理學#65380;生態(tài)學#65380;控制論和仿生學等自然科學(注:② 卡恩(Theodore C. Kahn)在《人學導論:關于人的整體的研究》一書中列舉了14門與人學有關的學科,除了文中談到的那些學科外,還有倫理學#65380;人類學#65380;宗教學和考古學。參見T. C. Kahn, An Introduction to Hominology: The Study of the Whole Man, Thomas, Springfield, 1969, p.5.卡恩沒有提到法學,事實上法學研究中也有非常豐富的人學資料。但長期以來特別是文藝復興之前,法學一直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而是附屬于政治學#65380;宗教神學等領域。文藝復興中后期,出現(xiàn)了人文主義法學派,使法學從哲學#65380;政治學及倫理學中脫離出來,成為獨立學科。以后的古典自然法學派#65380;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和社會法學派等說法雖有不同,但始終沒有離開人這一主題。)都對“人”有著豐富的論述。特別是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由于人類生活的復雜性,從不同的背景#65380;環(huán)境#65380;立場出發(fā),學者們對“人”的認識確是五花八門,難以取得一致意見,在古代是如此,在近現(xiàn)代也是如此。所以張岱年先生曾說“關于人的問題的研究,難以達到自然科學那樣的精確程度”。[1]

人本法律觀中的“人”來自三大源流,一是中國傳統(tǒng)的人本(民本)思想,“人本法律觀是對法律文化遺產的科學總結”;[2]二是西方的人文(人本)主義;三是馬克思主義的人本理念,“人本法律觀有著深厚的馬克思主義基礎,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成果”。[3]在這三大源流中,對“人”的認識是有重大區(qū)別的,(注:③ 實際上,中西方學者內部對“人”的認識也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如中國儒家#65380;道家#65380;墨家#65380;法家以及之后各朝各代的學者都有自己獨特的認識;西方學者對“人”的認識尤為豐富,以觀念史的方法來劃分,可以分為宗教人#65380;文化人#65380;自然人#65380;理性人#65380;生物人#65380;文明人#65380;行為人#65380;心理人#65380;存在人等。參見黃楠森任編委會主任,陳志尚#65380;趙敦華#65380;李中華主編:《人學理論與歷史》(共三卷,分別為《人學原理卷》#65380;《西方人學觀念史》#65380;《中國人學思想史卷》)北京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而仔細分析人本法律觀的相關論述,可能更偏重于人與法律的關系以及人在法律中的重要性的分析,但回避了“人是什么?”這個實質性的問題。

人本法律觀的基本哲學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按照馬克思主義對“人”的認識,人本法律觀中的“人”至少應具有如下三個基本特性:(1)社會性。馬克思說“人是最名副其實的社會動物”,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強調:“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4]人本法律觀中的“人”是處在社會關系中的人,必須從其所處的經濟關系#65380;政治關系#65380;階級關系#65380;倫理關系#65380;血緣關系#65380;思想關系等各種社會關系中加以綜合考察,才能揭示出人之所以為人的普遍本質。(2)實踐性。馬克思說“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5] “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導致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6]馬克思主義哲學向來反對形而上學那種脫離現(xiàn)實#65380;抽象思辨,“以一定的方式進行生產活動的一定的個人……不應當帶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這些個人是從事活動的,進行物質生產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質的#65380;不受他們任意支配的界限#65380;前提和條件下活動著的。”[7]人本法律觀注重人的現(xiàn)實生存環(huán)境的研究,人本法律觀中的“人”是現(xiàn)實的人#65380;具體的人#65380;實踐的人。(3)主體性。主體性是人的活動源泉和動力,其基本特點是自主性#65380;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馬克思明確指出:“主體是人,客體是自然。”[8]因為自然界#65380;外部世界是優(yōu)先的客觀存在,人才能作為主體,發(fā)揮自己的自主性#65380;能動性#65380;創(chuàng)造性,對其進行選擇#65380;認識和改造。人本法律觀就是要在法學領域,把人“作為具有盡可能豐富的屬性和聯(lián)系”的主體,“作為盡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主體塑造出來和生產出來。

(二) 對人本法律觀中“本”的解釋

《說文解字》對“本”的解釋為“木下曰本,從木一”。《四書五經》中的《大學》有云:“物有本末”。《晉書》說:“以義為本,以利為末;以民為本,以財為末。”《詞源》對“本”的釋義是“事物的根基或主體”。《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本”有“事物的根本#65380;根源(跟‘末’相對)” 的解釋。有學者總結說:“‘本’者,根基#65380;主體也。在器用的意義上,‘本’為不可離卻的基礎#65380;來源或憑據;在本體的意義上,‘本’指事物的內核#65380;主體。”[9]

