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對偶的哲學思維表達潛勢

2007-01-01 00:00:00康梅林
理論月刊 2007年3期

摘要:對偶具有哲學思維上的表達潛勢,本文以例舉的方式從三個側面探討了這一潛勢,并在論文的第四部分試圖運用合成空間理論與概念整合理論對為什么對偶具有這種思維潛勢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對偶; 表達潛勢; 哲學思維

中圖分類號:G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7)03-0047-04

陳寅恪先生曾堅持認為漢語的特點在于對仗(對偶),他曾以“對對子”作為清華大學入學的試題,雖引起非議而在所不顧。前后二十年,他前寫《與劉叔雅論國文試題書》,后又在論及《再生緣》的語言時為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護。他認為“對對子”是測量學生對漢語、對中國文化理解程度以及他們的思維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手段,他曾說:“中國之文學與其他世界諸國之文學,不同之處甚多,其最特異之點,則為駢詞儷句與音韻平仄之配合?!睂ε紵o疑是“駢詞儷句與音韻平仄之配合”的典型的表現形式。其特點大約有如下幾點:(1)形式上整齊劃一、給人以充分的對稱的美感;(2)充分地顯示了語言的遞歸性(recursiveness),以不斷復歸的句式來表達極為豐富的內蘊;(3)音韻和諧悠揚;(4)具有哲學思維上的表達潛勢(expressive potential)。本文將就對偶具有哲學思維上的表達潛勢作一些淺見。

一、 對偶哲學思維表達潛勢例舉之一:中庸思維

陳寅恪先生不愧是大學問家,他慧眼所及,看到對偶與思維能力有關,但可惜的是他并未深入研究這一問題。對偶之涉及思維,重要的一點是對偶具有哲學思維上的表達潛勢,這一點,似乎不太為學界所注意,其實這應該是對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為了使這一特點的討論顯得有理有據,本文將以例舉的方式進行闡述,這里先說說對偶具有表達中庸思維的潛勢。

趙東玉先生(2001)說:“在傳統節慶文化之中,團圓滲透孝道,祝福氤氳仁愛,歡慶飽蘊樂觀,對稱孕含中和。”此處的“中和”是為“中庸”,為中華文化中的一種特別的哲理。對偶由于有著天然的對稱的形式,就能讓人很輕松自然地將這種深奧的哲理蘊藏在其中。此亦為對偶的哲學思維上的表達潛勢之一種表現。譬如俞秋心先生(1998)提出的“兩否逼一中式”及“先肯后否式”,就是這樣的對偶。且看“兩否逼一中式”的一個例子:

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宋玉《登徒子好色賦》)。

從邏輯上來說,具有反對關系的兩個概念不排中(矛盾關系是排中的)。不排中,即可取中,取中又不完全否定兩端。所以,宋玉方可以中和之概念來描述東家之子。其中的道理正如“不松不緊”實為亦松亦緊、有松有緊。這類的表達式在漢語中有不少,如“不冷不熱”、“不胖不瘦”、“不卑不亢”、“不高不矮”等等,從深層次的哲學思想上來說,對偶的這種表達式源于中國古代圣賢所倡導的中庸的哲學。反過來,又正因為這種表達式具有對偶因素,又自然表達了中庸的思想內涵。在對偶這里,形式與內容可為相得益彰。西方語言由于文化上的差異,難以有漢語對偶這種形式、內涵幾乎達到完美程度的相對應的表達式。再看“先肯后否式”之例:

a) 管而不死,活而不亂;自信而不自滿,自謙而不自卑;上海寅豐毛紡織廠生產的名牌產品派力司薄而不飄,挺而不板、滑而不糙、糯而不爛(《文匯報》1979,8,8)。

b) 葛優演的葛老師,人物性格把握得十分準確:怪而不壞,冷而不陰,善而不露,弱而不軟。(《錢江晚報》1992,6,9)。

c) 故今日我國人可分為兩種:其一老朽者流,死守故壘,為過渡之大敵,然被有形無形所逼迫,而不得不涕泣以就過渡之途者也;其二有青年者流,大張旗鼓,為過渡之先鋒,然受外界內界之剌激,而未得實把握以開過渡之路者也。(梁啟超《過渡時代論》)。

