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阿立哌唑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方法對門診50例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病人予以阿立哌唑治療。劑量5mg/d~15 mg/d,療程12周。以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定療效,以副反應量表(TESS)評定不良反應。結果 阿立哌唑治療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PANKS總分及各量表分均自治療7d時開始下降,敵對、抑郁、焦慮癥狀都得到減輕,1個月后認知功能有所改善。常見的不良反應有疲勞、惡心,但均較輕,病人能耐受,1周后緩解。結論 阿立哌唑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藥。
關鍵詞:阿立哌唑;腦血管病;精神障礙
中圖分類號:R749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05—0450—01
隨著腦血管病發病率的不斷升高,其發病后的合并癥亦呈上升趨勢,并嚴重影響病人的預后和生活質量。近年來我們對確診的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50例病人采用了阿立哌唑(商品名:奧派)治療,收到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收集2004年11月—2006年3月就診于山西省忻州市榮軍精神病醫院門診的病人,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腦血管所致精神障礙診斷標準。排除阿爾茨海默病、情感性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滯及其他原因所致意識障礙、硬腦膜下出血。共人選50例,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總分≥60分。腦血管病史23年~35年,精神病史2d~18d,年齡65歲~80歲;男30例,女20例。磁共振成像(MRI)及CT、顯示:腦缺血37例,腦出血13例,其中皮層性31例,皮層下9例,皮層和皮層下3例,急性腦血管病3例,其他4例。
1.2方法均為首次來我院就診者。以阿立哌唑治療,起始劑量為5mg/d,根據療效及不良反應逐漸加量,一般劑量5mg/d~10mg/d,最高15mg/d。療程12周。
1.3療效評定標準應用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及安全監測副反應量表(TESS)評定。
采用PANSS減分率判斷療效,≥50%,為顯效;30%~49%為有效;<30%為無效。以TESS評定不良反應。于治療前及治療1周、2周、4周、6周、8周時各評定1次。治療前和治療后第4周、第8周時查血常規、血生化、心電圖各1次。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行t檢驗或x2。檢驗。
2 結 果
2.1 臨床療效情況 50例病人均全程接受阿立哌唑治療,無脫落。治療8周后顯效29例,有效10例,無效11例,有效率為78.00%。
2.2PANSS評分情況(見表1)
2.3小良反應 阿立哌唑較少出現不良反應,本研究中出現疲勞20例,惡心15例,頭暈5例,但癥狀多較輕,病人能耐受,1周后自行緩解。未發現血常規、尿常規、血生化、心電圖等方面的異常。
3 討 論
新型抗精神病藥阿立哌唑為喹啉類衍生物,具有獨特的作用機制和藥理特征,是多巴胺D2受體部分激動劑,是多巴胺5—羥色胺系統穩定劑。在多巴胺過量的腦區可降低多巴胺的活性,改善陽性癥狀;在多巴胺過低的腦區可增加多巴胺的活性,改善陰性癥狀;穩定黑質紋體狀通路,最大限度地減少錐體外系反應發生;穩定結節漏斗部通路,無臨床高催乳素血癥。它是有效的5—羥色胺IA受體部分激動劑和5—羥色胺2A按拮抗劑,對a1腎上腺素能受體、H2組胺受體和M1膽堿受體有輕到中度的阻斷作用,使出現認知損害、體質量(體重)增加和嗜睡及直立性低血壓的可能性減少。
研究發現,阿立哌唑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藥,可以較好地維護和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對腦血管病所致的精神障礙和抑郁、焦慮、認知障礙都有明顯的療效。阿立哌唑臨床療效與劑量有直接關系,以10mg/d左右為宜,一般不超過15mg/d,更大劑量并不能提高療效,反而使不良反應增多。
本研究結果表明,以阿立哌唑治療腦血管所致的精神障礙病人,病人服藥依從性良好,具有優越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良反應輕微,很少產生錐體外系反應,嗜睡的可能性較小,對體質量和糖脂代謝無明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