人本法律觀中的“本”含有根基#65380;主體之意,除此之外,筆者認為人本法律觀中的“本”更是一種“本質”,即人是法律的根基#65380;主體和本質。我國法理學界長期以來探討的主要是“法的本位”問題,如義務本位#65380;權力本位#65380;權利本位等。人本法律觀回答的是“法的本質”問題。對于“本位”和“本質”,《現(xiàn)代漢語詞典》分別作了界定,所謂本位一是指貨幣制度的基礎或貨幣價值的計算標準;二是指自己所在的單位;自己工作的崗位。本質則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65380;決定事物性質#65380;面貌和發(fā)展的根本屬性。對法的本質的探討自古至今都在不同層面進行著,對法的本質的認識不同是西方法學流派劃分的主要依據。如自然法將法的本質歸結于人類的共同理性;分析實證主義法學將法的本質歸結為主權者的命令;社會學法學主要將法的本質歸結為這樣一種社會事實,即法律被作為一種社會控制工具用來控制人們的社會行動,以構建一種符合社會目的或者價值的社會秩序等等。

人本法律觀是以唯物史觀為理論武器#65380;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馬克思關于異化的理論對“法的本質”的“發(fā)現(xiàn)”,即“法律本因人的需要而來到人間,但在階級對立的社會里,它異化為壓迫人的工具。一旦人的全面發(fā)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成為法律活動的出發(fā)點與歸宿時,法律又回歸于人。與此相適應,法律觀也隨之變化,即神本法律觀→物本法律觀→人本法律觀。”[10]“人是法律之本質”這個結論可以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來予以論證:從認識論的角度看,本質是相對于現(xiàn)象的一個辯證法范疇,對法的本質的認識是通過對法的現(xiàn)象的歸納與抽象層層提升得出來的結論,即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人本法律觀正是透過各種法律現(xiàn)象看到了“人”的需要#65380;“人”的發(fā)展#65380;“人”的利益這一本質。從本體論的角度看,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又反作用于物質。這要求我們不能光從法存在的意識層面去理解法的本質,還必須從法存在的物質基礎上去理解法的本質。人本法律觀在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成為國家主人之后才可能實現(xiàn),也就是說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物質基礎上才可能有“以人為本”的法律觀。從實踐論的角度看,人不僅要認識世界,而且要改造世界。在認識法的本質時,我們除了要從法的“實然”角度與“應然”角度去考察它之外,還應從法的實踐角度去考察它。人本法律觀既是事實陳述又是價值判斷,在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實踐中不論是立法,還是執(zhí)法#65380;司法貫徹的都應是也必須是“以人為本”。

二、人本法律觀的論證特色

人本法律觀在論證方法上運用的是概念的限制法,(注:①在邏輯學中,對概念的界定有兩種相對應的思維方法,一種是概念的概括法,又稱概念的擴大法,即通過減少概念的內涵,以擴大概念的外延,使一個外延較小的概念轉變?yōu)橥庋虞^大的概念的邏輯方法。另一種是概念的限制法,又稱概念的縮小法,即通過增加概念的內涵,以縮小概念的外延,使原來具有較大外延的概念轉變?yōu)榫哂休^小外延的概念的邏輯方法。)即通過增加概念的內涵,將法的本質問題放到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中予以考察,并將它擴大為人自身的問題;既在實在的法律規(guī)范中實證地體現(xiàn)人是法律之本,又在應然的價值訴求中號召法律應該以人為本,從而縮小概念的外延。其論證特色鮮明,體現(xiàn)為觀點的體系化#65380;內容的立體化#65380;視角的多元化等方面。

(一) 觀點的體系化

從字面意義理解,人本法律觀既然是法律觀應為一種觀點或觀念。但人本法律觀從其提出之日起就是以理論體系面貌出現(xiàn)的,李龍教授在2004年發(fā)表于《社會科學戰(zhàn)線》的《人本法律觀簡論》一文中指出,人本法律觀就是“以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以尊重和保障人的合法權利為尺度,實現(xiàn)法律服務于整個社會和全體人民的理論體系。”[11]在之后的論著中,雖然對人本法律觀的涵義作了一些豐富和發(fā)展,但基點還是理論體系,如“人本法律觀是以中國國情,特別是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踐為基礎,以人的全面發(fā)展和人民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與落腳點#65380;以保障人權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根本目標的科學體系。”[12]“人本法律觀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在法律領域的體現(xiàn)與運用,是發(fā)展的馬克思主義指導的法學理論體系。”[13]