“先肯后否式”對偶常以排比句式出現。從上述的例子看來,如此文字,與其說是以形式勝,不如說是以思想勝。而“中庸”的哲理思維,也只有找到這樣的對偶形式方才能表達得淋漓盡致。對偶的表達潛勢為兩者完美的結合提供了可能性,方才產生出了這樣文彩斐然的“不排中”的文字來。

二、 對偶哲學思維表達潛勢例舉之二:辯證思維

對偶還特別適于表達哲學上的辯證思維,思想上有著濃厚的辯證思維的人最容易看到對偶的這一特征。如古之大哲學家、語言學家劉勰即云:“造化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劉勰《文心雕龍·麗辭》)“支體必雙、事不孤立”即為辯證思維,依此思維,多用對偶,勢為自然。辯證思維在中國早熟,對文化、語言、文學都影響很深。姚鼐在其所著《惜抱軒文集》中云:“文章之源,本乎天地。天地之道,陰陽剛柔而已。茍有得乎陰陽剛柔之精,皆可以為文章之美?!标庩栔浪沂镜木褪怯钪嫫毡榇嬖诘膶α⒔y一的辯證思維。如果我們不能因此而斷定語言表達、文學創作中的對偶皆反映了這種辯證的哲學思維,那么起碼可以說,對偶的形成多受到這種辯證思維的影響。而且由于對偶是漢民族特別鐘情的一種辭格,它也就特別地反映了漢民族的辯證思維。一如易經的互卦思維的多方位的、多形式的對偶,如正對、反對、串對以及一些特殊的對偶形式如扇面對,聯珠對,珠扇對,列錦對等等,皆是中華民族辯證思維有力的反映。同時,這一事實也說明,對偶具有表達辯證思維的強勢。

我們還注意到,辯證思維非為中國人所獨有,乃為全人類所共有。如英語亦有extremes meet的話,也是兩端相遇,對立統一。美國思想家愛默生(R. W. Emerson)在他的一篇文章《補償》(Compensation)中就表達過諸如“反向性(polarity)”這樣一類的辯證哲學思維:

Polarity, or action and reaction, we meet in every part of nature, in darkness and light; in heat and cold; in the ebb and flow of waters; in male and female; in the inspiration and expiration of plants and animals; in the systole and diastole of the heart; in the undulations of fluids, and of sound; in the centrifugal and centripetal gravity; in electricity, galvanism, and chemical affinity.

反向性,或者說作用與反作用,我們在自然界到處都會遇到:黑暗與光明;熱與冷;海水的落潮與漲潮;雄性與雌性;動植物的吸氣與呼氣;心臟的收縮與舒張;液體的起與伏,聲音的高與低,離心力與向心力;電,原電池產生的電和化學親合力方面均有反向性。

看來,英語的antithesis也有這樣的表達潛勢,只不過漢語的對偶在這方面表現得尤為鮮明而已。舉一個例子,《后漢書·五行志》載當時民謠:“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候?!钡湫偷膶ε颊Z式,表達的正是兩者互為前提條件、辯證的對比思維。又如老子的“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形式上是對偶,內涵卻是辯證法??傊?,不論古代還是現代,當人們發現一些對偶辭,特別是反對辭用得特別精彩時,馬上就會意識到其精彩之處正在于它們體現了辯證法。對偶,不過是順應著內涵的需要,用辯證的思維與精練的語言揭示出事物的本來面目,或者說讓人在濃墨重彩的排比或尖銳醒目的對比之中看到了深層次的大智慧。對偶所表現出來的這一哲學思維特點往往讓人在閱讀佳對妙偶之時,在心靈上受到震撼,讓人的認知更上一層樓。

