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多臟器損害
文章編號:1003-1383(2007)02-0209-03中圖分類號:R 725.6文獻標識碼:A
肺炎支原體(MP)是一種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一種超濾性病原微生物,含有DNA和RNA,無細胞壁,革蘭氏染色陰性。它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具有一定的流行周期,以呼吸道感染為主要表現,其感染的特點為多發生于2歲以上的兒童,但近年來嬰幼兒感染比例亦有增多趨勢。自20世紀90年代,隨著肺炎病原學的變遷,MP已成為小兒時期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體。MP感染不僅損害呼吸系統,尚可導致多系統器官功能損害,尤其對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系統的損害更為嚴重,已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多年來進行了廣泛的觀察及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現將有關文獻綜述如下。
1.臟器損害的類型
MP感染致多臟器損害已得到廣泛的認可和證實,從目前文獻報道看,累及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泌尿系統、皮膚黏膜、關節及淋巴結等多見,以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系統受累的情況最為嚴重。襲學芹[1]報告15例中,以心肌及胃腸道損害多見,可同時累及2個或2個以上的器官或系統,其中1例為心肌、胃腸道、肝臟、腦、腸系膜淋巴結同時受累。馬進[2]報告23例,以消化系統、心血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皮膚及肌肉關節、血液系統等損害為主。宋彥文等[3]觀察32例中,胃腸道、皮膚損害15例,腦炎、心肌損害4例,心肌損害,溶血性貧血2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胃腸道損害2例,腎炎關節炎2例,心肌損害、胃腸道、皮膚損害1例,粒細胞減少、口腔炎,肛周糜爛1例,肝炎、消化道出血、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胸膜炎,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例。同時還觀察到,患兒年齡愈小,發生多臟器損害的幾率愈高。此外,MP感染亦可引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4],結膜炎、中耳炎、過敏性紫癜及反復鼻衄等,亦可導致早產兒感染及細胞免疫功能紊亂等。MP感染致各系統損害的發生率至今尚未有確切數據,其中神經系統損害發生率為2.6%—12.7%[5.,6],心血管損害為10.6%—42.2%[7,8],皮膚損害3.0%—30.0%,肌肉關節損害為15.0%45.0%。消化系統損害為12.0%—40.0%[9]??偟陌l生率為7.39%—21.9%[2,3]。由此可見,MP感染致多臟器損害的比例不低,應引起重視。
2.臟器損害的發病機制
由于MP感染發生率明顯增加,并發多臟器損害的報道也不斷增多,但至今對其確切的發病機制仍不十分清楚。普遍認為是免疫因素起主要作用,肺炎支原體抗原與人體心、肝、腦、腎和平滑肌組織存在部分共同抗原,感染后可產生抗人體組織的自身抗體,形成免疫復合物引起MP的肺外表現[10]。目前主要傾向于以下三種機制:①免疫學發病機制??缮婕暗襟w液免疫機制的細胞免疫機制。體液免疫機制為MP作為抗原與機體心、肺、腦、肝、腎、平滑肌等存在著共同抗原,MP感染后,淋巴細胞產生的自身抗體、抗原抗體形成的免疫復合物激活補體,產生中性粒細胞趨化因子,吸引大量的細胞侵入病變部位,釋放溶菌酶中的水解酶,引起增生和破壞性病變[11]。細胞免疫方面:肺炎支原體肺炎(MPP)患兒外周之CD4細胞在急性期和恢復期明顯降低,CD8 T細胞明顯升高,CD4/CD8比值明顯降低[12];白細胞介素-2(IL-2)明顯降低,NO、腫瘤壞死因子-2(TNF-2),TL-6和SI-L-6明顯升高。這些細胞因子相互誘導,相互制約,形成了免疫調節網絡,一旦出現紊亂,導致肺內炎癥加重并出現肺各系統的并發癥。②細胞吸附作用。MP感染呼吸道后,在黏膜表面與呼吸道上皮細胞緊密粘附,造成黏膜上皮的破壞[12]。研究表明,MP通過其表面P1蛋白粘附于宿主細胞而產生致病作用。MPP患兒血清中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1(SICAM-1)的濃度明顯增高,提示MP在氣道上皮細胞表面增殖并釋放毒性物質致上皮細胞破壞[13]。③直接侵入。目前從患兒胸液,中耳分泌物中或皮膚泡中分離出MP,也有從MP腦炎患者腦脊液中分離出MP或檢測到MP的DNA,但尚未在肺外器官中分離出MP。