在《人本法律觀研究》一書中,編者對人本法律觀的體系進行了構建,將人本法律觀分為總論與分論兩大部分,總論主要解決人本法律觀的含義#65380;法律的異化與回歸#65380;人是法律之本#65380;人本法律觀的基本范疇#65380;人本法律觀與法律的運行等問題;分論將人本法律觀與憲法以及具體的部門法相結合,闡述人本法律觀在憲法及部門法中的體現(xiàn)并探討部門法如何反映以人為本的法律精神。盡管這個體系還不夠成熟#65380;完善,但我們相信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在經濟#65380;政治#65380;文化#65380;社會“四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在法學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人本法律觀將會避免權利本位論的觀點之爭#65380;概念之爭,而將目光投向中國法治建設的現(xiàn)狀,來不斷豐富人本法律觀的內容及其所涉及的廣泛理論和實踐問題,將人本法律觀的體系進一步深化和落實到實處。

(二) 內容的立體化

人本法律觀對法律的統(tǒng)領是立體的,這種立體性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人本法律觀調整的法律關系是立體的,既有橫向的私法關系,又有縱向的公法關系;二是人本法律觀既是一種靜態(tài)的理論體系,更是一種動態(tài)的司法實踐。從私法關系看,保護私權的民法是將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理念,以私權神圣精神確認和保護人的最基本權利——人身權與財產權,通過尊重人格#65380;升華人性#65380;固守人倫#65380;保障人權,踐行人本法律觀的基本原則。從公法關系看(僅舉行政法為例),現(xiàn)代各國行政法要求行政活動促進公民積極權利的實現(xiàn),行政活動要遵守民主原則,政府機關必須依據具有民意基礎的法律法規(guī)進行各種方式的活動,并且在具體執(zhí)行中以人為本,人性化行政執(zhí)法;人本法律觀在行政程序中的全部體現(xiàn)就是正當程序。從立法上看,現(xiàn)代社會立法活動應該以人為本,這是立法的正統(tǒng)性要求#65380;民主性要求#65380;科學性要求#65380;實效性要求,先進的立法理念應包含:建立與人的全面發(fā)展相適應的法律制度;建設控制政府權力與保障政府權力相統(tǒng)一的法律制度;建立統(tǒng)籌人和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法律制度。從司法上看,馬克思主義法學產生后,以人為本的司法理論觀和實踐運動構成了司法權的本質特征#65380;實施的根本保證和評價司法活動優(yōu)劣的準則,成為完善我國司法制度#65380;推進司法改革的根本指針;人本法律觀要求將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作為當代中國司法的基點,要求法官的審判活動直接體現(xiàn)以人為本。

(三) 視角的多元化

與世界格局中政治的多極化,經濟的多元化相呼應,作為上層建筑的法學理論也應倡導多樣性,推崇多元化。因為人們的生活方式#65380;價值取向#65380;審美趣味是多樣化的,看問題的思維模式相應地也應多視角。與多樣性相聯(lián)系的是開放性,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一個重要缺陷是它的封閉性。馬克思主義法學是開放性的,傾聽他人#65380;學習他人#65380;寬待他人#65380;尊重他人,隨時修正自己,向更好的意見和視角開放。文化越是走向多元,越為自由選擇和創(chuàng)造提供了可能,多元化對創(chuàng)造性也是極為推崇的。

人本法律觀的立論是多元的,這種多元視角表現(xiàn)在:人本法律觀不給法學設定任何限定性的前提范疇,如果一定要設定范疇的話,那也是多元的,比如權利與義務#65380;法治與人治#65380;良法與惡法#65380;法律意識與法律秩序#65380;法律行為與法律后果等等。(注:①對法哲學的基本范疇學界看法不一,有些學者提出法哲學的基本范疇為法#65380;法律行為#65380;法律關系#65380;法律責任#65380;法治#65380;法律價值#65380;法律文化#65380;法律發(fā)展,而中心范疇是權利和義務。參見張文顯著:《法哲學范疇研究》(修訂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文中所列的范疇,參見李龍主編#65380;汪習根執(zhí)行主編:《法理學》,人民法院出版社#65380;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57-339頁。)人本法律觀調整的法律關系除了權利與義務關系外,對權利與權力關系#65380;權利與權利關系#65380;權力與權力關系均予以調整。在處理何種關系上,人本法律觀主要立足于處理人與人的社會關系,在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處理上,人本法律觀通過確立人是法律之源#65380;人是法律的主體#65380;人是法律的目的#65380;人是法律的關鍵等原則來指導我們如何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實現(xiàn)由“征服自然”向“保護自然”的轉變,由“我保護自然”向“自然保護我”的轉變,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從而使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的歷史使命得到新的升華。