且讓我們看王維《終南別業》中的對偶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此對偶充滿著哲學的睿智與辯證思維。不用對偶,無以表達這種睿智,也很難極為精練地表達詩人的人生情懷與思想境界。我們看到,“行到”與“坐看”相對,“水窮”與“云起”相對,“處”與“時”相對。此對不僅是辭工,更重要的是在這種工整的對照中闡發了詩人深刻的、辯證的人生哲學思想?!八F”,并非是水真的窮盡,而是或流入大河、大湖,或墜入深山狹谷之中——這些形態皆不過是水的自然生態的一個階段的表現。行到“山窮水復疑無路”之處,本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事。于是,詩人在下意識中才會想到:無路就無路吧,人卻可因此作罷,不必再固執地走下去。此即為佛家的“破執”。王維受佛教哲學的影響很深。慧能《壇經》云:“念念時中,于一切法上無住,一念若住,念念即住,名系縛;于一切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善知識,但離一切相,是無相;但能離相,性體清凈。此是以無相為體。于一切境上不染,名為無念?!睆姆e極的方面去理解佛家的這種“不執著”的觀念,從思維方法來說,會讓我們的思緒靈動而不停滯,讓我們去貼近自然的法則,讓我們不執著于人生的苦難,充滿信心地向前看。具體到詩句中,不執于一相,就有可能去發現新的景觀,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看到自然界的——在深層意義上是看到人生的——另一番境界。

到了“水窮”處,不走了,雖是被動行為,卻也為另一次機會的到來而提供了先決的條件,有此條件,“行”就可向對立面的“坐”轉化。對偶由于本身就具有“對立”或“相對”的外觀與內涵,它所表述的具有“對立統一”、“向對立面轉化”之類的辯證法思維就很容易讓人理解。塞翁失馬,又焉知非福?于是,水窮了,而云卻起來了。這一對偶,娓娓而出,卻在讀者的心中引起極大的震撼與不盡的思考。此誠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高友工先生在《律詩的美學》(載樂黛云編《北美古典文學名家十年文選》,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中所說的:“在這一聯中,王維輕松地從一個行為轉向另一個行為,這些行為雖然沒有預定的方向,但每一行為都在整個經歷中優美地走向了自己合適的位置,因為世界自身是完整的,每一時刻都有其自身的意義。”(轉引自陳友康,1999:105)人的行為是由人的思想導引的,沒有寧靜澄明的心境,沒有達觀圓融的精神,沒有基于對自己生命價值深沉的認同而熔鑄出的瀟灑自由與從容不迫,既不可能使內心的思緒安然無恙地從一個合適的位置無掛無牽地飄浮到另一個合適的位置,也更不可能在失去心境平和的前提下去驅使自己外在的行為自然優美地走向自己合適的位置。只有心似靈鏡臺,方能照出外在大千世界的優美、寧靜的景象。于是,用這樣的心境開啟的慧眼望去,王維方能一再發現自然界中各種聲、色、景自然轉換的美,方能使他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并不管是畫是詩,都一概奏響著放達、自由、泰然的生命的律呂: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王維《送梓州李使君》)雨的努力,化作了泉水的精靈。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王維《過香積寺》)古木森森,小徑寂寂,不必凄愴、不必惶寥,鐘聲清越,自可慰人情懷,引人遐思飛揚。

而這些遐思與情懷,卻都是通過對偶的形式才得以巧妙、自然、不動聲色地表現出來的。外在的形式的工整相對、內核思想的辯證思維、以及依據辯證思維對人生與自然生發出的曠達的透視,是王維這些詩句能成為千古絕唱的根本原因。而對偶的哲學思維表達潛勢也于此得到光彩奪目的彰顯。

三、 對偶哲學思維表達潛勢例舉之三:用對比思維??蔽淖?,釋句解義

對偶的結構穩定,一方面可以方便人的閱讀與理解,另一方面,人們又可利用這樣的“相對為文”的固定的表達式反推到思維的問題上,從而用其蘊涵的哲學思維上的表達潛勢來??蔽淖稚系挠炚`?!靶?蔽淖帧北砻嫔鲜窃谛?蔽淖?,其實質是在“??彼季S”。梁保爾先生(1998:8)曾介紹過王念孫先生??薄痘茨献觾绕s志》的一段史實,在我看來,王念孫先生在??敝忻黠@是在依據對偶形式進行思維反推。對偶所具有的哲學思維表達潛勢于此也得到了表現的機會。王先生指出《淮南子內篇雜志·主術篇》中“夫疾風而波興,木茂而鳥集,相生之氣也?!薄凹诧L”應為“風疾”。因為惟“風疾”才與“木茂”相對。又《兵略篇》中“硤路津關,大山名塞,龍蛇蟠,卻笠居,羊腸道,發茍門。”“卻”應為“?!?,“發”應為“魚”。王念孫指出:“簦笠與龍蛇,相對為文,謂山形偃伏如簦笠?!庇终f:“羊腸、魚茍,相對為文?!濒~茍者,捕魚的一種器具,魚可順入其門但不能逆出。喻兵略中的險關雄隘。這樣一說,文中原有的疑難便盡皆冰釋。看來文句不通,實為思維有誤。用對偶所具有的“相對為文”的思維一燭照,便讓人茅塞頓開。

