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運用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研究青年心理發展,探尋其發展規律,研究心理危機的防治機制,對于促進青年健康成長,有效預防心理危機具有積極意義。本文運用耗散結構理論,對青年心理發展作耗散結構特性分析和熵流分析,研究了青年心理及其發展演化規律,為認識青年心理發展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關鍵詞:耗散結構理論; 心理發展; 青年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7)03-0170-04
耗散結構理論是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比利時的科學家普里高津通過對遠離平衡的物理現象的研究而創立的普適性理論,目前已發展成為一門新興學科。它主要研究在遠離平衡的條件下,系統通過與外界的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形成和維持一種空間或時間上的有序結構的機理。作為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方法論, 耗散結構理論不僅為揭示自然現象之謎提供了一把理論鑰匙,而且為探索復雜心理現象的運動變化規律提供了可以洞見的自然科學工具,從而促進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學術傳統的合流。筆者認為,心理現象作為一個復雜的動態系統,符合耗散結構的形成條件和產生機理,可以把耗散結構理論作為一般方法論應用于該領域的研究。
一、 耗散結構理論的基本觀點
普利高津提出:一個遠離平衡的開放系統,通過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在外界條件變化達到一定閾值時,能從原來的無序狀態變為時間、空間或功能的有序狀態,這種非平衡條件下的、穩定的、有序的結構稱為耗散結構。相比之下,熱力學平衡結構的有序主要表現在微觀上的有序,是不隨時空變化的、死的結構,沒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而耗散結構中的有序則表現為宏觀上的有序,是一種處于運動變化中的、活的結構,體系的狀態、性能向著優化方向轉變,因此,耗散結構比熱力學平衡結構更具廣泛應用性。
耗散結構的形成必須滿足四個條件:(1)開放系統。系統惟有開放,才能與外界交換物質、能量和信息的,吸入負熵,使系統總熵處于減少,產生新的有序的組織結構。(2)遠離平衡態。系統只有在遠離平衡態時,才可能走向一個與用最小熵產生原理所預言的,頗為不同的,高熵產生的、宏觀上有序的狀態。(3)突變現象。構成系統的每個組分的實際值與反映系統性質的測量值(平均值)的偏差,被稱為漲落。當某個微小的漲落處于臨界點附近時,可能被不穩定的系統放大,越過臨界點,產生突變,達到新的耗散結構分支。(4)非線性相互作用。系統通過非線性機制在臨界點附近將漲落放大為巨漲落,使系統產生突變;而越過臨界點后,它又對漲落產生抑制作用,使系統穩定到新的耗散結構分支上。
二、 青年心理的耗散結構特性分析
1. 青年心理是一個開放系統,且處于遠離平衡態。青年心理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系統。根據耗散結構理論,系統只有不斷的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即不斷從外界輸入足夠的負熵,才有可能抵消系統自身及從外界吸入的正熵,維持系統的穩定和發展。同時,青年心理發展是一個動態的系統工程。個體不僅從外界輸入物質、能量和信息,接受環境的改造,而且不斷向外界釋放物質、能量和信息,發展自己、影響他人。青年這種開放性,打破自我的界限, 吸納他人的個性,進入別人的“世界”,取得自我與他人融合,形成全息,使其具有明顯得社會性。由此可見,青年心理是在不斷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呵和信息的交換過程中得以發展的,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根據耗散結構理論,平衡結構,如恒溫物體等,是一種“死”的結構,它維持不能依賴于外界。而耗散結構是個“活”的、遠離平衡態的結構,它通過吸入外界的負熵以抵消系統內部熵產生來維持系統的存活,例如,青年心理發展必須不斷與外界進行熵交換,才能保持青年的活力與朝氣。