三、人本法律觀的價值目標

作為一種新的法律理念,人本法律觀的價值目標是多層次的:個人權利的維護是人本法律觀的邏輯起點和制度基礎;人的尊嚴是個人權利的延伸和升華,尊重人的尊嚴是人本法律觀的中間層次的價值目標;實現(xiàn)人類幸福則應該是#65380;也必然是人本法律觀的終極價值目標。

(一) 維護個人權利

西方人認為法律是正義和權利的象征,而東方人往往把法律當作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補救性技術。(注:②這種觀點在對東西方法律文化差異進行比較中經常論及,特別是東方學者在反思本土文化中認為東方人的觀念是以禮為治并重視社會責任,因而人們較為注重倫理和精神方面,法律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補救性技術。)但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融,權利作為現(xiàn)代法律的主導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可,權利文化也被認為是一種最能體現(xiàn)人性和復歸人性的文化。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權利既是法學的中心范疇,也是國家權力的基礎,人民的權利決定和派生政府權力。政府權力的目的在于使廣大人民群眾廣泛而切實地享有權利,并能自主地行使管理#65380;監(jiān)督國家事務的權力,權力問題最終轉化為權利問題。

人本法律觀的核心理念就是保障人民權利,有學者提出,以人為本實際上就是“以人的權利為本”,(注:③參見郝鐵川:“以人為本”與“以人權為本”,法律圖書館http://law-lib.com/lw/lw_view.asp?no=486。)因為以人為本,就是一切從人民群眾的需要出發(fā),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人本法律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們集體活動,包括人們的心理#65380;意識活動和情感表達的結果,它與我國特定的政治#65380;經濟#65380;文化基礎緊密相聯(lián),體現(xiàn)了對人民權利的維護。我們以往的法學理論過分夸大了集體權利#65380;社會權利和國家權利的價值,使個體權利無條件地服從集體權利#65380;社會權利和國家權利,從而犧牲了個體的利益和自由。事實上,“一個國家的最高福祉,不在財富與秩序,而在美德與自由。只有每一位國民都盡可能地秉持內心的高貴,享有行動的自由,成為道德上仁義#65380;經濟上富足#65380;政治上自主的健康#65380;活躍的分子,一個國家才能真正強盛并受人尊重,財富與秩序也才能真正實現(xiàn)其價值。在這個過程中,設定每個人對自己的思想#65380;人格#65380;身體#65380;財產#65380;行為等擁有權利并通過法律予以平等的保護,是十分重要的。”[14]人本法律觀中的人首先是個人,人本法律觀維護的權利首先是個人權利,只有每個人在人格尊嚴上自尊自重#65380;在社會道德上誠信友愛#65380;在制度運行上積極主動,權利才得以體現(xiàn)和維護。

(二) 尊重人的尊嚴(注: ①與“人的尊嚴”類似的概念有“人格尊嚴”#65380;“人性尊嚴”等,筆者認為這些概念內涵基本一致,只是不同學科領域稱謂不同而已,比如“人格尊嚴”就是一個法律用語,“人性尊嚴”則在道德倫理學中用得較廣泛,“人的尊嚴”則是一個統(tǒng)稱。)

“人,之所以為人,第一是要自己有尊嚴;第二是要尊重別人的尊嚴,而且是誠摯地尊重。”[15]尊嚴是人性的共同要求,偉大的思想家康德說“人本身就是尊嚴”,他認為人的尊嚴與人本身固有的價值相聯(lián)系,所有的人都具有尊嚴,并且每個人都有保有自身尊嚴和維護人的尊嚴的義務。人的尊嚴是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倫理屬性的結合體,因為只有人“在物質世界之外,還追求精神世界的價值”。[16]

