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自擬腦復聰膠囊治療血管性癡呆的療效。方法隨機將85例病人分為腦復聰組(治療組)和腦復新(吡硫醇)組(對照組),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智能障礙程度、腦血流變化及血液流變學改變等指標的變化。結果腦復聰膠囊可顯著提高病人的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分,改善臨床癥狀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對日常生活能力也有明顯的改善,并具有較好的改善腦血流和血液流變學等作用。治療組總有效率為56.60%,明顯優于對照組的40.63%(p<0.05)。結論腦復聰膠囊對血管性癡呆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關鍵詞:血管性癡呆;腦復聰膠囊;腦復新
中圖分類號:R749.1 R28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05—0396-03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多是由各種腦血管病所導致的癡呆綜合征。隨著社會老齡人口的增多,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成為人類衰老過程中的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威脅著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現代醫學雖然對其發病機制有所認識,但目前尚無療效肯定的方法和藥物。從目前中醫藥對VD的研究看,中醫藥對本病的防治有較好的前景。本研究旨在觀察自擬腦復聰膠囊對VD的臨床療效,為本病的中醫藥治療提供借鑒。
1 資料與方法
1.1病例選擇標準
1.1.1納入標準均經顱腦CI證實患有腦血管病,符合VD診斷標準:①癡呆;②階梯性惡化的病程,疾病早期神經功能缺陷呈“斑塊”狀分布,影響某些功能,而其他功能保持;③存在局部神經功能受損體征,如腱反射亢進、伸性跖反射、假性球麻痹等;④腦血管疾病與當前神經功能障礙有病因學聯系;⑤缺血指數(HIS)評分≥7分。
1.1.2排除標準①VD癥終末期病人;②腦血管疾病發生前已有癡呆;③合并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④未按規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斷者。
1.2臨床資料本研究入選病例共85例,均為2001年1月-2006年6月山東省泰安市中醫二院中風科住院及門診病人。病情輕重根據BleSsed行為量表進行綜合評分。入選病例隨機分為治療組(53例)與對照組(32例)。兩組病人在發病年齡、性別、病程及Blmsed評分上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1.3方法治療組給予腦復聰膠囊(山東省泰安市中醫二院制劑中心生產),主要成分有人參、天麻、鹿茸、仙靈脾、制首烏、靈芝、黃芪、菖蒲、丹參、益智仁、巴戟天、山萸肉、熟地、全蝎、茯苓、遠志、炒棗仁、杜仲、天竺黃、百合等。每粒0.3 g,含生藥3.2 g。每日3次,每次4粒。對照組給予腦復新,每次0.2 g,每日3次。兩組均以1個月為1個療程,連用2個療程。基礎治療兩組相同,治療期間停服其他治療VD的藥物。
1.4觀察指標包括有臨床癥狀、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智力障礙程度、腦血流檢測等。腦血流檢測采用經顱多普勒儀,主要指標為顱內大腦中動脈(MCA)、大腦前動脈(ACA)、大腦后動脈(PCA)、基底動脈(BA)和椎動脈(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張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和血管彈性指數[PI=(Vs-Vd)/Vm]、血管阻力指數[RI=(Vs-Vd)/Vs]和雙側對稱性等,并觀察頻普形態。
1.5血液流變學檢查測試治療前后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變形性等指標。
1.6療效評定標準
1.6.1 癡呆療效標準依據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基本控制:主要癥狀基本恢復,意識清楚,定向健全,回答切題,反應靈敏,生活自理,能進行一般性社會活動;顯效:主要癥狀大部分恢復正常,定向基本健全,回答基本切題,反應一般,生活可以自理;有效:主要癥狀有所減輕或部分恢復正常,回答基本切題,生活基本自理,但反應仍遲鈍,智力和人格仍有部分障礙;無效:主要癥狀無改變或病情加重。
1.6.2臨床癥狀療效標準按照第二次全國中醫、中西醫結合老年醫學研究協作組《延緩衰老中藥的篩選規程和臨床觀察規范》標準。顯效:治療后癥狀積分值下降與治療前癥狀平均積分值比較≥2/3;有效:癥狀積分值下降1/3~2/3;無效:積分下降≤1/3。
1.6.3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采用尼莫地平方法評定,基本痊愈:≥85%;顯效:≥50%;有效:≥20%;無效:≤20%。
1.6.4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總分為100分,低于75分,大于25分列入觀察對象。與治療前積分值相比較。顯效:治療后量表積分上升≥2/3;有效:治療后癥狀積分上升1/3~2/3;無效:治療后癥狀積分上升≤1/3。
1.7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檢驗,計數資料采用r2檢驗和Ridit檢驗。
2 結果
