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羊水栓塞;剖宮產術
文章編號:1003-1383(2007)02-0235-01
中圖分類號:R 714.46+8文獻標識碼:B
病例介紹
病例1 患者25歲,G3P1,因妊娠38+2周伴不規則下腹痛7小時入院。孕期不定期產檢3次,均未見異常。體格檢查:體重73 kg,BP 116/82 mmHg,產科檢查:宮高38 cm,腹圍112 cm,胎心音正常。B超提示宮內妊娠單胎,頭位,羊水指數10 cm 。入院后予陰道試產,產程觀察中因相對頭盆不稱,活躍期停滯而行剖宮產術,術中娩出一成熟活女嬰,重4100 g ,1分鐘阿氏評分10分,手術順利,宮縮好,術中出血600 ml,各項監測指標正常。術后常規促宮縮及防感染治療。術后25分鐘血壓突然降至80/40 mmHg,P 40次/分,查子宮收縮欠佳,較軟,按摩子宮見陰道有血塊涌出,約500 ml,考慮產后出血,宮縮乏力。即快速輸液抗休克,加強宮縮治療后,宮縮變好,質硬,BP 90/60 mmHg,尿量正常,色清。術后50分鐘患者再次出現休克,陰道流出不凝血,子宮收縮差,考慮羊水栓塞,予地塞米松10 mg靜推,氨茶堿0.1靜滴,同時繼續升壓、擴容、正壓給氧等搶救6小時,患者死亡。最后在心腔穿刺血中找到胎兒上皮細胞,確診為羊水栓塞。
病例2 患者31歲,G1P1,因妊娠40+2周入院待產。本次妊娠過程順利,入院前3天無誘因下出現右髖部疼痛,活動略受限。孕前6個月因宮頸息肉而行息肉摘除術。體格檢查:體重77 kg ,BP 120/80 mmHg,心肺正常。產科檢查:宮高39 cm,腹圍116 cm,胎心音正常。入院后產婦要求行剖宮產術,娩出一成熟活男嬰,重4300 g ,1分鐘阿氏評分10分。胎兒娩出后常規宮體注射縮宮素20 U,10 U靜滴加強宮縮,見胎盤部分剝離,胎盤娩出后約1分鐘,產婦突然嗆咳并四肢抽搐,持續約1分鐘,繼而呼吸困難,心率降至45次/分,BP 90/50 mmHg,初步診斷為急性羊水栓塞,立即應用地塞米松(20 mg靜推,20 mg靜滴)、氨茶堿(0.1靜滴),正壓面罩大流量給氧,雙管輸液,輸新鮮全血、血漿等急救后,病情穩定,血3 P試驗陽性,外周血沉淀涂片中找到胎兒上皮細胞,支持羊水栓塞診斷。術后繼續抗感染、促宮縮治療治愈出院。
討論
羊水栓塞(AFE)的臨床表現差異很大,典型病例以突發性低血壓、凝血功能障礙、急性腎功能衰竭為主。嚴重者發病急驟,甚至無先兆癥狀,僅驚叫一聲后血壓迅速下降,于數分鐘內死亡。常根據臨床表現、輔助檢查作出初步診斷;在搶救時應抽取下腔靜脈血,鏡檢有無羊水成分作為羊水栓塞確診的依據[1]。羊水栓塞(AFE)的病因與羊水進入母體循環有關已達成共識,但1995年Clarkl等[2,3]重新提出了羊水致敏學說,認為過敏可能也是導致發病的主要原因,他甚至建議用“妊娠過敏樣綜合征”取代“羊水栓塞”。本組2例病例均發生在剖宮產術后,死亡病例因無先兆癥狀,不能及早識別,因此,搶救羊水栓塞成功的關鍵在于早期識別(尤其是剖宮產術胎兒娩出后短時間內出現不明原因的休克、宮腔內出血等應考慮到本病的可能),及時干預,才能改善預后。羊水栓塞雖然難以防治,但在孕期如能指導孕婦合理補充營養,就可預防發生巨大兒,降低剖宮產率。此外,合理使用縮宮素,減少人為的過強宮縮,減少不必要的醫學干預,這對過敏體質的孕產婦尤為重要。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