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青年;尿毒癥;血液透析;健康教育
文章編號:1003-1383(2007)02-0232-02
中圖分類號:R 692.5文獻標識碼:B
尿毒癥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患者一旦確診為尿毒癥后,則需要行腎臟替代治療。而血液透析是慢性終末期腎臟疾病的主要替代治療方法。現代透析的觀念和目的非常明確,一是盡量提高透析患者的長期生存率;二是努力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如何使患者在軀體疾病狀態下保持應有的心理健康,是臨床護士面臨的一項健康教育課題[1]。隨著診治水平的提高,發現青年尿毒癥患者逐漸增加,他們對健康的需求已不再僅僅滿足于疾病的治療,而更加重視生命的質量,需要獲得更多的健康知識。我科自2003年4月—2005年4月對收治的60例年齡在14—35歲的尿毒癥患者實施了健康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臨床資料
我科2003年4月—2005年4月收治年齡在14—35歲的尿毒癥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城鎮居民42例,農村18例;下崗職工9例。小學文化6例,初中文化22例,高中文化21例,大學文化11例。每周透析1—3次/人。透析次數為3216次。采用動-靜脈內瘺、頸內靜脈插管或臨時血管通路,最少透析5次,最多透析264次。其中慢性腎炎33例,狼瘡性腎炎8例,糖尿性腎病9例,梗阻性腎病6例,其他4例。死亡9例。
內容與方式
1.教育內容 對患者心理、治療用藥、營養等方面進行健康教育。加強患者對原發病的了解,配合醫生進行相關疾病知識的宣傳,以增強患者對疾病控制的信心。
2.語言教育 60例尿毒癥患者均無醫學知識,對該疾病有恐懼心理,部分有悲觀厭世情緒,語言教育尤顯重要。針對患者的不同文化、家庭情況,選擇不同深度的介紹方式。語言教育要貫穿于透前、透中及透后;包括患者及家屬,第一次透前談話要求30分鐘以上,并要求患者積極參與;方式可有單獨交流、討論或公休座談會等。
3.示范與書面教育相結合 教會患者自我觀察、自我護理,指導、示范如何壓迫血管止血,如何護理內瘺,如何監測血壓,如何應對原發病及可能發生的并發癥。也可以通過書面教育,如利用宣傳板報介紹,在候診室放置有關書籍,或向患者及家屬推薦有關的書籍。將健康教育的內容編寫成患者手冊,首次治療時發給他們。
效果分析
1.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增強患者對血液透析的信心。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取得患者的信任,進行雙向交流,共同建立一種“指導-合作型-參與型”的新型護患關系,使病人樂于接受護士傳遞的信息并深信不疑,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制定健康教育計劃[2]。由于血液透析治療的長期性、反復性、預后及療效的不確定性,費用昂貴等特點,這些年青患者迫切要求護士為他們提供正確的支持和幫助。主管護士應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病區環境,對血液透析效果及安全性等相關知識進行詳細講解,讓患者及家屬從心理上接受血透治療,并增強患者對血液透析的信心與合作,首次治療時可允許其家人陪伴,有時讓透析時間長的患者現身說法打消初次透析患者的恐懼、緊張、焦慮心理。通過這種新型護患關系,進行健康教育。60例患者均能較好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療。
2.增強患者對戰勝疾病的信心。血液透析青年患者常見的心理變化有焦慮、恐懼型及精神頹廢型等,表現為抑郁,情緒消沉低落。其逆反行為又表現為易發怒、煩惱。平時身體健康,一旦發現自己這么年青就患了尿毒癥,思想壓力大,精神脆弱,認為自己的一生沒指望了,整天郁郁寡歡,對治療不積極。此時,向他們介紹現代醫學在迅猛發展,治療尿毒癥的先進手段,鼓勵有條件的做好腎移植的心理準備,并將同時治療持樂觀的病友介紹治療的感受,使他們對治療前景充滿信心。動員家屬親友及同事共同作好患者思想工作,使他們感受到溫暖與被尊重,消除心理、生理、行為及社會各種非健康因素的影響[3]。在作健康教育時要盡量避免使用過激敏感的詞句,尤其是那些涉及死亡、危險等的詞句,鼓勵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轉移注意力,如看書、下棋、釣魚、織毛衣、看電視等有益的活動。病情穩定的可繼續工作,鼓勵他們參與社會活動,尋找自我價值。在本組病例中,除9例因經濟原因不能充分透析而導致死亡外,有16例行了腎移植,2例繼續讀書,28例病情穩定后繼續工作。
3.加強患者對尿毒癥、血液透析的了解。在血透前,血透護士再次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使他們了解尿毒癥及其并發癥和治療手段,血液透析的原理、目的及效果等等。初時有強烈抵觸情緒的5例患者通過一系列健康教育,最后積極的配合血透治療。在血透中,主管護士通過與患者交談,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減輕穿刺時出現疼痛不適,指導患者做深呼吸,放松緊張情緒。密切觀察機器運
作者簡介:陳 卉(1972-),女,湖南省長沙市人,主管護師。轉情況及有無并發癥的發生。在3216次血透中,共出現61次的抽搐或低血壓,患者均能坦然接受。血透后強調患者對血管保護,在所發生穿刺點周圍出現腫脹的12例次中,除1例患者反應強烈外,其余的均能正確面對。
4.加強飲食指導,合理調配膳食營養。血透患者營養問題極為重要,營養狀態直接影響患者的長期生存及生活質量的改善。在1年以上的血透患者中,幾乎都有程度不同的營養不良[4]。因而,要加強患者的飲食指導,合理調配飲食,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尿少的患者嚴禁食用含鉀高的食品和水果,并嚴格控制入水量。根據個人喜好由營養師為其制定參照食譜,介紹常用食物營養成分含量。通過飲食健康教育,60例患者均未出現嚴重營養不良者,除3例經常出現水負荷過重外,其余基本能控制水負荷。
通過對血透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增加了患者對醫院的信任。使患者全面掌握相關疾病知識,自覺進行飲食、飲水量控制,調整好情緒,以最佳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使透析順利完成,并最終達到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的目的。同時也增強了護士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護士素質。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