2. 漲落為青年心理發展提供可能。漲落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幾乎存在于所有的動態系統。處于信息社會的青年,其心理發展時刻都在受到沖擊,每一個沖擊都會形成一個漲落。不同的沖擊對于不同的人,或相同的沖擊對于不同的人形成的漲落和所產生的強度或效果各不相同。一般而言,青年心理是一個穩定的,相對于漲落而言非常大的定態系統,外界信息所引起漲落,對于青年心理系統而言是微不足道的,即使偶爾有大的漲落,也會被青年心理系統耗散掉減,立即回到平均值附近,系統歸于平衡。也正因為漲落一般不會對宏觀量產生影響,因而經常被忽略掉,例如:我們無法同步感知青年心理發展的過程。而當青年心理處于某種臨界狀態時,外界微小的擾動可能通過某種非線性相互作用被放大,形成巨漲落,達到或超過某個臨界值,使青年心理發展進入新的耗散結構分支,達到新的平衡,從而影響青年心理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個微小漲落(外界沖擊、信息等)可能影響處于臨界狀態下的青年心理發展,將青年心理帶向一個全新的、無法預料的發展方向,使青年心理發展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增加。
3. 非線性相互作用為青年心理發展提供途徑。青年心理作為系統,其發展是各種矛盾相互作用的結果,這些相互作用根據性質可分為線性和非線性相互作用兩種。線性相互作用的特點是疊加性,即總的相互作用是每個小的相互作用的疊加,它們在性質上、行為上相同,不能產生新的性質、新的結構。非線性相互作用與之不同,其最大的特點是相干性,即對象之間的相互作用不是簡單的數量上的疊加,而是相互制約、相互藕合,從而形成一種在整體上完全不同于各部分的嶄新的整體效應。一般而言,當系統處于某種穩定態時,非線性相互作用對系統內的漲落產生抑制作用,減小漲落對系統的影響,使系統穩定在已有的耗散結構分支上。而當系統處于某種臨界狀態時,非線性作用可能將某個微小的漲落放大為巨漲落,越過臨界點,破壞系統原有的平衡,達到新的耗散結構分支,進入新的穩定態;此時,系統內的非線性相互作用對漲落產生抑制作用,維護系統新的穩定。
4. 突變使青年心理發展變成現實。臨界狀態對系統性質的變化有著根本的意義。當系統處于某種臨界狀態時,一個微小的漲落可以從根本上改變系統性質,這種的現象叫突變現象,是耗散結構的顯著特征之一。對于作為系統的青年心理而言,當其處于某種臨界狀態時,系統的對稱破缺或自組織將微小漲落放大成巨漲落,可能越過某個臨界值,使系統分支進入到新的耗散結構分支。這時青年心理不需要人為的控制外界條件加入新的序,系統微小的心理刺激就會使系統原有的意識動搖而形成新的意識,并占據主要地位,使青年自發、自主地向前發展。圖1的分叉樹粗略描述了青年心理發展的歷程,并引入歷史的概念:一是,青年心理發展是通過無數次的突變得以實現的。圖1中青年心理要發展到態a至少要經歷三次突變才能得以實現。二是,突變發生的時間取決于系統的狀態和漲落的性質的相干性,即必須當漲落與處于臨界狀態的系統相干,才有可能產生突變。如圖1,突變在時間軸T上任何時刻均可能發生,具體是TA、TB、TB,還是TD,要依據具體情況而定。三是,突變時青年心理的發展或演變的方向具有不確定性。例如處于TB時刻的態1,發生突變時發展方向可能存在多個,假設圖1中突變都具有良好的對稱性,選擇朝上、下兩個分支的可能性各占50%,而具體是某一支變成100%的現象,完全由漲落決定,經過三次突變后,態1發展成為態a到態h八個態中的任何一個的幾率相同。四是,分叉樹為青年心理發展引入了歷史的概念。圖1中態a必然經過了1、2、3三次突變和1-->2上-->3上的三個演變階段,在每個發展階段都賦予這個態以一定的性質和功能。
5. 青年心理的發展是不斷的達到新的穩定狀態的過程。根據耗散結構理論,開放系統處于平衡態和近平衡態時,系統不會產生任何新的結構,只有系統處于遠離平衡態時才能產生新的有序的組織結構。根據主體認知結構(青年心理系統)與外界微擾(形成漲落)的相關性可以說明青年心理發展值的飛躍(突變)在遠離平衡態時實現(如圖2)。

根據前文分析,外界對青年心理的沖擊(微擾)都會形成漲落,漲落是否能形成巨漲落,導致突變,促進青年心理發展,要看外界微擾及其形成的漲落是否與青年心理系統相干。當外界微擾形成的漲落與青年心理沒有相關性時,漲落被忽略,青年心理保持穩定。當二者相干性很小時,微擾形成的漲落不能達到或超過某個臨界值,仍將迅速被系統耗散掉,回到原有的穩定狀態,青年心理仍然保持穩定。此時,外界的微擾可能被納入原有的耗散結構分支,導致青年心理在某些容量上的擴展與縮減,而不會引起質的變化。當二者具有較大相干性時,微擾引起的漲落在系統非線性相互作用下被瞬間放大,形成“巨漲落”,達到或超過某種臨界值,青年心理通過調整自身的認知結構,以一種新的方式對待外界信息,產生新的有序的組織結構,進入到新的耗散結構分支,達到一種新的、穩定狀態。因此,青年心理的發展是不斷的達到新的穩定狀態的過程,并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里,保持穩定狀態。
三、 青年心理發展的熵流分析
從熱力學第二定律出發,耗散結構理論將系統的總熵增(dS)的變化分解為與外界進行的熵交換(deS)和系統內部的熵產生(diS)兩部分;對于發展中的青年心理,其系統總熵增dS=deS+diS。根據耗散結構理論,當系統總熵增 時,系統無序度增加,不會產生和維持任何新的有序組織結構。而當系統總熵增dS<0時,系統有序度增加,向宏觀有序方向發展,自發地形成新的組織結構,即耗散結構。
