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顱腦損傷后活血藥復方丹參注射液的使用及其對預后的影響。方法將422例病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對照組采用支持對癥神經營養等基礎治療,部分病人行手術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于傷后24h使用復方丹參注射液。7d后兩組行CT、顱內壓監測及Glasgow(GCS)評分,并綜合比較分析。結果兩組顱內壓水平接近,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治療后GC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頭顱CT低密度體積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早期使用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腦外傷,能有效改善腦組織的微循環,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腦血流量,減輕腦水腫,有利于腦功能恢復。
關鍵詞:復方丹參注射液;腦外傷;水腫
中圖分類號:R683.5 R289.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05-0463-01
1999年6月-2005年6月對422例顱腦外傷病人采用早期靜脈輸注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并與同期常規治療的顱腦外傷病人進行比較,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入選病例選自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腦外傷門診及住院病人。入選標準:①住院7d以上;②有顱內壓測量結果;③有頭顱CT動態觀察資料。剔除胸腹四肢創傷為主而顱腦損傷較輕的病例。共入選422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11例,男142例,女69例;年齡7歲~90歲,平均52歲;其中腦挫裂傷118例,腦干原發性損傷23例,腦挫裂傷合并原發性腦干損傷32例,非手術指證的顱內血腫38例;觀察中達手術指證的顱內血腫和繼發性腦疝改行手術的10例。對照組211例,男143例,女68例,年齡12歲~74歲,平均49歲,其中腦挫裂傷112例,原發性腦干損傷18例,腦挫裂傷合并腦干損傷51例,非手術指證的顱內血腫20例;觀察中具備手術指證的顱內血腫和繼發腦疝改行手術的19例。兩組病人性別、年齡、損傷程度、手術指征等資料行均衡性分析,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即甘露醇、β-七葉皂甙鈉,部分病人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和對癥、支持營養神經等治療,部分病人行手術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即傷后24 h開始靜脈輸注復方丹參注射液16mL加入5%葡萄糖250 mL使用7d。
1.3觀察指標 兩組病人于傷后24h進行頭顱CT掃描,顱內壓測定和Glasgow(C,C5)評分,傷后7d再進行上述指標測定。同時觀察兩組各項生命體征及藥物不良反應。
1.4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 10.0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
2 結果(見表1)
3 討論
顱腦外傷后保守治療,除脫水降顱壓、神經營養、支持對癥等治療外,近年來常給予活血藥物治療,改善腦微循環,以度過腦外傷后水腫期,可減少腦外傷后多種后遺癥,提高生存質量,但大部分病人在傷后7d使用,意在防止顱腦外傷后的再出血。基于顱腦外傷后12h,主要存在相對腦充血,腦外傷后24h為多數病人腦缺血最嚴重的時間。Kiening等臨床及尸解研究證實,重度腦損傷后,早期腦缺血缺氧的發生率高達90%以上,其直接后果是加重腦組織繼發性損害,影響病人的預后。本研究旨在觀察腦外傷后24h使用活血藥對減輕腦腫脹及腦缺血,改善腦組織細胞供氧進而降低腦水腫缺血等繼發性病理改變的影響。
復方丹參注射液,毒副反應小,安全價廉,使用中療效溫和,無低血壓等副反應,本組觀察無使用后加重腦出血的情況,觀察使用1周后,高顱壓持續時間較對照組短,有利于病程的縮短。早期使用復方丹參注射液可改善腦組織的微循環,增加腦血流,減輕腦水腫,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對腦組織形成保護作用,有利于腦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