對偶的思維表達潛勢還可幫助人們釋句解義。如林則徐的名作:“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厚賜,養拙剛于戌卒宜。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林則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此詩三、四兩句已成廣泛傳誦的名句,但常為一些人所誤讀誤解。如第三句,人們難以理解:既然不惜生死,怎能為“國”又為“家”?第四句,既是重點在于強調不因避禍而不為,又何必要提趨福?而用對偶形式反推林則徐的思維,則發現它們邏輯不悖。此聯特點有二:一是“對偶兼偏義”,第三句中“國家”偏“國”,第四句中“禍?!逼暗湣?,如此,“國家”自可在字面上與內涵上與“禍?!睂φ?。二是“對偶兼藏詞”,第三句藏“赴”字,補足了即為“茍利國家生死以赴”;第四句藏“理”字,補足了即為“豈因禍福避趨之理”,仍是對偶形式。利用對偶作如此思維推理,三、四兩句的義理便豁然清晰。

四、 對偶哲學思維表達潛勢之一解:合成空間理論與概念整合理論

對偶為什么會具有哲學思維上的表達潛勢?這個問題,比起對偶具有哲學思維潛勢這一點,更是鮮有人提出。對這一問題,我認為可以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用Fauconnier等人(Fauconnier Turner,1994,1995,1996,1998;Fauconnier,1997;Coulson,1996,1997)提出的“合成空間理論”(blended space theory)及“概念整合理論”(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進行闡釋。

對偶總是運用極為精練的語言來構成廣闊的供讀者的想象馳騁的空間。在構成時必然要用到映射(projection/mapping)、兩個概念域(conceptual domain)動態的合成(blending)、整合(integration)、新創性結構(emergent structure)等等概念。這種空間是一種由多種因素(element)構成的如Lakoff(1987/1996)所說的虛擬的假設空間(hypocritical space),這種假設空間概念,相比用源域(source domain)去理解目的域(target domain)的雙重概念域的方法(Lakoff Johnson,1980)對解讀各種文本中的空間概念更有意義。對偶文本所形成的假設空間也是一種合成空間(blended space),這種合成空間是時間觀照下的心理空間,是一個心理上的框圖(mental frame),一個語境上的場景(contextual scenario)。在這種空間里,一些相對立的或者相關聯的因素相互碰撞、融合,從類屬空間(generic space)到復合空間、到新創空間,使得對偶具有了依據言說者的經驗整合的、可以激活聽、讀者相關想象的表達潛勢。且看下例:

a) 膝上琴橫,哀愁動離情;指下風生,瀟灑弄清聲?,嵈扒霸律?,雕欄外夜氣清。(關漢卿《雙調·碧玉簫》)。

b) 見楊柳飛綿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透內閣香風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王實甫《中呂·十二月過堯民歌》。

c) 蘇堤堤上尋芳樹,斷橋橋邊沽醽醁,孤山山下醉林逋。灑梨花暮雨。(曾瑞《正宮·醉太平》)。

d) 故人何在,前程那時,心事誰同。黃花庭院,青燈夜雨,白發秋風。(張可久《黃鐘·人月圓》)。

上面的例句中,a)為一組隔句對、一組合壁對構成的聯珠對;b)為四句相對的連壁對;c)前三句相對為鼎足對,后一句,明顯與前三句不一樣,若前三句為相同的“燕”,則此后一句則為異于“燕”的“花”,此一句“灑梨花暮雨”從時空上界定前三句,與前三句相對,組成燕逐飛花對;d)總看為聯珠對,分看為前后兩個鼎足對。這些對偶,蘊含著對立或者說對照的思維,“哀愁動離情”對“瀟灑弄清聲”;“風陣陣”對“雨紛紛”;“蘇堤”對“斷橋”;“青燈夜雨”對“白發秋風”,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又各各構成輸入心理空間(input mental space),互相交織,構成網絡,這樣形成的新創心理空間就不再是單一的概念組合(non-monotonic concept composition)而是概念的多義復合體(polysemic complexes),讓讀者感受到它們內涵的豐富與優美。不要小瞧這種合成的空間或者說整合的概念,因為,依認知語言學的觀點,任何實體或者經驗的完整意義除非被合成或者整合到(一定的)結構中去,否則便不能被人們感覺到(特倫斯·霍克斯,1987:9),而對偶正是可以讓人感覺到它有著讓人體驗“實體或者經驗的完整意義”的表達潛勢的結構。——這就為對偶具有哲學思維上的表達潛勢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