1. 熵產生和正熵流不利于青年心理健康發展。由熱力學第二定律知,熵產生幾乎存在于任何系統中(穩定的孤立系統除外),且熵產生總是大于或等于零,即。青年心理是一個開放的遠離平衡態的系統,必然存在熵產生。根據耗散結構理論,熵產生必然抵消部分負熵流的作用,增加無序度,影響或阻礙青年心理健康發展。例如:假設青年心理與外界不存在任何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即孤立系統。孤立系統與外界不存在任何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即熵交換(deS)為零,因此,青年心理系統的總熵增,系統的總熵不斷增加,無序度增大,不利于青年心理發展。現實生活中,完全孤立的青年心理系統并不存在,自閉癥患者的心理發展可以近似看成孤立發展的心理系統。根據有關研究表明,自閉癥患者的心理發展顯著落后于同等言語智力的正常人。[4]綜上所述,內部熵產生是青年心理必然的組成部分,不能有效促進青年心理健康發展,只有通過與外部的熵交換予以調和。
在現實生活中,青年心理總在進行著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發展變化,說明青年心理總在不斷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根據耗散結構理論,只有當系統總熵增dS<0時,系統有序度才會增加,才可能產生新的組織結構。由此可知青年心理總是從外界吸收足量的負熵,抵消內部熵產生,促進自身發展。然而在外界環境中,并不是所有的信息、物質都有利于青年心理健康發展,即青年心理與外部環境間存在正熵流和負熵流。負熵流可以理解為維持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產生新的有序結構,促進青年心理健康、持續發展的積極因素;正熵流則是破壞系統的宏觀有序性,影響青年心理健康發展的非積極因素。
2. 正熵流比負熵流易于影響青年心理發展。根據耗散結構理論,只有當系統總熵增(dS)小于零時,青年心理才能不斷迸發出新的火花,產生新的組織結構,健康發展。從公式,中,我們不難看出,只有當 ,且時,系統總熵增dS<0,即只有當青年心理與外部環境間的負熵流(積極因素)大于正熵流(非積極因素)和熵產生之和時,系統才能產生新的有序結構,使青年心理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從這個角度講,與外部環境間正熵流比負熵流更接近極值,更容易影響青年心理的健康發展;特別是當青年心理處于快速發展、內部心理沖突激烈的情況下,內部熵產生顯著增加,相同當量的正熵流比負熵流更易于影響青年心理的發展,再加上家庭或教育者的教導、勸說方式不一定得當,更是增加了負熵流發揮作用的效率。在現實生活中,“苦口婆心的教導”比不上“電視的一語暗示”的尷尬,“學校及家庭的教育”不及“網吧、錄像廳的誘惑”的悲涼,都屬于正熵流易于負熵流影響青年心理發展的典型事例。從這個意義上講,盡量凈化社會環境,倡導文明、減少正熵流產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和諧的外部環境,選擇合適的時機、采取恰當的教育方式,對于有效促進青年心理健康發展、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3. 個體有選擇地吸收負熵,有效促進青年心理健康發展。由耗散結構特性分析知,只有當外界微擾形成的漲落與青年心理系統具有相干性,形成巨漲落,產生突變現象,生成新的組織結構,達到新的平衡態,才能促進青年心理不斷向前發展。而外界環境既為青年心理發展提供負熵流、也提供正熵流,如何引導青年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正確看待社會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客觀分析、有選擇吸收負熵,減少正熵,確保熵交換的絕對值小于熵產生,即,是全社會都應關注并為之努力的問題。筆者認為,青年心理有選擇吸收負熵受兩個方面因素影響,一是相干因素。外界提供給青年心理發展的負熵流,即積極環境因素,與青年認知結構相干時,才可能被吸收;反之,與青年認知結構不相干的負熵流,即使是社會的主流也很難被吸收。二是青年可以通過調整自身的認知結構、主觀意識等有選擇地吸收有利于自身心理發展的負熵流。青年心理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即青年的主體性作用對于心理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我們不僅要為青年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外部環境,還要選擇適當的方式、方法,注重教育過程,交流互動,形成共識,產生共鳴,增強效果,達到事半功倍。