“人性(的)尊嚴與時間及空間均無關系,而是應在法律上被實現(xiàn)的東西。”[17]切實尊重和維護人的尊嚴是現(xiàn)代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在二戰(zhàn)之前,“人的尊嚴”還未上升為實在法的具體規(guī)范,僅作為法律理念或道德觀念。二戰(zhàn)中納粹法西斯藐視人權#65380;殘害人類的教訓,使得后世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們又不得不重新面對“人的尊嚴”問題。二戰(zhàn)之后,西方國家及國際社會開始將“人的尊嚴”在法律規(guī)范中予以確定,例如,1945年《聯(lián)合國憲章》前言#65380;1948年的《世界人權宣言》第一條#65380;1966年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序言都對“人的尊嚴”予以規(guī)定。各國憲法也紛紛作出了相關規(guī)定。我國長期實行“階級斗爭為綱”的法律模式匱乏對“人的尊嚴”的尊重,改革開放之后,特別是“權利本位”這一法學口號提出以來,將應然的尊嚴內容轉化為實然的尊嚴內容,將人人享有人的尊嚴變成人人有權享有人的尊嚴,賦予人以道德權利或法律權利。(注:②參見韓德強:《論義務本位和權利本位的尊嚴觀》,《文史哲》,2006年第1期。)人本法律觀就是將人確定為法律的最高價值;突出人是法律的主體#65380;關鍵和目的;要求每一個人被善待,其內在價值受尊重,人人享有自我實現(xiàn)的權利;反映的基本理念是對人的尊嚴的尊重和維護。

(三) 實現(xiàn)人類幸福

人是追求幸福的動物,英國哲學家休謨說:“一切人類努力的偉大目標在于獲得幸福。”(注:③人類一切活動的終極目標都是為了獲得幸福的生活,這是從古希臘柏拉圖#65380;亞里士多德到古羅馬的西塞羅再到中世紀的阿奎那然后再到現(xiàn)代的哲學家都較為贊同的一種觀點。)而追求幸福的人類為什么需要法律來制約自身?西方學者金杰特教授指出:“人對其生存的自覺,對其生活的關切,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對生與死#65380;幸與不幸#65380;權力與沖動等不安全感,使人創(chuàng)造了法律。”[18]法律是人們?yōu)榱私鉀Q人類生活中的困難而構造,從而為人們達到終極幸福的目標開道。現(xiàn)存的歷史最長的法律著述《漢謨拉比法典》的開篇寫道:“我在這塊土地上創(chuàng)立了法和公正,在這時光里我賦予人類幸福。”[19]可見,法律從其創(chuàng)立之日起就與人類幸福密不可分。

人本法律觀的終極目標是實現(xiàn)人類幸福,因為人本法律觀以人的全面發(fā)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法律的出發(fā)點與落腳點,鄧小平說:“使所有的勞動者過最美好#65380;最幸福的生活就是人的全面發(fā)展”。從歷史的角度看,神本法律觀#65380;物本法律觀都將法律異化為壓迫人的工具,只有人本法律觀才將產生于人的需要的法律又回歸于人,即確定人是法律的主體,也是法律的歸宿。人本法律觀告訴我們,人是法律的價值所在,“以人為本”的法律不再是冷冰冰甚至是滴著血的利器,而是像和煦的陽光,普照我們并讓我們在這種普照下最大限度地感受和體味幸福。

參考文獻:

[1]李中華.人學理論與歷史(中國人學思想史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3.

[2][3][10][12][13]李龍.人本法律觀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9#65380;14#65380;2#65380;2#65380;17.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5][6][7]中央編譯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65380;3#65380;6-7.

[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

[9][14]夏勇.中國民權哲學[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4.7#65380;15.

[11]李龍.人本法律觀簡論[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4,(6):198-206.

[15]柏楊.我們要活得有尊嚴[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2002.1.

[16][日]星野英一.私法中的人[A].梁慧星.為權利而斗爭[C].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329.

[17]蔡維音.德國基本法第一條人性尊嚴規(guī)定之探討[J].憲政時代.

[18]楊奕華.法律人本主義——法理學研究泛論[M].臺北:漢興書局有限公司,1997.99.

[19][美]約翰·梅西·贊恩.法律的故事[M].北京:中國盲文出版社,2002.62.

責任編輯 柏振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区|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自拍视频|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欧美精品1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aV在线| 日本爱爱精品一区二区|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国产91视频观看| av性天堂网| 欧美区国产区| 日本色综合网| 亚洲欧美另类视频|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a级毛片免费网站| 天天色天天综合|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99精品在线看| 亚洲天堂久久新|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青青极品在线|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免费在线一区| 伊人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所毛片视频| 亚洲黄色成人|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亚洲第一区在线|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无码观看| 欧美色视频日本|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高清色本在线www| 欧美成一级|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无码福利视频|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成人综合网址|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丝袜国产一区|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国产成人你懂的在线观看| 99性视频| 国产人人射|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免费a级毛片视频| 亚洲成人在线网|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朝桐光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922| 国产精品美乳|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成人日韩视频|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8090午夜无码专区|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91青青在线视频|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国产最爽的乱婬视频国语对白| 免费一级毛片完整版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