而MP感染致各臟器損害的發病機制亦有各異,研究認為,神經系統損害的機制除病原直接侵犯腦中樞及免疫介導的損傷外,也注意到神經毒素作用,動物實驗已證實某些動物支原體可產生神經毒素,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病變[14]。心血管系統損害的發病機制,除與MP直接侵襲和免疫損傷有關外,血管的Ⅲ型變態反應及缺血缺氧也是導致心血管系統損害的重要機制[15,16]。血液系統損害主要表現為溶血性貧血,其機制為直接針對紅細胞抗原,系冷凝集抗體激活補體而發生溶血,也有認為溶血是由MP感染使過氧化物產生增高,引起紅細胞膜變性,導致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9]。消化系統損害的發病機制可能與病原直接侵入有關[17]。而泌尿系統損害、肌肉關節系統損害及皮膚黏膜損害除與免疫損傷有關外,真正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有待進一步研究。
3.臟器損害的臨床表現
由于臟器損害的發病機制不盡一致,故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缺乏特異性。心血管系統損害主要表現為胸悶、心悸、心音低鈍、心律不齊等,心電圖檢查異常、心肌酶異常[7,8,17,19]。神經系統損害主要表現為:頭痛、嘔吐、嗜睡、抽搐、癲癇持續狀態、昏迷等,患兒多伴有發熱或高熱,體征有頸強直,克氏征陽性,偏癱腦膜刺激癥狀等[20—24]。國內報道MP感染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害中21%的患兒呼吸系統癥狀缺如,可直接以中樞神經系統損害起病,出現腦炎,腦膜腦炎及周圍神經系統體征。國外報道僅有20%—80%MP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患兒無前期的呼吸系統前期疾?。?2]。消化系統損害多為特異性表現,如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及便秘等,尚發生于疾病早期,也可有肝大及肝功能異常等。皮膚損害以斑疹和瘡疹多見。肌肉關節損害多表現為一過性,游走性關節炎癥狀。泌尿系統損害表現為鏡下血尿,尿中白細胞及尿蛋白輕度增高等。
4.臟器損害的診斷
臨床上對支原體肺炎的診斷并不困難,但當有肺外表現或以肺外器官損害為首發癥狀者,可使病情變得更為復雜,往往使診斷較為困難。故多數學者提出,如果以細菌或病毒感染不能完全解釋,應考慮MP感染引起多器官損害的可能,及早檢測MP,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9,10,25]。賀國平等[26]認為,神經系統損害的臨床表現無特異性,因而診斷MP腦炎以下三方面很重要:①有MP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特點:發熱、頻繁干咳等;②在發病后短期內出現神經系統癥狀,腦脊液檢查符合病毒性腦炎的改變;③血和腦脊液MP-Ig≥1∶40,并排除其它病毒或細菌的感染。在診斷時要特別注意對不典型MP肺炎合并神經系統癥狀或直接以神經系統損害起病者,在遇到神經系統疾病時要將MP感染做為一個重要病原,并注意檢測MPK-Ig抗體。適時進行腦電圖、CT或MRI檢查,對診斷亦有幫助。近來有人認為,MP感染致心肌損害早期血清肌鈣蛋白(CTnT)即增高,測定血清CTnT對MP感染患兒心肌損害有早期診斷價值[27]。孫榮等[28]指出,心肌酶改變是早期診斷肺炎合并心肌損害較敏感的指標,結合CTnT、心電圖、心臟超聲及病原學檢測對判斷預后有重要的意義。
5.臟器損害的治療
目前認為,確診后選用大環內酯類藥物抗感染治療,并積極采取綜合治療和治療并發癥,只要及早診治,預后良好。大環內酯類藥物可選用紅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羅紅霉素等。紅霉素、阿奇霉素副作用小,價廉且療效好[29]。急性期劑量要足,療程2周左右。韓艷英[30]應用阿奇霉素與1.6二磷酯果糖聯合治療MP感染合并心血管系統損害21例,有效率達100%。于金鳳等[6]采用紅霉素與阿奇霉素交替應用療法治療MP感染并神經系統損害患兒18例,全部臨床治愈。朱林龍等[17]對MP感染并發臟器損害患兒20例,在用紅霉素、阿奇霉素等治療的基礎上,有神經系統損害者輔以營養腦細胞藥,顱內壓高者給予20%甘露醇脫水;有心血管損害者輔以大劑量維生素C、輔酶Q10、維生素E、黃芪等營養心肌治療;有消化系統癥狀,皮膚損害及關節肌肉疼痛者,多隨原發病治療而好轉。結果治愈18例,好轉2例。
綜上所述,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并多臟器損害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進展,尤其是隨著發病機制研究的深入,為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了可靠的依據。治療上除針對MP感染病原體外,應積極采取對癥及綜合療法,從而達到提高臨床療效目的。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