2.1腦復聰膠囊對VD的總療效治療組基本控制2例,顯效9例,有效19例,無效23例,總有效率為56.60%。對照組基本控制0例,顯效1例,有效12例,無效19例,總有效率為40.63%。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腦復聰膠囊對VD病人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積分的影響(見表2)腦復聰膠囊對VD病人MMSE積分值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大多數觀察指標的積分治療前后相比有明顯差別,且在總積分、計算力、回憶力方面的積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腦復聰膠囊對VD病人的智力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2.3腦復聰膠囊對VD臨床癥狀的改善治療組顯效21例,有效26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8.67%。對照組顯效8例,有效10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56.25%。總有效率比較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腦復聰膠囊在改善臨床癥狀方面較具有更好的療效。
2.4腦復聰膠囊對VD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影響 凡神經功能缺損積分≥5分者列為觀察對象。其中治療組46例,基本痊愈3例,有效32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76.09%。對照組26例,基本痊愈0例,有效13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50.00%。兩組對神經功能缺損均有一定改善作用,但治療組對VD病人的神經功能缺損有更好的治療作用(P<0.05)。
2.5腦復聰膠囊對VD病人生活能力的影響 符合觀察條件(積分低于75分,大于25分)者中,治療組35例,顯效5例,有效22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77.14%。對照組23例,顯效1例,有效10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47.83%。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腦復聰膠囊對VD病人的生活能力有較好的改善。
2.6腦復聰膠囊對VD病人腦血流的影響(見表3) 治療組
VD病人的血流速度在治療后有了較好的改善,尤其對血液速度異常降低的左側MCA、ACA和BA等的血流有明顯的增高作用,另外,對其他血流異常的顱腦動脈的血液流速也有一定的改善。對照組對血流影響不大。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腦復聰膠囊的治療作用可能一部分是通過改善腦血流實現的。
2.7腦復聰對VD病人血液流變學的影響(見表4)腦復聰膠囊可以明顯改善VD病人的血液流變學異常。在血液流變學的多個指標方面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腦復聰膠囊具有較強的活血通脈及改善腦循環作用。
2.8不良反應治療期間病人未出現明顯毒副反應,治療前后安全性檢測結果無明顯變化,提示腦復聰膠囊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3 討論
VD是由各種腦血管病所導致的癡呆綜合征。在我國由于腦血管病的多發使得本病成為高發疾病之一,嚴重威脅著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括質量。現代醫學雖然對其發病機制有所認識,但目前尚無療效肯定的方法和藥物。本病屬中醫“呆證”范疇,中醫學以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及豐富的醫療實踐為本病的治療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根據中醫理論,本病的病因病機不離虛實兩端,為本虛標實證。而臨床上則以本虛標實兼夾多見。本虛主要表現為。腎精虧虛,標實多為血瘀痰滯。腎為先天之本,腎精虧損,腎氣衰弱,則臟腑俱虛。氣血運行無力,因虛則致瘀。水濕不化,停滯而為痰。痰瘀互結,上行于腦,蒙蔽清竅,致竅閉神蒙,發為呆癥。故腎虛血瘀痰阻相因為患,是導致本病的基本病理機制,而補腎填髓、益氣活血、化痰開竅則是本病的基本治療原則。基于此,根據長期的臨床實踐,借鑒現代醫學研究進展,自擬了腦復聰膠囊,組方以制首烏、熟地、人參、鹿茸、靈芝、益智仁、山萸肉、黃芪、巴戟天、仙靈脾等益氣補腎藥為主,補精益髓,腦充神復,佐以丹參、天麻、全蝎等活血通脈,菖蒲、遠志、茯苓、天竺黃、百合、炒棗仁等化痰開竅,安神定志,使血脈暢通,痰濁得消,清竅復聰。現代研究表明,方中大多數補腎中藥具有促進神經生長的作用,可使神經功能得以重建和恢復。活血化痰藥則可擴張腦血管,降低血黏度,抗血栓形成,改善腦循環,營養腦神經,改善神經功能。這為腦復聰膠囊的組方提供了現代藥理依據。
本研究結果表明,腦復聰膠囊對VD確有一定治療效果,其總有效率為56.60%,總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其療效表現在顯著提高病人的MMSE量表積分,并且在對臨床癥狀的改善、神經功能缺損、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方面均顯示了較好的作用,具有較好的改善腦血流和血液流變學等作用。可見腦復聰膠囊對輕度癡呆病人的療效尤佳。也說明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更有臨床意義。
本研究還提示,腦復聰膠囊治療VD的機制可能有以下幾點:一足通過降低血黏度、改善紅細胞聚集和變形能力;二是通過改善腦血流,達到治療老年癡呆的作用;另外還可能是通過多種補腎藥對腦神經細胞的直接作用,達到改善腦功能的目的。
作者簡介:江翠紅(1963—),女,畢業于山東中醫藥大學,副主任醫師,現上作于山東省泰安市中醫二院(郵編:271000);丁愛國、王白玲、王曉東,工作于山東省泰安市中醫院。
(本文編輯 王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