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8日,國務委員唐家璇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日本自民黨前干事長、眾議院議員加藤一一行時表示,中國領導人已原則同意2007年訪問日本。
眾所周知,中日之間已持續數年的“政冷” 僵局,兩國領導人互不來往也呈常態,直至2006年10月8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晉三受邀訪華而改變。安倍對中國的正式訪問,是其履新首相后的第13天,也是日本首相第一次把中國作為上任后第一個出訪國家。因此,各方評價,安倍此程為“破冰”之旅。而兩國領導人在會談中,既就構筑兩國戰略互惠關系達成重要共識,也一再強調“克服困難,擴大共同利益”的意義所在。
此后,中日兩國之間各級別、各部門、各組織的活動均逞明顯增多之勢。而兩國領導人之間的高層來往也日漸頻繁,11月18日胡錦濤主席同安倍首相在河內舉行了會晤,12月溫家寶總理在菲律賓和安倍首相進行了會談。雙方都表示, 兩國領導人保持經常接觸,對增進相互了解與信任,推動雙方的合作與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鑒于此,唐委員說,當前中日關系呈現良好的改善局面,事實證明,消除政治障礙,恢復高層交往,會為兩國關系注入活力,帶動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使中日雙方和兩國人民受益。
中國領導人已原則同意明年訪問日本,雙方應以此為契機,全面推進各領域友好交流與互利合作,規劃兩國關系長遠發展,進一步鞏固政治基礎,深化經濟基礎,擴大社會民意基礎,確保中日關系的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唐委員還向加藤先生強調,要妥善處理歷史和臺灣等重大敏感問題,防止因此干擾兩國關系改善和發展的大局。雙方還應從攜手振興亞洲的戰略高度出發,擴大共同利益,構筑戰略互惠關系,為維護亞洲和平、發展與和諧做出貢獻。
加藤議員隨即表示,安倍首相訪華后,兩國關系出現了改善的趨勢,這對兩國都是有利的,日本各界和亞洲各國都表示歡迎。21世紀是亞洲的世紀,面對這樣的前景,中日兩國只有建立更加良好的關系,才能共建亞洲美好的未來。他回國后將繼續為推動中日關系朝著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而努力。
事實上,在全球化已呈基本趨勢的今天,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忽略他國,僅靠自身就能謀得發展。且中日兩國是同處一洲的隔水鄰邦,尋找和擴大共同利益是中日共同發展的關鍵。真正發展中日關系必須積極尋找和擴大兩國間的共同利益,為中日關系的健康發展添加內在動力。中日雙邊經濟交流是最大的共同利益,還有亞太經濟合作、東亞自由貿易區建設、全球能源穩定供應和環境保護等等,都需要中日攜手合作。共同的利益會形成共同的關切,共同的關切會帶來共同的發展。