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天麻丹杜湯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療效。方法將150例高血壓病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100例)和對照組(50例),兩組均采用尼群地平片、美托洛爾(倍他樂克)片口服為基礎治療,治療組加用天麻丹杜湯,對照組加用中藥安慰劑,療程4周。觀察比較兩組,臨床癥狀、血壓、生活質量狀況等。結果 治療組降壓總有效率91.00%,對照組總有效率90.0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對臨床癥狀改善優于對照組(P<0.05或P<0.01),治療組可明顯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結論天麻丹杜湯治療高血壓病可較好地改善病人臨床癥狀,且安全,無毒副反應。
關鍵詞:高血壓病;天麻丹杜湯;尼群地平片
中圖分類號:R544.1 R289.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05—0383—03
高血壓病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給社會及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負擔。積極有效地防治高血壓,對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意義。從中醫腎虛血瘀來探究高血壓病有著重要作用。2004年1月一2006年10月運用自擬天麻丹杜湯治療高血壓(I級、Ⅱ級)病人100例,現將其臨床療效及對相關指標的影響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本研究共觀察150例病人,按照隨機單盲對照法分為兩組,治療組(天麻丹杜湯組)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齡30歲~70歲(53.5歲±8.6歲);病程6個月至35年(9.25年±10.53年)。對照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齡30歲~69歲(52.6歲±9.2歲);病程7個月至33年(8.79年±11.23年)。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病程、高血壓分級及治療前癥狀積分等比較,經r2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與納入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及病情分級標準采用1999年《WHO/ISH高血壓治療指南》的標準。
中醫診斷標準,中醫證型參照《中藥新藥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藥新藥治療血瘀證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藥新藥治療腎陽虛證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藥新藥治療腎陰虛證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取主要癥狀表現,制訂高血壓病腎虛血瘀證的標準。主癥:眩暈、頭痛、耳鳴、健忘、胸悶、胸痛、腰膝酸軟、舌下絡脈青紫;次癥:心悸、失眠、口干、顏面潮紅、舌質暗、舌體或胖或瘦或有淤點、淤斑,舌紅少津或舌淡苔白、脈弦細或沉澀。主癥按輕、中、重分別計2分、4分、6分,次癥按輕、中、重分別計1分、2分、3分,主癥具備4項以上,次癥具備1項或2項即可診斷。
1.3排除標準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合并有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以及精神病病人,Ⅲ級高血壓病病人。
1.4治療方法兩組基礎治療相同,即采用尼群地平片(汕頭金石制藥廠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1069),每次10mg,每日3次,美托洛爾片(倍他樂克,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5391),每次12.5mg~25.0mg,每日2次。治療組在此基礎治療上服用天麻丹杜湯,藥物組成:天麻10g,丹參15g~30g,杜仲15g,僵蠶10g,牡蠣30g,田七5g,蟬衣10g。加減:腎陽虛加補骨脂15g、肉蓯蓉10g、仙靈脾10g;腎陰虛加女貞子15g、旱蓮草15g、桑寄生15g;肝陽上亢加石決明30g鉤藤15g;痰濕壅塞加法半夏10g、白術10g、茯苓15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對照組在基礎治療上服用安慰劑,藥物組成:黨參10g,茯苓15g,白術10g,神曲10g,麥芽10g,甘草5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兩組病例均以7d為1個療程,觀察期為4周。
1.5觀察指標觀察兩組血壓、臨床癥狀及舌、脈象的變化,生活質量評定及不良反應。血壓的測量方法按照“全國心血管流行病學和人群防治工作座談會”制訂的方法測量。
1.6療效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1993年發布的《中藥新藥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顯效:①舒張壓下降10mmHg(1mmHg=0.133kPa)以上,并達到正常范圍;②舒張壓下降雖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有效:①舒張壓下降不及10mmHg,但已達到正常范圍;②舒張壓較治療前下降10mmHg~20mmHg,但未達到正常范圍;③收縮壓較治療前下降30mmHg以上。須具備其中1項。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者。
1.7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f檢驗,計數資料采用r2檢驗,各項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