五、 結語

語言與哲學的問題總是難分難解。哲學是一種高度體系化的學問,語言也是一種高度體系化的學問。不過,在我看來,哲學與語言的區別也很大,哲學可以是一種宏觀的理想信念,語言則不是;哲學可以是最高層次的方法論,語言則不是;哲學是人類知識體系中的靈魂,語言則不是。哲學重在思維,語言重在表現。但是,不管怎么說,思維的哲學卻要依靠語言來表達自己。由于人們有這樣的發自內心深處的訴求,在千百萬年的實踐中,一些優異的語言表達形式,譬如修辭方式,包括本文所討論的對偶,便具有了哲學思維的表達潛勢。

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的意義不限于語言內部,而是限于人與客觀世界的互動的認知,植根于使用者對世界的理解和信念?!?趙艷芳,2000:31)通俗而言是說,言者要表述對世界的理解和信念,想不到便說不出。想不清楚便說不清楚。人們能運用修辭,所表明的,一定是他的思維的清楚。否則,必不能運用修辭。同時,如果語言表達形式本身就具有清晰地表達某種哲學思維的潛勢,這樣的語言表達式就特別受人歡迎,譬如,我們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對偶。

從思維表達潛式的角度來研究語言是一種新的嘗試,但這種嘗試是值得進行下去的,因為它將會加深我們對語言的認知,也會加深我們對思維的認知,而對語言與思維以及與思維所反映的世界三者之間的關系及其表達的研究,是語言學者所應該進行的帶終極性意義的思考。期望拙文在這方面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友康.人生境遇與應對態度[J].名作欣賞,1999,(3):101-105.

[2]劉克敵.管隙敢窺千古事,毫端戲寫再生緣[J].讀書,2003,(5):55-61.

[3]趙東玉.中華傳統節慶的儒學化傾向[J].蘭州大學學報,2001,(1).

[4]趙艷芳.認知語言學的理論基礎及形成過程[J].外國語,2000,(1):29-36.

[5]Coulson, S. 1996. Menendez Brothers Virus: Blended space andinternet humor[A], Ed. Adele Goldberg, Conceptual Structure,Discourse and Language[C], Stanford: CSLI Publications, 67-81.

[6]Coulson, S. 1997. Semantic Leaps: Frame-Shifting and ConceptualBlending[D], UCSD Ph. D. dissertation.

[7]Fauconnier, G. M. Turner, 1994, Conceptual Projection andMiddle Space [A], http:// cogsci, ucsd, edu and http://www.wam, umd, edu/?觸mturn.

[8]Fauconnier, G. M. Turner, 1996, Blending as a CentralProcess of Grammar[A], Adele Goldgerg, Conceptual Structure,Discourse, and Language[C], Stanford: Center for the Study ofLanguage and Information.

[9]Fauconnier, G. M. Turner, 1998, Principles of ConceptualIntegration[A], Jean-Pierre Koenig, Discourse and Cognition[C],Standford: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Information.

[10]Lakoff, G. M. Johnson, 1999, 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 New York: Basic Books.

責任編輯 柏振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理论一区|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夜夜拍夜夜爽|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 欧美激情第一区|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99性视频|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国产乱子伦视频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亚洲第一视频区|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所毛片视频| 国产精品女主播|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精品成人|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久久免费视频播放| 黄色不卡视频|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香蕉99国内自产自拍视频| 99视频在线看|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网站|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国产美女免费网站| 日韩美女福利视频|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午夜日b视频|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国产精品流白浆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亚洲成肉网|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观看热2|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激情午夜婷婷| 激情网址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亚洲—日韩aV在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99在线视频免费|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亚洲不卡无码av中文字幕| 国产va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