四、 結論
1. 青年心理是一個動態開放的耗散結構系統。青年心理作為系統在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的過程中,系統從外界攝入負熵的同時也從外界攝入正熵,負熵促進青年心理健康發展,正熵阻礙青年心理發展。隨著青年認知水平的提高和對外界環境刺激的辨別能力的增加,青年心理攝取外界信息的目的性、選擇性將不斷增加,從而保證從外界攝入的負熵足以抵消內部熵產生和攝入的正熵,不斷促進青年心理自主地從低有序狀態向高有序狀態發展,心理更加成熟。
2. 青年心理發展是不斷的達到新的穩定狀態的過程。根據耗散結構理論,處于遠離平衡態的青年心理可能在內部非線性相互作用機制的作用下,將與自身結構相干的漲落迅速放大,越過臨界值而進入新的耗散結構分支,達到新的穩定態,引起青年心理發生質的變化。達到新的穩定態后,青年心理內部的非線性相互作用機制對因外界微擾引起的漲落起限制作用,維持新的狀態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里的穩定性。由此可見,青年心理發展就是不斷的達到新的穩定狀態的過程。
3. 積極健康的外界環境為青年心理發展提供保障。根據耗散結構論,外界傳遞給青年心理的可以是正熵,也可以是負熵。健康、和諧的氣氛,寬松、安定的人際關系和適當競爭壓力,提供給青年心理的主要是有利于心理健康發展的負熵流,能很好地消化大學生心理釋放給環境的正熵流,使青年心理處于熵減少、序參量增加的狀態,降低青年心理的無序性,為青年心理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提供保障。
4. 自身特性是青年心理發展的內部基礎。青年心理發展不僅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同時受到自身特性的約束。青年心理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其鑒別環境刺激的能力和自身防御不良習性的功能不斷提高,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對自己進行客觀全面的自我評價,從而使當事人具有自覺地從環境中尋求帶有負熵性質的正確信息的能力,調控自己的心理活動,協調自己的心理狀態,使心理系統朝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演進。
5. 遠離平衡態是青年心理發展的內部動力。根據耗散結構理論,任何一個系統要保持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不間斷,就必須遠離平衡態,青年心理也是如此。一個永遠不滿現狀,始終保持高尚的追求的人,一定不會整天無所事事,空虛難耐;他必然是朝氣蓬勃,積極向上,在不斷追求真理、實現人生目標與自身價值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收獲的快樂,同時不斷產生更高的追求。
6. 熵流控制是促進青年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方式。青年心理作為系統,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與外界進行著信息交換,即熵交換。適當的熵流控制,可以幫助其攝入足量的有利于心理健康發展和促進心理危機干預的負熵,盡量少地攝入不利于心理健康發展和危機干預的正熵,使青年心理的總熵增小于零,促進青年心理健康發展,例如:可以通過營造和諧、積極的社會環境,為青年心理發展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負熵;通過加強引導教育,幫助青年樹立正確的“三觀”,增強青年鑒別信息的水平和能力,有效促進青年心理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沈小峰.耗散結構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郭勝利,章煉.心理發展與耗散結構理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9,(4).
[3]趙守盈,劉旭華.從耗散結構理論看心理失調與調適[J].系統辯證學學報,2003,(3).
[4]任真,桑標.自閉癥兒童的心理理論發展及其與言語能力的關系[J].中國特殊教育,2005,(7).
[5]照日格圖.耗散結構論及生命演化觀[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11).
[6]段曉靜.耗散結構理論及其廣泛應用[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8).
責任編輯 柏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