2 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比較(見表1)兩組治療后收縮壓、舒張壓均有明顯降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但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降壓療效比較治療組顯效61例,有效30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91.00%;對照組顯效29例,有效16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0.00%。兩組降壓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治療后臨床癥狀 治療組對諸主癥均有明顯改善,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對照組眩暈、頭痛、耳鳴、胸悶胸痛癥狀治療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但治療組中、頭痛、耳鳴、胸悶胸痛、腰膝酸軟、健忘、舌質改變等的療效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或P<0.01)。詳見表2。
2.4兩組病人治療前后生活質量的變化(見表3) 兩組病人生活質量經治療后在多方面均有明顯提高,治療組多項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在生活質量改善方面,治療組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天麻丹杜湯可明顯改善高血壓病病人的生活質量。
2.5不良反應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血、尿、便常規等安全性檢測結果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高血壓病是病因尚未十分明確而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獨立疾病,是全球范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也是我國目前非傳染性疾病中患病率最高、心腦血管并發癥最嚴重的疾病。中醫沒有高血壓的概念,而是根據病人所伴有的頭痛、眩暈、失眠等自覺癥狀及舌脈等體征注重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宏觀辨證與微觀辨證相結合,從辨證入手進行論治,通過調整機體陰陽的平衡,促進心、腦、腎血管病理改變的恢復。通過查閱國內有關文獻及結合自己的臨床科研實踐認為,高血壓病病人常出現疲乏、眩暈、頭痛、胸悶胸痛、耳鳴、健忘、腰膝酸軟等表現,且其具有密切的內在聯系,病理機制多與腎虛血瘀有著密切的關系。而腎虛血瘀揭示了多種病癥發展的總趨勢。由于高血壓發病以中年以后的人群居多,中年以后肝血腎精漸虧,肝血虧虛,筋脈失于濡養,腎精不足,髓海不充,作強不能;且高血壓病病程較長,其絡脈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變,“久病人絡”,導致病理產物瘀血、瘀濁的產生,瘀血內阻,絡脈不通,氣血不能正常運化,腦失所養而致病,腎虛血瘀二者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研究表明,中醫腎虛為整體功能低下和失調,表明衰老指標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血脂代謝紊亂等;血瘀證的病理基礎是微循環障礙、血流動力學障礙、血液流變學改變等,而自由基的過量生成與微循環障礙有關。一些氧自由基代謝失衡性疾病多兼瘀證,而瘀證病人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自由基代謝紊亂。但腎虛血瘀二者相互聯系,虛可以致瘀,瘀又加重虛,形成惡性循環,從而導致高血壓的產生,造成了高血壓病病人的生活質量下降,影響了高血壓病病人的生命質量,腎虛為其本,血瘀為其標。因此,從腎虛血瘀理論人手,采用補腎活血法治療本病,對病變的發展防治可能會起到較好的效果,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及生命質量。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化,現代醫學關于高血壓新的治療觀點,已將改善高血壓病病人的生活質量列入高血壓病治療的三大目的之一。中醫中藥治療高血壓病副反應少,對改善癥狀效果較好。中西醫兩種方法巧妙結合,取長補短,可取得比一種方法治療更好的療效。本研究以西藥為基礎治療,中藥改善臨床癥狀,針對本病腎虛血瘀的病機,由天麻、丹參、杜仲、田七等藥物組成天麻丹杜湯,方中天麻熄風通絡,田七活血化瘀,杜仲補肝腎、益精血、強筋骨,共為主藥;輔以田七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僵蠶祛風通絡,蟬衣熄風止痙,牡蠣重鎮安神、平肝潛陽。全方具有補腎活血功效。由于切中本病腎虛血瘀之病機,全方藥僅數味,但方簡力宏,更妙在一補一活,一收一散,既能活血化瘀而疏通經絡氣血,以絕毒之源,并使未生之瘀毒防之,使已生之瘀毒化之,又能使。腎之精充足,伎巧出焉,故臨床獲得滿意療效。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天麻能擴張血管,緩解神經肌肉的緊張,有一定的降壓作用,有耐缺氧,使心腦血管疾病病人血中SOD活性明顯升高,降低血清脂質過氧化物(LPO)含量;丹參有增加微循環血流、降壓的作用,能明顯降低LPO含量,并相應升高SOD活性;杜仲有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有明顯的降壓及強壯作用,對高血壓的主要癥狀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牡蠣具有降血壓、抗動脈粥樣硬化、抗心律失常、改善心力衰竭等藥理作用;田七能使血液中LPO含量顯著降低,使腦組織的SOD活性升高,對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和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均有明顯的增強作用,并有降血壓、抗心律失常、抗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
本研究結果表明,天麻丹牡湯是從根本上抓住了高血壓腎虛血瘀的病機,以補腎活血為主,對高血壓病進行治療。本方對高血壓病病人的生活質量評分在多方面均有明顯改善,補腎活血中藥能提高機體的代償能力,改善機體癥狀,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這對保護病人靶器官、改善生活質量、提高生命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顯示出補腎活血法具有切實的應用價值,對于高血壓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張京,男,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現工作于廣東省肇慶市第二人民醫院(郵編:526060);羅發強、沈均南、劉桂新,工作于廣東省肇慶市第二人民醫院;李樹標,工作于廣東省肇慶市中醫院;王球華,工作于廣東省高要人民醫院。
(本文編輯 王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